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歷史
>
七年級
>
鴉片戰(zhàn)爭 教學設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鴉片戰(zhàn)爭 設計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綜合多種教學手法。
1.歸納法。像鴉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條約》的影響等內容,都需用到此法。
2.講述法。對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等內容,可以用講述法來解決。
3.分析法。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及原因、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等,可用此法。
4.影像資料輔助法。為了加深學生對鴉片戰(zhàn)爭的印象,可以通過影像等動態(tài)畫面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5.討論法。鴉片的危害,對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評價,都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解決。
6.圖文結合法。要想掌握好本課的內容,必須充分利用好地圖,比如《鴉片戰(zhàn)爭形勢示意圖》《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示意圖》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并由此發(fā)動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硝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分組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得出結論。分析材料,學會從史料中獲得有效信息,構建論據(jù),運動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運用所學知識從多角度評價歷史人物林則徐的禁煙措施。合作探究分析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的問題,加深對中國近代史進程的理解,對此做出自己的解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資本主義發(fā)家史的骯臟和血腥,資本主義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
體會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
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生發(fā)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林則徐虎門銷煙(包含鴉片走私、危害及銷煙)。
2.中英《南京條約》(包含鴉片戰(zhàn)爭、條約內容及影響)。
【難點】
怎樣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媒體
1.投影儀、電腦。
2.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影像資料及相關設備。
教學結構和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請看屏幕。
[投影顯示]
《炮子謠》(節(jié)選)
清?陳澧
“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
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里。
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
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產業(yè),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
嗚呼!太平無事吃鴉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同學們,這首《炮子謠》里講的是鴉片輸入中國后,民眾吸食,造成體質下降、傾家蕩產、社會風氣敗壞等惡劣影響,一個主題便是鴉片之害甚于殺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鴉片又是如何進入中國的?是誰把鴉片輸入進來的?其目的是什么?鴉片進入中國后給社會帶來哪些危害?中國政府態(tài)度如何等等。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導入語例示二]
請同學們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框中左邊是一艘稱為“快蟹”的走私船,專門在海上走私鴉片。船上有很多櫓,并攜帶武器,與緝私船相遇,既可以抗拒,又可以逃離。在19世紀30至40年代,這種船大量活躍在廣東伶仃洋上,替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英國為什么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的輸入引起中國社會什么變化?鴉片戰(zhàn)爭是由鴉片引起的嗎?下面我們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來共同解決這些問題。
[導入語例示三]
我們經常說,中國歷史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后,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階段。這與馬克思說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有所區(qū)別,那就是我國沒有資本主義社會,而多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怎樣形成的?它是以什么為標志的?為什么說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下面,我們共同來學習這些內容。
[導入語例示四]
同學們請看課后的“自由閱讀卡”的內容《從罌粟到毒品》。“罌粟是一種看起來很美麗的花,卻能制成鴉片、嗎啡和海洛因等毒品。罌粟經過初步加工后,可以制成鴉片。鴉片里面大約含有10%左右的嗎啡成分。嗎啡可以從鴉片中提煉出來,毒性比鴉片更大。如果再在嗎啡里加入其他一些化學物質,就可以制成白色粉末狀海洛因,海洛因比鴉片和嗎啡毒性更大。一旦吸上了鴉片、嗎啡或海洛因這些毒品,就很容易上癮,每天幾次不斷,不然就涕淚齊下,渾身癱軟;吸食時間一長,吸食者就滿臉煙容,最后骨瘦如柴,直至死去。毒品很貴,癮君子們?yōu)榱说玫蕉酒罚p者傾家蕩產,負債累累,重者鋌而走險,殺人搶劫,危害社會!痹谶@里,我想問的是,這些鴉片是從哪兒來的?是由誰運進來的?他們?yōu)槭裁匆养f片輸進中國?目的是什么?鴉片進來后除了吸食者的身體、家庭受害外,對社會還有哪些影響?當時的中國政府在此事上態(tài)度如何?這些都是我們這一節(jié)課將要學到的內容。
[板書]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一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后回答下列問題:(1)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2)中英進出口貿易中,雙方的主要狀況如何?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的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在中英進出口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出呢絨、布匹,但很難賣出去,相反,它要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茶葉、生絲、瓷器。在中英兩國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
[教師分析]同學們請看:英國輸入中國的是呢絨、布匹。這是機器生產的產品。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工業(yè)革命。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勞動。大量的產品被制造出來,本國民眾消費不了,只能到國外去尋找市場。中國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經濟落后,成了英國的目標。我們再看中國當時的情況。中國輸往英國的是茶葉、生絲、瓷器。中國當時是以封建經濟為主,其特點是“一家一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也就是產品的生產主要是自己消費。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國的農民和市場發(fā)生聯(lián)系很少。自然經濟是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經濟,因此,外國商品進來之后沒有市場。細究起來,當時外國商品在中國沒有銷路的主要原因還有兩點:一是清廷對外政策上的嚴格限制?滴跷迨四辏幌蚬叶⒚鞯目滴醮蟮坌冀鼓涎筚Q易,規(guī)定片板不許下海,夷人不許進內,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規(guī)定廣州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體恤地處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辦法是設立“行商”。所謂“行商”,就是專門從事對外貿易的人。由于清朝體面的大吏們不能直接與未開化的夷人接觸,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間接管理辦法以免有傷國體。二是當時外國商品初入中國時只是貴族人家的奢侈擺設,平常百姓很少有人買,甚至見都少見。就像《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入賈府,到寶玉的屋內,看到大鐘擺心里還奇怪為什么把個大稱砣掛起來,站在西洋鏡前,還不知道那滿頭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鏡云:人老不知羞,花兒插滿頭。因此,外國商品最初在中國確實沒有被各個消費階層的人廣泛接受。而中國的茶葉、大黃、絲綢等在英國卻非常受歡迎。中國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國上層紳士淑女、下層平民百姓的家中。當時在英國飲茶竟成為一種時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銀錢來到中國購進茶葉。所以19世紀上半期(特別是20年代前),中國對英貿易一直處于出超地位,而英國對中國的貿易卻處于入超地位,而且這種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工業(yè)革命蓬勃興起,急需向外輸出商品,它不能容忍這種不利處境的繼續(xù),開始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
[教師提問]英國資產階級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的?
[學生回答]英國發(fā)現(xiàn),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就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教師提問]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使許多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鴉片還嚴重摧殘了吸食者的體質。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板書]2.鴉片走私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教師講述]英國的資產階級不允許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為了利益,它可以不擇手段。鴉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可恥的商人們輸進中國的。鴉片,俗稱“大煙”、“阿芙蓉”,是由紅罌粟的青果汁液,經過割取、曬干,凝縮而成的軟膏。紅罌粟本是一種二年生草本植物,這種草本植物原產于歐洲。鴉片的主要成分是嗎啡,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它原為藥用,用于止痛、鎮(zhèn)定,但若過量吸食,毒性便會傷害身體,而且極易上癮。煙癮發(fā)作時,人極其痛苦,非鴉片不可解。天長日久,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被鴉片這個惡魔侵蝕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終弄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英鴉片商走私鴉片的利潤高得驚人。在當時,每箱(約100斤)印度鴉片成本在20盧比,而走私到中國出賣,竟可獲利100倍以上,達到2000至3000盧比的高價。在暴利的驅動下,他們所信仰的基督教應有的仁愛精神和作為人應有的良知被泯滅,越來越多的鴉片被輸入中國。在1767年以前,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煙土不超過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輸入達40000多箱。1835年東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對華貿易的專利權不存在了。英國的新興資產階級都可以有權對華貿易,這些工業(yè)革命的暴發(fā)戶們爭先恐后地瞄準對華鴉片貿易,瘋狂地向中國運送鴉片,瘋狂地從中國人口袋里撈取銀元,而他們送來的鴉片又在瘋狂地吞食中國人。僅僅東印度公司解散的當年,走私到中國的鴉片已達2萬多箱。到1839年鴉片戰(zhàn)爭前夕,已高達4萬多箱。英政府僅僅印度鴉片稅一項稅收就達422萬多元。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鴉片戰(zhàn)爭前,英商向中國輸入鴉片達42萬多箱,給他們帶走了三四億銀元的財富。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圖表:
[投影顯示]
[教師提問]同學們,從這個圖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學生回答]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增長的速度特別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僅僅過了十九年,到1839年時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師引導]由此,我們能否認識到鴉片輸入的激增會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請大家根據(jù)課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據(jù)自己想像,討論 一下,歸納成幾點。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答案一:隨著鴉片輸入的猛增,大量銀元流向國外也是自然的事。這無疑加劇了中國的貧困。
答案二:從課本所選的《炮子謠》里可以看出四個字:鴉片吃人。正如歌謠所寫:“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
答案三:《炮子謠》里還有一層含義就是耗錢毀體。這從“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二句可以看得出來。
……
[教師歸納]下面我們來把鴉片的危害歸納一下:
一是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至1839年,中國外流白銀多達1億兩)。二是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這是指銅錢兌換白銀的比值提高了。由原來的1000文抵一兩到1500文抵一兩。清政府規(guī)定要以白銀納稅,這就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先把糧食賣成銅錢,再把銅錢折成白銀交稅,原來100斤稻谷賣1000文銅錢,即可納一兩白銀的稅,F(xiàn)在納一兩白銀的稅卻需賣150斤稻谷)。三是腐蝕了統(tǒng)治機構,清政府因腐敗而受賄放私,又因受賄放私而更加腐敗。四是毒害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的不安定因素與日俱增。由于軍隊也吸食鴉片,嚴重地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五是民風日下。全國各地煙館林立,吸食人數(shù)竟達200萬。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軍官將領,庶民百姓,甚至連婦女、僧尼也沾染惡習,整個社會一片萎頓蕭條,種種罪惡因此而生。
[教師提問]針對鴉片輸入帶來的種種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應呢?
[學生回答]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請求禁煙,道光帝派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三個小問題——林則徐虎門銷煙。
[板書]3.林則徐虎門銷煙
[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相關內容,了解林則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績,試著評價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大家可以通過討論來掌握。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林則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廣總督期間,就在漢口、長沙等地捉拿煙販,設禁煙局,收繳煙土、煙槍,配制戒煙藥丸,限定吸煙人定期戒絕。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則徐到廣州后,強迫外商交出鴉片二百多萬斤。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㈤T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教師引導]有人說,鴉片戰(zhàn)爭是由林則徐虎門銷煙引起的。這種說法對不對?
[學生回答]不對。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這場戰(zhàn)爭是英國資產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和繼續(xù),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教師講述]從嘉慶皇帝開始明令禁止鴉片進口,當時多出于維護道德民風的原因,那時的朝臣們誰也不愿意被人當作傷風敗俗的辯護者而被指控,后來發(fā)現(xiàn)屢禁不止,煙害已成為一個嚴重的財政問題時,以大臣許乃濟為代表的弛禁派出場提出新論,主張鴉片貿易合法化,并照章納稅,允許內地種植罌粟,以國產鴉片來抵制外來鴉片,從而阻止白銀外流。以林則徐為首的嚴禁派立即予以反對,從生產力、商業(yè)、國防等方面歷數(shù)鴉片危害,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用“銀荒兵弱”來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終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中國近代最徹底的一場禁煙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林則徐于3月10日到達廣州后,立即召見行商,責成行商敦促洋商們交出鴉片,有趣的是英國的商人們關心的是中國政府會以什么樣的價格收去鴉片。林則徐嚴厲警告鴉片商迅速無條件地交出鴉片,鴉片商們合伙湊出一千多箱想蒙混過關,哪知林則徐義正詞嚴:“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24日,林則徐下令封倉圍館,一面不準停泊在黃埔的洋商貨船上下卸貨物,停止貿易,一面將商館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鎖起來,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鴉片。當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jiān)義律明白解決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繳煙,3月27日,義律以駐華商務總監(jiān)的身份向英商發(fā)出了繳煙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繳鴉片二萬多箱。
林則徐收繳鴉片后命人在虎門鎮(zhèn)口村碼頭旁挖掘了兩個長寬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準備銷煙。5月31日,萬事俱備,林則徐搭設祭壇,莊嚴地舉行祭告海神儀式,宣讀祭海神文,請海神眾水族暫行避開,以免鴉片入海傷及海神諸水族。6月22日,銷煙開始,兵勇們先將池內倒入了水,然后撒鹽成鹵,將箱內的鴉片投入池內,浸泡半日后,再將燒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內鴉片遇到石灰傾刻便像開鍋一樣滾沸起來,兵丁們再用木耙在池內來回翻攪,使池內鴉片全部燒化。這樣一直燒到6月25日,才將2萬多箱鴉片處理干凈。
虎門銷煙是從嘉慶皇帝頒布禁煙令以來最為徹底、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真正的禁煙,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現(xiàn)出中國人純潔的道德心和反侵蝕的堅決性,洗刷了百余年來中國人民的恥辱。
(講完之后,向學生播放電影《林則徐》中虎門銷煙片斷,增強學生對課本的理解)
[教師過渡]當虎門海灘煙云滾滾時,一絲戰(zhàn)云也隱隱浮起,義律將中國禁煙情況報告給英外相巴麥尊,稱中國政府強行收繳英王臣民的鴉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財產。提議英國出兵中國,并提出一系列具體的建議。他的建議被英國政府接受,緊接著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板書]二、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
快速閱讀
本目內容。要求:(1)閱讀完之后,能簡述戰(zhàn)爭的經過;(2)正確理解《南京條約》的內容;(3)了解《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開始。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先請同學們簡述一下鴉片戰(zhàn)爭的經過。
[板書]1.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
[學生簡述]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林則徐積極防御,英軍無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繼續(xù)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軍談判,后將林則徐撤職查辦。1841年初,英軍占香港島。清同英作戰(zhàn),1842年失敗。英艦到達南京長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軍求和。
[教師講述]同學們請看《鴉片戰(zhàn)爭形勢示意圖》(投影打出或直接用掛圖)
1839年10月1日,英國政府正式通過了武裝出兵中國的決議,1840年4月7日,英議院正式通過了對華用兵的方案,任命喬治?懿律和查理?義律為侵華正副公使,由伯麥為海軍司令,帶軍艦16只,運輸艦27只,大炮540門,海軍1.5萬人由印度來華。6月到達香港,因為林則徐防范甚嚴,6月30日北上廈門,被閩浙總督鄧廷楨擊退。7月5日北上定海,定海失陷。8月初,進攻天津大沽白河口。道光皇帝在朝中主和派大臣的鼓噪下,把林則徐撤職,發(fā)配新疆。命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9月15日,由于季節(jié)已經入秋,東南季風已退,來自西伯利亞的強勁西北風不利于英國海軍有效地發(fā)動進攻,在琦善的竭力勸退下,英軍撤走。道光帝認為琦善退敵有功,派他為欽差大臣,赴粵議和。
琦善到達廣州,義律提出既已議和罷兵,就應撤除內河的防守設備,裁減兵勇,以示誠意。琦善下令解除戒備,裁減兵勇2/3,撤去虎門海面的鐵欄木柵。等琦善做完這一切后,義律提出賠償煙款、兩國官員以平禮相交、割讓香港島,廢除行商制度、償還商欠等要求,琦善對割讓香港島一條萬萬不敢答應,因為這是史無前例的。1841年1月6日,義律再次向琦善提出要求,由于沒有得到滿足,第二天英軍便向大角、沙角炮臺發(fā)動攻擊。守將陳連升及部下600多人全部陣亡,兩炮臺失陷。1月21日,在琦善口頭答應義律條件的前提下,義律宣布“穿鼻草約”訂立,并于26日宣布正式占據(jù)香港,并宣布香港為自由港。道光接到消息后,立即宣布將琦善革職查辦。并向英軍宣戰(zhàn)。2月下旬,虎門炮臺失守,老將關天培殉國。英軍直逼廣州。8月15日,先侵入廈門,然后攻破定海、寧波、上海等地。8月29日,在英國軍艦開到南京城下和武力逼迫下,中英雙方在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結束。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南京條約》的詳細內容。
[板書]2.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講解]同學們,關于《南京條約》的內容,可以歸納為四點,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本內容把它歸納出來。
[學生歸納]《南京條約》的內容可歸納為割地、賠款、通商、議稅八字。
[教師分析]確實是這樣,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條款。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關于香港問題,我們應清楚,它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個部分。香港島是《南京條約》割出去的。九龍半島是在《北京條約》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國政府才把這三個部分連同附近的島嶼全收了回來。(教師講香港島被割時,應結合下面地圖講解,增強學生的空間概念)
香港地區(qū)示意圖
關于賠款問題。2100萬銀元約合白銀1500多萬兩,這個沉重的負擔全部加在農民頭上。關于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和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兩款。使外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對中國自然經濟的破產起了推動作用。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中國東南沿海的手工業(yè)受到外來商品的沖擊,開始解體。
[教師過渡]既然鴉片戰(zhàn)爭使清政府從領土、關稅、貿易方面喪失了一系列主權,那么,這勢必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最后一個問題。
[板書]3.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引導]我們先來看一看課本上最后一句話: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經濟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義是名義上、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列強控制和壓迫。是喪失了部分的主權而不是全部的主權,它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的含義是原有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有了一定資本主義成分,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義,又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資本主義。我們再結合《南京條約》的內容,就會明白:《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雖然是形式上獨立的國家,但其獨立自主的政治已開始受到外來的干預;以自然經濟為特征的封建社會也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沖擊,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會,因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義,結合《南京條約》內容,經過討論后得出結論)
[布置作業(yè)]
1.到廣東領導禁煙運動的清朝大臣是( )
A.林則徐
B.鄧廷楨
C.琦善
D.奕山
答案:A
2.在《南京條約》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
A.九龍半島
B.新界
C.香港島
D.整個香港地區(qū)
答案:C
3.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條約》里規(guī)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
A.廣州
B.福州
C.上海
D.南京
答案:D
4.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危害?
參考答案:割香港島,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五口通商、協(xié)定關稅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板書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zhàn)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2.鴉片走私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3.林則徐虎門銷煙
二、中英《南京條約》
1.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
2.中英《南京條約》
3.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55287.html
相關閱讀:
第1課 中英鴉片戰(zhàn)爭教學案
上一篇: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第一課 永遠面對的選擇教案
下一篇:
第四課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教案(川教版)
相關主題
第1課 中英鴉片戰(zhàn)爭教學案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重難點分析
第一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的教學設計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學設計
鴉片戰(zhàn)爭 教學設計
第1課 中英鴉片戰(zhàn)爭教學案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重難點分析
第17課 干戈不息教學設計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明朝君權的加強
明朝君權的加強示例 課題名稱明朝君權的加強課型新授課時安排1課時目標知識目標明太祖廢行……
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 昂揚進取的
了解隋唐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唐朝衣食住行的時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風貌的了解,感知……
明朝君權的加強
第十五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通過本,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廢……
活動課二 歷史小論壇——近代化的探索
活動二 歷史小論壇——近代化的探索 孫中讓位袁世凱該不該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堂論壇的……
《第8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教案
流程: 一、千古吟詠的唐詩 環(huán)節(jié)一:競賽競猜活動。 競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唐詩拉力賽,必須……
相關閱讀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第13課 兩漢經濟的發(fā)展 教學案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導學稿
北師大七年級歷史上期末復習提綱及復習題
明朝君權的加強
第三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期教案
我們的遠古祖先教學案
第11課 北伐戰(zhàn)爭教學案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北師大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