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總復習方法的探索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 要:要搞好總,首先要研究,研究手冊與教材,然后抓住的環(huán)節(jié),抓好基礎。把握的內在聯系、構建網絡,增強運用思想的意識,提高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數學、總復習、基礎知識、解題技巧

高三數學總復習是最后關鍵時刻。采取什么樣的復習方法才能提高復習,這是我們每個高三數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人在 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要搞好高三數學總復習,首先要研究考試說明,研究高考最近幾年考題的變化。通過對高考的研究,才能把握好復習的尺度,避免拔深過高、 范圍過大,避免復習落點過低、復習范圍窄小的錯誤導向,然后明確復習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關聯及各自的標準后,扎實抓好每個環(huán)節(jié)。下面是我具體落實總復習的做法:

一、研究《考試手冊》,分析高考。
高考數學總復習的指導原則和指導思想是研讀《考試手冊》明晰考試要求;分析近年高考把握通性通法;通過練習體會數學概念,學會“舉一反三”;通過錯題感悟問題本質,提高解題技能。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要求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必須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化知識主干,形成知識網絡,整理知識體系,總結解題規(guī)律,提高應試技能,淡化特殊技巧,掌握通性通法,才能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考試手冊》指出:“考試要求分成4個不同的層次,這4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為A水平:對所學知識有初步的感性認識;B水平:對所學知識有理性的認識;C水平:對所學知識有實質性的認識;D水平:能在新的情境中綜合地、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但如何界定這四個層次呢?《考試手冊》還指出:“數學學科高考旨在考查考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邏輯、運算、空間、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體實施下去呢?所以,教師只能通過結合《考試手冊》,深入研究近年來的高考數學試題來指導我們平時的教學。
2007年上海數學高考最大的變化是從原來的22道題目改成了21道題目。少了一道題目,增加了題目的難度,2007年第20題和第21題的難度較大,感覺不太適應,無從下手。事實上,這樣的改變也是有征兆的,那就是2007年的春考卷。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深入研究近年高考試卷,從而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作好調整。
通過研讀2007年上海高考數學試卷,我們不難發(fā)現:2007年上海高考數學試卷對學生的數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考察的力度,有了較大提高。整張試卷對學生的能力考查從四個方面體現;一能力型問題,如第20題定義“對稱數列”,第21題定義了 “果圓”這個新的概念,請學生利用新概念解題;二探究能力型問題,如第21題要求學生討論是否存在“果圓”平行弦的中點軌跡總是落在某個橢圓上?三推廣拓展型問題,如第9題實數范圍內正確的命題能否推廣到復數范圍內;四設計構造型問題,如第10題要求學生寫出能確定兩條直線是異面直線的充分條件等。因此,我們在總復習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二、加強復習策略的研究,提高對高考數學復習的認識
1、立足基礎,突出重點
在 按照《考試手冊》的要求,對知識內容進行全面復習的基礎上,要注意突出重點。重點知識是數學學科知識體系的主要內容,也是高考的重點。如數列、不等式、函 數、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及恒等變換,空間圖形中元素的位置關系,直線和圓錐曲線的性質,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等,要重在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掌握和靈活應 用,這是最重要的基礎。抓基礎時,要重視課本,尤其要重視重要概念、公式、法則的形成過程和例題的典型作用,在高考數學試題中有相當多的題目是課本上基本 題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變形而得來的。如2007年上海數學高考理科卷的第1,2,3,4,5,6,7,8題、第12,13,14題、第16,17,18,19題共計98分。學生容易入手,考查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在復習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有難度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yǎng)能力提高分數,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復習,常事倍功半。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么立足基礎呢?我的方法是這樣的:(1)復習例題的選擇。例題的選擇要注意題目的典型性和目的性。教師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層次選編習題。訓練的層次由淺入深,題型由客觀到主觀,由封閉到開放,始終緊扣基礎知識,真正使學生做到 解一道題,明白一類題的解法。針對學生易迷惑、易出錯的問題,多加訓練,在解題中,彌補不足,在辨析中,逐步提煉基本思想、基本方法。(2)試卷的講評。在講評試卷前,教師必須親自做題,認真批閱,對每道題的得分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每道題的錯誤原因準確地分析,對每道題的評講思路精心設計。試卷的評講過程,應該注意揭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透析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中本身蘊含的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通過試卷講評需要讓學生明確本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關鍵步驟在哪里?本質是什么問題?試題評分標準及分步得分要領是什么?(3)作業(yè)的布置。不少數學教師采取題海戰(zhàn)術我認為其結果必然是“低效率、重負擔、低質量”的。當處理的題目達到一定的數量后,決定復習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就不再是題目的數量,而在于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所以教師就需要了解學生,進行分層要求,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重在查漏補缺,要求做好力所能及的題,控制題目的難度,在通解通法上狠下功夫, 那些只有運用“特殊技巧”才能解決的題,堅決摒棄。
  由于試題量大,解題速度慢的考生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由此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應同時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yǎng)。因此忽視基礎,搞綜合提高無疑于空中樓閣,是很難有好效果的。即使去解綜合題時,也脫離不開基礎知識做基礎,因此抓好基礎是根本,要堅持不懈。
2、回歸課本,把握通性通法
高考數學總復習任務重、時間緊,但絕不可因此而脫離教材,相反更要緊扣教材,注意回歸課本。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地、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完善數學的知識網絡。(1)回歸課本,可以明確概念。(2006上海卷)已知直四棱柱 中, ,底面 是直角梯形, 為直角, , , , ,求異面直線 與 所成角的大小.本題是來源與課本,重點考察了向量的應用和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2)回歸課本,可以強化方法。(2008黃浦區(qū) 模擬卷21)設 , 。本題可以利用課本三階行列式一習題,直接表示為 快速解題。(3)回歸課本,可以完善體系。(2004上海卷)教材中“坐標平面上的直線”和“圓錐曲線”體現出平面解析幾何的本質是什么______。這個問題只有回歸課本真正吃透課本,才能作出準確回答,這是教師包辦代替不了的。(2006年上海卷)已知函數 = + 有如下性質:如果常數 >0,那么該函數在 0, 上是減函數,在 ,+∞ 上是增函數.(1)如果函數 = + ( >0)的值域為 6,+∞ ,求 的值;(2)研究函數 = + (常數 >0)在定義域內的單調性,并說明理由;(3)對函數 = + 和 = + (常數 >0)作出推廣,使它們都是你所推廣的函數的特例.研究推廣后的函數的單調性,并求函數 = + ( 是正整數)在區(qū)間[ ,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題主要考查利用課本一個例題和函數 的圖像與性質來解決問題。
高考數學試題雖然不可能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對高考試卷進行分析就不難發(fā)現,許多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或綜合;貧w課本,不是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而是要對著課本知識點的回憶和梳理,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和習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這樣的復習才是扎實有效。
3、注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理性的復習
近幾年的高考數學試題不僅緊扣教材,而且還十分講究數學思想和方法。(2007上海卷10)在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平行、重合三種。已知 是兩個相交平面,空間兩條直線 在 高中學習方法 上的射影是直線 , 在 上的射影是直線 .用 與 , 與 的位置關系,寫出一個總能確定 與 是異面直線的充分條件: ,要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來解答。(2007上海卷19)已知函數 ,常數 .(1)討論函數 的奇偶性,并說明理由;(2)若函數 在 上為增函數,求 的取值范圍.考察了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2007上海卷16)在體積為1的直三棱柱 中, .求直線 與平面 所成角的大小,可以找到平面的垂線,找到空間直線在平面內的射影加以求解;也可以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通過求法向量和空間直線所在向量的夾角加以求解。這類問題,一般較靈活,解法也多樣。所以在總復習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這些思想方法。
4、重視存在的錯誤,及時做好查漏補缺
高三復習,有的同學做題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各類試題要做幾十套,甚至上百套,做過之后不問對錯就放到一邊,沒有及時細致的反復回味,這種做法是事倍功半的。做題的目的是培養(yǎng)能力,是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 多數有用的經驗都是從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因此,發(fā)現了錯誤就應該做好紀錄,及時研究改正,并總結經驗。這樣,做題的時候就能知道有哪些方面應引起注意,出 錯的機會也將大大減少。如果平時做題出錯較多,則可以在試卷上把錯題做上標記,在旁邊寫上評析,然后把試卷保存好,每過一段時間,就把“錯題筆記”或標記錯題的試卷看一看。在看參考書時,也可以把精彩之處或做錯的題目做上標記,以后再看這本書時就會有所側重。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做一道題從不同角度想出3種方法,與做3道同類型的題用的時間可能差不多,前者的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得多。高考碰到陳題可能性不大,但解題所需的知識、方法都會在平時復習中遇到,關鍵是要能觸類旁通。

三、加強技巧訓練,提高應試能力。
扎 實的基礎知識是獲取高分的前提,技巧是獲取高分的關鍵。對于兩個實力相當的同學,在考試中某些解題技巧使用的好壞,往往會導致兩人最后的成績有很大的差 距。對于一道題往往有許多種不同的解法,我們要用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所以在總復習中,教師要落實一些典型題型的一般解題方法。
選擇題客觀性最強,除了正面的直接選擇法以外,復習中還要落實的方法:(1) 排除法:逆向進行,從選項入手,一邊審題一邊排除,直至得到正確選項,看似復雜的問題會變得很簡單。 (2) 估值法:運用一些基本定義如定義域,值域或不等式的有關知識來確定一個足夠小的范圍,使四選項中只有一個在此范圍內。(3) 賦值法:在一些具有一般意義的選擇題中,給未知量賦一個適當的便于計算的值,來確定正確答案。(4) 圖像法:根據已知條件畫出合適的圖形,如數軸、韋恩圖、函數等圖像,數形結合得出答案。
簡答題的解題關鍵是要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和解題途徑?梢砸环矫鎻囊阎獥l件分析,看看由此能進一步求得哪些結果(即能做什么?);另一方面從題目的最后要求的問題分析,看看要得到該答案需要哪些前提(即需要什么?),這樣兩頭分析,往往能較快出解題思路。簡答題解答時,當一個問題需要好幾個條件才能解決,而有一個條件又始終得不到,不妨假設這一步成立,如寫"可證為……"利用它的結論來解決后邊的問題。
記住一些常用的結論和經典的試題可以在考試中節(jié)省時間,激活思路。如果同一類題在多次考試中出現,那我們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教學即是科學也是藝術。對高考復習來說,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也沒有最佳的教學策略。每個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風格,學生的特點,靈活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把我們的總復習做到最優(yōu)化。

主要參考文獻:
1、 鄭慶升等:《教學工作技能訓練》,華東師范出版社,1997年版
2、 許高厚主編:《教學藝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 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高等出版社,2000年版
4、 孫維剛:《孫維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10月
5、 上海教育考試院:《上海卷考試手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6011.html

相關閱讀:2.3雙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