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鬼鬼盯著你
(一)內容簡介 太郎偷偷養(yǎng)了一只怪獸,這只怪獸叫鬼鬼。鬼鬼的用處可大了,太郎不想吃的東西,鬼鬼全替他吃掉;太郎不愛喝的牛奶,鬼鬼也會替他喝完。爸爸、媽媽、老師都表揚太郎是個不挑食的好孩子,太郎可得意了?墒,太郎沒有想到,怪獸吃了那么多好東西,一天天長大了,可怕的事情就跟著發(fā)生了……
(二)主題分析 故事通過講述挑食的太郎和小怪獸鬼鬼之間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了挑食的危害,知道要樣樣東西都愛吃的道理。
(三)情節(jié)分析 故事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起初太郎挑食,不僅有小怪獸鬼鬼的幫忙,還得到了爸爸、媽媽和老師的表揚。正當太郎沾沾自喜、小讀者們羨慕不已的時候,情節(jié)發(fā)生了突變。原本看似可愛的鬼鬼,隨著胃口的增大日益變得強土,并且威脅著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又瘦又小的太郎的生命。這一情節(jié)的轉變,使小讀者原本的羨慕轉化為擔心和后悔,并引發(fā)了對于“挑食”這個壞習慣的思考。 最后在朋友的幫助下,太郎才躲過了危險。隨著危險的離去,在和太郎一起經歷了“得意、竊喜、擔心、害怕、后悔”后,小讀者們也暗自下定決定:再也不挑食了,要做一個樣樣東西都愛吃的健康寶寶。
(四)圖畫分析 該圖畫書畫面清晰,主題突出,便于中班幼兒進行觀察和講述。 故事中的第7\8頁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太郎的表情有巨大的變化,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太郎的表情,猜測其不同的心理活動;第1 1、1 2頁上有許多細小的符號,告訴讀者雖然鬼鬼跑了,可是每個人心里都有很多想法,他們會想些什么呢?同樣也留給幼兒很多想象……開放式的故事結局,更便于將故事延續(xù)到生活中,使幼兒自覺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五)角色分析 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一個叫太郎的孩子是如此真實,他和生活中的大多數孩子一樣,拒絕每一樣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幸運”的是他有鬼鬼幫忙。當孩子們看到太郎既不用吃自己不愛吃的食物,又能被爸爸、媽媽和老師表揚時,這讓他們不僅覺得親切,更是羨慕。 接著,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了轉折,挑食的太郎根本無力和鬼鬼對抗,而那些不挑食的小朋友個個勇敢又強壯。孩子們的認知和情感在這時也隨著太郎的經歷發(fā)生了變化。 最后,當“鬼鬼還在尋找新的伙伴”時,孩子們都不愿意自己成為下一個“太郎”,而希望自己也能在“什么東西都愛吃”以后,長得更加強。
(六)語言分析 《鬼鬼盯上你》運用了敘事性的語言,教師講述故事的語言氛圍要根據情節(jié)的轉變而有所變化,時而舒緩、時而緊張,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充滿期待。 欣賞故事時,可結合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引導其完整講述:“我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以提高中班孩子語言表達完整的能力。
(一)活動設計11、設計思路 故事內容對于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著積極的作用。 活動前,教師可以利用進餐時間仔細觀察、了解本班幼兒進食的情況,并與家長溝通,從中獲得信息。 此次活動根據故事線索的不斷深入,引導幼兒從羨慕太郎到漸漸認識到太郎的錯誤。并創(chuàng)設機會讓幼兒聯系自己的生活,開始時想和太郎一樣,把不愛吃的東西交給鬼鬼,但在思考和討論中明白:每一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只有不挑食才會讓自己更健康、強壯。 活動后,教師攜手家長共同關注這一問題,和幼兒一起去嘗試“自己不愛吃的東西”,并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
2、活動目標 (1)知道每一種食物都有營養(yǎng),懂得不挑食才會讓自己更健康、強壯。 (2)在成人的幫助下欣賞故事,理解并講述故事情節(jié)。
3、活動準備 PPT課件
4.活動過程(1)激發(fā)興趣,引發(fā)懸念一(出示第1頁,介紹人物。)你看到了誰?一這個男孩叫太郎,這是他養(yǎng)的怪獸,叫“鬼鬼”。故事的名字叫《鬼鬼盯上你》。一鬼鬼是太郎最喜歡的朋友。你猜太郎為什么喜歡鬼鬼?(2)觀察畫面,理解故事④出示第2頁:一太郎為什么喜歡鬼鬼?你看到鬼鬼幫太郎做了什么事情?②出示第3~1 O頁:一太郎讓鬼鬼幫他吃了些什么?一鬼鬼把太郎不愛吃的東西都吃掉了,媽媽、爸爸和老師還表揚了太郎呢!⑧播放課件:一這里的食物,你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二如果你有一只“鬼鬼”,你想讓他幫你吃什么?④出示第11~22頁:一你看到什么?(鬼鬼長大了。)為什么鬼鬼長得這么快?一后來事情會變成什么樣呢?一你覺得太郎能戰(zhàn)勝鬼鬼嗎?為什么?一為什么朋友們的力氣會這么大呢? 小結:朋友們不挑食、樣樣東西都愛吃,營養(yǎng)全留在身體里了,所以他們可強壯了。 (3)討論延伸 一(出示第23、24頁。)太郎再也不想和鬼鬼做朋友了,他也想和朋友們一樣強壯,怎么辦呢? 一太郎把每一樣不愛吃的食物都吃了?纯矗F在太郎變成什么樣了? 一鬼鬼還在尋找新的朋友,如果鬼鬼找到你,你會怎么做呢?
(二)活動設計21、設計思路 第一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驚險的故事情節(jié),了解了挑食的壞處。但是,明白道理和養(yǎng)成習慣尚有差距,所以第二次活動更關注孩子們的現實生活。教師選擇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不愛吃的蔬菜,引導他們觀察認識蔬菜的外形特征,并引發(fā)他們品嘗各種菜肴的興致。同時,嘗試運用記錄、體驗的方式,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蔬菜,并愿意嘗試自己不愛吃的食物。 (2)知道不挑食才能更健康、更強壯。
3、活動準備 一些幼兒不喜歡吃的蔬菜,如:芹菜、胡蘿卜、生菜、黑木耳等(烹飪好的同種蔬菜和這些蔬菜的小圖片) 筆、紙 每人兩塊不同顏色的墊板(紅、藍)、每人一個小碟、一個小勺
4、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展開話題 一這是誰? 一自從鬼鬼走了以后,太郎什么東西都愛吃。瞧,今天他給我們帶來了好多菜,你們都認識嗎? (2)觀察交流,認識蔬菜 ①觀察蔬菜,介紹自己認識的蔬菜。 ?找一種你認識的蔬菜,告訴身邊的朋友這是什么菜,長得什么樣? (集體交流,相互補充。) ②觀看課件,猜猜認認。 這里有些蔬菜,你知道它們是什么菜嗎? 桌上有這些蔬菜的圖片,把你喜歡吃的菜貼在紅色的墊板上,不喜歡吃的菜貼在藍色的墊板上。 (幼兒操作,互相交流。) ③品嘗蔬菜。 ?太郎還帶來了很多他親自燒好的菜,看看是些什么菜? ?想不想嘗一嘗 ?不過,太郎有個要求,每人嘗兩種菜,一種是你喜歡的,一種是你不喜歡的。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不僅吃了自己喜歡的菜,就連本來不太喜歡吃的菜也品嘗了看來,鬼鬼不會盯上你了。(3)活動延伸 把大的白紙鋪在地上,好朋友兩人一對,一人躺下,一人用筆將朋友的輪廓畫在紙上,兩人再互相交換。 每天把自己吃過的菜,用紙、筆記錄下來,貼在自己的輪廓內。 過些日子,再站到輪廓前比一比,看看自己是不是長高、長壯了。
(三)活動拓展 活動后觀察幼兒進餐的情況,鼓勵他們愿意嘗試自己不愛吃的菜肴,并與家長交流,共同幫助幼兒養(yǎng)成不挑食的習慣,也可設計表格進行相關評價。
(四)閱讀區(qū)的活動 《美味食譜》: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記錄(可繪畫,也可剪貼)自己晚餐的菜肴,第二天介紹給大家。把記錄裝訂成《美味食譜》,可供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閱讀。(何潔 王紅裕)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