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學 過 程
環(huán)節(jié) 知識點教 學 活 動估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請一位學生到教室前面表演舉啞鈴。從肌肉的緊張引出力的概念。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現象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用力呢?學生站起演示。
力的概念 教師給學生要探究的下列幾 個問題:1 、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用力?其他物體對物體是否施加力?2、兩物體之間不相互接觸是否也能產 生力的作用?3、這里所說的作用應怎樣理解?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圖5-1中的6幅圖,找出其共同點。教師點評。學生討論幾分鐘的時間,舉手回答。同學間可以相互補充
觀察教材圖5-1中的6幅圖,找出共同點。 5 min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創(chuàng)設情景:用一個皮球去擠壓另一個皮球。2、提問:根據這一現象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3、指導學 生實驗。實驗可參照教材p77圖5-2所示進行,也可用別的物體做。4、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演示實驗:請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學推墻。6、讓學生解釋所發(fā)生的現象,進一步加深 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7、讓學生列舉生活及生 產中人們利用力8的相互作用的實例。8、讓學生列舉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根據情景提出問題: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另一個物體對這一個物體施力嗎?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交流。
分析實驗現象。
讓幾名學生回答。
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問題:力的作用可以產生哪些效果?1、學生拉彈簧。讓觀察形狀怎樣變化。2、教師放一段足球比賽的錄象片斷?醋闱虻倪\動情況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師生共同歸納出: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變物體的形狀;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3、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力改變物體形狀的例子。4、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例子。
實驗并回答問題。觀察并回答問題。
列舉 實例。
7min知能應用出示題目:《新程同步學習與探究》P792——5題。矯正學生的錯誤,并指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方法完成題目并相互交流5min診斷評價出示診斷評價題目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進行矯正完成題目并相互交流7 min作業(yè)與預習 作業(yè):本81 頁的后練習題和同步學習中剩下的題目預習:自主學習第二節(jié)1min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