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歷史
>
高二
>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教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從分三目介紹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第一目“偉大的轉折”實際上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出現的重要前提,當然它也是鄧小平理論出現的直接背景之一。其中,“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圍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講述了偉大轉折的宣言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并高度評價了鄧小平理論歷史地位:由于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所進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的文字與影視資料非常豐富,建議在時進行適當補充,以增強學生對這一時期所誕生的偉大理論的感性了解,為深入掌握鄧小平理論的地位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fā)展過程,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指導思想。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它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發(fā)展,認識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2、引導學生歸納、概括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并與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作比較。
3、通過分析“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社會百廢待興的形勢,認識鄧小平理論提出的必要性,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意義,認識鄧小平在創(chuàng)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重大貢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難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鄧小平理論的地位。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于劃片生,學生差距較大。有些學生在初中歷史已有部分基礎知識,本課主要是提高學生歸納要點和材料解析能力問題。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做完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田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這是20世紀末唱響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詞。歌詞中的“老人”是誰呢?他在中國留下了哪些壯麗的“詩篇”?
教師提示:這位老人就是鄧小平,是他以過人的智慧與膽略揭開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fā)表重要談話,從理論上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似春風般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指明了中國改革開放繼續(xù)前進的方向。
由此導入新課。
一、偉大的轉折:
1、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參考教材P86“歷史縱橫”)
?對象:“兩個凡是”
?影響:打破枷鎖,解放思想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既是粉碎“四人幫”以后的一個重大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又是黨的建設史上一次空前規(guī)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自我教育運動。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以后,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方針。以“高舉毛主席旗幟”、堅持毛澤東思想為借口,繼續(xù)維護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把“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口號及方針政策,包括對鄧小平的錯誤結論等都以毛主席有過批示為由而加以維護,阻礙撥亂反正工作的進行。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是鄧小平等中央負責同志領導和支持下的一場全國范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它沖破了長期以來“左”的錯誤思想束縛,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2、新理論的宣言書(1978年):
?報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影響: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高度評價這場討論的偉大意義,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鄧小平同志的重大貢獻在于,他不僅僅重新確立了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聯系起來,深刻闡述了解放思想對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意義。
3、偉大的歷史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鄧小平理論的醞釀、準備時期)
?時間:1978年12月
?內容:①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③改革開放。
?意義:中國人民開始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拉開序幕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辟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全會前后開始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所以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過渡:什么是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理論的核心是:新時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二、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1、醞釀、準備時期:一次講話和一次會議
一次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促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實現偉大轉折。
一次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9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午在北京開幕。鄧小平主持開幕式并致開幕詞。開幕詞中首次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并以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統(tǒng)地提出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一次系統(tǒng)地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設問1: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內涵是什么?
教師提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一個特殊的經濟范疇,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立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設問2:你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基本路線之間的關系?
教師提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確處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經濟建設與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歸納: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三大系統(tǒng)提出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并第一次系統(tǒng)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鄧小平理論的概念已經提出,理論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4、成熟并形成體系:1992年,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于”,回答了社會主義本質問題。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稱為“南方談話”。“南方談話”回答了當時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一些重大認識問題。其中,重要的理論包括:
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新概括: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等:“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常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南方談話”把鄧小平理論提到了新高度,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南方談話”標志著鄧小平理論成熟并形成體系。
5、體系的完整:1992年中共“14大”,提出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明確改革的下一步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最終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大會通過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小結:鄧小平理論形成階段(四次會議和一次南巡)
過程主要理論
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特色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級論(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理論和基本路線)
成熟并成體系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本質論(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
體系完整1992年中共十四大目標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最終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結論: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
九、板書設計
一、偉大的轉折:
1、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2、新理論的宣言書
二、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1、醞釀、準備時期:一次講話和一次會議
2、首次提出:
3、初步形成:
4、成熟并形成體系:
5、體系的完整:
6、最終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guī),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新境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新貢獻,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fā)展。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概括,標志著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理論的統(tǒng)一與創(chuàng)新;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們黨和國家全部理論活動、實踐活動,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準則、根本依據,是指引我們黨和國家新世紀偉大進軍的行動指南。是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xù)研究本節(jié)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導學案】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fā)展過程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指導思想。
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它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發(fā)展,認識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二、預習內容
(一)鄧小平理論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簡表
時間及會議內 容精髓及指導意義
醞釀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 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指導意義: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理論成果
產生1978年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發(fā)展1982年黨的十二大
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走向成熟并形成體系1992年
1992年黨的十四大
1997年黨的十五大“南方談話”
成為比較完整的體系
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
2、科學內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國際形勢的變化
國內形勢
2、基本內容:①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
②始終代表
③始終代表
3、關系:“三個代表”是統(tǒng)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基礎
靈魂和先導
本質和歸宿
4、精神實質
(1)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關鍵在于與時俱進。
(2)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樣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本質在執(zhí)政為民。
(3)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
5、歷史地位
理論是對 繼承與發(fā)展
理論價值:是 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
指導意義:是新世紀實現 的強大思想武器。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道鄧小平理論成熟并形成體系的標志和首次明確提出“鄧小平理論”這一概念的黨代會。
2.概述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3.知道“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和確認的基本史實,簡要地概述其基本內容。
4.認識“三個代表”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意義,體會自我完善的價值.
學習重難點: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難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鄧小平理論的地位。
二、學習過程
(一)鄧小平理論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簡表
醞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fā)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向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內容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3、歷史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摺
2、基本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歷史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摺
三、反思總結
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理論繼承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成為指引中國共產黨繼續(xù)前進的旗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適應了變化了國內外形勢。它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實現全國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
四、當堂檢測
1.鄧小平理論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是在( C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明確提出和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概念,并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鄭重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 》是在( D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3.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B )
A.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三個有利于”標準
4.與下圖人物無關的事件是( D )
A.發(fā)表著名的"南方談話" B.實行改革開放
C.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D.發(fā)表《論十大關系》
5.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的重要思想是指( C )
①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谑欠裼欣谠鰪娚鐣髁x國家綜合國力
③是否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的內在要求、苁欠裼欣谔岣呷嗣竦纳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現實依據( D )
A.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 B.當代國際局勢的新發(fā)展
C.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 D.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7.“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B )
A.皖浙瀘考察工作時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80周年大會
8.“三個代表”內容是(A )
①代表先進文化②代表先進生產力③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④代表先進科學技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核心是(C )
A.毛澤東 B.鄧小平 C.江澤民 D.胡錦濤
10.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形成是在( A )
A十三屆四中全會 B.十四屆五中全會
C.五屆六中全會 D.十六屆二中全會
11.確立黨的指導思想有四次特別重大的會議,它們是( A )
A.中共一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中共一大.七大.十四大.十六大
C.中共二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D.中共二大.八大.十三大.十六大
1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D )
A.社會主義發(fā)展方面問題 B.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問題
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問題 D.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
138.“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 D)
A.如何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問題 B.如何實現祖國統(tǒng)一問題
C.如何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問題 D.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14.發(fā)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是(A )
A.發(fā)展先進生產力 B.發(fā)展經濟
C.發(fā)展科學 D.發(fā)展鄧小平理論
15.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是( C )
A.先進政黨 B.先進階級 C.人民群眾 D.先進思想
16.1998年長江發(fā)水災,解放軍官兵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奮力堵截九江大堤決口,說明中國共產黨首先代表的是( A )
A.人民的利益 B.黨的利益 C.國家的利益 D.民族的利益
17.請看圖片,在圖片所顯示的會議中作出了一個什么重要的決定( D )
A.宣讀“三個代表”的內容
B.全面深刻闡述“三個代表”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C.創(chuàng)立了“三個代表”思想
D.確立“三個代表”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
課后練習與提高
1.鄧小平理論成熟并形成體系的標志( C )
A.中共十三大 B .南方談話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的重要思想是指( C )
①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
③是否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的內在要求、苁欠裼欣谔岣呷嗣竦纳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鄧小平理論論述的根本問題是:( D )
①一國兩制②和平與發(fā)展③什么是社會主義④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 D )
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③實現分三步走的戰(zhàn)略目標④“一國兩制”的構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又開創(chuàng)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點是( D )
A.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B.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最高綱領
C.把反“左”作為革命進程的重要任務 D.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fā)
6.2000年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視察時,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下列關于‘三個代表’內容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A )
A.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 B.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
C.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7.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 C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列寧主義
8.“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先導!敝袊伯a黨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了《黨章》,并確立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分別在 ( D )
A.七屆二中全會,十五大,十六大 B.七大,十三屆四中全會,十六大
C.七大,十五大,十五屆七中全會 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9、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總結20世紀的中國革命進程時說:“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請回答:(1)20世紀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分別是指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53904.html
相關閱讀: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教案
上一篇: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作用
下一篇:
第3節(jié) 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教案
相關主題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教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一、教材分析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是人教版高中……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
本專題講述了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歷程,分三課時講授。 第一課的內容是“近代中國民……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案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案 重點 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實質。 難點 馬丁?路德改革的內容和……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3
四 走向整體的世界■ (一)目標 [內容標準] 了解兩次工業(yè)革命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 學案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 學案 【雙基梳理】 ●王安石改革(1069年,參知政事,主持變法) 1、……
相關閱讀
歐洲的宗教改革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學案
第5課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學案
音樂與影視藝術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維新運動的興起
專題6.3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
第2節(jié) 儒學的興起學案
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公開課教案
第四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fā)展歷程教學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