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shù)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shù)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wǎng)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試題中心
>
化學
>
九年級
>
2013屆九年級化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單元測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九年級化學單元形成性檢測題(二)
我們周圍的空氣
(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班級 姓名 得分
一、(12×4=48分。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寫在括號內(nèi),答案唯一)
( )1、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一瓶飲料,放在空氣中,外壁會潮濕,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A.二氧化硫 B.稀有氣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
( )2、下列家庭常用物質(zhì)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牛奶 B.醬油 C.蒸餾水 D.果汁
( )3、小明用右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對該實驗認識正確的是:
A.使用紅磷的量多或少,都不會影響實驗結(jié)果
B.燃燒足夠的紅磷可使進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容器內(nèi)壓強下降,水面上升
D.紅磷一燃燒完,就要立即觀察,并記錄水進入容器的刻度
( )4、在一密閉容器中充滿空氣,經(jīng)測定其中所含氧氣的體積為42L,則其中氮氣的體積為:
A.78L B.39L C.156L D.100L
( )5、人類需要潔凈的空氣。目前我國城市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
A、可吸入顆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 )6、下列物質(zhì)在盛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前,要在瓶底留些水或鋪一層細沙的是:
A.硫粉 B.鐵絲 C.木炭 D.紅磷
( )7、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
B.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C.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D.硫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產(chǎn)生 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 )8、下列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的是:
A.碳+氧氣 二氧化碳 B.石蠟+氧氣 水+二氧化碳
C.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D.氧化汞 汞+氧氣
( )9、實驗室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法制氧氣,若實驗中忘 記加入二氧化錳,其結(jié)果是:
A.不產(chǎn)生氧氣 B.生成氧氣的速率較慢
C.產(chǎn)生氧氣的總質(zhì)量減少 D.沒有影響
( )10、能一次性鑒別空氣、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正確方法是:
A.帶火星的木條試驗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燃著的木條試驗 D.聞氣味
( )11、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試 推斷該氣體具有的性質(zhì):
A. 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氣小 B.難溶于水 密度比空氣大
C.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氣大 D.難溶于水 密度比空氣小
( )1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和收集氧氣,簡要分為以下幾步:①裝藥品;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排水法收集氣體;④固定裝置; ⑤加熱;⑥ 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⑦ 停止加熱。實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③①②⑤④⑥⑦ C.②①④⑤③⑥⑦ D.①④②③⑤⑦⑥
二、與簡答(除17題每空1分外,其它每空2分,共34分)
13、有下列物質(zhì):①氧氣;②氮氣;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糖水;⑦氦氣。請用這些物質(zhì)的數(shù)字代號:
⑴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_______;⑵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的是_______;⑶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⑷屬于稀有氣體的是_______;⑸屬于固體的是_______;(6)具有助燃性的是_______。
14、寫出下列化學反應的字表達式,并用序號回答問題
(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燒紅磷制造煙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___________ _________。
以上反應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有 。
15、根據(jù)下列制取氧氣的裝置圖回答問題。
(1) 寫出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 實驗室常用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你認為其中相對較好的方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 。
(3)、檢驗集氣瓶中是否收集滿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 ,若木條 ,說明已滿。
(4)、何潔同學在制取氧氣過程中,她收集一瓶氧氣后,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見木條復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則導管口開始有氣 泡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 。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3分,共18分)
16、右圖有多種功能,如收集氣體、洗 滌氣體、貯存氣體等;卮鹣铝袉栴}:
(1)氣體從b端進入集氣,該氣體必須具有的性質(zhì)是 。
(2)將此裝置倒置后,氣體從a端進入集氣,該氣體必須具有的性質(zhì)是 。
(3)裝置中預先盛滿水,將水排出貯氣,氣體從 端進入。
17、用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圖1所示的是小 明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 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xiàn)水被吸
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cè)莘e的1/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面的實驗同時證明了氮氣有 的化學性質(zhì)。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cè)莘e的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jié)果的原
因可能是 。(至少二點)
(3)某同 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
方法(如圖2所示 ),你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39328.html
相關閱讀:
初三化學第十單元酸和堿單元試題
上一篇:
2012年初三上冊化學期末6份復習試題
下一篇:
2012年九年級化學上冊期中試卷(附答案)
相關主題
初三化學第十單元酸和堿單元試題
孝感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含答案)
陜西省2013年高中統(tǒng)招考試化學試題(有答案)
2013初三化學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測試題
2014年初三化學第八單元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訓練試題
威海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解析
2013年九年級化學有關化學式與溶液的計算專題復習題
2013年九年級化學一模試卷(南京市白下區(qū))
2014年初三化學碳單質(zhì)、一氧化碳中考題匯編
連云港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有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2013屆九年級化學上學期期末模擬試題(附
2012—2013年度九年級化學期末模擬考試題 化 學 試 題 卷 (考試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可……
2013中考化學元素化合物專題復習試題
M 元素及其化合物復習 班級 姓名 元素化合物知識要點 一、空氣和氧氣、水和氫氣 空氣: 組……
鹽城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有答案)
化學試卷 (試卷總分:70分 考試時間:60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2014年初三化學第八單元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訓
第1課時 金屬材料 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 基礎知識 1、金屬材料包括 和他們的 ,人類最先使用的金……
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測試題
(人教版)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測試題(一) 1.本試卷包含(第1題~第20題,共40分……
相關閱讀
年九年級上冊化學期末模擬試卷(魯教版)
2013中考化學推斷題專題訓練試題
2013年廣東省中考化學試題(含答案)
荊州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附答案)
內(nèi)江市2013年初中化學升學試題(附答案)
瀘州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附答案)
2013屆九年級化學用語訓練試題
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一單元測試題(附答案)
2012年12月九年級化學上冊選擇題訓練(有
撫順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及答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