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試語文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1.【2013年•湖北省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江漢油田】(二)文言文(12分)東方朔救乳母葛 洪漢武帝乳母嘗于外犯事,帝欲申憲①,乳母求救東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臨去,慎勿言,但屢顧帝,我當設奇以激之!比槟溉缙溲浴K吩诘蹅仍唬骸叭暌怂偃!帝已壯矣,豈念汝乳哺時恩邪?尚何還顧!”帝雖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戀,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選自《西京雜記》,略有改動)【注釋】①申憲:依法懲處。申,按照。憲,法律。 ②愎bì:固執(zhí)任性。③愍ǐn:哀憐。13. 下列加點文言實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 但屢顧帝(回頭看)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拜訪)B. 帝雖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丟下,舍棄)D. 無案牘之勞形(使……勞累)窺谷忘反(通“返”)14. 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 漢武帝乳母嘗于外犯事告之于帝B. 旁人言之何陋之有C. 我當設奇以激之無從致書以觀D. 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漢15.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分)(2)帝已壯矣,豈念汝乳哺時恩邪? (2分)16. 內(nèi)容把握。(4分)(1)選文篇幅短小,但情節(jié)完整。請細讀選文,摘錄文中詞語。(2分) 開端:乳母 發(fā)展:乳母 高潮:東方設奇 結局:武帝赦免(2)東方朔言“我當設奇以激之”,你認為他的計謀“奇”在何處?(2分)【答案】(二)(12分)13.B (2分) 14. C(2分)15.(4分)(1)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2分)(2)武帝已經(jīng)成年了,怎么還會想到你哺乳時的恩情呢?(2分)16.(4分)(1)犯事 告急(2分) (2)示例:①“奇”在勸諫的方式與眾不同。不失直接規(guī)勸武帝,而是以訓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勸諫。②“奇”在能根據(jù)武帝的性格特點,讓乳母“慎勿言,但屢顧帝”,動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從武帝與乳母之間的關系入手,實施計謀。(2分。答出其中任意兩點,意近即可得全分。)2.【2013年•山東泰安】下面一篇,完成26—28題。(14分)陶侃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①,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舉孝廉③,投侃宿。于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qìng)④,而逵馬仆甚多。侃母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闭款^發(fā)委地,下為二?(bì)⑤,賣得數(shù)斛(hú)米,斫(zhuó)⑥諸屋柱,悉割半為薪,?(cuò)⑦諸茬⑧以為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嘆其⑨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為美談!辟┠朔。逵及洛,遂稱之于羊?(zhuó)、顧榮諸人,大獲美譽。[注釋] ①酷貧:非常貧困。 ②范逵:人名。 ③舉孝廉:被舉薦為孝廉。④室如懸磬:屋里就像掛著石磬一樣。形容窮得什么也沒有。懸:掛;磬:樂器,中空。⑤下為二?: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fā)。?:假發(fā)。⑥斫:用刀斧砍。⑦?:同“挫”,割。⑧茬:草墊。⑨其:指代陶侃。26.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①同郡范逵素知名 素: ②悉割半為薪 薪:③明旦去 旦: ④侃猶不返 返:27.翻譯下列句子。(6分)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②逵既嘆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③路已遠,君宜還。28.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試闡述理由。(4分)六、[14分]26.【答案】①素:向來,一向。 ②薪:柴,柴禾。 ③旦:天亮,早晨。 ④返:回去。【評分】每題1分,共4分。27.【答案】①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②范逵既贊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慚愧。③路已經(jīng)很遠了,你應該回去了。【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28.【答案】陶母是一個重視友情,重視功名,有主見、敢擔當?shù)娜;也是一個疼愛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當孩子想款待朋友,卻因家庭貧困受到難為時,陶母竭盡家庭所有滿足孩子的愿望。【評分】每問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如果有學生對陶母的做法并不認同,只要自圓其說,即酌情得分。附:譯文 陶侃年少時就有大志,家境卻非常貧寒,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當時,冰雪滿地已經(jīng)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車馬仆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闭渴项^發(fā)很長,拖到地上,她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fā),賣頭發(fā)得的錢換到幾斗米。又把支撐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隨從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顧。范逵既贊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說:“路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您該回去了。”陶侃還是不肯回去。范逵說:“你該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碧召┻@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陽,就在羊?、顧榮等人面前稱贊陶侃,使他廣泛地得到了好名聲。
3.【2013年•四川省資陽市】(三)魯人曹沫(9分)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①。曹沫為魯將,與齊戰(zhàn),三敗北②。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腹c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腹笥夷覄,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③,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④不變,辭令如故,⑤;腹,欲倍⑥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與之!庇谑腔腹烁铘斍值兀苣龖(zhàn)所亡地盡復于魯。【注 釋】①好力:愛好勇武、力氣。②敗北:戰(zhàn)敗逃跑。北, 打了敗仗往回逃。③魯城壞即壓齊境:意思是說,你們侵略魯國,已經(jīng)深入到都城邊緣、假如魯國的都城倒塌,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了。④顏色:臉色。⑤辭令如故:像平常一樣談吐從容。⑥倍:通“背”。背棄、違背。2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2分)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 ▲ ) 曹沫三戰(zhàn)所亡地盡復于魯( ▲ )以勇力事魯莊公( ▲ ) 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 ▲ )22.說說“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 ▲ 23.將下列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與之。 ▲ 【答案】(三)(9分) 21.答應 割讓或丟失 憑 在(2分,正確一處0.5分。) 22.迫使桓公歸還曹沫與魯國三次作戰(zhàn)中丟失的土地。(3分,言之有理即可。) 23.貪圖小的利益用來求得一時的快意,就會在諸侯面前喪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對您的支持,不如歸還他們的失地。(4分,每分句1分。其中“夫、以、信、于、天下、與、之”等詞語落實不到位酌情扣分。)4.【2013年•浙江舟山】(三)錢繆(12分)錢?,臨安石鑒鄉(xiāng)人。唐僖宗時,平浙寇王仙芝,拒黃巢,滅董昌,積功自顯。梁開平元年,封?為吳越王。有諷?拒梁命者,?笑曰:“吾豈失一孫仲謀耶!”遂 受之。是年,省塋壟①,延故老,旌鉞鼓吹,振耀山谷。一鄰媼九十余,攜壺泉迎于道左,?下車亟拜②。媼撫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錢婆留,喜汝長成!鄙w初生時光怪滿室父懼將沉于了溪。此媼苦留之,遂字焉。為牛酒③大陳,以飲鄉(xiāng)人。?起勸酒,自唱還鄉(xiāng)歌以娛賓。時將筑宮殿,望氣者④言: “因故府大之,不過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蔽涿C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為!”遂弗改造。【注釋】①省塋壟:祭掃祖墓。 ②亟拜:急忙下拜。 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來犒勞、祭祀。 ④望氣者:觀測云氣占卜的人。 ⑤武肅:即錢?。 ⑥真主:賢明的君主。19.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停頓處用“”劃開。(限斷三處)(3分)蓋 初 生 時 光 怪 滿 室 父 懼 將 沉 于 了 溪2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有諷?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為牛酒大陳 (4)因故府大之2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媼苦留之,遂字焉22.錢?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概括回答。(3分)【答案】(三)(12分)19.蓋 初 生 時/ 光 怪 滿 室/ 父 懼 /將 沉 于 了 溪20.(1)勸說 (2)邀請 (3)陳列、擺放 (4)憑借21.這個老婦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給小孩兒取字婆留。22.驍勇善戰(zhàn),天生神異,知恩圖報,體恤百姓(愛民如子),體察時務(深謀遠慮,主動順應)5.【2013年•江蘇省揚州市】(二)閱讀文言文,完成10—13題。(15題) 書謝御史【清】吳敏樹謝御史者,吾楚湘鄉(xiāng)謝薌泉先生也。當乾隆末,宰相和?用事,權焰張。有寵奴常乘和車以出,人避之,莫敢詰。先生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車,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燒其車。曰:“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觀,歡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歸。先生名一時,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爭奉筇屐迎。飲酒賦詩,名益高,天下之人,皆傳稱“燒車御史”。和?誅,復官部郎以卒。【注】九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1)莫敢詰 (2)命卒曳下奴 (3)汝敢笞我! (4)假他事削其籍以歸 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A. 有寵奴常乘和車以出 卷石底以處(《小石潭記》)B. 巡城遇之 至之市(《鄭人買履》)C. 遂焚燒其車 其真無馬耶(《馬說》)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12.翻譯句子。(6分)(1)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 (2)山水之樂,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3)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13.這段文字主要記敘了什么事?表現(xiàn)謝御史的什么品格? 【答案】10.①質(zhì)問、責問②拉③用竹板打④借11.A。12.①這輛車怎么能夠再讓宰相乘坐呢?②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③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13.這段文字寫了謝御史因鞭打飛揚跋扈的和?寵奴、焚燒和?車輛而遭和?報復而被削職為民的事,表現(xiàn)了謝御史不畏權貴、敢于執(zhí)法的高尚品格。6.【2013年•四川省雅 安市】閱讀文言語段,完成29—32題。(10分) 管仲夷吾者,潁上①人也。少時嘗與鮑叔牙游②,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糾④,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 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⑤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注釋:①潁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齊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糾:小白的異母哥哥。⑤見逐:被趕走。 2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2分) A.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齊。 C.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D.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30.結合句意,解釋句中加點詞。( 2 分) ①公子糾死,管仲囚焉。( ) ②嘗與鮑叔賈。( ) ③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 ④子孫世祿于齊。( ) 31.翻譯下列句子。( 4 分) ①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翻譯: ②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 翻譯: 32.①請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鮑叔牙的主要特點。(1分)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鮑叔牙的特點?(1分) 【答案】29.C(2分)30.(2分)①被拘禁或被關押(“拘禁”或“關押”不得分);②經(jīng)商或做買賣;③以……為恥(“恥辱”不得分);④享受俸祿(“俸祿”不得分。(每個0.5分)31.(4分)①我曾經(jīng)替鮑叔牙謀劃事情卻(使他的處境)更加窘迫。(“窮困”1分,全句大意1分;若將“窮困”的主語弄錯或未補出,整句不得分。)②鮑叔牙推薦管仲做官以后,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進”0.5分;“下”0.5分;全句大意1分)32.①知人善薦。(1分)(答成“知人善任”不得分);②正面和側面相結合。(1分)7.【2013年•湖北省咸寧市】 。ㄋ模╅喿x文言文《隆中對》(節(jié)選),完成22~26題。(12分)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姡豢汕乱。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由是先主遂詣亮(告訴) B.此人可就見(接近、趨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視) D.欲信大義于天下(通“伸”,伸張) 2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則名微而眾寡 而其主不能守B.此用武之國 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漢室傾頹……”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D.信義著于四海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24、翻譯下面文言語句。(4分) 、賹④娨送黢{顧之! ②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25、下列有關選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從分析天下形勢,并提出對策、藍圖中,可見諸葛亮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具有天才的預見能力 。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jù)荊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緊承論述占據(jù)兩州的必要性。 C.選段層次清晰、結構謹嚴,圍繞“隆中對”的“對”前、“對”中、“對”后依次寫來,且詳略十分得當。 D.選段語言“言簡而意豐,文省而深刻”,如結尾一個“善”字,就把劉備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26、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同。根據(jù)文意,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詞)。(2分) 、賹O權: ②益州: 【答案】 22、A(2分。“詣”,拜訪) 23、D(2分。A依次表順接、反接;B依次為助詞、代詞;C依次為“于是”、“憑借”) 24、①將軍(指劉備)應該屈尊親自前去拜訪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現(xiàn)在)還沒有罷休,你說該采取怎樣的辦法? (4分。每小題2分。第①題“枉駕”“顧”各0.5分,句意1分;第②題“已”“安”各0.5分,句意1分) 25、B(2分。先論述“必要性”,再論述“可能性”) 26、①聯(lián)(合);②奪(取,占)(2分。每空1分) 8.【2013年•湖北省武漢市】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8—10題。曹瑋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問王旦:“誰可代瑋者?”旦薦李及,上從之。眾疑及雖謹厚有行檢,非守邊才。韓億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將吏亦心輕之。會有屯戍禁軍白晝掣婦人銀釵于市,吏執(zhí)以聞。及方坐觀書,召之使前,略加詰問,其人服罪。及不復下吏,亟命斬之,復觀書如故,將吏皆驚服。不日聲譽達于京師。億聞之,復見旦,具道其事,且稱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為盜,主將斬之,此常事,何足為異!旦之用及,非為此也。夫以曹瑋知秦州七年,羌人懾服,|處邊事已盡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聰明,多所變置,敗瑋之成績。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謹守瑋之規(guī)模而已。”億益嘆服公之識度。【注釋】累章求代:(曹瑋)屢次上表章請求朝廷派人來接替他的職務。?(zhé):恐懼。8.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從之 從:聽從B.將吏亦心輕之 輕:輕松C.何足為異 足:值得D.億益嘆服公之識度 益:更加9. 下列語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旦之用及,非為此也A.吾欲之南海B.屬予以記之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公與之乘10.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及謹慎忠厚,行為正直,但眾人仍對他守邊的才能持懷疑態(tài)度。B.李及在略加審問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馬上下令斬殺了犯事的戍卒。C.李及的聲譽傳到京師后,王旦卻認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將的職責。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薦,是因為王旦認為李及很聰明,會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政績。11.請把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會有屯戍禁軍白晝掣婦人銀釵于市,吏執(zhí)以聞。【答案】8.B9.C10.D11. 適逢一位駐邊的士兵白天在市場上搶奪婦人的銀釵,官吏捉住他,把這件事報告給李及。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