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shù)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shù)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shè)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shè)計
>
語文
>
高二
>
《諫太宗十思疏》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諫太宗十思疏》學案
學習目標
1.引導了解本文先設(shè)喻明理,然后據(jù)事發(fā)揮,最后引發(fā)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xiàn)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學習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jié)構(gòu)。
學習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nèi)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導入: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zhàn)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guī)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guī)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fā)點,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盛。
三、閱讀課文。 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四、分析課文第一節(jié)。
1.重點字詞
(1)實詞 求木之長者 長: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浚: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德義:
將崇極天之峻 崇:
永保無疆之休 休:
情不能勝其欲 勝:
(2)詞類活用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固:使動用法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遠:形容詞用作動詞
(3)句式
雖……(猶)………而況………乎: 雖然……尚且……何況是 ……呢
定語后置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4)句內(nèi)停頓
如:臣聞 求木之長者,必 固其根本;欲 流之遠者,必 浚其泉源。
(5)重點語句翻譯
a/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b/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譯:
c/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2.研讀探討
(1)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
文章第1段通過比喻引出道理:積累道 義是治國之本;以“ ”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翻譯第一段:
五.分析課文第2段:
1、重點字詞
承天景命 景:
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殷: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克:
董之以嚴刑 董:
震之以威怒 震:
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茍: 心: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深慎:
2.特殊句式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3、重點語句翻譯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譯:
b/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譯:
c/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譯:
4、研讀探討
(1)、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人民“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況?
答:
(2)、為什么君王會出現(xiàn)這種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答:
(3)、作者反復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
翻譯第二段:
第二課時
一、研讀第三段
(1)重點字詞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忽:
將有作 作:
思謙沖以自牧 沖: 牧:
則思慎始而敬終 敬:
慮壅蔽 壅蔽: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黜:
宏此九德 宏:
簡能而任之 簡:
可以盡豫游之樂 豫:
不言而化 化:
虧無為之大道 虧:
則思知止以安人 安: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下:
樂盤游 樂:
憂懈怠 憂:
(2)重點語句
a.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譯:
b.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譯:
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譯:
2、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
3、要實現(xiàn)“垂拱而治”,必須出現(xiàn)什么樣的局面?
答:
4、君王要怎樣做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
答:
5、若要”簡而能任,擇善而從”,君王就必須怎樣?
答:
6、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可以歸納為幾戒?
答:
7、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答:
8、作者為了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點?
答:
9、第3段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梢愿爬椤拔褰洹保 ① “見可欲”、“將有作”這是戒奢侈②“念高!、“懼滿溢”兩條是戒驕傲;③“樂盤游”、“憂懈怠”是戒放縱;④“慮壅蔽”、“懼讒邪”是戒小人;⑤“思所加”、“罰所及”是戒賞罰不公。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義。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三、翻譯第三段
四、從課文中找出幾條成語
居安思危、 載舟覆舟、 擇善而從(之)、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善始善終)、 垂拱而治
五、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2)比喻論證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wù)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與翻譯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譯文
臣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遠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德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底不穩(wěn)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象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國家的重大職權(quán),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應(yīng)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權(quán),永遠保持無止境的美善,不考慮在安樂時想到危難、用節(jié)儉來消除奢侈,這也象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無不是在深深憂慮中就治道顯著,而一旦功業(yè)建成就德行衰減,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當初取得天下時才能有余,現(xiàn)在守天下就顯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為)在深深憂患當中一定會竭盡誠意對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縱自己情感傲慢地對待別人。竭盡誠意就能使吳和越這樣的國家結(jié)成一體,傲慢地對待人,就會使骨肉親屬也能成為陌路之人。雖然用嚴刑來監(jiān)督他們,用威風嚇唬他們,最終大家只圖茍且免除罪罰,卻不會感恩,表面上恭順而內(nèi)心里不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民眾;(他們就象水一樣)能載船也能夠顛覆船,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難道能不再重視嗎?統(tǒng)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夠看見自己喜好的東西,就想到應(yīng)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想到地位高高在上而且充滿危機,就要不忘謙虛加強道德修養(yǎng);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容納百川;喜愛游樂打獵,就要想到放開一面為限度;擔心自己松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慎;怕自己被蒙蔽,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的意見;擔心有說壞話的人,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奸惡的人;施加恩澤,就要想到不要因為偏愛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全面地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發(fā)揚光大這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而采納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爭相效力,君臣無事煩擾,(您)可以盡情享受巡游的樂趣,享有神仙的長壽,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說,百姓就可教化。為何一定要勞神費思,代替下臣行使職事,牢損耳目,有背無為而治的道理呢?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整理
一. 文言實詞
(一) 古今通假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嚇
(二) 古今異義
1. 必固其根本
古:樹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古:大;今:景象
3. 慎始而敬終
古:謹慎;今:尊敬
4. 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
古:虛;今:沖擊
5. 雖董之以嚴刑
古:監(jiān)督;今:董事
6. 居域中之大
古:處在;今:居住
7.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8. 人君當神器之重
古:專指帝位;今:神奇的器具
(三) 詞類活用
1. 名詞作動詞
1)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思無以怒以濫刑:用刑。
2. 形容詞作動詞
1)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視。
3.容詞作名詞
1)人君當神器之重:重要的位置。
2)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
3)簡能而任之:才能的人。
4)擇善而從之:正確的意見。
5)則思正身以黜惡:邪惡的人。
6)居安思危:安寧的時候;危急的時候。
7)懼讒邪:愛說壞話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
8)將有作: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事。
4. 使動用法
1) 欲流之遠者:使……流得遠。
2) 思國之安者:使……安定。
3) 則思止以安人:使……安。
4) 思虛心以納下:使……謙虛。
5) 思正身以黜惡:使……端正。
6) 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7) 宏茲九德 :使……光大。
(四) 一詞多義
1、居
1)居域中之大:擔負
2)居安思危:處在……的情況中
2、長
1)臣聞求木之長者:生長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生長
3)塞遠而流長也:與“短”反義
3、固(多時為虛詞但此時為實詞)
1)固其根本:使……牢固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牢固
4、善
1)擇善而從之:正確的意見
2)善始者實繁:好
5、下
1)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必竭誠以待下:在下位的人
3)則思虛心以納下:在下位的人
6、危
1)居安思危:危難的時候
2)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高
7、誠
1)誠能見可欲:如果
2)竭誠則吳越為一體:誠心
3)必竭誠以待下:誠心
8、能
1)誠能見可欲:能夠
2)簡能而任之:有才能的人(名詞)
9、思
1)則思……(等句):考慮
2)總此十思:要思考的東西
二. 文言虛詞
1、蓋
1)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2)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蓋在殷憂
2、以
1)用、行:戒奢以儉
2)來: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誠以待下
雖董之以嚴刑
3)用:振之以威怒
4)用來:則思知足以自戒
則思知止以安人
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則思虛心以納下
則思正身以黜惡
5)而: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6)因為: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7)連詞,不翻譯:則縱情以傲物
3、則
1)就:則縱情以傲物
2)那么: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則思……
4、之
1)主謂間:臣聞求木之長者
欲流之遠者
思國之安者
2)同“的”: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德不厚而思國之安
代百司之職役哉
人君當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3)代詞:
a)代指“天下”: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b)代指“臣民”:雖董之以嚴刑
振之以威怒
c)代指“有才能的人”:簡能而任之
d)代指“善者”:擇善而從之
三.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2)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2.倒裝句
1)則縱情以傲物:則以傲物縱情
2)董之以嚴刑:以嚴刑董之
3)振之以威怒:以威怒振之
4)則思知足以自戒:則思知足以戒自
5)則思謙沖而自牧:則思謙沖而牧自
3.省略句
1)蓋(陛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2)雖(陛下)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其)茍免(嚴刑)而不懷仁,(百姓)貌恭而心不服。
3)怨不在大,可畏唯人(之力量也)。
4)(水)載舟(水)覆舟,(斯)所宜深慎。
5)誠(陛下)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6)(陛下)垂拱而治。
7)(陛下)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4.被動句
1)文武并(被)用,垂拱而治。
2)慮(被)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四. 難句翻譯
1.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譯:臣即使是最愚昧無知的人,(也)知道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像陛下您這種)明智的人呢!
2.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譯: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quán),居天地間重大的地位。
3.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譯:(歷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開頭做得好的人確實很多,(但)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譯:因為(陛下)處在深重憂患之中,一定竭盡誠心對待臣民。
5.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譯:即使(陛下)用嚴酷的刑罰來監(jiān)督人民,用神威嚇!丁罢瘛蓖ā罢,威嚇”》他們,最終(人民)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陛下)的仁慈。
6.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譯: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7.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譯:擔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心謙虛下來并采納下面的意見。
8.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譯: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而采納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爭相效力,君臣無事煩擾,(您)可以盡情享受巡游的樂趣,享有神仙的長壽,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說,百姓就可教化。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4〕,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5〕,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復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8〕,則思三驅(qū)以為度〔9〕;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宏此九德〔10〕。簡能而任之〔11〕,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舊唐書?魏征傳》
【注釋】
〔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據(jù)天地間的一大!独献印飞掀骸暗来,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庇蛑,天地間。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責,監(jiān)督。
〔6〕作:興作,建筑。指興建宮室之類。
〔7〕謙沖:謙虛。自牧:自我修養(yǎng)。
〔8〕盤游:打獵游樂。
〔9〕三驅(qū):一年打獵三次!抖Y?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獵)!
〔10〕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guī)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fā)點,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盛。本文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lián)綴成文,文理清晰,結(jié)構(gòu)縝密。并運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譯文:
我聽說過,要求樹木生長,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長遠,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使國家安定,就一定要積聚自己的道德仁義。水源不深卻希望水流得長遠,根不牢固卻要求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帝王的大權(quán)重任,處于天地間至尊的地位,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到危難,戒除奢侈而厲行節(jié)儉,這也就象砍斷樹根卻要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泉源卻希望流水長遠一樣!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開始做得好的確實很多,但是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難嗎?大概是他們在憂患深重的時候,必然竭盡誠意對待下屬,一旦得志,便放縱情欲,傲視他人。竭盡誠意,那么即使象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jié)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得象過路人一樣。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恫嚇人們,結(jié)果只能使人們圖求茍且以免于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tài)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樣,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這是應(yīng)該特別謹慎的。
果真能夠做到: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fā)怒而濫施刑罰。完全做到上述十個方面,擴大九德的修養(yǎng),一定會得到很多補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選擇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氣力,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勞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職務(wù)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75667.html
相關(guān)閱讀:
上一篇:
《直面苦難》(節(jié)選)學案
下一篇:
《鄰居們》教案
相關(guān)主題
相關(guān)推薦
推薦閱讀
鴻門宴
1、掌握《史記》一書的作者、內(nèi)容、特點 2、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
諫太宗十思疏
學習要點 1. 學習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shù); 2.領(lǐng)悟十思的積極意義; 3.掌握文中……
《非攻(節(jié)選)》學案
《非攻(節(jié)選)》學案 學習目標: 1、掌握 “虧”“非” 等文言詞語及其用法。 2、了解墨子的……
琵琶行
酒泉三中九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設(shè)計 琵琶行(節(jié)選)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堂:一千多年前,一……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教案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教案 [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學生能通過學會了解……
相關(guān)閱讀
《齊桓晉文之事》學案
長亭送別教案
漁父教案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
哈姆萊特 教案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學案
4.11《陳情表》教案(語文版必修1)
《勸學》教學設(shè)計
《非攻》學案
《登高》學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