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目的: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 經(jīng)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guān)系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yǎng)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重點: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學難點;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guān)的問題;教學過程:一、聯(lián)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前小研究 姓名: 班級: 一、畫一個三角形。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我知道:由三條( )( )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它有三條( ),三個( )和三個( )。二、觀察下面圖形的高度,再用你們學過的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的方法,畫出下面三個三角形的“高”,并標出與“高”相對應的“底”。三、想一想,每個三角形是否只有一組“高和底”?(答: ) 如果換個角度觀察還有其它的“高和底”嗎?請給下面的三角形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并畫和標出三組不同的“高和底”。四、請用塑料吸管剪出三組不同的長度,并把每組吸管試著拼一拼,看能否拼出一個三角形。(單位:厘米)(1)6,7,8 (2)4,5,9 (3)3,6,10( ) ( ) ( )結(jié)論:從這三組拼合中,你發(fā)現(xiàn)了三角形的什么性質(zhì)?答: 。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簡單,但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ji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一)三角形的意義: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請同學一起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 (展示學生所擺的圖)師:那你認為怎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本的內(nèi)容。板書: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1、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并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shù)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shù)學中的有關(guān)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 看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guān)。現(xiàn)在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么特點?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發(fā)現(xiàn)了什么?3、學生探討結(jié)束后讓學生代表發(fā)言,總結(jié)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guān)系。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guān)系檢驗)。4、得到結(jié)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5、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四、反思回顧通過這節(ji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shè)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