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shù)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學(xué)習(xí)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術(shù)
|
最強(qiáng)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學(xué)習(xí)方法
|
高考
|
小學(xué)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xué)習(xí)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shè)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xué)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xùn)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xué)習(xí)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xué)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xué)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xué)習(xí)網(wǎng)
初一學(xué)習(xí)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xué)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xué)習(xí)
初中教案
初二學(xué)習(xí)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xué)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xué)習(xí)
初中試題
初三學(xué)習(xí)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xué)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xué)
初三學(xué)習(xí)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試題中心
>
語文
>
九年級
>
2013年中考文言文復(fù)習(xí)訓(xùn)練試題(有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1.作者通過三峽的哪些景觀,來表現(xiàn)三峽的壯麗風(fēng)光的?
2、文中用了哪些語句具體三峽的山和水的?
"自三峽七百里中"這句寫出了三峽的_,"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這句寫出了_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這句寫出了_,"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寫出了
_。以上這幾句描寫有何作用?
3、"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這句寫出了水的_,"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這句寫出了水的_,"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這句用什么手法寫的_ 4、作者描繪三峽秋天的景象時選取了怎樣的時間和事物?請用兩個詞語概括其特點。
5、課文寫三峽四時風(fēng)光,為什么從"山"寫起?寫水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6、下面這首詩,你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lián)系嗎?
早發(fā)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7、文章先總寫后分寫,山的特點是,夏天的水有何特點:
冬春的水有何特點:_,秋天的景有何特點:_ 8、作者抓住三峽的景物特點進(jìn)行描寫。先寫山,突出_,_的特點;后寫水,突出_的不同景象。總寫三峽地貌特征的句子是_,
_。"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這句話寫出了水流_的特點。_,_。本文最后收筆落在漁人的歌唱上,這樣寫的好處是_。
9、《三峽》一文中描寫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寫角度與眾不同。試舉例加以說明。
一、為下列加粗字注音
欲頹()遂至()與其奇者()曦月()襄陵()
沿溯()素湍()怪柏()飛漱()屬引()
二、
1.《三峽》一文選自_。_(朝代)的地理學(xué)家_給《水經(jīng)》作注寫成了《_》
2.《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_,字通明,號_。題目中的第二個"書"字的意思是_。
3.《記承天寺夜游》選自《》,作者是_,字子瞻,號_,是_朝的_家。他與父親_、弟弟_合稱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括號內(nèi)填上恰當(dāng)?shù)脑~,并在橫線上解釋該詞
4.兩岸石壁,五色():_ 5.曉霧將():_ 6.()競躍:_ 7.未復(fù)有能()其奇者:_ 8.庭下如積水()_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不見曦月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良多趣味晴初霜旦略無闕處重巖疊嶂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則素湍綠潭屬引凄異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沿溯阻絕哀轉(zhuǎn)久絕絕多生怪柏至于夏水襄陵林寒澗肅
二.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3.兩岸連山,略無闕處4.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5.素湍綠潭,回清倒影。6.懸泉瀑布,飛漱其間。7.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8.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9.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三.簡答題
1.1.本文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學(xué)家__。三峽包括:___。
2.文中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寫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 3.文中寫三峽水流洶涌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由此可聯(lián)想到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中的"_______"。
4.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_____八種景物,這八種景物給予作者的感受是____。
5.文中用"____"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_____"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有何寫作特點?
7.本文寫景善于抓住景物特點進(jìn)行描寫,寥寥幾筆,便能將景物的神韻表現(xiàn)出來,如只用"_____,______"8個字,便寫出了春冬之時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8.第3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_"的靜景,也描寫了"_"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9.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10.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點。
11.文中表現(xiàn)三峽秋天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它著力渲染了_______。
12.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理由1:____原句:____理由2:____原句:__ 1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這是詩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寫下的《朝發(fā)白帝城》。請說說其中后兩句詩與文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14.文章結(jié)尾引用漁者的歌的作用是什么?
15.今年我國尚在建設(shè)中的長江三峽工程舉世矚目,請結(jié)合你對它的了解,說說這一工程竣工后,課文《三峽》中哪些內(nèi)容將會改變?(舉出兩條即可)
16.寫景狀物要抓住特征。課文寫三峽四時風(fēng)光,為什么從"山"寫起?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17.本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18.作者寫三峽秋景最突出的是________ 19.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______;合寫春冬的目的在于_______。
20.本文寫春冬之景,用____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___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_______。
2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____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 22.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_____;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____;
23.文中側(cè)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文中側(cè)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
參考答案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陽光或日光;飛奔的馬;快;真、實在;早晨;通"缺",中斷,斷開;(直立)像屏障(一樣)的山峰;溯流而上;襄:漫上;或:有時;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屬:連接(從、由;如果);(隔絕;消失;極);到了;漫上(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二.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2.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是有許多趣味。3.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4.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或"也沒有這樣")快。5.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6.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7.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8.空曠的山谷傳來猿猴啼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9.重疊的山巖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三.簡答題
1.酈道元瞿塘峽、巫峽、西陵峽2.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cè)面)。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怪柏、懸泉、瀑布;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5.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6.從想象角度側(cè)面虛寫三峽水流洶涌湍急。7、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8、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即可)懸泉瀑布,飛溯其間
9、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10、三峽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意思對即可)11、"睛初霜旦…哀轉(zhuǎn)久絕"。三峽秋天凄清肅殺的氣氛。
12、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風(fēng)御風(fēng)不以急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13、(1)描寫對象和寫法相同:同寫三峽、同詠猿鳴,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2)表達(dá)的情感不同:詩句流露出作者重獲自由的喜悅、歡快之情;漁歌則表達(dá)了三峽漁民對人生艱辛的悲涼感慨。或語言風(fēng)格不同:漁歌更口語化、更通俗。14.強(qiáng)調(diào)、渲染了三峽秋天的凄涼、悲愁。15.①不會再有"沿溯阻絕"的情況。②水流趨緩,"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也不會再有。16.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后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
17.表達(dá)了對祖國山水風(fēng)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18.猿嘯
19.首先展現(xiàn)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展現(xiàn)風(fēng)平浪靜時節(jié)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20.素、綠、清、影;寒、肅、凄、哀;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2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2.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23.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三峽》,回答11--14題。(共10分)
11.闕:通"缺"襄:上
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每詞解釋各1分,"闕"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
12.(1)即使是騎著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評分標(biāo)準(zhǔn):(4分)每句2分,重點詞"雖""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對兩個得1分。
13.示例:山險水急三峽景;山峻水清三峽美等。
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寬對即可得分,要在對聯(lián)中體現(xiàn)三峽的特點。
14.相同點:都從側(cè)面寫水。
不同點:《三峽》寫出水勢大,水流急的特點;《小石潭記》寫出水清澈透明的特點。
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相同點得1分,不同點得1分。
1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闕襄
12、翻譯下列語句。(4分)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譯文(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文
13、總結(jié)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lián)補(bǔ)出上聯(lián)。(2分)
,天高地厚華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記》選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較,在寫水方面有什么異同?(3分)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一)閱讀酈道元的《三峽》,回答11--14題。(共11分)
11、闕:通"缺"襄:上
12(1)即使是騎著駿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13、示例:山險水急三峽景;山峻水清三峽美等。
14、相同點:都從側(cè)面描寫水不同點:《三峽》寫出水勢大,水流急的特點;《小石潭記》寫出水清澈透明的特點。
.臺州市(09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夾岸高山…有時見日。(節(jié)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19、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四時俱備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B、沉鱗競躍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C、泠泠作響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D、有時見日胡不見我于王
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平(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21.【甲】文中寫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體描寫高峰"入"的動態(tài)的幾個四字短語是:▲。
22.【甲】【乙】兩文都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19.B
20.⑴自從(南朝的)謝靈運(yùn)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⑵治理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評分標(biāo)準(zhǔn):4分。每小題2分。整句意思正確,語言通順即可。
21.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只要答對其中兩處,即可得滿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 22.答案要點:熱愛自然,娛情山水;避世退隱,鄙棄名利。
2004河南1.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A.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屬予以記之B.或王命急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C.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朝暉夕陰,氣象萬千D、哀轉(zhuǎn)久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清榮峻茂,良多趣味。_ 3..第3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_"的靜景,也描寫了"_"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2分)4.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2分)_ 2004廣西玉林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雖乘御風(fēng)不以疾也寡人無疾B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屬予以記之C哀轉(zhuǎn)久絕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D良多趣味此皆良實,志慮忠純6.對下列各組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有誤的一項是()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自從)C其間千二百里(其中)其真無馬邪(這里)D故漁歌曰(所以)桓侯故使人間之(特意)7、請把"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8、"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這是詩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寫下的《朝發(fā)白帝城》。請說說其中后兩句詩與文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3分)2005河北9.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學(xué)家(人名)。(1分)10.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3分)①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嶂: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溯:③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疾:12.把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13.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點。(4分)答:2005湖北荊州14.詞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組是()A.之:春冬之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間千二百里其真無馬邪C.以: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以其境過清D.故:故漁者歌曰故自號曰醉翁也15.試解釋加點詞的詞義。①略無闕處(
2005河北省(課改區(qū))(14分)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學(xué)家(人名)。(1分)2.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答:,。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3分)①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嶂: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溯:③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疾: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5.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4分}答:2005(黃岡非課改)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1)良多趣味(2)林寒澗肅(3)屬引凄異(4)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7.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8.:文中用""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9.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于世,并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dǎo)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fēng)景特點和時代變化。(3分)【相關(guān)鏈接】新華網(wǎng)三峽工地5月20日專電(記者江時強(qiáng)、劉詩平)2006年5月20日14時,三峽壩頂上激動的建設(shè)者們見證了大壩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的歷史性時刻。至此,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壩終于在中國長江西陵峽全線建成。三峽大壩建成后,大壩本身就是一道壯麗的景觀。北京三峽游的線路一直在追蹤三峽大壩的建設(shè)進(jìn)程。導(dǎo)游詞: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10.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A沿溯阻絕(順流而下)B乘奔御風(fēng)(奔馳)C夏水襄陵(河岸)D屬引凄異(連續(xù))11.下面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譯,請選出正確的一項()A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B向來碧綠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五柳先生傳》 (甲)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以此自終。
(乙)環(huán)滁皆山…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2)性嗜酒( )(3)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4)飲少輒醉( )
2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2)環(huán)滁皆山也。
21.用選段中的語句回答以下問題。(4分)
(1)《五柳先生傳》中直接表現(xiàn)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記》中描述醉翁亭形態(tài)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飲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飲酒______________(2)"醉翁"飲酒___________
9.上述兩個選段中都有一個成語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傳》中的成語是________,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記》中的成語是__________,該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
(三)19. (1)處所、地方 (2)愛好,喜歡(3)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4)就 20. .(1)忘卻(榮辱)得失,憑這些過完自己的一生。 (2)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21.(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甲)先生不知何許人…以此自終。(乙)山不在高…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①以: ②期: ③勞: ④之:
9.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現(xiàn)作者性格和品質(zhì)的語句是 。乙段文字中統(tǒng)領(lǐng)全文、點明作者品德的語句是 。
11.甲、乙兩段文字表現(xiàn)了作者共同的情懷和志趣,試加以概括。(3分)
8.答案: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勞累 ④ 助詞,將賓語前置。
評分:答對一個得1分,共2分。
9.答案: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從不顧惜留戀。 ② 同我談笑往來的,只有博學(xué)的人,沒有淺薄的庸人。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0.答案: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答案:高潔傲岸,安貧樂道。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05年南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葛天氏這官歟?
7、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理解聯(lián)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亦不詳其姓字(詳細(xì)) B、每有會意(體會、領(lǐng)會)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茲若人之儔乎(輩、同類)
8、請用自己的語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達(dá)出來。(2分)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9、文章結(jié)尾提到"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愿望?(2
10、根據(jù)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以小傳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學(xué)簡要介紹五柳先生(含生活狀況、性格特點、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7、A
8、不憂心忡忡于貧賤,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
9、希望人類社會返璞歸真,人們過上淳樸無爭、怡然自樂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樹而得號為"五柳"。他家境貧寒,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為人閑靜少語,一生喜歡讀書和喝酒,常寫文章自娛自樂。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葛天氏之民歟?
7.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 )。(2分)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8.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9.文章敘述了五柳先生有兩個主要的愛好:一是____,達(dá)到了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達(dá)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淵明通過寫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2分)
11.有人說:"當(dāng)今社會,經(jīng)濟(jì)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zhì)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7、A
8、(1)房屋四周的墻壁空空的,房子擋不住寒風(fēng)和太陽。(2)不為貧賤而憂慮不安,不急于追求榮華富貴。
9、好讀書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內(nèi)心痛苦,也是一種消極的反抗。
11、示例:物質(zhì)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淵明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 [甲]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此之謂失其本心。(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嗟夫!…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萬鐘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則何時而樂耶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體體現(xiàn)是 ;甲乙兩段都運(yùn)用了 的表現(xiàn)手法。
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身體力行,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請簡述一例。(3
7.(4分)(1)益處 (2)止,這里是"止而不為"的意思 (3)(既然)這樣,那么 (4)非,(如果)沒有(每個詞1
8.(3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施舍,今天卻為了所認(rèn)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譯正確的,每個扣1分)
9.(3分)(1)本來就有的羞惡廉恥之心(1分,答"義"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分,用自己的話概括也可以) (3)對比(1分)
(甲)至于負(fù)者歌于途…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乙)若夫霪雨…吾誰與歸?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A.負(fù)者歌于途 ( ) B.雜然而前陳者 ( ) C 去國還鄉(xiāng) ( ) D 長煙一空 ( )
8.翻譯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誰與歸?譯:
②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9.用"/"給文中畫線文字?jǐn)嗑?小要求加標(biāo)點符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0.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答: 【 】
A.《岳陽摟記)表達(dá)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fù)。
B.{醉翁亭記》"句句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
C 兩文都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的思想。
D.兩文在景物描寫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寫法,兩文的語言都清麗明快,氣勢磅礴。
7 A 負(fù) (背著) B.陳 (擺放) C 去 (離開) D 一 (全)
8.(1) 沒有這種人,我同訛一道呢?
(2) 游人只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9.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0. D
七、用原文回答問題。(共13道題)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貫、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2、第一段中刻畫出方仲永的父親貪利而自得,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tài)的句子是: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3、方仲永五歲作詩能"指物作詩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十二三歲時作的詩已經(jīng)"不能稱前時之聞";二十歲就"泯然眾人矣"。
4、幼年時的方仲永有令人稱奇的表現(xiàn)是:
A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B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C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父親"不使學(xué)"的原因的句子是: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6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不使學(xué).
7、點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的三個字是:不使學(xué)
8、揭示仲永由"奇人"轉(zhuǎn)變?yōu)?凡人"的原因的語句是: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9、在作者看來,方仲永"卒之為眾人"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點明方仲永天賦消失的一句話是:泯然眾人矣。
11、交代方仲永小時候是位"奇才",長大后卻變成一位平庸無奇的人的原因的語句是: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2、仲永變成普通人的個人、直接原因的語句是:不使學(xué)。
13、仲永變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語句是: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4、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寫《傷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
15、在學(xué)業(yè)上,不管天生聰明與否,應(yīng)該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受于人"或"受之人"
16、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有三個階段,請分別引用文中原句回答:
、胖肝镒髟娏⒕,其文理皆有可觀者。⑵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⑶泯然眾人矣。
17、作者認(rèn)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至此作者認(rèn)為在"受之天"和"受之人"的兩個因素中,后天教育因素對于一個人的成才更為重要。
18、"不能稱前時之聞"中的"前時之聞"具體指: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八、回答問題。
1、本文題目是《傷仲永》,文中的"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傷"?
答:傷是哀傷、嘆息的意思。因為仲永原本天才,沒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變的平庸。
2、"世隸耕"三個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xué)"的必要鋪墊和對方仲永天資過人的有力襯托。
3、開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答:籍貫、身份、姓名及家世
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義?
答:"奇"是"以……為奇"的意思。但不止是好奇,也會有尊重人才的意思,表明仲永的才能得到全縣人的承認(rèn)。
5、從"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貪圖錢財,目光短淺,愚昧無知。
6、作者為什么極力渲染方仲永幼時的天資?
答:為了強(qiáng)調(diào)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對人的才能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讓讀者領(lǐng)悟到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guān)
7、"余聞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上啟下
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答:"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9、作為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天資聰慧時應(yīng)該怎樣做?方仲永的父親是怎樣做的?他為什么會這樣做?
答:因材施教,及時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不使學(xué)";父利其然也、世隸耕、"邑人"的"捧殺"。
10、"泯然眾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對方仲永"泯然眾人"感到哀傷、惋惜。
11從最后一段的議論看,作者通過方仲永從5歲到20歲才能發(fā)展變化的故事,意在說明什么道理?
答:說明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guān)系,強(qiáng)調(diào)后天的學(xué)習(xí)更為重要。
12、本文中仲永由天資過人到平庸無七的變化過程說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答: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如果不繼續(xù)努力學(xué)習(xí)新知識,也很難取的成就。
13、方仲永這一故事的結(jié)局是什么?讀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講述的道理是什么?)
答:泯然眾人矣。說明了人的天資與后人成材的關(guān)系。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14、你怎樣看待方仲永的父親的做法?
答:方仲永的父親貪圖小利卻斷送了仲永的前途,這是相當(dāng)愚昧無知的,是讓人鄙棄的。
15、文章最后一段議論講述了什么道理?對作者的評論你有什么看法?
答:強(qiáng)調(diào)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對發(fā)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說明了后天學(xué)習(xí)對人發(fā)展的重要性。
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變,教育和學(xué)習(xí)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是很重要的。
16、你認(rèn)為資質(zhì)聰明的人怎樣才能成才? 答:不驕傲,勤努力,發(fā)揚(yáng)自己的長處,繼續(xù)發(fā)展。
17、你認(rèn)為人的天資和后天教育培養(yǎng)是什么關(guān)系?哪方面更重要?
答:二者相輔相成,后天教育更為重要。
18、如果你天資聰穎,是一個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將怎樣做?
答:如果我是個神童,我也會努力學(xué)習(xí),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不學(xué)習(xí)將會落后,我要勇于進(jìn)取,敢為人先,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
19、如果你學(xué)習(xí)成績一般,你是否會自暴自棄?
答:如果我成績一般,我也會加倍努力,以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二)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何陋之有?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 (4)無案牘之勞形 ( )
11.下面句子朗讀時,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臣不勝受恩/感激 B、今齊地方/千 B、朔氣傳/金柝 D、水/不在深
12.翻譯(2分)孔子云:何陋之有?
13.結(jié)合全文思考,文章寫"諸葛廬、子云亭"有什么作用?(2分)11 、D(2分)
12、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解釋了"陋"1分,注意了句式和語氣1分)
13、示例:作者采用類比的手法,以歷史上兩個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說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答出"類比"或"以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1分,答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突出陋室不陋"
魚,我所欲也…此之謂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 B. 由是 /則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謂 /失其本心 D.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我而為之
10.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儼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綺繡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D.萬鐘于我何加焉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B.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D.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結(jié)合具體實例,談?wù)勛髡呤沁\(yùn)用什么論證方法(談一種即可)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的。(3分)
答案:9. D 10. C 11. B 12.(1)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2)用腳踢著給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3.中心論點:舍生取義(答"舍生而取義者也"或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亦可。) 本文主要運(yùn)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如將生比做魚,將義比做熊掌,當(dāng)二者不能兼得時,應(yīng)舍生取義;又如作者舉"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訴我們要不食嗟來之食,要不喪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義。
閱讀天時不如地利…戰(zhàn)必勝矣。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3分)
①委而去之 (委: ) (去: ) ②親戚畔之(畔: )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B.以天下之所順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屬予作文以記之
11.請用"/"標(biāo)出下面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12.翻譯下列句子。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②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3."人和"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請你結(jié)合歷史或現(xiàn)實,再舉出一個相關(guān)的事例。
答:含義: 。事例:
答案:9.①委:放棄 去:離開 ②畔:通"叛",背叛 10.D(D項"以"連詞,表目的,相當(dāng)于"來";其余各項"以"字均為介詞)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2.①譯文: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hù)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②譯文: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就會歸順?biāo)?13.含義: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相關(guān)事例如: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國人民緊密團(tuán)結(jié),經(jīng)過八年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取得抗戰(zhàn)勝利。②1998年我國軍民團(tuán)結(jié),取得抗洪救災(zāi)的勝利。③2003年,我們?nèi)f眾一心,戰(zhàn)勝"非典"。④2008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冰凍災(zāi)害。⑤汶川大地震,13億中國人手牽手,心連心,共克時艱。(能舉類似一例
一.[甲]嗟夫!予嘗求…吾誰與歸?[乙]至于負(fù)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8.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往來而不絕者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B.居廟堂之高則憂 居十日,扁鵲夏見
C、不以物喜 以天下之所順D.宴酣之樂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9.[甲]文中的"進(jìn)"是指" ","退"是指 。
10.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1.《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对馈肺闹塾" "字,并以此作為進(jìn)退的原則;而《醉》文則寄情山水,將統(tǒng)一起來,抒發(fā)自己 的情 12.從《岳陽樓記》全文來看,作者認(rèn)為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具有怎樣的抱負(fù)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1."太守自謂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誰?請寫出人名: 。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 山之僧智仙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B.名之者誰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C.朝而往,暮而歸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D.晦明變化者 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3.第二語段中描寫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寫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②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現(xiàn)在常用來表示什么?
四.19.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亠嬌佥m醉: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宴酣之樂: ④射者中,弈者勝:
20.下面句子中的"于"與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行者休于樹 ( )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陽 D.天將降大任于是人
22.選文第二段寫了山間的朝暮四時之景,其中寫冬景的句子是:
23.讀了上文,你認(rèn)為太守歐陽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19.范仲淹"后天下之樂而樂",歐陽修"與民同樂";有人"以苦為樂",有人"助人為樂";有人"尋歡作樂",有人"及時行樂"。你以什么為樂?淡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二十四. (一)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太守醉也。
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臨: (2)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之:
9.分別寫出"窮"字的意思。(2分)
(1)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窮:
(2)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窮:
10.太守為什么"醉"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二十八. 環(huán)滁皆山也。…廬陵歐陽修也。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名之者誰 (2)野芳發(fā)而幽香
。3)朝而往,暮而歸 。4)弈者勝
18、下列加點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作亭者誰(的人) B、山間之四時也(的)C、行者休于樹(從) D、頹然乎其間者(他們,他們的)
1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之意僅在于山水之間嗎?結(jié)合全文說說你的理解 三十. 10.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1)蒼然白發(fā)( ) (2)醉翁之意( )(3)樹林陰翳( ) (4)述以文者( )
11.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2.第(3)段描繪了四個場景,分別是滁人游、 、 、 。
13.《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桃花源記》與《醉翁亭記》一樣,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懷之作。請根據(jù)提示,在空白處填上與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點相關(guān)的詞語。
《岳陽樓記》回蕩著憂樂天下的恢宏之音!蹲砦掏び洝费笠缰 的和諧之音。
《小石潭記》彌漫著悄愴幽邃的凄寒之風(fēng)!短一ㄔ从洝凤h逸著 的理想之風(fēng)。
14.歐陽修自號為"六一居士"。所謂"六一" ,即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一壺酒、一張弓、一局棋、一醉翁。結(jié)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簡要談?wù)勛髡叩乃枷胄愿裉攸c。
《醉翁亭記》中考試題集錦
一、 8、D 9、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yuǎn) 10、一個臉色蒼老,滿頭白發(fā),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 11、憂 醉與樂 12、先天……后天……
二十八、17、(1)取名(命名、題名、起名)(2)香花(花)(3)傍晚(黃昏、晚上)(4)下棋 18、C 19、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0、醉翁之意不僅在于山水之間,還在于宴酣之樂、樂人之樂。 或:醉翁之意不僅在于山水之間,還在于與民同樂。
三十、10、(1)臉色蒼老 二十九、9.D 10。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答案要點:芳發(fā)、幽香)11.[甲]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乙]而樂亦無窮也(或"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2)的 (3)遮蓋 (4)用11.(1)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2)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12.太守宴 眾賓歡 太守醉13.與民同樂 寧靜祥和(符合要求即可)14.悠然自得 豁達(dá)大度 寵辱不驚(符合要
12.請根據(jù)上句,聯(lián)系《醉翁亭記》《桃花源記》《小石潭記》中的一篇所描寫的景物特點寫出下句,使之成為一組對偶句。
上句:岳陽樓壯美雄奇 下句:
12、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靜優(yōu)美 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特點,符合對聯(lián)的基本要求即可)
岳陽樓記
9.解釋下面句子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 )興 ②去( )國懷鄉(xiāng)③把( )酒臨風(fēng) ④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10.把"微斯人,吾誰與歸"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11.第五段"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緊承三、四兩段,請你說說"二者之為"所包含的具體內(nèi)容。(2分)
一是 ;二是
12.本文要表達(dá)的主要觀點是什么?(3分)
13.讀了本文,你可能會聯(lián)想到我國古代許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人物,請舉出一位,并寫出他的類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一句名言來。(2分)
9.①同"俱",全,皆。(只作一種解釋,亦不扣分) ②離開。 ③持、執(zhí)(端、拿)。 ④因(因為)。(2分) 10.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3分) 11.遭遇陰暗凄涼的景象而心生悲涼 看到清明亮麗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12.作者要表達(dá)的主要觀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3分)13.示例: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或"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亦足!"(2分,寫出的名言與范氏名言不類似的不給分;寫出的名言與范氏類似,但人物不匹配的,給1分;寫出的名言與原作稍有出入,但仍符合原作大意的,不扣分)
14.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2微斯人
15.下列句中的"異"字與"或異二者之為"中的"異"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B.使內(nèi)外異法也C.獨(d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D.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16.翻譯下面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7.本段中表現(xiàn)古仁人曠達(dá)胸襟的句子是
答案:14.探求無、沒有15.B16.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擔(dān)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后)1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得無異乎?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而樂亦無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山間之四時也
15.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備矣。 (2)野芳發(fā)而幽香。
16.[甲][乙]兩段都寫了觀景時的感觸,請把有關(guān)句子摘寫出來。 (4分)
[甲]: [乙]:
17. [甲]寫登樓所見,[乙]寫登山所見。除此之外,兩段文字所寫的景物還有哪些不同?(4分)
14.(3分)(1)日光 (2)景象 (3)季節(jié) (每小題1分)
15.(4分)(1)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2)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每小題2分)
16.(4分)[甲]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答"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可得分)
[乙]而樂亦無窮也(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
17.(4分)①[甲]是寫水景,[乙]是寫山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59994.html
相關(guān)閱讀:
2013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題匯編
上一篇:
安徽省2013年初中語文畢業(yè)學(xué)業(yè)考試試題
下一篇:
2013年中考語文模擬考試題(南通市帶答案)
相關(guān)主題
2013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題匯編
2014年中考一輪復(fù)習(xí)八年級下冊第1―3單元復(fù)習(xí)過關(guān)試題(人教版)
2013年中考語文文言詞語辨析題匯編
眉山市2013年中考語文試卷(帶答案)
2013年中考二模語文卷(帶答案柳州市)
廣安市2013年中考語文試卷(附答案)
龍巖市2013年中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2013年初三二模語文試題(房山區(qū)帶答案)
2013年初三二模語文試題(有答案延慶縣)
2013年中考語文3套模擬試卷(含答案和解釋)
相關(guān)推薦
推薦閱讀
中考閱讀復(fù)習(xí)文學(xué)作品“情感分析”訓(xùn)練試
文學(xué)作品之情感分析 練習(xí)題 (一)民工父親的“幸!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著寬大……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月考測試題(帶答案
九年級9月學(xué)情調(diào)研語試卷 一、積累運(yùn)用(共17分) 1.閱讀下面字,把中拼音所表示的漢字或……
蘇州園林練習(xí)題(含答案)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給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重巒疊嶂(zh4ng zh1ng) ②丘壑(hu^ h8……
2013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北師
2014~2013學(xué)年度九年級第二學(xué)期第一次質(zhì)量檢測 語文試題 (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 ……
平?jīng)鍪?013年中考語文試卷
座號 平 涼 市 2013年 中 考 語 文 試 卷 溫馨提示:1、請用中考規(guī)定的筆作答。 2、細(xì)心是……
相關(guān)閱讀
九年級第一學(xué)期語文期中試題(有答案)
2012年初三上冊語文12月月考試題(帶答案
2012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調(diào)研試題
2012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檢測試
那樹同步閱讀訓(xùn)練題(附答案)
2013九年級語文模擬試題(帶答案)
2013年初三語文中考模擬題(附答案)
2014年初中語文畢業(yè)會考試卷
2013年中考語文熱點考試題匯總(附答案)
2012年北師大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質(zhì)量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