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歷史
>
高三
>
2012屆高考歷史第一輪選修1單元考點復習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12屆高考歷史第一輪選修1單元考點復習教案
選修1
考點2 近代歷史上的改革
課前自主學習
一、1861年農奴制改革
1.背景:
(1)農奴主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激起了農奴的反抗。
(2)農奴制度使俄國工業(yè)的發(fā)展速度遠遠落后于其他西歐主要國家。
(3)改革派知識分子對農奴制進行揭露和抨擊,宣傳了資本主義新思想。
(4) 克里米亞 戰(zhàn)爭充分暴露了俄國的落后和危機,激化了國內矛盾,促進了改革。
2.內容:
(1)宣布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們當成私有財產任意買賣、贈送和抵押。
(2)法令規(guī)定 土地 仍屬地主所有,但農民可以贖買一塊份地。農民除了要交付贖金,還要承擔各種臨時義務。
(3)農民受到村社制度的嚴格控制。
3.意義:
(1)性質:農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 資產階級 性質的改革。
(2)進步性:農奴制的廢除,大大擴大了俄國自由勞動力的來源,有利于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它動搖了俄國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促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成為俄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
(3)不徹底性:農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縛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的農奴制殘余。
【疑點1】俄國1861年改革為什么只能走自上而下的道路。
指點迷津:(1)從下層群眾看:1859~1861年間俄國曾出現(xiàn)革命形勢,但是由于俄國經濟發(fā)展落后,資產階級軟弱且缺乏領導,再加上農民的覺悟低,斗爭是分散的、自發(fā)的,同時沙皇政府還有足夠的鎮(zhèn)壓力量,所以自下而上消滅農奴制的企圖歸于失敗。
(2)從統(tǒng)治階級看:①國內農奴制的嚴重危機已使沙皇無法照舊統(tǒng)治下去了;②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使沙皇政府看到農奴制度必須廢除;③資本主義制度正在形成世界體系,某些地主已看到農奴制不如資本主義剝削更為有利可圖。
二、日本明治維新
1.背景:
(1)內憂: 幕府 的腐朽統(tǒng)治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2)外患:西方國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 日美親善條約 》。
(3)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建立明治政府。
2.內容:
(1)政治上:廢除舊體制,加強中央集權。
①廢藩置縣,建立起統(tǒng)一的 中央集權 國家。
②廢除封建 等級制度 ,宣布“四民平等”。
(2)經濟上:發(fā)展新經濟。
①幣制改革,以 金本位 的紙幣作為全國唯一的貨幣。
②土地改革,廢除 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 ,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
③地稅改革,一律按地價的3%征收土地稅,以貨幣支付。
④ 殖產興業(yè) ,發(fā)展資本主義。
(3)文化上: 文明開化 ,發(fā)展近代教育。
①派遣留學生,翻譯西方著作,讓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
②進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體制。
③社會生活各方面大力西化,如歷法、衣食住行、鹿鳴館。
(4)軍事上:富國強兵,建立新軍隊。
①實行 義務兵役制 ,仿照歐美國家建立常備軍。
②大力改進軍事裝備。
③設立軍事院校,培養(yǎng)軍事指揮人才。
④進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
3.影響:
(1)積極作用:
①明治維新使日本改變了落后面貌,走上了 資本主義 道路,成為亞洲資本主義最發(fā)達的國家。
②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的國家。
③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
(2)局限性:
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形成帶有 濃厚封建性 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②日本推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給亞洲鄰國帶來了巨大災難。
【疑點2】日本明治維新局限性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指點迷津:明治維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較多的封建殘余勢力和軍國主義勢力。具體表現(xiàn)為:
①經濟:領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極性不斷顯現(xiàn),農民的貧困影響國內市場擴大,制約工業(yè)發(fā)展。
②政治:憲法頒布后,藩閥依然長期壟斷政權,議會形同虛設,人民沒有民主權利。
③文化:藩閥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國際:狹隘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tǒng)相結合推動日本加入對外侵略的行列,給亞洲國家?guī)砹松钪氐臑碾y。改革的局限性導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成為戰(zhàn)爭的罪魁禍首。
三、戊戌變法
1.歷史根源:
(1)政治:
①甲午戰(zhàn)爭后, 民族危機 加深。
②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2)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政治改革!
(3)思想: 早期維新 思想的傳播。
2.康梁的維新思想:
(1)理論著作:
①康有為《 新學偽經考 》和《孔子改制考》。
②梁啟超《變法通議》。
(2)基本主張:
①學習西方,變法圖強。
②發(fā)展 資本主義 ,實行君主立憲。
(3)思想特點:將西方的資產階級學說同中國的 儒家思想 相結合。
(4)思想傳播: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通過開學會、辦報刊宣傳變法維新思想,維新變法新局面逐漸形成。
3.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至9月21日戊戌政變發(fā)生而失敗。
4.歷史意義:
(1)戊戌變法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機、發(fā)展資本主義奔走呼號,指出變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圖存。這對于激發(fā)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
(2)資產階級維新派要求實行有利于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實行 君主立憲制 ,在當時符合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具有進步意義。
(3)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的第一次 思想解放 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疑點3】在維新宣傳中,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的政治主張各有側重,你能說出他們之間的異同嗎?
指點迷津:
同:都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觀念,都主張維新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異:梁啟超強調實行君主立憲,改革科舉制度,發(fā)展近代工業(yè);譚嗣同側重抨擊“君為臣綱”,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嚴復借用達爾文的進化論,闡明維新變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課堂精講精練
1.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
(1)經濟近代化:農奴制的廢除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俄國走上了迅速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隨著工業(yè)革命的推進,俄國工業(yè)生產大幅度增長,農村中資本主義的成分也得到增長。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體制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層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在司法制度方面,參照西方的司法制度,進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專制獨裁的俄國也出現(xiàn)了一些民主化的氣息。
(3)軍事近代化: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系。
(4)教育近代化:鼓勵社會和個人辦學,擴大大學的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統(tǒng)治方式開始傳入俄國,越來越多的俄國人看到了差距,變革的愿望日益強烈。
【例1】 1861年改革推動了俄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主要表現(xiàn)在( )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D.立憲君主制度的建立
解析: 1861年改革是俄國近代化進程的開始。A項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錯誤,只能是對舊司法制度的完善,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項表述錯誤,沙皇專制制度仍然存在。D項不屬于1861年的范疇 。
答案:B
變式訓練:以下歷史現(xiàn)象屬于19世紀中葉以后俄國經濟近代化表現(xiàn)的是( )
①資本主義農業(yè)迅速發(fā)展
②機器生產逐漸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
③石油工業(yè)迅速崛起
④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注意抓住題目要求,指的是經濟上的近代化,而④是政治上的近代化,效仿西方代議制度的改革。
答案:A
2.明治維新在日本近代化中的地位。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它使日本走上近代化和資本主義的道路。
(1)影響:
①經濟:瓦解了封建經濟,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實現(xiàn)了由落后農業(yè)國向先進工業(yè)國轉變。
②政治:結束了封建割據(jù)狀態(tài),實行中央集權,并成為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立憲國家,天皇制地主資產階級聯(lián)合專政統(tǒng)治秩序建立。
③文化:傳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提高了日本人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社會生活面貌發(fā)生了深刻變化。
④國際:擺脫了民族危機,躋身世界強國行列。
⑤局限:保留了一些封建殘余,軍國主義得以繼承,走向對外擴張之路。
(2)地位作用:
①資本主義工業(yè)體系確立并發(fā)展,現(xiàn)代化軍隊建立并不斷加強,使日本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
②20世紀初,完全廢除不平等條約,實現(xiàn)民族解放與獨立,并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的一員,使日本崛起為東方強國。
③但是,日本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之路。
【例2】經過明治維新,日本發(fā)展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yè)化國家,同時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大肆侵略擴張。這是因為
A.國家保有并優(yōu)先發(fā)展軍事工業(yè)
B.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
C.建立了帶有強烈封建性和軍事性的政治體制
D.政府把大量國營企業(yè)優(yōu)惠或無償轉讓給享有特權的資本家
解析:日本走上軍國主義和侵略擴張的道路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明治維新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幕府時代的軍國主義傳統(tǒng),天皇權力擴大,中下層武士為主的倒幕派掌握政權,使具有強烈的封建性和軍事性的近代天皇制建立。
答案:C
變式訓練:有人說:“日本近年來奇跡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幾近毀滅性的失敗,都同時孕育在明治維新中!睂Υ嗽捵钫_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維新而走上富強
B.明治維新使日本在富強中走向戰(zhàn)爭
C.日本因明治維新而走向戰(zhàn)爭
D.明治維新使日本在戰(zhàn)爭中走上富強
解析:明治維新保留了封建時代的軍國主義傳統(tǒng),利用戰(zhàn)爭為本國資產階級掠奪所需的資金和市場,這是明治維新后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的因素之一。
答案:D
(1)特點:康有為把西方資本主義學說同中國傳統(tǒng)的儒學思想相結合,作為變法的理論基礎。
(2)評價:《新學偽經考》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者恪守祖訓、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作為變法的理論基礎;《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權威論證變法的合理性?涤袨槭侵袊蠈用褡遒Y產階級的代表,他的思想是封建社會急劇崩潰和民族危機極端嚴重的反映,表達了這個階層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同時也反映出其軟弱、妥協(xié)的一面。
3.康梁思想的特點、評價及原因。
(3)原因:中國傳統(tǒng)思想深厚、影響深刻,如果完全背離傳統(tǒng),必將一事無成;資產階級的軟弱與保守性,使其在當時沒有打出自己的鮮明旗幟;康有為對中國國情的了解,能夠減少變法的阻力;康有為的出身、經歷、地位,尤其是他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在向西方尋求真理、進而構筑自己的思想體系時,必將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例3】頑固派的《請毀新學偽經考片》中說:“(康有為)惑世誣民,非圣無法……圣世不容,請焚《新學偽經考》而禁粵士從學。”這是因為此書( )
A.否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
B.批判了封建的倫理道德
C.批判了專制主義的君主制度
D.動搖了頑固派恪守祖訓的理論基礎
解析:首先明確材料表明封建頑固派要求清政府焚毀《新學偽經考》,其次清楚《新學偽經考》的社會影響在于動搖了頑固派恪守祖訓的理論基礎。
答案:D
變式訓練: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是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其決定因素是( )
A.康有為自幼接受過正統(tǒng)的儒學教育
B.儒家思想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
C.孔子在中國民眾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資本主義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解析:在傳統(tǒng)思想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情況下,宣傳資產階級思想,必然會遭到守舊勢力的堅決反對,民族資產階級有其自身特點,缺乏與封建勢力徹底決裂的勇氣,所以采取了利用傳統(tǒng)儒家思想宣傳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方式。
答案:D
特別提示
1.1861年農奴制改革,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但改革是通過沙皇自上而下進行的,其根本目的是鞏固沙皇專制統(tǒng)治,雖然廢除了農奴制,但是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改革的不徹底性及俄國社會現(xiàn)狀,使舊的矛盾未得到徹底解決,新的矛盾又不斷出現(xiàn)。
2.明治維新的目的在于富國,其中關鍵在于鼓勵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在當時經濟落后、民智未開的日本,人們缺乏創(chuàng)辦工業(yè)的勇氣、信心、技術、資金,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爸钞a興業(yè)”政策的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發(fā)展經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核心內容。
3.變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并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與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秩序,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由于資產階級的妥協(xié)性,變法未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君主立憲制的主張,也體現(xiàn)了變法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
4.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層面的發(fā)展,它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擺脫民族危機、變法圖強的強烈愿望。但其失敗的結果則證明資產階級改良之路在中國難以行得通,其所倡導的君主立憲政體的理想,也不適合中國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74578.html
相關閱讀:
2012屆高考歷史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考點備考復習教案
上一篇:
第七節(jié) 明清時期的文化教案
下一篇: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 教案
相關主題
2012屆高考歷史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考點備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yè)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基礎知識梳理從鴉片戰(zhàn)爭到八國聯(lián)軍侵華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一輪必修2 第7單元考點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十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古今中外的農業(yè)和土地政策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一戰(zhàn)后的東西方世界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我國的對外關系復習教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八國聯(lián)軍侵華與辛丑條約
第8 八國聯(lián)軍侵華與《辛丑條約》 教案 知識結構: 概念詮釋: 1.瓜分中國的狂潮的世界背景……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背景與進程 君主立憲制的形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的經濟狀況……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yè)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梭倫改革 1、時間:公元前6世紀初; 2、內容:實行財產……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明清(鴉片戰(zhàn)爭
專題6 明 清(鴉片戰(zhàn)爭以前) (1)明朝的建立和專制制度的加強 明朝的建立和君主專制的加……
2012屆高考歷史基礎知識梳理從鴉片戰(zhàn)爭到
2012高考歷史必修1學案導航:從鴉片戰(zhàn)爭到八國聯(lián)軍侵華 【高考目標定位】 課程標準 考試大……
相關閱讀
第七節(jié) 明清時期的文化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yè)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
第16課 新中國的誕生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考綱解讀復習教案2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15-16世紀西歐社會的
第66課時 鄧小平理論教學案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 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近代中國維護國
第7課 雅爾塔體制與布雷頓森林體系教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