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物理
>
高三
>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考綱知識復習:分子動理論 內(nèi)能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選修 3-3熱學 第一章 分子動理論 內(nèi)能
【高考目標導航】
考綱點擊熱點提示
1.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實驗根據(jù) Ⅰ
2.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Ⅰ
3.氣體分子運動速率的統(tǒng)計分析 Ⅰ
4.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nèi)能 Ⅰ
5.固體分子微觀結構、晶體和非晶體 Ⅰ
6.液體的微觀結構 Ⅰ
7.液體的表面張力現(xiàn)象 Ⅰ
8.氣體實驗定律 Ⅰ
9.理想氣體 Ⅰ
10.飽和蒸汽、未飽和蒸汽和飽和蒸汽壓 Ⅰ
11.相對濕度 Ⅰ
12.熱力學第一定律 Ⅰ
13.能量守恒定律 Ⅰ
14.熱力學第二定律 Ⅰ
15. 要知道中學物理涉及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單位、包括攝氏度、標準氣壓 Ⅰ
實驗: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1.考查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及分子大小、分子質(zhì)量、分子數(shù)目等微觀量的估算
2.考查分子的平均動能、熱運動和布朗運動
3.分子力與分子勢能的綜合問題
4.考查內(nèi)能的相關因素
5.考查晶體和非晶體的特點及液體表面張力產(chǎn)生的原因
6.氣體實驗定律的定量計算及圖像的考查
7.封閉氣體壓強的求解
8.熱力學第一定律與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定性分析的綜合考查
9.考查熱力學第二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的綜合運算
11.考查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的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的處理
12.飽和汽、未飽和汽壓及相對濕度
【考綱知識梳理】
一、宏觀量與微觀量及相互關系
1.固、液、氣三態(tài)分子模型
在固體和液體分子大小的估算中通常將分子看做是一個緊挨一個的小球(或小立方體),每個分子的體積也就是每個分子所占據(jù)的空間,雖然采用正方體模型和球形模型計算出分子直徑的數(shù)量級是相同的,但考慮到誤差因素,采用球形模型更準確一些.對氣體分子來說,由于氣體沒有一定的體積和
形狀,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比較大,氣體分子占據(jù)的空間比每個分子的體積大得多,可以忽略每個分子的空間體積,認為每個分子占據(jù)的空間是一個緊挨一個的立方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為立方體邊長,氣體分子占據(jù)的空間并非氣體分子的實際體積.
2、物質(zhì)是由大量分子組成
(1) 分子體積很小,質(zhì)量小。
(2) 油膜法測分子直徑:
(3) 阿伏伽德羅常量:
(4) 微觀物理量的估算問題:
二、 布朗運動與擴散現(xiàn)象
1、 擴散現(xiàn)象:相互接觸的物體互相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2、 布朗運動: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懸浮在液體中的花粉顆粒的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顆粒越小,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運動越激烈,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熱動動的反映,是微觀分子熱運動造成的宏觀現(xiàn)象。
①布朗運動成因: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對固體小顆粒碰撞不平衡。
②影響布朗運動劇烈程度因素:微粒小,溫度高,布朗運動劇烈
三、分子力與分子勢能
1、 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分子力。
分子力有如下幾個特點: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減小,隨分子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變化更快。實際表現(xiàn)出來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1) 時(約幾個埃,1埃= 米),
,分子力F=0。
(2) 時, ,分子力F為斥力。
(3) 時, ,分子力F為斥力。
④ 時, 、f斥速度減為零,分子力F=0。
2、分子勢能
(1)分子間由于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大小由分子間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叫做分子勢能。
(2)分子勢能改變與分子力做功的關系:分子力做功,分子勢能減少;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勢能增加;且分子力做多少功,分子勢能就改變多少。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的關系(如右圖示):
①當r> 時,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隨著r的增大,分子引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
②當r< 時,分子力表現(xiàn)為斥力,隨著r的減小,分子斥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
③r= 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為零,為負值,因為選兩分子相距無窮遠時的分子勢能為零。
對實際氣體來說,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增加;體積縮小,分子勢能減小。
四、物體的內(nèi)能
1.平均動能:每個做熱運動的分子都具有動能 mv2,但是各個分子的動能有大有小,且不斷變化.在研究熱現(xiàn)象時,某個分子的動能大小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物體內(nèi)所有分子的動能的平均值,即平均動能
2.內(nèi)能
(1)定義:物體內(nèi)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2)物體的內(nèi)能跟物體的溫度、體積、物態(tài)和分子個數(shù)(即質(zhì)量)都有關系.
3. 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
4、物體的內(nèi)能和機械能的比較
五、溫度和溫標
1.溫度:溫度在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在微觀上表示分子的平均動能.
2.兩種溫標
(1)比較攝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兩種溫標溫度的零點不同,同一溫度兩種溫標表示的數(shù)值不同,但它們表示的溫度間隔是相同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ΔT.
(2)關系:T=t+273.15 K.
3.平衡態(tài)及特點:對于一個孤立的熱學系統(tǒng),無論其初始狀態(tài)如何經(jīng)過足夠長的時間后,必須達到一個宏觀平衡性質(zhì)不再隨時間變化的狀態(tài),叫平衡態(tài),系統(tǒng)處于平衡態(tài)時有共同特性即“溫度相同” .
六、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1.實驗目的
(1)估測油酸分子的大小.
(2)學習間接測量微觀量的原理和方法.
2.實驗原理:利用油酸酒精溶液在平靜的水面上形成單分子油膜,將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測出一定體積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積,用d=V/S計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為一滴油酸溶液中純油酸的體積,S為油膜面積,這個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徑.
3.實驗器材
盛水淺盤、滴管(或注射器)、試劑瓶、坐標紙、玻璃板、痱子粉(或細石膏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筆.
4.實驗步驟
(1)取1毫升(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200毫升的油酸酒精溶液.
(2)往邊長約為30 cm~40 cm的淺盤中倒入約2 cm深的水,然后將痱子粉(或細石膏粉)均勻地撒在水面上.
(3)用滴管(或注射器)向量筒中滴入n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使這些溶液的體積恰好為1 mL,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體積
(4)用滴管(或注射器)向水面上滴入一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油酸就在水面上慢慢散開,形成單分子油膜.
(5)待油酸薄膜形狀穩(wěn)定后,將一塊較大的玻璃板蓋在淺盤上,用彩筆將油酸薄膜的形狀畫在玻璃板上.
(6)將畫有油酸薄膜輪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積.
(7)據(jù)油酸酒精溶液的濃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純油酸的體積V,據(jù)一滴油酸的體積V和薄膜的面積S,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 ,即為油酸分子的直徑.比較算出的分子直徑,看其數(shù)量級(單位為m)是否為10-10,若不是10-10需重做實驗.
5.注意事項
(1)油酸酒精溶液的濃度應小于 .
(2)痱子粉的用量不要太大,并從盤中央加入,使粉自動擴散至均勻.
(3)測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體積時,滴入量筒中的油酸酒精溶液的體積應為整毫升數(shù),應多滴幾毫升,數(shù)出對應的滴數(shù),這樣求平均值誤差較小.
(4)淺盤里水離盤口面的距離應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準確地畫出薄膜的形狀,畫線時視線應與板面垂直.
(5)要待油膜形狀穩(wěn)定后,再畫輪廓.
(6)利用坐標求油膜面積時,以邊長為1 cm的正方形為單位,計算輪廓內(nèi)正方形的個數(shù),不足半個的舍去,大于半個的算一個.
(7)做完實驗后,把水從盤的一側邊緣倒出,并用少量酒精清洗,然后用脫脂棉擦去酒精,最后用水沖洗,以保持盤的清潔.
6.誤差分析
(1)純油酸體積的計算誤差.
(2)油膜面積的測量誤差主要是:
①油膜形狀的畫線誤差;
②數(shù)格子法本身是一種估算的方法,自然會帶來誤差.
【要點名師透析】
類型一: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及微觀量的計算
【例1】已知水的密度 ,其摩爾質(zhì)量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試求:
⑴某人一口喝了 的水,內(nèi)含多少水分子?
⑵估計一個水分子的線度多大?
解析:水的摩爾體積是
⑴ 中的水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
⑵把水分子看成“球體”,并設其直徑為 ,則有
所以
類型二、 對內(nèi)能概念的理解
【例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自由下落時速度增大,所以物體內(nèi)能也增大
B.物體的機械能為零時內(nèi)能也為零
C.物體的體積減小溫度不變時,物體內(nèi)能一定減小
D.氣體體積增大時氣體分子勢能一定增大
解:物體的機械能和內(nèi)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物體的動能由物體的宏觀速率決定,而物體內(nèi)分子的動能由分子熱運動的速率決定。分子動能不可能為零(溫度不可能達到絕對零度),而物體的動能可能為零。所以A、B不正確。物體體積減小時,分子間距離減小,但分子勢能不一定減小,例如將處于原長的彈簧壓縮,分子勢能將增大,所以C也不正確。由于氣體分子間距離一定大于r0,體積增大時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所以D正確。
【感悟高考真題】
1.(2011?四川理綜?T14)氣體能夠充滿密閉容器,說明氣體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暫時間外
A 氣體分子可以做布朗運動
B 氣體分子的動能都一樣大
C 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氣體分子可以自由運動
D 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氣體分子間的距離都一樣大
【答案】選C.布朗運動本身并不是分子運動,因此A錯;分子作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各個分子的動能不同,B錯;氣體分子平均距離較遠,所以分子力十分微弱,C正確;由于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每個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 D錯.
2.(2011?上海高考物理?T8)某種氣體在不同溫度下的氣體分子速率分布曲線如圖所示,圖中 表示 處單位速率區(qū)間內(nèi)的分子數(shù)百分率,所對應的溫度分別為 ,則
(A) (B)TⅢ>TⅡ>TⅠ (C) (D)
【答案】選B.
【詳解】曲線下的面積表示表示分子速率從0→∞所有區(qū)間內(nèi)分子數(shù)的比率之和,顯然其值應等于1,當溫度升高時,分子的速率普遍增大,所以曲線的高峰向右移動,曲線變寬,但由于曲線下總面積恒等于1,所以曲線的高度相應降低,曲線變得平坦。所以,TⅢ>TⅡ>TⅠ
3.(2011?山東高考?T36)(1)人類對物質(zhì)屬性的認識是從宏觀到微觀不斷深入的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液晶的分子勢能與體積有關
b.晶體的物理性質(zhì)都是各向異性的
c.溫度升高,每個分子的動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狀是由于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
(2)氣體溫度計結構如圖所示。玻璃測溫泡A內(nèi)充有理想氣體,通過細玻璃管B和水銀壓強計相連。開始時A處于冰水混合物中,左管C中水銀面在O點處,右管D中水銀面高出O點 =14cm。后來放入待測恒溫槽中,上下移動D,使左管C中水銀面在O點處,測得右管D中水銀面高出O點h2=44cm(已知外界大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相當于76cmHg)
①求恒溫槽的溫度
②此過程A內(nèi)氣體內(nèi)能 (填“增大”或“減小”),氣體不對外做功,氣體將 (填“吸熱”或者“放熱”)。
【答案】(1)a、b (2)① 或 ②增大 吸熱
【詳解】(1)選a、d。液晶是一類處于液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的特殊物質(zhì),其分子間的作用力較強,在體積發(fā)生變化時需要考慮分子間力的作用,分子勢能和體積有關,a正確。晶體分為單晶體和多晶體,單晶體物理性質(zhì)表現(xiàn)為各向異性,多晶體物理性質(zhì)表現(xiàn)為各向同性,b錯誤。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但不是每一個分子動能都增大,c錯誤。露珠由于受到表面張力的作用表面積有收縮到最小的趨勢即呈球形,d正確。
(2)①由于在溫度變化前后左端被封閉氣體的體積沒有發(fā)生變化,由查理定律可得 帶入數(shù)據(jù)可得恒溫槽的溫度
②此過程中由于被封閉理想氣體溫度升高,故內(nèi)能增大;由熱力學第一定律知在沒對外做功的前提下應該從外界吸收熱量。
4.(2011?廣東理綜?T13)如圖3所示,兩個接觸面平滑的鉛柱壓緊后懸掛起來,下面的鉛柱不脫落,主要原因是
A.鉛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
B.鉛柱受到大氣壓力作用
C.鉛柱間存在萬有引力作用
D.鉛柱間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答案】選D.
【詳解】擠壓后的鉛分子之間的距離可以達到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的距離范圍內(nèi),故不脫落的主要原因是分子之間的引力,故D正確,A.B.C錯誤。
5.(2010?全國卷Ⅰ?19)右圖為兩分子系統(tǒng)的勢能Ep與兩分子間距離r的關系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r大于r1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
B.當r小于r1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
C.當r等于r2時,分子間的作用力為零
D.在r由r1變到r2的過程中,分子間的作用力做負功
【答案】BC
【解析】分子間距等于r0時分子勢能最小,即r0= r2。當r小于r1時分子力表現(xiàn)為斥力;當r大于r1小于r2時分子力表現(xiàn)為斥力;當r大于r2時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A錯BC對。在r由r1變到r2的過程中,分子斥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D錯誤。
【命題意圖與考點定位】分子間距于分子力、分子勢能的關系
6. (2010?上海物理?14)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與斥力共同產(chǎn)生,并隨著分子間距的變化而變化,則
(A)分子間引力隨分子間距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間斥力隨分子間距的減小而增大
(C)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分子間距的增大而增大
(D)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分子間距的減小而增大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分子力和分子間距離關系圖象,如圖,選B。
本題考查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分子間距的變化,圖象的理解。
難度:中等。
7.(09?北京?13)做布朗運動實驗,得到某個觀測記錄如圖。圖中記錄的是 ( D )
A.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情況
B.某個微粒做布朗運動的軌跡
C.某個微粒做布朗運動的速度??時間圖線
D.按等時間間隔依次記錄的某個運動微粒位置的連線
解析: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小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而非分子的運動,故A項錯誤;既然無規(guī)則所以微粒沒有固定的運動軌跡,故B項錯誤,對于某個微粒而言在不同時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確定的,所以無法確定其在某一個時刻的速度,故也就無法描繪其速度-時間圖線,故C項錯誤;故只有D項正確。
8.(09?上海物理?2)氣體內(nèi)能是所有氣體分子熱運動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其大小與氣體的狀態(tài)有關,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與分子間勢能分別取決于氣體的 ( A )
A.溫度和體積 B.體積和壓強
C.溫度和壓強D.壓強和溫度
解析:由于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所以氣體分子的動能宏觀上取決于溫度;分子勢能是由于分子間引力和分子間距離共同決定,宏觀上取決于氣體的體積。因此答案A正確。
9.(09?江蘇卷物理?12.A)(選修模塊3?3)(12分)(1)若一氣泡從湖底上升到湖面的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則在此過程中關于氣泡中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寫選項前的字母)
(A)氣體分子間的作用力增大 (B)氣體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小 (D)氣體組成的系統(tǒng)地熵增加
(2)若將氣泡內(nèi)的氣體視為理想氣體,氣泡從湖底上升到湖面的過程中,對外界做了0.6J的功,則此過程中的氣泡 (填“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 J。氣泡到達湖面后,溫度上升的過程中,又對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時吸收了0.3J的熱量,則此過程中,氣泡內(nèi)氣體內(nèi)能增加了 J。
(3)已知氣泡內(nèi)氣體的密度為1.29kg/ ,平均摩爾質(zhì)量為0.29kg/mol。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取氣體分子的平均直徑為 ,若氣泡內(nèi)的氣體能完全變?yōu)橐后w,請估算液體體積與原來氣體體積的比值。(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A. (1) D ;(2) 吸收;0.6;0.2;(3) 設氣體體積為 ,液體體積為 ,
氣體分子數(shù) , (或 )
則 (或 )
解得 ( 都算對)
解析:(1)掌握分子動理論和熱力學定律才能準確處理本題。氣泡的上升過程氣泡內(nèi)的壓強減小,溫度不變,由玻意爾定律知,上升過程中體積增大,微觀上體現(xiàn)為分子間距增大,分子間引力減小,溫度不變所以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平均速率不變,此過程為自發(fā)過程,故熵增大。D 項正確。
(2)本題從熱力學第一定律入手,抓住理想氣內(nèi)能只與溫度有關的特點進行處理。理想氣體等溫過程中內(nèi)能不變,由熱力學第一定律 ,物體對外做功0.6J,則一定同時從外界吸收熱量0.6J,才能保證內(nèi)能不變。而溫度上升的過程,內(nèi)能增加了0.2J。
(3)微觀量的運算,注意從單位制檢查運算結論,最終結果只要保證數(shù)量級正確即可。設氣體體積為 ,液體體積為 ,氣體分子數(shù) , (或 )
則 (或 )
解得 ( 都算對)
【考點模擬演練】
1.已知某氣體的摩爾體積為VA,摩爾質(zhì)量為MA,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則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是 ( )
A.分子質(zhì)量 B.分子體積
C.分子密度 D.分子間平均距離
【答案】AD
【詳解】根據(jù)m=MANA可知選項A正確;由于氣體分子間距很大,故無法求出分子的體積和密度,選項B、C錯誤;由V=VANA=d3可知選項D正確.
2.做布朗運動實驗,得到某個觀測記錄如圖.圖中記錄的是( )
A.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情況
B.某個微粒做布朗運動的軌跡
C.某個微粒做布朗運動的速度?時間圖線
D.按等時間間隔依次記錄的某個運動微粒位置的連線
【答案】選D.
【詳解】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小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而非分子的運動,故A項錯誤;既然無規(guī)則所以微粒沒有固定的運動軌跡,故B項錯誤;對于某個微粒而言,在不同時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確定的,所以無法確定其在某一個時刻的速度,故也就無法描繪其速度?時間圖線,故C項錯誤,D項正確.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給輪胎打氣的過程中,輪胎內(nèi)氣體內(nèi)能不斷增大
B.灑水車在不斷灑水的過程中,輪胎內(nèi)氣體的內(nèi)能不斷增大
C.太陽下暴曬的輪胎爆破,輪胎內(nèi)氣體內(nèi)能減小
D.拔火罐過程中,火罐能吸附在身體上,說明火罐內(nèi)氣體內(nèi)能減小
【答案】ACD
【詳解】給輪胎打氣的過程中,輪胎內(nèi)氣體質(zhì)量增加,體積幾乎不變,壓強增加,溫度升高,內(nèi)能增加,選項A正確;灑水車內(nèi)水逐漸減小,輪胎內(nèi)氣體壓強逐漸減小,體積增大,對外做功,氣體內(nèi)能減小,選項B錯誤;輪胎爆破的過程中,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內(nèi)能減小,選項C正確;火罐內(nèi)氣體溫度逐漸降低時,內(nèi)能減小,選項D正確.
4.如圖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位于x軸上,甲分子對乙分子的作用力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如圖中曲線所示.F>0表示斥力,F(xiàn)<0表示引力, A、B、C、D為x軸上四個特定的位置,現(xiàn)把乙分子從A處由靜止釋放,則下列選項中的圖分別表示乙分子的速度、加速度、勢能、動能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其中大致正確的是( )
【答案】選B、C.
【詳解】乙分子從A處釋放后先是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乙分子的動能增加;至B點處,乙分子所受分子引力最大,則此處乙分子加速度最大,B點至C點過程,分子引力繼續(xù)做正功,分子動能繼續(xù)增加,分子勢能繼續(xù)減小,至C點分子動能最大,分子勢能最。籆點至D點過程,分子斥力做負功,分子動能減小,分子勢能增加.綜合上述分析知B、C正確,A、D錯誤.
5.(1)氣體內(nèi)能是所有氣體分子熱運動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其大小與氣體的狀態(tài)有關,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與分子勢能分別取決于氣體的( )
A.溫度和體積 B.體積和壓強
C.溫度和壓強 D.壓強和溫度
(2)1 g 100 ℃的水和1 g 100 ℃的水蒸氣相比較,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分子的平均動能和分子的總動能都相同.
②它們的內(nèi)能相同.
【答案】(1)A (2)見解析
【詳解】(1)選A.由于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所以氣體分子的動能宏觀上取決于溫度;分子勢能是由分子間作用力和分子間距離共同決定的,宏觀上取決于氣體的體積.因此選項A正確.
(2)①溫度相同則說明它們的分子平均動能相同;又因為1 g水和1 g水蒸氣的分子數(shù)相同,因而它們的分子總動能相同,所以①說法正確;
②當100℃的水變成100℃的水蒸氣時,該過程吸收熱量,內(nèi)能增加,所以1 g 100℃的水的內(nèi)能小于1 g 100℃的水蒸氣的內(nèi)能,故②說法錯誤.
7.同學們一定都吃過味道鮮美的烤鴨,烤鴨的烤制過程沒有添加任何調(diào)料,只是在烤制之前,把烤鴨放在腌制湯中腌制一定時間,鹽就會進入肉里.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讓腌制湯溫度升高,鹽進入鴨肉的速度就會加快
B.烤鴨的腌制過程說明分子之間有引力,把鹽分子吸進鴨肉里
C.在腌制湯中,有的鹽分子進入鴨肉,有的鹽分子從鴨肉里面出來
D.把鴨肉放入腌制湯后立刻冷凍,將不會有鹽分子進入鴨肉
【答案】AC
【詳解】鹽分子進入鴨肉是因為鹽分子的擴散,溫度越高擴散得越快,A正確;鹽進入鴨肉是因為鹽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并不是因為分子引力,B錯誤;鹽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有的進入鴨肉,有的離開鴨肉,C正確;冷凍后,仍然會有鹽分子進入鴨肉,只不過速度慢一些,D錯誤.
8.如圖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乙分子位于x軸上,甲分子對乙分子的作用力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如圖中曲線所示.F>0為斥力,F(xiàn)<0為引力.A、B、C、D為x軸上四個特定的位置,現(xiàn)把乙分子從A處由靜止釋放,選項中四個圖分別表示乙分子的速度、加速度、勢能、動能與兩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其中大致正確的是 ( )
【答案】B
【詳解】乙分子的運動方向始終不變,A錯誤;加速度與力的大小成正比,方向與力相同,故B正確;乙分子從A處由靜止釋放,分子勢能不可能增大到正值,故C錯誤;分子動能不可能為負值,故D錯誤.
9.若以μ表示水的摩爾質(zhì)量,v表示在標準狀態(tài)下水蒸氣的摩爾體積,ρ為在標準狀態(tài)下水蒸氣的密度,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m、Δ分別表示每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下面四個關系式,其中正確的是
( )
①NA=ρvm ②ρ=μNAΔ、踡=μNA、堞ぃ絭NA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答案】B
【詳解】NA=vmS=ρvm,NA=μm,所以m=μNA,B選項正確.
10.(1)如圖所示,把一塊潔凈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觸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離開水面,必須用比玻璃板重力______ 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間存在______作用.
(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整杯水都變成了紅色,這一現(xiàn)象在物理學中稱為______現(xiàn)象,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而產(chǎn)生的.
【答案】(1)大 分子引力 (2)擴散 無規(guī)則運動(熱運動)
【詳解】(1)由于玻璃板除受豎直向下的重力外還受向下的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間的分子引力,故向上的拉力應大于重力.
(2)題目中的現(xiàn)象是由于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而引起的擴散現(xiàn)象.
11.(2011?蘇州模擬)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實驗器材有:濃度為0.05%(體積分數(shù))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為0.1 mL的量筒、盛有適量清水的淺盤、痱子粉、膠頭滴管、玻璃板、彩筆、坐標紙(最小正方形邊長為1 cm).則
(1)下面給出的實驗步驟中,正確排序應為______(填序號)
為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徑,請補填最后一項實驗步驟D
A.待油酸薄膜的形狀穩(wěn)定后,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用彩筆將油酸薄膜的形狀畫在玻璃板上
B.用滴管將濃度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記下滴入1 mL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數(shù)N
C.將痱子粉均勻地撒在淺盤內(nèi)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濃度為0.05 %的油酸酒精溶液,從低處向水面中央滴入一滴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以上測量數(shù)據(jù),寫出單個油酸分子直徑的表達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CA 將畫有油酸薄膜輪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以坐標紙上邊長為1 cm的正方形為單位,計算輪廓內(nèi)正方形的個數(shù),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積S
(2)
【詳解】(1)根據(jù)實驗原理可得,給出的實驗步驟的正確排序為BCA,步驟D應為將畫有油酸薄膜輪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以坐標紙上邊長為1 cm的正方形為單位,計算輪廓內(nèi)正方形的個數(shù),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積S.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體積為 1滴油酸酒精溶液所含純油酸的體積為V= ×0.05%
所以單個油酸分子的直徑為
12. (1)已知某氣體的摩爾體積為VA,摩爾質(zhì)量為MA,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由以上數(shù)據(jù)能否估算出每個分子的質(zhì)量、每個分子的體積、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
(2)當物體體積增大時,分子勢能一定增大嗎?
(3)在同一個坐標系中畫出分子力F和分子勢能Ep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圖象,要求表現(xiàn)出Ep最小值的位置及Ep變化的大致趨勢.
【詳解】(1)可估算出每個氣體分子的質(zhì)量m0=MANA;由于氣體分子間距較大,由V0=VANA,求得的是一個分子占據(jù)的空間而不是一個氣體分子的體積,故不能估算每個分子的體積;由d= 3V0= 3VANA可求出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
(2)在r>r0范圍內(nèi),當r增大時,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在r<r0范圍內(nèi),當r增大時,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故不能說物體體積增大,分子勢能一定增大,只能說當物體體積變化時,其對應的分子勢能也變化.
(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78537.html
相關閱讀:
上一篇:
2012屆高考物理知識網(wǎng)絡復習電磁感應教案
下一篇: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牛頓運動定律專題考點復習教案
相關主題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高中物理3-5教學案
教案部分 16.6 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第二定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量定……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機械振動與機械波復
第十四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1.本主要描述的是機械振動的公式和圖象,波的圖象,波長,頻率,……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考綱知識復習 電場
第1節(jié) 電場力的性質(zhì)的描述 【高考目標導航】 考綱點擊熱點提示 物質(zhì)的電結構、電荷守恒 Ⅰ ……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熱力學定律復習學案
第十三 熱力學定律 1.本主要是研究熱和功間的關系、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了解能的開發(fā)利用……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考綱知識復習 電容
第3節(jié) 電容器與電容、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考綱知識梳理】 一。電容器 1. 構成:兩個……
相關閱讀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動量守恒定律復習學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能力提升復習:曲線
第十課時: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習題
2012屆高考物理基礎知識歸納 互感 自感與
光的波動性
電磁感應綜合與拓展
2012屆高考物理復習:單擺、振動的能量與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核反應 核能復習學
洛侖茲力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驗證動量守恒定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