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詞語、熟語:主要考察正確使用近義詞、成語、熟語,題型多為選擇題。語言中定型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形式。包括慣用語、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定了型的詞組和短語,經(jīng)常作為一個完整的單位來使用,不能隨意改變其成分,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歇后語、格言、警句等,內(nèi)容十分豐富。
1、慣用語
慣用語是一種習用的固定的詞組,既有三音節(jié)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較靈活的結構和強烈的修辭色彩。它通過比喻等方法而獲得修辭轉義。
2、諺語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于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shù)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且一般都是經(jīng)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和諺語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語、歇后語、俗語、警語等。
3、俗語
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shù)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jīng)驗和愿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該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jīng)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
4、成語
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又是一種現(xiàn)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qū)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于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
5、格言
格言是一個人機智之精華,眾人匯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內(nèi)容積極向上,可以是聰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經(jīng)驗。格言,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guī)范的言簡意賅的語句。從句法結構角度說,格言是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句子,可以獨立用來表達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話或一段引語,主要用來激勵和告訴當事人某些道理,提醒著使人們在生活中時刻保持著某種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慣用語特點: 1、語意具有雙層性,除字面的語義外,還具有深層次的比喻引申意義。 2、它的結構是固定的,以三字格為常見的代表。 3、在修辭功能上它有強烈的通俗性和口語色彩。慣用語幾乎都是俗的,雅的極少數(shù),而且貶義的較多。
歇后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釋,也叫引注語。個別的只說前一部分。
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通俗而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觀事理,富于教育意義。如“天下烏鴉一般黑”“眾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等。
格言: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眾中廣泛流傳。例如“窮不失義,富而不驕”(《孟子》),偏信則暗”(《資治通鑒》),謙受益”(《尚書》)。格言意在闡發(fā)事理,多為警策之辭,所以在議論中引用格言,能夠給人以啟示,更富于說服力。
成語:構成語素的音、形、義也是相當固定的。
使用對象配錯
例①各種花卉,爭奇斗妍;若用國色天香來形容,實不為過。例②民謠云:“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弊阋娰Z府金玉之多,簡直達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例③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真是巧奪天工。①中“國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備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種花卉”。②中“汗牛充棟”,形容圖書很多。不用指金玉之類。③中“巧奪天工”,意為“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人稱不當
例①廠長的發(fā)言確實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總是先斬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讓我們知道。①中“拋磚引玉”,用于第一人稱謙讓之辭,不適用第三人稱敘述。②中“先斬后奏”,用于下級把事情處理完后再向上級報告,不適用于平輩關系或上對下。--人稱或角度不當
褒貶顛倒
例①《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一回,活畫了蔣干這個不學無術,胸無城府的腐儒形象。例②當中國女排捧回獎杯時,舉國彈冠相慶,無不佩服陳忠和教練的堅韌和勇氣。①中“胸無城府”,形容襟懷坦白,不隱瞞什么。含褒義。②“彈冠相慶”指舊時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了,帶有貶義。
搭配不當
例①例:這篇雜文對社會時弊的議論更是惟妙惟肖。例②好一幅“梅花鬧春”圖,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們帶到了融融春光之中。①“惟妙惟肖”:形容刻畫或描摹、模仿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語是“議論”,“惟妙惟肖”與它搭配,顯然不當。②中,“妙手回春”稱贊醫(yī)生醫(yī)術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不同朋友之間的稱謂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
一些容易弄錯意思的成語和熟語:
差強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個成語是說“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萬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動一時的盛況。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能當做典范或法則。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久假不歸:假,借。長久借用不歸還。間不容發(fā):謂兩者之中容不下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亦謂天衣無縫,沒有破綻。慘淡經(jīng)營:慘淡,極思極慮狀。經(jīng)營,規(guī)劃安排。形容苦心規(guī)劃或苦心經(jīng)營。罪不容誅:誅,處死。意謂判處死罪還抵償不了罪惡。意興闌珊:闌珊,衰落。將殘、將盡之意。謂意趣、興致低落將盡。吊民罰罪:吊,安慰。撫慰人民,討伐有罪的統(tǒng)治者。不名一文:名,占有。一個錢也沒有。極極貧窮。也作:不名一錢。噤若寒蟬:噤,閉口不作聲。寒蟬,晚秋的蟬,因寒冷不再鳴叫。比喻不敢說話。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細大不捐:捐,舍棄。謂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細大無遺”。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講正直的話,做真正的事”望其項背:是“能夠望見脖子和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馬革裹尸:意思是用馬皮將尸體包裹起來,指英勇殺敵,戰(zhàn)死疆場。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河東獅吼:意思是“比喻悍婦發(fā)怒”。側目而視:意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良莠不齊:好人和壞人摻雜在一起。從諫如流:諫,直言規(guī)勸。接受直言規(guī)勸,象水從高處順流而下。真知灼見:灼,明白透徹。正確而透徹的見解。雕蟲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蟲,蟲書,秦書八體之一,西漢學心童必習的小技。東涂西抹:隨意下筆作文。多用作自謙之辭。也指形容胡亂刪改他人文章。形容到處亂寫亂畫。千慮一得:謂愚笨人的考慮,也會有可取之處。后多用為自謙語。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掃帚,也被視作寶貝,特別珍視。喻對自己作品的珍視和愛惜。
歇后語:
是由近似于謎面,謎底的兩部分組成的帶有隱語性質的口頭用語。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說出一個事物,像謎語里的“謎面”;后一部分像“謎底”,是真意所在。歇后語的實際含義在后一部分。因為后一部分可以不說出來,只說前一部分,所以叫歇后語。歇后語分為喻意的和諧音的。(1)喻意歇后語: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解釋。例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等(2)諧音歇后語: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現(xiàn)象表達意思,這是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語雙關的現(xiàn)象。例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下雨出太陽——假晴(情)諺語:
是流傳于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shù)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且一般都是經(jīng)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例如:傷筋動骨一百天;喝水不忘挖井人;瑞雪兆豐年等。歇后語和諺語都屬于熟語。
歇后語的特征:歇后語是熟語的一種,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后語四種。歇后語形式上是半截話,采用這種手法制作的聯(lián)語就是“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歇后語也叫俏皮話,有諺語的作用。
歇后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后語,它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
歇后語的分類:1、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這類歇后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吹竭@類歇后語,往往要轉幾個彎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饒有興味。有的書把它列入“雙關語”一類,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類如: 弄堂里搬木頭——直來直去; 冷水發(fā)面——沒多大長進; 這類歇后語是用客觀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后半段的“謎底”。
3、喻物類如: 黃牛肩腳——不負責任; 棋盤里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后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動物作比方。了解卜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4、故事類如: 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 林沖棒打洪教頭——?茨愕钠凭`下手; 這類歇后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劉備、林沖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類情況的,則歸入其特點更為明顯的一類。如: 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 這類歇后語兼喻物、諧音,現(xiàn)歸入諧音類。 綜覽上述分類,設比恰當是歇后語的共同特點。然而,“比喻總是跋足的”。歇后語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時不免有不恰當或不可取之處,有的還會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說法和舊風俗等,這都是為了取其某種性質或特點,以引出所比喻的意義。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