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歷史
>
高二
>
日本明治維新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優(yōu)化訓練
基礎鞏固
1.明治維新政治改革的出發(fā)點在于
A.建立天皇的專制統(tǒng)治 B.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C.廢除舊的封建體制 D.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改造舊文化
2.“四民平等”中的四民是指
①皇族 ②華族 ③士族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明治維新在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A.改革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
B.推行殖產興業(yè)政策,大力促進工業(yè)化
C.由國家興辦軍事工業(yè)和重工業(yè)
D.修建鐵路,開辦工廠,發(fā)展外貿
4.19世紀80年代后,日本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迅速發(fā)展的原因有
①政府的扶植 ②政府“示范”企業(yè)的影響 ③追求利潤 ④廣闊海外市場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9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被無償或以優(yōu)惠的價格轉讓私人資本家的國有企業(yè)不包括
A.煤礦 B.紡織廠 C.造船廠 D.鐵路
6.日本建立起一支現(xiàn)代化的軍隊是在
A.19世紀70年代
B.19世紀80年代
C.19世紀90年代
D.20世紀初
強化提高
7.日本某藩知事到任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稱縣知事,此事發(fā)生的時間與下列哪一個事件相同
A.《征兵令》的頒布 B.改革幣制
C.地稅改革 D.日本第一條鐵路建成通車
8.明治政府的哪些措施為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礎
①廢藩置縣,中央直接管轄地方
②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
③取消封建等級身份制
④取消武士階級的特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1868年,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五條誓文”指出要“破歷來之陋習”。以下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符合這一誓文的有
①廢藩置縣
②廢除封建等級制度
⑧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
④剪去武士頭上的發(fā)結,解除腰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1872年日本政府發(fā)布告諭:“茍有國則有兵備,有兵備則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边@最能說明
A.日本實行征兵制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來教育熏染軍隊
C.日本實行募兵制
D.日本積極準備對外擴張
課外延伸
11.閱讀下列材料
請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張是什么?材料三、四對待外國文明的態(tài)度是什么?明治政府是這樣實踐材料三、四中的主張的?
(2)材料二的觀點比材料一有何進步?
(3)材料三、四的思想對材料二有何進步和發(fā)展?
12.閱讀圖片和文字
請回答:日本明治政府為什么派使團出訪歐美?使團回國后,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對日本社會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
高考猜想
13.(2007年綿陽模擬)閱讀下列幾則發(fā)布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法律文件:
材料一 農民還有權贖買他們所居住的房屋,并在獲得地主同意后,購買分配給他們長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屬地作為私產。農民這樣地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成為私產后……(他 們)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
――沙皇1861年俄歷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 茲為改正地稅,原有之田地貢納辦法,一律作廢;并規(guī)定地契調查完畢后,按土地價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為地稅。改正辦法應按附件所列條例辦理之(附件《地稅改正條例》規(guī)定:地稅改正既經施行后,賦稅之征收悉按土地價格……地稅改正后,土地價格有因土地買賣而生增減。)
――日本《太政官第272號布告))(1873年)
請回答:
(1)說明當時在生產方式方面世界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
(2)結合俄、日兩國各自的社會狀況,分析各國土地政策。
(3)簡要分析上述兩種土地政策的出發(fā)點及在性質方面的相同點。
14.學術界一般認為,日本“明治維新”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有些學者主張:“明治維新”應理解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學者則提出“明治中興的理解”。
請回答:
(1)你認為其中哪一種觀點更合理?為什么?
(2)請說明另外兩種觀點的可以理解之處。
參考答案
基礎提高
1.B 明治維新對封建國家進行改造,廢除舊體制,確立新體制,出發(fā)點在于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2.D 該題意在考查考生歸類綜合、合并同類項、排列組合的復合選擇能力。
3.B 本題考查明治維新發(fā)展經濟的突出措施。A項是前提,為工業(yè)化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提供了保障,C、D兩項屬于B項內容的具體化。
4.D ④不正確,在19世紀80年代,日本沒有廣闊的海外市場。
5.D鐵路仍是國營全業(yè),沒有轉讓。
6.C 考查對歷史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
強化提高
7.B 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題干事件指的是“廢藩置縣”,發(fā)生在1871年,《征兵令》頒布是在1873年,改革幣制是在]871年,地稅改革是在1873年,日本第一條鐵路建成通車是在1872年,解題關鍵是熟悉事件發(fā)生時間。
8.A 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及知識遷移能力。注意題干中的限制“奠定基礎”。①消除了封建割據勢力,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tǒng)一國家,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基礎;②為國家的工業(yè)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③①分別為以后文化教育和軍事改革奠定了基礎。
9.C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和識記史實的能力。①②③④分別從政治、經濟方面“破歷來之陋習”。
10.A 本題屬于材料式選擇題,閱讀分析材料,抓住關鍵詞“有國則有兵備”和“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即可作出判斷。
課外延伸
11.【解析】本題以日本的閉關與開放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題注意讀懂材料一的中心內容:反對通商。材料三、四都是主張學習西方且結合本國實際。第(2)題抓住材料二的中心:對閉關鎖國進行批判。第(3)題應抓住材料三中“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及材料四中“當取則取,當舍則舍”等信息。
答案:
(1)主張:閉關自守,反對與外國通商。態(tài)度:學習西方文明應結合本國實際,不應全盤西化。實踐:明治政府倡導“文明開化”,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按照歐美國家的模式,進行教育改革;建立一支常備軍等;在生活習俗方面,也大力推進西化。
(2)進步:批判了閉關鎖國,主張實行對外開放,發(fā)展工商業(yè),順應了時代潮流,具有時代進步性。
(3)繼承和發(fā)展:繼承了開放政策,又進一步指出應自己走出去,擇西洋文明為我所用。
12.【解析】 明治維新改革主要是向西方、歐美考習,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全方位地學習。為什么學習西方?怎樣學習?學習的結果如何?要依次西答,但要注意結果和影響只涉及積極方面。
答案:
原因:歐美國家社會制度先進,工業(yè)發(fā)達;考察學習、發(fā)展資本主義。
措施:推行“殖產興業(yè)”政策,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fā)展資本主工商業(yè);修建鐵路、興辦郵局、電報、電話;推行“文明開化”政策;仿照歐美,發(fā)展新式軍隊。
積極影響:使日本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逐步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日本成為亞洲強國。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題所給材料雖然是幾則發(fā)布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法律文件,實際上反映的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工業(yè)革命的推動,資本主義各國改革和革命浪潮興起,走資本主義道路已成時代的主旋律這一社會現(xiàn)狀。在這一背景下,俄、日兩國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實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以適應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第(1)題比較簡單,只要聯(lián)想起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改革的興起,就會得出正確答案;卮鸬(2)題時,只要正確理解“社會狀況”這一概念,知道“社會狀況”是從政治、經濟等方面作答,就不難了。第(3)題難度稍大一點的是“性質方面的相同點”,相同點都是資本主義性質。
答案:
(1)世界歷史發(fā)展總趨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先進的,在世界逐漸居于統(tǒng)治地位。
(2)各國土地政策
①俄國:農奴制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工業(yè)生產落后于西歐;克里米亞戰(zhàn)爭失敗使俄國國內社會矛盾激化。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廢除農奴制,農奴可贖。
②日本:領主經濟開始瓦解,新興地主出現(xiàn)并發(fā)展起來;倒幕運動勝利,明治維新全面展開。明治政府改正地稅,廢除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與封建貢納制度,確認新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開始確立適應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近代土地制度。
(3)出發(fā)點相同:都是適應近代化需要,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但俄、日兩國的改革較多地保留了封建殘余。
14.【解析】 本題在上海試題中屬于簡答題,即把主要論據寫出即可,但所蘊涵的能力考查傾向卻并不因此遜色。本題中,首先要確定一種觀點,并加以論證,這涉及再現(xiàn)歷史知識、概括歷史事實、把握維新前后的階段特征等能力。其次在回答“另外兩種觀點的可以理解之處”時,不僅要理解“可以理解之處”的命題意圖是指出另外兩種觀點的根據,而且要知道所謂“改革”“革命”“中興”的本義,以此作為尋找根據的指南。對題目的分析遠勝于對知識的掌握,從而更能考查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是本題最為難得的地方。
答案:
(1)“改革”說:“明治維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65336.html
相關閱讀:
第2課 維新運動的興起
上一篇:
第10課梨園春秋學案
下一篇: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學案
相關主題
第2課 維新運動的興起
高二歷史日本明治維新教案
走向世界的日本
日本明治維新2
倒幕運動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倒幕運動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課 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3
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6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學案 【知識梳理】 一、電腦與網絡 1.計算機和數字化技術的產生(1……
倒幕運動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八單元 日本明治維新第2 倒幕運動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標要求 了解明治維新的主要過程。 ……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一、學法指導 1.總體認識: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已經進入后期!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3
(一)目標 [內容標準]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
戊戌變法教學案
戊戌變法案 一、內容標準 1.了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 2.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
相關閱讀
美國的建立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1
第12課 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學案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
第19課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學案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教案
新文化運動
第一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
第一節(jié)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學案
富國強兵的秦國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