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端木賜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端木賜,衛(wèi)人,字子貢。利口巧辭。田常欲作亂于齊,憚高、國、鮑、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地狹以淺,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哉。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碧锍7奕蛔魃唬骸白又y,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在內(nèi)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nèi)。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nèi)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碧锍T唬骸吧。雖然,吾兵業(yè)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碧锍TS之,使子貢南見吳王。
  
  說曰:“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吳王曰:善。雖然,越王苦身養(yǎng)士,有報我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弊迂曉唬骸霸街畡挪贿^魯,吳之強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已平魯矣。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yè)成矣。且王必惡越,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眳峭醮笳f,乃使子貢之越。
  
  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惫篡`頓首再拜而問子貢。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是殘國之治也。今王誠發(fā)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zhàn)不勝,王之福矣。戰(zhàn)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其銳兵盡于齊,重甲困于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吳必矣。”越王大說,許諾。
  
  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zhàn),彼與齊戰(zhàn)而勝,必以其兵臨晉!睍x君大恐,曰:“為之奈何?”子貢曰:“兵休卒以待之!睍x君許諾。
  
  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zhàn)于艾陵,大破齊師,果以兵臨晉,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東向而霸。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ü(jié)選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刪改)
  
  【注】①高、國、鮑、晏: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齊國握有實權(quán)的卿大夫。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故移其兵欲以伐魯故:故意
  
  B.越王苦身養(yǎng)士,有報我心報:報答
  
  C.王置齊而伐越置:安置
  
  D.必以其兵臨晉臨:逼近
  
  答案:D(A故:所以,因此。B報:報復,報仇。C置:棄置,放過。)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君之伐魯過矣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而以教常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
  
  C.君因以兵迎之愿因先生得結(jié)交于荊卿
  
  D.乃使子貢之越乃有二十八騎
  
  答案:B(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卻”。A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其獨立性,不譯: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的”。C副詞,“趁機”;介詞,“經(jīng)由、通過”。D連詞,表承接,“于是、就”:副詞,表范圍,“僅僅、只”。)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六組,全部體現(xiàn)子貢“利口巧辭”的一組是()
  
 、俜螋敚y伐之國②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③吾兵業(yè)已加魯矣④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⑤吳王為人猛暴,是殘國之治也⑥殺夫差而戮其相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答案:C(②是田常的話,間接體現(xiàn)子貢“利口巧辭”:③是田常的話;⑥是越王滅吳)
  
  12.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魯國城墻單薄低矮,護城河狹窄水淺,君主愚昧不仁,大臣偽詐無用,士兵和人民又厭惡戰(zhàn)爭,所以田常才要伐魯廣齊。
  
  B.城高地廣甲堅兵精而本無伐齊之心的吳王,在子貢的救魯伐齊威晉以成霸業(yè)的蠱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齊的征程。
  
  C.為避免被吳王消滅,也為了能夠滅掉吳國,在子貢的威逼利誘下,越王勾踐高興地同意派遣士兵幫助吳王伐齊。
  
  D.為達目的,子貢以巧言游說田常、吳王、越王、晉君等,使他們覺得他在設身處地為自己著想,從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進入戰(zhàn)爭。
  
  答案:A(田常伐魯?shù)母驹蚴恰坝鱽y于齊,憚高、國、鮑、晏,故移其兵”,而非“廣齊”。)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雖然,吾兵業(yè)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5分)
  
 。2)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yè)成矣。(5分)
  
  答案:(1)雖然這樣,我的士兵已經(jīng)奔赴魯國了,離開魯國去討伐吳國,大臣懷疑我,怎么辦?(“雖然”“加”“去”“之”“奈何”各1分)
  
  (2)如果保存越國向諸侯顯示您的仁慈,營救魯國討伐齊國,威勢超過晉國,諸侯必定相隨朝拜吳國,吳國的霸業(yè)就會成就了。(“今”“示”“加”“相率”“朝”各1分)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譯文:
  
  端木賜是衛(wèi)國人,字子貢?邶X伶俐,能言善辯。田常想在齊國作亂,卻畏懼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所以想調(diào)遣他們的兵力來攻打魯國。子貢請求前去救魯國,孔子答應了。
  
  子貢到齊國,游說田常說:“您討伐魯國是錯誤的。魯國是難以討伐的國家,它的城墻單薄低矮,護城河狹窄水淺,它的君主愚昧不仁,大臣偽詐無用,它的士兵和人民又厭惡戰(zhàn)爭,這就不能與它作戰(zhàn)。您不如討伐吳國。吳國,城墻高大寬厚,護城河寬廣水深,盔甲堅固錚新,士兵人選都是那種飽壯之人,貴重精良的兵器都在其中,又派賢明的大夫守衛(wèi),這是容易討伐的!碧锍7薹薜刈兞四樕f:“你認為困難的,是別人認為容易的:你認為容易的,是別人認為困難的。你卻拿這個來教導我,為什么呢?”子貢說:“我聽說,憂患在國內(nèi)的攻擊強大的國家,憂患在國外的攻擊弱小的國家,F(xiàn)在您的憂患在國內(nèi),所以說不如討伐吳國。討伐吳國不勝,百姓在外面戰(zhàn)死,大臣在國內(nèi)就會空虛,這樣您在朝廷上沒有與您爭斗的強臣,在下面沒有指責您的百姓,只有孤零零的君主,控制齊國的只有您了!碧锍Uf:“好。雖然這樣,我的士兵已經(jīng)奔赴魯國了,離開魯國去討伐吳國,大臣懷疑我,怎么辦?”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討伐’我請求前往出使吳王,讓他援救魯國討伐齊國,您就趁機帶兵迎戰(zhàn)!碧锍M饬,就派子貢南下參見吳王。
  
  子貢游說吳王說:“現(xiàn)在以萬乘之齊國想將千乘之魯據(jù)為已有,與吳國爭強,我暗地里為大王您擔憂啊。況且營救魯國,可以顯示大王的威名:討伐齊國,可以獲得大利。”吳王說:“好。雖然如此,越王勞苦身體蓄養(yǎng)士兵,有報仇之心。您等我討伐完越國然后聽您的!弊迂曊f:“越國強勁不過魯國,吳國強勁不過齊國,大王您放著齊國不伐而去伐越,那么齊國已經(jīng)平定魯國了。如果保存越國向諸侯顯示您的仁慈,營救魯國討伐齊國,威勢超過晉國,諸侯必定相隨朝拜吳國,霸業(yè)就會成就了。而且大王如果厭惡越國,臣請求向東參見越王,命令它出兵跟從您。”吳王非常高興,于是派子貢到越國去。
  
  子貢說:“現(xiàn)在我聽說吳王要以營救魯國為名討伐齊國,他心里這樣想但是害怕越國,說‘等我討伐越國后才可以’。這樣一來,攻破越國是必然的了!惫篡`聽了叩頭拜了兩拜請教子貢,子貢說:“吳王為人兇猛暴戾,這是衰殘之國的政治,F(xiàn)在大王如果征發(fā)士兵幫助他來驕縱其心志,給他貴重寶器來悅樂其心,言辭卑微來尊崇其禮法,他必定去討伐齊國。他作戰(zhàn)不勝,是大王的福分。他作戰(zhàn)取勝,一定會率軍逼近晉,我向北拜見晉君,讓他一起攻打吳軍。吳國的精兵都在齊國,重兵被晉國困擾,大王趁它疲憊不堪的時候攻打它,這樣滅吳是一定的了。”越王非常高興,答應了子貢。
  
  子貢于是離開吳國到晉國,告訴晉國國君說:“我聽說,計劃不事先確定就不能應付突然的變化,軍隊不事先訓練好就不能夠戰(zhàn)勝敵人,F(xiàn)在齊國與吳國將要交戰(zhàn),吳國與齊國交戰(zhàn)取勝,吳王必定會帶領(lǐng)他的士兵逼近晉圉!睍x國國君大為恐慌,說:“那該怎么辦呢?”子貢說:“修整兵器讓士兵休整來對付它!睍x國國君答應了。
  
  子貢離開晉國回到魯國。吳王果然與齊國在艾陵大戰(zhàn),大敗齊國軍隊,果然帶領(lǐng)士兵逼近晉國,晉國軍隊出擊,大敗吳國軍隊。越王聽說了,帶領(lǐng)軍隊過江襲擊吳國,殺死夫差和他的宰相。攻破吳國三之后,越國東面稱霸。
  
  所以子貢一出,保存魯國,攪亂齊國,攻破吳國,使晉國強大并使越國稱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490532.html

相關(guān)閱讀:周容《芋老人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閱讀練習及答案
《宋史?黃祖舜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徐渭《題葡萄圖》閱讀練習及答案
韓愈《烏氏廟碑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