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試題中心
>
歷史
>
高三
>
2014屆高考歷史必修單元復習測試(有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必修三第二單元單元練習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源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2500年前西方人文主義思想起源于希臘哲學。據此回答1~6題。
1.智者學派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最早提出以哲學來解釋社會和自然
B.強調了認識的主體地位
C.是希臘政治、經濟和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產物
D.統(tǒng)治階級提倡的結果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能力。關鍵是要搞清楚智者學派的出現是當時希臘社會的特有產物,離開這一特定背景,是不可能出現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流派的。
【答案】 C
2.下列關于智者學派表述不確切的是( )
A.對雅典民眾的思想啟蒙和解放起了積極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
C.為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
D.促進了希臘文化的發(fā)展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辨別能力。A、B、D三項是智者學派思想的影響。智者學派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當時資本主義還未萌芽也不可能出現反映資本主義發(fā)展要求的理論。
【答案】 C
3.(2009?廣州模擬)某天上學路上下雨了,同學甲說:“今天真倒霉,偏偏這時候下雨!”同學乙說:“太好了,今天不會熱了!”他們看法的差異與下列誰的觀點相類似
( 。
A.亞里士多德 B.普羅泰格拉
C.蘇格拉底 D.柏拉圖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題干表明對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感受不同,這與B人物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類似。
【答案】 B
4.“沒有人愿意用抽簽的方法雇傭一位舵手和建筑師、吹笛手或其他行業(yè)的人,而這類事若出錯的話,危害還比在管理國家事務上出錯輕得多!碧K格拉底的上述觀點反映他
( )
A.反對直接民主制度B.要求哲學家管理國家
C.贊揚君主專制制度D.用人要做到人盡其才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題干中“沒有人愿意用抽簽”表明他反對抽簽的制度,而這恰恰是直接民主的體現之一。B項是柏拉圖的思想;C項不符合史實;D項與題意無關。
【答案】 A
5.蘇格拉底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說“我愛我?guī)煟腋鼝壅胬怼。兩者的共同之處體現了
( )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義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D.追求自我的個人主義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從內容可以看出,二者都注意了對人的認識和評價,因而是人文精神的體現。
【答案】 A
6.下列有關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三人之間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老師
B.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老師
C.亞里士多德直接師從于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是蘇格拉底學說的傳承者之一
【解析】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答案】 D
文藝復興運動是西方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據此回答7~11題。
7.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研究古希臘、羅馬的文化主要是為了
( 。
A.振興本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B.尋找更符合自己人生態(tài)度的文化
C.提高欣賞古典作品的能力
D.擴大意大利的影響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能力。文藝復興運動是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目的是為了建立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文化體系,A、C、D三項都偏離了這一目的。
【答案】 B
8.下列對文藝復興運動和人文主義思想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
①反映了成長中的工業(yè)資產階級的要求 ②以反對神學世界觀為內容、垡詮团d輝煌的古代文化為武器 ④其影響局限在文學、美術領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文藝復興運動開展之時工業(yè)革命尚未進行,故①不正確。文藝復興主要在文學藝術領域進行,但其影響卻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為近代自然科學和各種學術的發(fā)展清除了思想障礙,故④不正確。
【答案】 D
9.下圖所示作品的內容反映了人文主義精神。其主要價值在于
( 。
A.抨擊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
B.提出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
C.率先表達了對教會丑惡現象的憎惡
D.提倡“因信稱義”,否認了教皇權威
【解析】 率先表達對教會丑惡現象憎惡的作品并不是《十日談》!妒照劇吠ㄟ^故事的講述,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宣傳了人類的平等。B項是蘇格拉底的貢獻,D項是宗教改革的內容。
【答案】 A
10.(2009?廣東實驗中學模擬)下面是一位同學自編劇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來到了
( 。
①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英國,拜會了、谖乃噺团d的“人文主義之父”莎士比亞,探討了、鄣〉谋瘎 豆防滋亍,他們還欣賞了、苓_?芬奇的《蒙娜麗莎》。你認為劇本中應該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能力。①錯誤,應修改為意大利,②中應修改為彼特拉克,③中的但丁應改為莎士比亞,④正確。
【答案】 A
11.(2009?姜堰模擬)對右側的繪畫有這樣一段介紹:“畫家也很注重表現人間的母性美。但這種母愛帶著一種對世界的膽怯心理特征,多少流露出拉斐爾內心深處的宗教情感!薄皩鹘y(tǒng)的宗教題材描繪成現實生活中的理想美,稱頌一般人類線性的光輝,洋溢著幸福與歡愉……”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此畫帶有古典主義繪畫的典型特征
B.作者渴望幸福,肯定人性,蘊含著人文主義的思想
C.作品還不能完全擺脫宗教束縛,帶有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時代特點
D.作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力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文藝復興產生于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主要通過文學藝術作品反對教會的腐敗,還沒有公開反對歐洲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因此D項不符合史實。
【答案】 D
12.(2009?臨沂模擬)文藝復興被稱為“打破神學枷鎖,高舉‘人文主義’旗幟的思想啟蒙運動”。但在文藝復興代表人物的美術作品中,也有許多以《圣經》故事為題材的,他們“以神學反對神學”!這些杰作與神學宗教畫的最大區(qū)別在于
( 。
A.揭露教會腐敗與神學的謬誤反動
B.宣傳民主共和與主權在民的思想
C.倡導民主革命與反對專制
D.表現現實生活與真實的人物形象
【答案】 D
13.在《大國崛起》中有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這樣一句名言:“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边@句話的本質含義是
( 。
A.莎士比亞代表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最高成就
B.莎士比亞的作品充滿了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批判
C.莎士比亞對印度的發(fā)展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D.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依據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丘吉爾的話反映出莎士比亞對英國的重要性。莎士比亞作為著名的人文主義者,其作品對英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答案】 D
宗教改革既是一場社會運動,又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據此回答14~17題。
14.馬丁?路德說:“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中執(zhí)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該材料反映了馬丁?路德
( 。
A.倡導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揚《圣經》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項是文藝復興的主張;B項中馬丁?路德只是改造教會,并非否定基督教;C項在材料中并未體現。馬丁?路德主張“世俗權力”可以管“教皇”,表明否定了教皇的權威地位。
【答案】 D
15.馬丁?路德在宣傳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時說過這樣的話:“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禮,只有靠終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該話的思想從本質上
( 。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徑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D.升華了歐洲啟蒙運動的精神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能力。注意題干中的“本質”含義,“信仰得救”思想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要求進一步擺脫天主教會思想禁錮的表現。A、B、D三項是次要方面。
【答案】 C
16.歐洲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派,主要包括
( 。
①路德教派 ②天主教、奂訝栁慕獭、苡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解析】 天主教不屬于新教。
【答案】 C
17.宗教改革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fā)展了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在宗教改革的過程中形成許多教派,它們的共同之處包括
( )
①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實的黑暗、诜穸肆_馬教會獨有的解釋《圣經》的權利 ③否定了教會權力高于國家權力的思想、芎喕俗诮虄x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依據教材,②③④均是它們的共同點,①是啟蒙思想家的主張,故應排除。
【答案】 B
18.16世紀歐洲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宗教改革運動,關于這場運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破除了人們對宗教的迷信
B.教皇自此以后不能解釋《圣經》
C.新教教徒可以通過信仰使自身得救
D.它只與教會有關,與文藝復興無關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能力。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權威,并非推翻了教會,A、B兩項錯誤;C項是宗教改革家的普遍主張;D項中宗教改革受文藝復興推動。
【答案】 C
啟蒙運動使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據此回答19~22題。
19.啟蒙思想家主張“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實的黑暗”。這里的“現實的黑暗”是指
( 。
A.封建神權B.歐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統(tǒng)治
C.天主教教會D.封建君主專制
【解析】 本題屬于最佳選擇題,從啟蒙運動的背景和啟蒙思想結合分析,可知B項說法最全面。故選B。
【答案】 B
20.伏爾泰說:“本身自由,周圍的人與自己平等——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們的自然生活!边@句話是
( 。
A.禁欲主義思想的反映B.人文主義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義思想的反映D.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反映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能力。伏爾泰強調了人與人之間自由、平等的關系,是人文主義思想的反映。
【答案】 B
21.(2009?汕頭模擬)韓非子“以法為本”中的“法”與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中的“法”對君權的作用
(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異
C.正好相反 D.互為補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分析能力。韓非子的法是為君主專制服務的,而孟德斯鳩思想體現了民主政治,因此正好相反。
【答案】 C
22.(2009?徐州模擬)盧梭島是人們漫步日內瓦湖畔時的首選人氣小島,也是緬懷盧梭的地方。盧梭被世人如此景仰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發(fā)展了洛克的分權學說,明確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B.他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影響深遠
C.他堅決否定王權,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
D.他對啟蒙運動作了經典的
【解析】 A項指孟德斯鳩,B項指伏爾泰,D項指康德。
【答案】 C
23.康德繼承和弘揚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的思想,表現在
( 。
①主張主權屬于人民、谘哉撟杂墒侨祟愐磺羞M步的條件
③法律應該保護個人的權利 ④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在解答時可用排除法。審題干可知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康德對法國啟蒙思想的“繼承和弘揚”,那么題中直接屬于法國啟蒙思想而康德沒有的待選項就可以排除在外。法國啟蒙思想主要有:天賦人權、主權在民、法制精神、社會契約,反對封建專制,實行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而康德則主張主權屬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天賦人權;認為言論自由是人類一切進步的必要條件;法律應該保護個人權利;對自由和平等又作了許多限制。
【答案】 C
24.(2009?廣州五校聯考)法國學者維吉爾?比諾說:“當人們翻閱18世紀法國思想家、經濟學家撰寫的作品、游記或報刊文章時,會驚訝地發(fā)現中國的名字是如此頻繁地出現,激起了那么多的贊譽之詞。”出現上述現象主要是因為
( 。
A.啟蒙思想家們關注中國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B.中國四大發(fā)明對法國啟蒙運動影響巨大
C.西方傳教士熱衷于傳播中國文化
D.中法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非常頻繁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題干時間為“18世紀”,啟蒙運動中法國成就較高,正是由于啟蒙思想家們的宣傳和介紹,才使“中國”一詞在西方報刊文章中頻繁出現。
【答案】 A
25.(2009?南京模擬)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是西方向近代社會邁進時期發(fā)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們在歷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現在
( )
①發(fā)展了人文主義、跊_擊了天主教會的束縛、叟険袅朔饨ň鲗V啤、艽龠M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沒有把斗爭矛頭直接對準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故③不是共同點,排除③即為正確答案。
【答案】 A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小題16分,第27小題16分,第28小題18分,共計5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泰勒斯)所以得到這種看法,也許是由于觀察到萬物都以濕的東西為滋養(yǎng)料,而且熱本身就是從濕氣里產生,并靠潮濕來維持的(萬物從其中產生的東西,也就是萬物的本原)。他得到這種看法,可能是由于這個緣故,也可能是由于萬物的種子都有潮濕的本性,而水則是潮濕本性的來源。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
材料二 人類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
——汪子嵩等著《希臘哲學史》(第二卷)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這種看法”指什么?泰勒斯得到“這種看法”的依據是什么?他的“這種看法”在當時有何意義?(8分)
(2)材料二的主要觀點是什么?與泰勒斯相比,材料二研究的重點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變化?(8分)
【解析】 解答第(1)問,聯系所學知識得出,“這種看法”指泰勒斯的著名觀點“水是萬物的本原”,這一觀點的提出打破了長期以來的神造世界說。第(2)問是智者學派的觀點,智者學派關注人類社會。在回答智者學派關注人類社會的原因時需要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即希臘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fā)展結合起來。
【答案】。1)水是萬物的本原。本原是萬物的開始,萬物都由它產生出來。依據:萬物都以水為滋養(yǎng)料,熱也是由水而生,并靠水來維持;萬物的種子都以潮濕為其本性,而水是潮濕的來源。意義:第一次以物質性的水作為萬物的本原,排除了當時神造世界的臆想斷說。意味著哲學從神學中分離出來,標志著哲學的產生。(8分)
(2)主要觀點:人是衡量萬物的標準;存在與否的權衡標準在于人,由人的感覺來衡量。探索的重點從人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人類社會。原因: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fā)展,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個人主義的成長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哲學家放棄了對物質世界的探索,轉而關心與人類自身更加密切的課題。(8分)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割據嚴重,王權衰微,天主教勢力空前強大,占據了支配地位,羅馬教皇終于確立了西歐的大一統(tǒng)神權統(tǒng)治。14~16世紀,在西歐隨著商品生產與交換的繁榮,封建生產方式開始瓦解,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和發(fā)展,同時資產階級開始興起,他們反對教會和貴族的特權,強烈要求分享政治權利。文藝復興的思想家們批判了中世紀教會的蒙昧、禁欲說教與封建的等級特權制度,宣傳了個人自由、平等與欲望,提倡競爭進取精神與科學的求知理念。西歐資本主義進入原始積累時期以后,無論是國內發(fā)展還是海外掠奪,都需要有強大的國家作支撐。英國、法國等逐漸形成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天主教會成為西歐各國強化王權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這句話(神的裁判表現在神本身,正如……所寫的:“義人靠信仰生活”),神終于憐憫我,讓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義人蒙受神恩所經歷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話的意思就是:“《福音書》表現了神的裁判,慈悲為懷的神通過它讓信仰使我們成為義人!
——馬丁?路德
人的得救與否,不是靠齋戒、懺悔、贖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預定,人的意志無法改變。人在現世的成功與失敗,就是得救與否的標志,就是“選民”與“棄民”的標志。
——加爾文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歸納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出現的主要原因。(8分)
(2)依據材料二,你認為誰的教義更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為什么?(6分)
(3)依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實質。(2分)
【解析】 第(1)問不難回答,聯系所學知識,再材料一內容即可;卮鸬冢2)問需要比較材料二中兩人的思想主張。第(3)問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即可。
【答案】。1)天主教會的專制統(tǒng)治嚴重阻礙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為其提供經濟條件;文藝復興促使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為其提供思想條件;統(tǒng)一民族國家的形成為其提供了政治條件。(8分)
(2)加爾文。理由:人在現世的成功是成為上帝“選民”的標志,鼓舞資產階級積極進取。(6分)
(3)實質:一場反封建統(tǒng)治的政治運動。(2分)
2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啟蒙思想家把歐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長的黑夜,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實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
材料二 孟德斯鳩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權力,正在于他剝奪別人的生命!薄耙乐篂E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
材料三 伏爾泰對英國政治制度這樣描述:“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當了一個自由、強盛、擅長經商,又很開明的國家的首領。一邊是貴族重臣,一邊是城市代表,與國君共分立法之權。”
盧梭提出人民應當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約,創(chuàng)立民主共和國,堅持“主權在民”的原則,國家最高權力屬于人民。
材料四 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理性的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理想化的王國;永恒的正義在資產階級的司法體系中得到體現;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
——恩格斯《反杜林論》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現實的黑暗”指什么?為了驅散“現實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樣的設想?這種設想有何進步作用?(3分)
(2)材料三中兩位思想家關于國家政體方面的主張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中,這兩種主張有何具體實踐?請各舉一例說明。(8分)
(3)依據上述材料,綜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啟蒙運動。(7分)
【答案】。1)“現實的黑暗”指封建制度(封建王權,宗教神權)。(1分)設想:實現權力的制約和平衡(三權分立)。(1分)
作用:防止專制。(1分)
(2)主張:伏爾泰主張君主立憲制;盧梭主張民主共和制。(2分)
實踐:法國根據1791年憲法,實現了君主立憲制(德意志根據1871年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美國根據1787年憲法,確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國根據1875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6分)
(3)啟蒙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法國爆發(fā)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統(tǒng)治,傳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啟蒙運動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歐洲范圍,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啟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設想帶有階級的局限性。(7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55138.html
相關閱讀:
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綜歷史試卷(含答案)
上一篇:
2014屆高考歷史客觀題一診強化訓練題(含答案)
下一篇:
2014年高考歷史必修2第一輪基礎復習題(有參考答案)
相關主題
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綜歷史試卷(含答案)
2013年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金華十校附答案)
2013年秋季學期高三歷史模擬試題(帶答案)
2014屆高三歷史二模試卷(有答案)
2013年高三歷史高考押題卷(帶答案)
2014屆高三歷史下冊第一次質量檢查試題(帶答案)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單元測試題(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創(chuàng)新檢測題(帶參考答案)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2014屆高考歷史客觀題測試題及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2012全國各地高考歷史題歸類匯編:古代中
2012年高考試題分項解析 歷史專題11 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化(教師版) 一.中國傳統(tǒng)主流思想……
2014屆高考歷史第二輪總復習古代中國的經
第2講 古代中國的經濟 中國古代的商業(yè) 商業(yè)是中國古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于……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名師預測試題及答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名師預測試題及答案 1.以林則徐、魏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開眼看……
年高三歷史上冊一模試題(有答案)
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非)兩部分。 第I卷 選擇題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
高三歷史模擬試題必修一專題匯編與解析
高三歷史模擬試題必修一專題匯編與解析 各地高考模擬歷史試題分專題匯編:必修一專題1 一、……
相關閱讀
2012年高考歷史必修2第15課第一輪基礎復
2012年高考歷史試題人教版必修1部分匯編
2012江西師大附中高三歷史上冊10月月考試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中國早期政治制度與“
2013年秋季學期高三歷史模擬試題(帶答案
2014屆高三歷史模擬復習訓練題(有答案)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單元測試題(附答案)
2012屆高三歷史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考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創(chuàng)新檢測題(含答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名師預測試題(含答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