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物理
>
八年級
>
探究滑輪的作用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j.Co M
探究滑輪的作用
1、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輪和動滑輪及其特點,能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對滑輪進行理論分析。
⑵知道使用滑輪組時拉力與物重的關系,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⑶通過實驗觀察和理論分析,探究兩種滑輪的作用和實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⑷通過了解簡單機械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樹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服務的觀念。
2、教材說明
本節(jié)主要內容有:認識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結構特點,探究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了解滑輪組工作時拉力與物重的關系,學習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本節(jié)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滑輪是繼上一節(jié)“杠桿”之后學生學習的又一種重要的簡單機械,滑輪實質上是杠桿的變形,可以通過杠桿平衡條件來分析;同時滑輪也是以后學習功的原理、機械效率等知識的基礎。通過對滑輪特點的理論分析,再次體會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本節(jié)的編寫思路:教材首先從實物引入,通過活動1讓學生認識滑輪、利用滑輪、區(qū)分滑輪;然后通過活動2,讓學生探究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好處,并從理論上分析滑輪的實質;然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接著通過活動3研究使用滑輪組時拉力與物重的關系;最后利用信息瀏覽介紹了另一種常見的簡單機械――輪軸,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整節(jié)教材將一個個的學生活動串在一起,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親自觀察,動腦分析,主動獲取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本節(jié)重點: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在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功、機械效率等知識的基礎,所以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學難點:把滑輪看作是變形的杠桿,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尤其是確定動滑輪的支點,學生不容易想象;根據滑輪組的組裝情況,判斷繩子的股數,學生容易把握不準。所以滑輪的實質(尤其是動滑輪)和判定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本節(jié)的難點。
3、教學建議
本節(jié)課實驗器材比較簡單,知識的難度也不大,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親身實踐,讓他們通過實驗探究,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老師當好組織者、引導者。
關于課題的引入,教材采用的方法是,描述一個情景:工人在工廠里用手通過滑輪就把幾噸重的機器緩緩拉起來了(最好用多媒體或視頻展示此情景)。首先給學生一種震撼,原來這個小輪子竟然能起這么大的作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也可以利用科學漫畫引入,展示一組圖片(如圖6-33所示)。讓學生觀察并思考:(1)圖中有幾位人物?各有什么特征?(2)胖子想干什么?他想讓瘦子做什么?(3)結果鬧出什么笑話?這幅漫畫說明什么道理?學生議論后,發(fā)表見解,教師歸納。
也可以利用升旗儀式創(chuàng)設情景,提問引入。師:當我們參加升旗儀式時,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繩子,國旗就徐徐升起了(如圖6-34所示)。你知道旗桿頂端有一個什么器件幫助把旗升上去的嗎?你了解它的作用與實質嗎?你還能舉出它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嗎?
動滑輪和定滑輪
“活動1”的目的有三個:一是認識滑輪的結構;二是嘗試利用滑輪提起重物,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三是學會區(qū)分兩類滑輪。
觀察滑輪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滑輪主要由幾部分組成?輪子周邊的槽有什么作用?輪子是繞著什么轉動的?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有些學生可能不會纏繞繩子,可以啟發(fā)學生:繩子是要裝在輪子的槽中的,繩子的兩端應分別連接什么?鉤碼如何懸掛?這些都是學生實際操作中容易遇到的問題,教師可讓學生互相交流自主解決,同時教師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2-4人為一組進行活動。當學生用自己設計的方案(定滑輪和動滑輪)將鉤碼提起時,他們一定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并激發(fā)他們繼續(xù)探究的積極性。這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比較兩種滑輪的不同點,由此得出什么是動滑輪和定滑輪。
探究兩類滑輪的作用
根據前面的“活動1”,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用定滑輪和動滑輪提起同一個物體,所用的拉力是否相同?可以讓學生先直接用手拉,感覺兩次拉力的大小,然后再給各小組發(fā)彈簧測力計,進行活動2。
“活動2” 的目的有兩個:活動A探究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好處,活動B從理論上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的實質。
活動A可讓學生先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如下表),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驟去操作。并畫出圖中三種方向的拉力示意圖。
實驗次數鉤碼的重力G/N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N
1
2
3
學生實驗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拉動鉤碼時用力要均勻,使鉤碼勻速直線運動。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記錄數據。
通過對數據的比較、分析,可得出結論: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這時,可提出問題:使用定滑輪不省力,為什么我們還要使用它呢?讓學生舉例說明。最后,教師指出:在許多情況下,為了改變用力的方向,常常使用定滑輪,可給人們帶來方便。
活動B可參照活動A的方法,讓學生先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驟去操作。這里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時,一定要豎直向上拉,不要斜拉。
由于動滑輪本身的重力會影響實驗結果,所以應選用輕質的滑輪,鉤碼應盡量重些(當然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另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活動B還可以進行如下擴展:
(1)把鉤碼掛在滑輪上,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二者的重力之和。
(2)再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將該滑輪吊起(如圖6-35),并使裝置保持靜止。觀察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并比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總重力的關系。
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結論: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探究結束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什么好處?如何在實際使用中靈活選擇它們?也可以增加一個練習:人站在岸上,想借助樹樁,用一根繩和一個滑輪,把船拉到岸上,可有幾種方法?用圖表示出來。
關于活動C“使用滑輪時的理論分析”,可首先向學生指出:滑輪在力的作用下都能繞著某一固定點轉動,因此它們也是一種杠桿,同樣有支點、動力作用點、阻力作用點。
為了幫助學生從定滑輪抽象出杠桿模型,教學中可結合課件展示(參照圖6-36),讓學生邊觀察動畫,邊操作實物轉動滑輪,尋找它們的支點、動力作用點、阻力作用點,并作出動力和阻力的示意圖,分別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不難看出,定滑輪的支點在軸心,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輪的半徑。再引導學生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因為L1=L2,所以F1=F2。由此可以得出:定滑輪實質是個變形的等臂杠桿,不能省力。然后請學生根據以上分析,解釋為什么斜著拉動重物時,拉力的大小也不變。
對于動滑輪,也可參照上述方法,結合課件展示(參照圖6-37),讓學生觀察實物。動滑輪在上升過程中,繞著輪滑邊緣O點轉動,所以O點就是動滑輪的支點?梢韵驅W生指出:當動滑輪運動時,O點的位置也在變化,所以動滑輪的支點實際上是瞬時支點。明確了動滑輪的支點在哪里,對“動滑輪相當于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桿”就不難理解了。并引導學生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為什么動滑輪平衡時,可以省一半的力。
最后啟發(fā)學生討論:探究實驗的數據與理論分析有些偏差,原因是什么?(由于摩擦及動滑輪的自身重力的影響。)
滑輪組
綜合前面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滑輪組: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如果我們既想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辦法?
“活動3”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練習組裝簡單的滑輪組;二是探究滑輪組在工作時的省力情況。
(1)提出問題
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合起來提升重物,你能設計出多少種方法?每種方法分別能省多少力?
(2)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
教師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繩子的固定端與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們繩子的繞法是設計實驗的關鍵。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大膽、科學地設計,實在設計不出來的話,可以參考教材圖6-57進行實驗。然后讓學生交流設計的方案,并給予鼓勵。
讓學生按照設計的方案進行操作,準確記錄實驗數據并填在教材表格中,引導學生觀察吊起動滑輪的繩子的股數。再次提醒學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強合作。
(3)分析論證與實驗結論
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和吊起動滑輪的繩子的股數,可以得出結論:使用滑輪組吊重物時,若動滑輪重和摩擦不計,動滑輪被幾股繩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F= G。
(4)拓展與提高
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還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①通過觀察,你認為滑輪組省力的多少取決于什么?
②若不計摩擦但考慮動滑輪重,則拉力與物重、動滑輪的重之間有什么關系?
③觀察如圖6-38所示的情景,你認為這可能嗎?理由是什么?
學完這部分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格的形式對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進行對比總結。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
定義
實質
特點
在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信息瀏覽”介紹輪軸和簡單機械的組合,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通過圖片、錄像等媒體資料介紹我國古代對簡單機械的利用情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教學評價
●課堂測評
1.某同學研究定滑輪的特點,他每次都勻速提起鉤碼,實驗過程如圖6-39所示,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操作和測量結果,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比較(a)、(b)兩圖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比較(b)、(c)、(d)三圖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動滑輪下面掛一個20kg的物體(如圖6-40),掛物體的鉤子承受 N的力,拉繩子的力F為 N(動滑輪的重不計,g取10N/Kg)。
3.如圖6-41所示表示三種不同的滑輪組,用它們提起重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 ,F2= ,F3= (不計滑輪本身的重和摩擦)。
4.如圖6-42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為220N的泥桶,動滑輪重為20N,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及繩重。 若工人將繩子勻速向上拉6m,則泥桶上升____ __m,手拉繩子的力為__ ___N。
5.學校升國旗的旗桿頂上有一個滑輪,升旗時往下拉動繩子,國旗就會上升。關于這個滑輪,下列說正確的是( )
A.這是一個動滑輪,可省力 B.這是一個定滑輪,可省力
C.這是一個動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 D.這是一個定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
6.如圖6-43是滑輪的兩種用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是動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 B.乙是動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輪,使用時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輪,使用時不能省力
7.如圖6-44所示有兩個滑輪,請設計一個最省力的滑輪組將陷在泥中的汽車拉出來。
8.如圖6-45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A沿水平面以l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5N,若不計動滑輪、繩子、彈簧測力計的重力和動滑輪的摩擦,求:
(1)物體A與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為多大?
(2)拉力F在2s內移動的距離是多少?
【參考答案】
1.使用定滑輪不省力 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2. 200 100 3. G/3 G/4 G/5 4 .2 80 5. D 6. B 7.如圖6-46所示 8 .10N 4m
●“自我評價與作業(yè)”指導
1.C 因為L1>L2>L3,而物體的重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可知,F1<F2<F3。
2.滑輪組繞法如圖6-47所示
3.G1:G2=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1071.html
相關閱讀:
第七章第二節(jié)探究---熔化和凝固訓練案
上一篇:
電磁繼電器
下一篇:
透鏡及其應用
相關主題
第七章第二節(jié)探究---熔化和凝固訓練案
探究凸透鏡成像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設計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初二物理第八章第六節(jié)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導學案
我們周圍的物質
力和機械
力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透鏡成像規(guī)律
玉門三中八年級物理學科導學案 課題:探究透鏡成像規(guī)律 課時:1課時 審核:_______ 時間:_……
電功率和安全用電
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說出電路中電功率和電流的關系。 說出電路中保險絲為什么能保險。 過程與……
質量和密度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復習 重點、難點: 1. 知道質量的概念及其測量方法 2. 掌握密度的概念、……
電流的強弱
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第 周第 導學稿 課 題電流的強弱課 型新授課執(zhí)筆人 備課組審核級部審核……
生活中的透鏡
3.2生活中的透鏡 教學目標1.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成……
相關閱讀
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導學稿
從地球變暖談起
運動的描述
噪聲
八年級物理上冊全冊導學案及作業(yè)題(蘇科
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
聲音的特性
力教學設計
電流和電路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復習學案(一)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