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政治
>
高二
>
《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目標]
(一)知識
1.知道意識作用的主要表現。
2.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的原因。
3.理解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4.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重要意義及要求。
(二)能力
1.樹立世界是可知的觀念,逐步培養(yǎng)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
2.明確意識對改造世界的指導作用,培養(yǎng)通過實踐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3.明確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有計劃、有目的、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辦事情取得成功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積極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克服悲觀、消極思想和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不斷奮進。
2.在學習和工作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不斷發(fā)揚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
[教學重點]
意識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明確物質決定意識的基礎上,承認意識的能動作用,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思想。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教學中的第二個重點。這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教學難點]
既要承認物質的決定作用,又要承認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辯證思維的能力有一個逐步培養(yǎng)的過程,學生往往會認為二者是截然對立的,肯定了物質的決定作用,就要否認意識的反作用。突破這一難點,對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知識運用中的一個難點。在實際生活中,能否真正做到這一點,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只有不斷地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辦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教學提綱]
第二框 意識的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3)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2)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2)為什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3)怎樣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教法學法指導]
(一)教法
教學過程中重在啟發(fā)式教學,滲透辯證思維方法的教育。通過列舉事例、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講解等方法,使學生明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知識網絡,提高理解能力。
(二)學法
對照提綱預習教材,找出重點、難點、疑點,有目的地聽課。積極參加課堂討論活動,學會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學習中的疑問。聯(lián)系社會和自身實際積極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出發(fā)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如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資料,用事實說明抽象的理論。了解意識、精神在人們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的典型事例,通過學生身邊的事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準備有關社會生活中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例,組織學生參與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的討論。
做好預習提綱和相關課件的準備工作。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步驟一:引入新課,預習導讀
教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已經知道,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那么,意識是不是毫無用處呢?顯然不是。正如18世紀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那么,意識有什么作用呢?怎樣才能正確發(fā)揮意識的作用呢?今天我們一起研究這個問題。請大家首先根據導讀提綱預習教材。
(出示導讀提綱)
1.人的意識活動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有什么區(qū)別?
2.世界是不是可以認識的?
3.意識可以變物質嗎?意識在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是怎樣發(fā)揮作用的?
4.意志、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怎樣的作用?
5.你對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根據導讀提綱認真閱讀教材。
教學過程步驟二:釋疑解惑,設疑探究
出示材料:(有條件的可以放映“嫦娥二號”發(fā)射的有關錄像。)
嫦娥二號,是中國的第二顆繞月人造衛(wèi)星。它是建基于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號備份星進行技術改進,作為二期工程的先導星,且命名為嫦娥二號。嫦娥二號主要是用作試驗、驗證部分新技術和新設備,降低往後工程的風險,同?深化月球科學探測。嫦娥二號突破了六大關鍵技術,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二號”衛(wèi)星將在西昌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嫦娥二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將驗證直接奔月軌道發(fā)射、100公里近月制動、15公里變軌、高精度成像、X頻段深空測控體制等關鍵技術,還將驗證低密度奇偶校驗編譯碼、紫外敏感器自主導航、高速數據傳輸、降落相機等新技術,為后續(xù)月面軟著陸及深空探測任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同時,在科學上將獲得更加豐富和準確的探測數據,深化對月球的科學認知。
設問:千年的“奔月”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探月工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月球探測器的研制、發(fā)射、運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這次發(fā)射能夠如此圓滿獲得成功,充分說明了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那么,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表現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板書)
二、意識的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出示投影、組織討論)
材料一: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材料二:1912~1913年間,德國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收購石油,但只購婆羅洲地區(qū)的石油。在石油商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時,化學家提醒世人說:“德國人在準備發(fā)動戰(zhàn)爭了!” 原來,婆羅洲的石油與其他各地的石油不同,它含有大量的苯和甲苯等芳香烴,而苯和硝酸反應就可以制成一種烈性炸藥。果然不出化學家們所料,德國于1914年發(fā)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設問:上述材料反映了人的意識活動的什么特點?
(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回答)
建筑師在建造房屋之前,就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房屋設計出來了,建筑師建造房屋的過程,也是實現自己目的的過程,充分說明人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
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不僅能認識當前的事物,而且能追溯過去、推測未來。
(教師歸納)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不僅表現在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還表現在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板書)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分組討論,舉例說明下面的問題。(學生分組準備,結合所學相關知識,選擇生活中實例進一步說明觀點。)
1.人的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與動物的本能活動的區(qū)別。
2.現代人類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的表現。
舉例說明:(小組派代表發(fā)言、交流)
1.動物在影響自然界時,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某種目的和計劃,但實際上,它們并不明白自己活動的意義。例如,水獺能筑堤,人們把一只幼獺關在籠子里,在它身邊放一些泥土,等它長大時,它就會自動筑起堤來,盡管在籠子里筑堤是完全不必要的。很明顯,水獺筑堤只不過是一種本能。人的活動就不同了。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活動與客觀事物的關系,預見自己活動的結果,并使自己的活動按照既定的計劃向著一定的目標進行。例如,原始人類制造石器,是為了獵取動物,切割獸肉;磨制骨針,是為了穿針引線,縫制獸皮。人們披荊斬棘、開墾荒地,是為了在這塊開墾出來的土地上播種五谷。
2.例如,目前,人類已研制出了三種載人航天器,即宇宙飛船、航天飛機和空間站。它們各有所長,功能互補。我國根據國情和國力等因素,從飛船起步,借鑒國外研制載人飛船的經驗,一開始就瞄準了當代最先進的第三代飛船――三艙式載人飛船。至今,我國已成功發(fā)射了六艘神舟號飛船,一次比一次進步,神舟七號將安排宇航員出艙活動。這些充分說明,人的意識活動是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教師概括總結:憑借意識的能動性,人類可以逐步解開自然之謎和社會歷史之謎。這說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板書)
(3)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播放汶川地震及抗震救災的有關視頻)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fā)生了8級強烈地震,造成慘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目前,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但可以相信,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和認識能力的提高,人們會逐步認識地震發(fā)生的規(guī)律,提高地震預報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造成的損失。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災區(qū)人民和全國各地人民群眾所表現出的眾志成城抗擊災害、不屈不撓重建家園的精神充分說明,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到英雄的中國人民。這充分體現了人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板書)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問題討論1:
設疑:自然界本來沒有電腦,沒有航天飛船,人能制造出這些東西。燕子能筑巢,蜜蜂能釀蜜,也能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原本沒有的東西。人與動物都能使自然界發(fā)生變化,他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
1.動物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器官使自然界改變,這種對自然界的改變是極其有限的。例如,蜜蜂只能依靠自己的特殊器官采集花的甜液,釀成蜂蜜,它既不能織網,也不能筑堤。如果這個地區(qū)沒有花了,它就毫無辦法,只好遠走高飛,或者活活餓死。
2.人類能制造并使用生產工具,把自然界改造得合乎自己的需要。人沒有獅虎那樣的堅牙利爪,不像鷹隼那樣能展翅高飛,奔跑的能力甚至不如一只兔子。但憑借種種工具,人類可以制服獅虎,飛得比鷹隼更高,跑得比兔子更快。人們可以制造鋤犁拖拉機,耕種土地,生產出糧食來;還可以馴養(yǎng)牛羊豬雞鴨,讓它們生養(yǎng)繁殖。
總之,人的意識使人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并且使人能制造和使用越來越先進的生產工具,按照計劃實現自己預定的目的,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記,因而對自然界起著真正的改造作用。人們不但改造著自然界,也不斷改造著由自己的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社會環(huán)境。
問題討論2:
設疑:意識在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是怎樣發(fā)揮作用的呢?有人說,精神可以變物質,這種說法對嗎?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
1.意識存在于我們的頭腦里。人們只能用語言表達它,用文字記錄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只靠單純的意識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
2.意識可以指導人們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tài)的變化,取得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精神可以變物質。
(板書)
(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問題討論3:(出示投影或視頻)
一場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牽動了整個神州。教學樓坍塌后,汶川鎣華鎮(zhèn)中學一位女孩在廢墟里仍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里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小女孩的從容與堅強,為最終獲救贏得了時間。
設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
人的意志是人的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的活動的動機部分,是人類活動的動力所在。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它能夠調節(jié)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動。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板書)
(2)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舉例說明: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精神的力量。
1.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高昂的精神,需要勤奮努力、持之以恒。
2.生活中遇到挫折,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悲觀、消沉,就會喪失斗志。
3.面對疾病,勇敢面對、積極治療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情緒低落、唉聲嘆氣,病情就會不斷加劇。
總結:有人說,“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边@是非常有道理的。毛澤東曾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比祟惖膶嵺`活動和人的社會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精神力量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教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正確發(fā)揮意識的作用呢?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板書)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閱讀探究:
1.引導學生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方面閱讀教材。
2.問題探究。
材料:氣象與奧運息息相關。奧運會期間正值北京多雨時節(jié),為保證奧運會的成功舉行,有關部門加強了天氣預報和人工消雨的準備工作。屆時,奧運天氣預報將禁用“降水概率”等模糊詞語,必須明確“是否降雨”,而且將具體到“幾時幾分”、哪個奧運場館有降雨。為提高人工消雨的成功率,他們還加強了與重慶等具有豐富人工消雨經驗城市的聯(lián)系。
問題: (1)有人認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天氣。這種說法對嗎?
(2)你認為怎樣才能準確地做出天氣預報?
3.學生思考并回答。
(1)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天氣的預報越來越準確精細,甚至可以干預、影響天氣。這說明人能夠通過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也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但是這并不說明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天氣。
(2)人們只能在認識和把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guī)律,改造客觀世界,從而造福于人類。
4.概括總結。
從奧運天氣預報的事例可以看出,做好各種事情,既不能隨心所欲,也不能無所作為,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板書并講解)
(1)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所謂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就是要求我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fā),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2)為什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首先,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fā),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辦事情才能取得成功。其次,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作用,能夠認識世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并指導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3)怎樣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tài)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全課總結)
生活中有的人夸大意識的作用,認為人的意志可以決定一切,盲目蠻干,認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這種唯意志主義的做法曾經給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危害。當前,我們強調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努力克服唯意志主義的消極影響,真正做到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生活中也有的人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片面地強調客觀規(guī)律對人的支配作用。他們以為人既不能認識客觀環(huán)境,更不能改造客觀環(huán)境,只能聽憑客觀命運的安排。這種聽天由命、無所作為的觀點,被稱之為“宿命論”。宿命論否定了人的主觀努力,是懶漢懦夫的世界觀。
[教學反饋與評價]
一、單項選擇題
1.近年來,上海郊區(qū)已開始用電腦種菜。電腦種菜完全消除了傳統(tǒng)種植方式的不利因素,蔬菜四季栽種,季季都能高產。這一事例說明( )
A.人們可以能動地改造世界,為人類謀福利
B.人們可以改造和利用規(guī)律,造福人類
C.科學越發(fā)達,意識的決定作用越強
D.科學每前進一步,規(guī)律客觀性的決定作用就失去一些地盤
2.“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又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A.意識具有能動作用,這種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
B.意識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
C.人類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
D.發(fā)揮精神力量就能夠成功地改造世界
3.“按圖索驥”這一成語,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要繼承前人的經驗,不能割斷歷史
B.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迷信書本
C.要發(fā)揮意識作用,不能消極等待
D.要重視書本,不能思想僵化
4. 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統(tǒng)一的,表現在( )
①解放思想,就要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與客觀相結合 ②思想越解放,越能發(fā)現和改造規(guī)律,達到實事求是 ③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 ④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目標和歸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簡答題
5.促進中部地區(qū)的崛起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戰(zhàn)略任務,自始至終都必須真抓實干,要堅決摒棄弄虛作假的壞作風,戒吹、戒假、戒空。要實事求是地評價我們工作中的成績和不足,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說大話和過頭話,更不能睜著眼睛說假話。
(1)上述要求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2)運用所學的知識對上述材料加以簡要的分析。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A 3.B 4.A
二、簡答題
5.(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辦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2)第一,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第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zhí)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第三,真抓實干,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符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要求,應大力倡導;而弄虛作假則背離了這一要求,會給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帶來危害,因此,必須摒棄。
[主題拓展與探究]
1.“不可知論”和“懷疑論”為什么是錯誤的?
“不可知論”是一種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哲學史上不同時期的懷疑論各有其特點,曾起過不同的作用。近代休謨和康德的“懷疑論”就是“不可知論”!安豢芍摗闭J為,人的認識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范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由于“不可知論”把感覺看作意識和外部世界隔絕的屏障,用人類認識界限的相對性論證人類認識能力的絕對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錯誤的。
2.為什么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從客觀事物的角度來分析。客觀事物有其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有其固有的屬性和規(guī)律,它不是捉摸不定的,而是被人認識的。
從認識的基礎來分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們過去難以正確認識的事物,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今天或明天就有可能正確認識它。
從人的認識能力來分析。人有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會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不斷提高,今天不能正確認識的事物,將來一定會認識。前人沒有認識的事物,后人一定會認識。
3.怎樣才能使意識正確地反映客觀物質世界?
意識能否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受到主客觀多種因素的制約。從客觀方面來說,最根本的原因是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特別是受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和深度的制約。從主觀方面來說,人們的利益立足點、世界觀、人生觀、思維方法、知識構成都能影響到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就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在現有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來觀察事物,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不斷充實我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
4.精神變物質就意味著精神可以決定物質嗎?
不是!熬窨梢宰兾镔|”這一命題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一方面,物質決定意識,另一方面,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物質世界,意識能動地反作用于客觀物質世界)。“精神變物質”,從一定意義上是指意識能動地反作用于客觀世界,即以意識為指導,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yōu)楝F實,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但這不意味著“精神決定物質”,“精神”屬意識范疇。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反作用不能等量齊觀。物質的決定作用是前提、基礎;意識的反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如果夸大精神的力量,就會滑向唯心主義的泥坑。
5.意識可以指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行動,為什么人們改造世界的結果會有所不同呢?
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指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但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不同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是不同的。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
6.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一種什么關系?
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解放思想,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皩嵤隆笔强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這就是說,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統(tǒng)一的。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思想路線。
[延伸閱讀]
地震震不垮中華民族精神
汶川特大地震令人怵目驚心,其破壞力超過20世紀70年代發(fā)生的唐山大地震,實在是一場罕見的人間災難。然而,自5月12日以來的抗震救災實踐卻莊嚴地向世界昭示:地震可以震壞道路、震毀家園,但震不垮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撫今追昔,浮想聯(lián)翩。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屢經艱難困苦和外侮內辱中,不斷磨礪,沉淀升華,薪火相傳,孕育成了歷久不衰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極其寶貴的精神,包括愛國主義精神、不畏艱險精神、自強不息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xié)作精神等。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半個多世紀里,植根于華夏大地的中華民族精神,得到了發(fā)揚光大,更加熠熠生輝。特別是在這次空前的抗震救災斗爭中,處處閃耀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光輝。
讀報紙,看電視,聽廣播,我們每天都會為災區(qū)人民正視災難、自強不息的事跡所感動。一位教師在地震發(fā)生之時毅然組織學生撤離,把死亡留給自己,成就了生命的永恒;一位女民警在得知父母及女兒在地震中遇難的消息后,挺住不哭,依然堅守工作崗位;眾多遇險群眾挑戰(zhàn)生命存活72小時的極限,在廢墟下掩埋100多個小時之后被救出時,依然頑強地活著,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生命的奇跡……面對災難,選擇堅強。這些舉不勝舉的可歌可泣的事跡,真的催人淚下。它所折射出的災區(qū)人民不怕艱險、堅強不屈的精神,可以從中華民族精神寶庫里找到淵源。
地震無情人有情,大災降臨有大愛。牽掛災區(qū),愛心如潮。尤其是一些志愿者,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在成都雙流機場幫助裝卸貨物的,90%的人是志愿者,其中活躍著一支100多人的老兵志愿隊;安徽省蚌埠市的劉氏四兄弟,自帶兩臺重型挖掘機,奔赴四川災區(qū)救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民族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78380.html
相關閱讀:
上一篇:
高二政治聯(lián)合國教案
下一篇:
《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線索整理
相關主題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科任 任教班級 《化生活》第三教案 集體備部分 題 第三 化的多樣性與化傳播 一、世界化的多……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導學案
3.2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文化傳播的途徑,大眾傳……
高二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教案
高二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教案 目標: 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文化生活第三單元復習學案
文化生活第三單元復習學案 一:知識網絡體系 殷周時期:萌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誕生 秦:統(tǒng)一……
《哲學常識》第七課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
《哲學常識》第七課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教案 【重點】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難點】自私……
相關閱讀
第二課時 合理想象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案
“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復習資料
《公民網絡倫理》教學設計(新人教版選修6
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
自然界的存在與發(fā)展是客觀的
《哲學常識》第四課 量變與質變 教案
辯證唯物論
《文化生活》第四課 文化在繼承中發(fā)展 教
《美國的三權分立》教學設計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教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