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辭賦精選
>
魏晉.向秀《思舊賦》欣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辭賦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魏晉.向秀《思舊賦》欣賞 來源:天下心 序言及原文 余與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于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余逝將西邁,經(jīng)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淵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托運遇于領會兮,寄余命于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譯文
我和嵇康的志向高遠而疏闊,呂安嵇康、呂安的行止相近,他們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墒堑男男貢邕_而豪放,之后各自因為一些事情而被殺。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藝,對于音律尤其高妙。當臨刑之時,他回頭看了看太陽的影子,要過琴來彈奏。正值我將要西行,路過我們舊日的居所,當此之時,太陽漸漸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發(fā)顯出凄涼的樣子,鄰里有人吹笛,吹出的聲音嘹亮悲摧,追懷往昔一起游玩宴樂的情分,我被這笛聲觸動不禁深深嘆息,所以寫下這樣的賦。
奉命前往遙遠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泛舟渡過梁棟屋宇都歷歷存在而沒有絲毫損毀,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遠逝不知所去。當年李斯黍離》的歌聲深切地哀憫西周的宗廟,悲傷《麥秀》的調子飄蕩在殷朝黃河,路過昔日在山陽的故居。舉目看到蕭條的曠野,在城腳下停下我的車輿。重履二人留下的遺跡,經(jīng)過深巷中的空屋。感嘆《的廢墟。因為撫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懷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躊躇。受罪被殺,為著不能再牽黃犬出上蔡門打獵而戀戀不舍,嘆息長吟。我哀悼嵇生將要永辭世間的最后一刻,回顧日影再一次彈響鳴琴。
人生
的緣分遭際聊寄于瞬間的領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給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陰。我聽到笛子的聲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絕世的清音得以重臨。我的車駕將重新起程,于是執(zhí)筆寫下此刻的心情。
作者簡介
“竹林七賢”中的向秀,字子期(約227—272),魏晉之際哲學家、文學家思舊賦》。這賦雖然很短,卻成了悼念亡友統(tǒng)治者的高壓下勉強出任官職。一次,他經(jīng)過好友嵇康向秀在嵇康嵇康因不服晉王司馬昭嵇康和向秀二人,交誼很厚。后來,獨攬朝政,被誣陷殺害。被慘殺后,在的舊居,聽到鄰人凄惻的笛聲,不禁悲從中來,深深悼念嵇康,寫下了這篇情懇意惻的《的代表作。,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陟西南)人。
竹林七賢之一。 官至黃門侍郎、呂安的《思舊賦思舊賦》)。其哀吊嵇康向秀傳》云:“后為散騎侍郎,轉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向秀主張自然與名教統(tǒng)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所以各任其性,即是“消遙”,但“君臣上下”亦皆出于“天理自然”,故不能因要求“消遙”而違反名教。本隱居不仕,嵇康散騎常侍。曾為《莊子》作注,“發(fā)明奇趣,振起玄見”,但余《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竟而卒。而郭象“述而文之”,另為一本。向注早佚,現(xiàn)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被殺后,被迫出仕,但在朝僅掛一空名!稌x書·列傳十九·,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卒于位。"擅詩賦,但傳世作品僅一文(《難嵇叔夜養(yǎng)生論》)、一賦(《、》,情辭沉痛,頗有名。
辭賦鑒賞
《思舊賦》以含蓄的筆法,表述對友人的深情厚意。用簡短的筆墨,隱晦曲折的表達自己哀傷激憤之情。尤其是“山陽鄰笛”的
典故
,哀怨憤懣,情辭雋遠,已經(jīng)成為后世文學審美的意象之一。
嵇康被殺后,向秀偶過舊門,聽見鄰人吹笛,想起從前嵇康音律之妙,感慨從前與二人的交往,就作了這篇《思舊賦》。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濟黃河以泛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予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悼嵇生之永辭兮,寄余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向秀的《思舊賦》自古即為懷舊名篇,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這"聞笛賦"就是《思舊賦》。但與別的懷舊辭章不同,《思舊賦》除了充滿那種對住事深深的眷戀之情外,更彌漫著一股生命的悲涼,正是這一層無限的悲涼,使得它在各種思舊辭章里顯得別樹一幟,引人注目。 該賦由序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序主要介紹寫作此賦的緣起,其開頭寫道:"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尢于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談之。"嵇康與呂安的被殺,在這里是一個不得不提起的事件。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馬氏和曹氏爭奪權力的斗爭愈演愈烈,這時候的士人不是依附司馬氏,就是廁身于曹氏集團,很容易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公元248年,司馬懿發(fā)動兵變誅殺曹爽,著名士人何宴等亦罹其難,史稱此次誅戳,"天下名士去其半"。有鑒于此,許多文人開始自覺遠離政治中心,阮藉之依違避就、臨深履薄,劉伶之緬酒無荒,嵇康、向秀之以鍛自給、飄然不群,都是各自不同的自全方式。但是,隨著司馬氏的權力不斷鞏固,它對文人的控制也在漸漸加強。一方面它大力籠絡士人,爭取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另一方面,對于那些抗命不遵者,則采取殘酷的殺戮政策。公元263年,嵇康被殺,司馬昭不顧三千太學士的請愿,而執(zhí)意將嵇康推向法場,無疑是在向桀傲不馴的士子發(fā)出這樣的信息:如果你執(zhí)意于自己的意志而不選擇與當局合作,亦當以此種結局了結之。果不其然,嵇康之死在士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海內(nèi)名士紛紛趨附于司馬氏政權。向秀也在這個時候放棄了自己隱逸山林的宿志,入京出仕,途經(jīng)山陽嵇康、呂安的舊居,見到的是一幅蕭條的景象:"于時日薄虞淵,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聲寥亮。追思曩昔游晏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這幾句寫得好不凄涼,也很動人,它們?yōu)檎踪x定了一個悲哀的基調。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返而北徂。濟黃河以?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這兩句交待作者的行程,貌似平和,實是蘊藏了莫大的感情波瀾。史載:"康既被誅,秀應本郡計入洛。"可見其出仕實是無奈之舉。嵇康和呂安剛剛遇害,死亡的慘痛和恐懼還像大山一樣壓抑著作者的心靈,他也無法預測自已的未來,所以威嚴的京城對他來說不但是一種地理上的遙遠,更是一種心理上的遙遠,那里的
生活
和景物于他是多么的陌生。帶著這種惶惑與不安,他走入朋友的故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隨著故居漸漸的臨近,作者的悲哀也象水波一樣蕩漾開來。走過蕭條的原野,寒風吹拂他的鬢發(fā),熟悉的景物緩緩在他眼前展開。屋宇宛然而在,但庭院已經(jīng)荒蕪,落葉滿街,無人灑掃,屋梁檐宇,蛛網(wǎng)交結。面對這幅破敗的景象,作者發(fā)出一聲深深的悲嘆:"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史傳西周滅亡以后,平王東遷洛邑,一位經(jīng)常出使四方的周朝官吏偶經(jīng)故都鎬京,看見原來高聳入云龍樓鳳閣都已坍塌殆盡,取而代之是大片大片的高粱黍米,撫今追昔,感傷不已,遂發(fā)而為詩,也就是《詩經(jīng)》上的《黍離》。古人所說的"黍離之悲"即來自于此。"麥秀"這個典故則出自《尚書大傳》,商朝滅亡,其宗室微子去鎬京朝覲文王,途經(jīng)殷都,所歷皆是斷壁頹垣,昔日歌舞繁華之地,今朝竟成鳥獸樂土,悲哀難抑,作《麥秀》之歌!妒螂x》和《麥秀》歌詠的都是一種深沉的亡國之痛,它們的作者因為與前朝的密切關系,這種悲痛就更見其刻骨銘心。作者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痛苦與這種鏤心之痛作比較,除了哀嘆故居的寥落外,似乎也在暗示著自己一種孤苦無依的茫然。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熟悉的景象不斷在催醒作者內(nèi)心的記憶,他一遍又一遍在院落與屋宇之間彷徨,這里的每一步臺階,每一張桌椅都讓他感覺親切?墒,那一張張難忘的面影呢?嵇康和呂安現(xiàn)在又是在哪一棵樹下高談闊論呢?大樹下的鍛灶依然如昨,可鐵錘落在砧子上的聲音再也不象以前那么清脆。嵇康被殺以前,向秀過著一種自然任性的生活,他感到自足與快樂。而這種生活常常又是和嵇康、呂安聯(lián)系在一起。臧榮緒《晉書》:"(向秀)始有不羈之志,與嵇康、呂安友。"又房玄齡《晉書·向秀傳》:"(向秀)又與嵇康論養(yǎng)生,辭難往復,蓋欲發(fā)康高致也。""康善鍛,秀為之佐,相對欣然,傍若無人。又共呂安灌園于山陽。"他們在一起談莊問老,品評人物,世務不纓,禮教何累,"抱琴行吟,弋釣草野","時與親舊敘闊,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珊薜氖牵@些快樂都已是無奈的往事了。"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史載李斯被判腰斬,臨刑之時,語其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出上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一個人在面對死神的時候,他所首先想到的是生命的快樂,而對快樂的理解,人人各自不同。擎蒼牽黃,逐獵東門是李斯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而嵇康則把那若斷若續(xù)的琴音視為快樂的極致。"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談琴。"在短短的賦里,這已是作者第二次提到嵇康的死亡,那實在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一道陰影。不知多少個夜晚,他被《廣陵散》那血雨腥風的琴聲驚醒,殘燈獨照,涕淚滂沱,一夜無眠。嵇康帶走的,除了快樂,還有理想,那種自然任性的生活再也不為他所有。面對司馬氏政權的高壓,作者終于發(fā)現(xiàn):出仕是他惟一的選擇,當然如果你愿意,還有第二種選擇,只是那叫死亡。也許,那片與嵇康、呂安等聚會談宴的竹林曾是你理想的寄托,通宵達旦的辯論曾經(jīng)讓你如癡如醉,悠悠的琴聲曾經(jīng)讓你產(chǎn)生無盡的閑情,可是,你將永遠地告別這一切,以后的生活,你再也找不到可以支撐你的理想與信念。作者最后的悲嘆如同所有的河流都結成了冰塊:"托運命于領會兮,寄余命于寸陰。"聽天由命,茍延殘喘,別無他求。出仕后的向秀確實是消沉的:"(向秀)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作者漸漸從無盡的回憶和悲哀中蘇醒過來。笛聲已經(jīng)停止,但似乎仍在屋宇棟梁之間徘徊,就象作者對往事深深的眷戀之情,他仍舊執(zhí)著地彷徨于那片消失的竹林。
歷史
的動人之處往往不在于那些風云叱咤的英雄,而是其波譎云詭的變幻烙刻在文人心頭的印跡,他們的歡喜、痛苦、彷徨、哭泣,甚至絕望。嵇康的死,的確沉重打擊了當時的士人,他們曾經(jīng)試圖在政治生活之外為自己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生命追求,但隨著《廣陵散》終于曲終人散,這種嘗試亦告徹底失敗。經(jīng)受此次打擊后,士人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迅速的變化。嵇康式的峻烈毫無疑問地成為絕響,即使阮藉歧路而哭、窮途而返式的痛苦也變得很少。向秀的消沉告訴我們,士人們已經(jīng)很難找到一種堅固的東西該來支撐自己。因此,西晉士風總的來說是平庸,缺乏超越。向秀的《思舊賦》真實記錄了士人這一心理變化的歷史,我們看到,在這一變化中,士人們是顯得如此的不甘和無奈。那種無言的凄涼在整首賦里棄而又來,揮而不去,其情其景,正如張若虛筆下那惱人的月光:“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cifu/673227.html
相關閱讀:
七發(fā)原文賞析
漢?蔡邕《瞽師賦》
《神女賦》【賞析】原文+注譯
唐朝鄭錫《正月一日含元殿觀百獸率舞賦》《長樂鐘賦》《日中有王
唐?楊譽《紙鳶賦》
上一篇:
清?紀曉嵐《東風解凍賦》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主題
唐朝何據(jù)《射楊葉百中賦》《古鏡賦》《鏡花賦》《琥碧拾芥賦》
《永州八記》之始得西山宴游記【賞析】注解+譯文
幽通賦原文賞析
前赤壁賦原文及翻譯
唐?黃滔《融結為河岳賦》
辭賦精選之洞簫賦
宋?范仲淹《賦林衡鑒序》
唐朝崔琮《五星同色賦》
辭賦:《醉翁亭記》
唐朝鮑防《問津臺賦》《歌響遏行云賦》
推薦閱讀
唐朝王泠然《汝州薛家竹亭賦》《清泠池賦
唐朝王泠然《汝州薛家竹亭賦》《清泠池賦》《新潭賦》《止水賦》《初月賦》《蘇合山賦》等 ……
先秦?宋玉《風賦》
先秦?宋玉《風賦》 來源:丁文龍 原文: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
辭賦精選之文賦賞析
文賦 朝代:魏晉 作者:陸機 原文: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譴辭,良多……
唐?滕邁《慶云抱日賦(以“云日輝映,精
唐?滕邁《慶云抱日賦(以“云日輝映,精彩相耀”為韻)》 來源:丁文龍 原文: 太陽之升兮……
雪賦
歲將暮,時既?。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
相關閱讀
唐朝 崔曙《瓢賦》
吊屈原賦 賞析
南朝?江淹《丹砂可學賦》
醉翁亭記 原文翻譯 賞析
晉?陸機《文賦?并序》
漢?趙壹《刺世嫉邪賦》
唐朝康子玉《康子玉》
唐?謝觀《周公朝諸侯于明堂賦(以“九垓
封燕然山銘 原文及翻譯
唐?劉允濟《明堂賦》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