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學習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獨門兵器
  
  要學好化學,當然要看化學課本,不過,關鍵就在一個“細”字。
  
  實戰(zhàn)心得
  
  從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考入北京大學生物系的滕亮同學說,化學要學好不容易,為此也想過一些方法,如課前預習。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心中很著急。去請教老師,老師先簡單問了問我是怎么預習的,然后說了一句:“你看的還是不細!”我回到家,反復琢磨老師這句話,在日后預習時,一點一點地“摳”,看的非常細。別說,問題似乎一下子解決了,聽課更能聽出“點”來,課后做題也更順了。成績,不用問也大幅度提高了。看什么都要細,但學化學,一定更要細。比如有一年高考時有道題:“乙酸乙酯實驗中,乙酸乙酯用95%的酒精可不可以?”很多同學一時都拿不準。其實必修本第二冊課本注釋中就有答案!
  
  滕亮同學說,目前中學化學課課時少,一般不要求預習,以防失去新鮮感,課上無興趣?梢暯滩牡男再|,內容和難易程度以及本人知識基礎、閱讀能力安排預習(實際作自學訓練)。滕亮同學認為,細讀的要求.既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主,又能提高聽課質量。細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全節(jié)中講了哪幾個問題?其中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是否屬重點?
  
  (2)哪些內容的意思及其意義都領會了?哪些不夠清楚?問題在哪里?(這是你的難點!)
  
  (3)書上的插圖、圖示都有些什么問題?
  
  (4)試口答書上習題,有哪些答不清楚(又是難點!)
  
  (5)本節(jié)內容與以前的舊知識有些什么聯(lián)系!(jīng)過這樣預習,心中有數(shù),不僅對困難之處能特別留意聽講,即是自認已經(jīng)了然之處,亦可通過教師講解,核對自己的閱讀理解水平。如能長期堅持,對提高學習質量和自學能力必然獲益非淺。
  
  專家點評
  
  《考無不勝》一書的作者,廈門大學博士生陳祥星先生曾講過,化學,就是一門“細膩”的學科。他寫道:
  
  化學這門課有個特點,就是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我一直用學習數(shù)學和物理的辦法來學習它,片面強調了“邏輯思維”。學數(shù)學和物理,我們把相關的原理和概念搞清楚就基本解決問題,學化學似乎就不這么簡單了。學好化學需要的推理能力好像不需要太好(僅就高中階段而言),只要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就能進行推理了。例如,告訴我們幾種化學物質反應的結果(生成什么顏色的沉淀、冒出什么狀態(tài)的氣體等),然后要我們去推斷化學反應的過程。我覺得,解決這類或類似的問題只需要學好高中數(shù)學的一半推理能力就可以了。
  
  但是,我忽視了化學這門課的特點,沒去記憶一些該記憶的東西。我總覺得化學“很細”、很繁瑣,不像數(shù)學和物理干脆。
  
  以今天的認識檢討過去,我的最大失誤就是不重視教科書。沒把書上的“細節(jié)”記住。書上的這些細節(jié)很多。如果以我今天的認識重新去讀高中的化學,我會去記住化學反應的所有結果(當時僅記住一些主要結果),而且會努力記準確(當時只記個大概),書上說什么顏色就必須記住是什么顏色,書上說是煙就必須記住是煙,書上說是霧就必須記住是霧(不能煙霧不分)??這些知識似乎只能“唯書”!我還會去記住一些“邊邊角角”的東西,例如一些化學知識可以在什么工業(yè)實踐中應用,等等。當時我?guī)缀鯖]做對過這類題目,總是記不全。但這樣的知識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考卷上,而且,命題者不多考,經(jīng)常就是“意思意思”而已,甚至就混在幾個選擇項里。碰到這種事,很難受,4個選項懂了3個,就是偏偏那個“邊邊角角”的不懂!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于,命題者經(jīng)常會把這些需要記憶的知識挖出一點作為“大題”的一條線索,那就不是一兩分的問題了!我曾經(jīng)碰到這類情況,很是無可奈何。例如,題目告訴我們某種化學反應后生成了什么顏色的沉淀,還有什么狀的氣體,其中有一種物質可以在什么工業(yè)中用,要求我們去推測是什么東西起了反應。我們只要有一定的記憶,做點推理是不困難的。但如果我們不知道那種顏色的沉淀可能是什么,那種狀態(tài)的氣體可能有什么,在那個工業(yè)中應用的東西又可能有什么,那么,問題顯然就很麻煩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我當時覺得這些東西是死東西(政治和語文并不“死”),有點不屑。確實,化學反應的結果應該是實驗出來的。實驗的結果表明某種沉淀的顏色是藍色的就是藍色,不能“推理”成黑色的!想想人家實驗出這樣的結果很不容易,我們只需記住,已經(jīng)很省事了。這些記憶肯定是必要的,否則不可能把化學考高分。其實,有了一定的記憶以后,我們就可以進行“邏輯思維”了,可能就不會覺得化學很“死”了??很遺憾,我沒機會糾正這個感受了。
  
  我當時的應試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還不懂得使用《大綱》。我沒讀過中學各學科的《大綱》,化學也不例外。我猜測,《大綱》會要求中學生了解一點有關化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的常識或其他常識。既然是“了解”,教科書就不會多說(往往只在不起眼的地方說那么一兩句),命題者不敢在考題中多考,但又不能不考。這樣,《化學》書上的任何地方,例如,每節(jié)、每章的最后幾行字,都有可能考到。但我們經(jīng)常會忽略這些不起眼的知識。
  
  總之,《化學》的知識很“細膩”,不像數(shù)學和物理那樣“粗獷”。希望中學生牢牢記住這個特點,用“細膩”的辦法學習化學。高考前,一定要把化學教材看得很熟,該記的要記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14390.html

相關閱讀:地球的生命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