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wǎng)絡上,海量深入查閱當代炙手可熱的著名教育研究對象、北京的清華大學本科2005級攻讀文理科雙學士學位的在校生兼清華電視臺學生負責人“馬宇歌”的資料時,看到了《學馬宇歌爸爸及早對孩子進行生命規(guī)律和人生教育》一文。這是一篇非常難得的佳作,它和它的引文,堪值深入研讀。逐文搜到它們仔細閱過,使我感同身受。馬宇歌的爸爸對孩子的培養(yǎng)教育名不虛傳,確實不俗。他的理論與實踐模式,非一般人所能做到、非一般人所能想到,很有臨風世界,信服天下的大家風范。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規(guī)律,是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法則,誰都無法避免這個輪回。說得更透徹些,其實人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漸走向生命終結(jié)的過程?稍谖覀冎袊膫鹘y(tǒng)文化里面,又恰恰忌諱死亡。所以不少成年人總要回避這個話題,尤其在孩子面前。大人每每在孩子問及死亡話題時,要么閃爍其辭有意敷衍,要么就是講些類似化蝶高飛、破繭重生的美好童話,有幾人能像馬宇歌爸爸那樣身為文化之人,對孩子據(jù)實相告呢?不錯,我們做父母的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不愿意孩子過早地明白人世間的艱辛。但是,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不幸事件總是突然而來。比如CCTV新聞報道中不斷出現(xiàn)的那些天災人禍、親人離去……等等重大可悲事件。生死就這樣直觀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我們一點無法回避。人這一生,原本就是在不斷痛苦??承受??再痛苦??再承受中走過來的。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回避人類的自然法則??生離死別。包括我們自己,終一天,我們每一個人也會走到生命的終結(jié)。這一天什么時候來臨,誰可預料?或早或遲,生命本就太脆弱。經(jīng)過2008年這極特殊的一年,所有中國大陸每一個人對這一點看得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楚。若是死亡突然降到我們做父母個人的身上,事先又沒適時對我們自己的孩子進行過具有相當深度的生命規(guī)律教育,可想而知,那些孩子將要承受多大的悲痛和恐慌!我們的孩子還有其長長的人生道路要走,還有許多未知的命運在等待著他們。為什么不在當今幸福教育過濫過剩的情況下,實事求是地對他們進行一點正確的相關戒告,比如及時告訴孩子應該如何面對死亡呢?我們總是害怕死亡的情景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破壞性影響,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極力回避死亡話題;唯獨沒有想過,要告訴孩子生老病死是大自然最常見的現(xiàn)象,它就像春天長芽,秋天落葉、花開花謝一樣,同為一個道理。我們害怕死亡的話題會給孩子造成恐慌,唯獨沒有想過突發(fā)事件一旦來臨是人類根本無法抗拒的,生命原本脆弱,應該事先告訴孩子好好呵護自身。我們?yōu)槭裁床荒軌蜃龅脚c孩子一起直面死亡問題,分擔其將來必會遇到的悲痛呢?既然生老病死無法回避,那么就要教育孩子在有限的生命歷程里,好好地活著,堅強地活著,感受陽光,感受生命的絢麗多彩多姿,這才是生活的主旋律。身為父母,我和馬宇歌爸爸一樣,認為有這個必要和責任讓孩子適時懂得死亡,并像馬宇歌爸爸那樣還要早早地教育和影響自己的孩子,要更加深明生命的意義,珍愛人生。今年2008年暑假過后等再開學,我的女兒閨閨就將進入小學四年級了。記得還在她6歲之時,2005年夏,她對生老病死突然有了興趣。2005年農(nóng)歷七月十四鬼節(jié),她忽而問了我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媽媽,為什么爺爺奶奶會死去?是不是他們不愛我才會這樣?”閨閨不停地向我提問:人為什么會死呢?人的死為什么都很突然?是不是不愛自己的親人了他(她)才會死?要不他(她)怎么會忍心讓家人為了他們的死而傷心落淚呢……問這些話時,我的寶貝流著眼淚。因為她出生以后從來沒有見過她的親爺爺、親奶奶,不知道他們愛不愛她。我沒有回避孩子這些問話,坦然告訴她,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就象大自然的四季更替、花開花謝一樣,有了生,必然會有死。人類的生老病死,全然不在人自己的把握之中。所以不存在因為不愛孩子或不愛自己的親人了,爺爺奶奶才去死的事;只是身不由己,到那一天不得不離開人世,他們才早早地先你而去了。親人都是帶著愛和牽掛離開我們的。生命真的很脆弱,令人難以相信地脆弱。即使這樣,我們也要堅強起來,不能只是害怕。要很開心并快樂地生活。要相信即使死去的人不在了,他們還是愛著我們的,會盼著我們過得很開心、很快樂。(見我以“秋夜思語”為名,當時在“敏思博客”自己的園地“夜半無人私欲時”接連寫的兩篇紀實文章《七月十四晚,女兒突然哭了》2005年8月19日發(fā)表、《不要離開我》2005年8月20日發(fā)表)。我從沒指望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經(jīng)過我的這番話語,能夠真正明白生和死的深刻涵義。我當時只是不想回避死亡話題,不想缺乏認真態(tài)度地敷衍自己的孩子。我最想告訴她的是,逝去的親人是帶著愛和不舍離開我們的,縱是生死離別也阻止不了這份人間的摯愛親情。正是由于如此,在我父親后來去世時,我沒讓女兒回避,閨閨自始至終都由我?guī)е鴧⒓恿苏麄送葬過程。老家的小城風俗不讓孩子踏足殯儀館,不讓孩子作最后的告別,我一一打破它們,因為女兒堅持要和我們一起送走最愛她的外公。給我父親送終,是我女兒平生第一次直接面對親人離去。女兒當時的表現(xiàn)讓我刮目相看:她一再對我說,外公最疼愛她,外公在天之靈會護佑她,會在天上一直看著閨閨長大的。可想而知,為有這樣的小女兒,當時我的心里在懷著巨大悲痛的同時,又有多么地欣慰!2006年和2007年是我家生活的多事之秋,我們自己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生離死別撕心裂肺的悲痛場景。在這兩年里,我們不僅送別過自己的親人,還送別過友人。只是女兒的表現(xiàn),由于教育在先,她一概十分坦然,盡管當時每每淚流不止。那是因為她早早明白了人既然會死,自然更加重視人間親情之故。現(xiàn)在就算已然過去三年,我也不能說女兒對死亡沒有了一絲恐懼。對此,恐怕連成年人本身,都無法能夠真正地做到。但是,至少閨閨開始從我的提早教育和實際生活的接觸中,一點一點體會到了死亡是很平常的事情,與生一樣平淡無奇。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有聚自然就有散。同樣,我們必須明白人生無常、生命脆弱。給孩子一份足夠健康的心理影響,面對突發(fā)不幸事件降臨時,他們就會堅強地面對悲痛、不被生離死別所打倒。我之所以能像馬宇歌爸爸那樣一直這么做,和馬宇歌爸爸一樣,不僅是源于對生命無常的切身感受,敬畏死亡,更重要的是我和我的丈夫都是孩子的生身父母,我們對孩子天然懷有無限的愛。我要我的孩子能夠坦然地面對生老病死,尤其是死別,還是因為我們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哪怕到那一天她萬分地悲痛,也希望閨閨能夠帶著親人的祝福,堅強地活下去。女兒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我要讓自己的孩子,心里沒有一絲受騙的陰影,像清華學子馬宇歌那樣,潔白如瑕,頂天立地,迎著真正意義上的壯闊人生,融入大千社會,與時俱進生生不息。(作者: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首府南寧市少數(shù)民族教育工作者思語)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