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地理
>
七年級
>
第三節(jié)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三節(jié)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一課時)
●目標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測定;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繪制降水柱狀圖。
3、通過對降水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重難點
閱讀、繪制降水柱狀圖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談話、圖像分析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法1 教師在黑板上掛出降雨和降雪景觀圖。向學生提問:這兩幅景觀圖各表示什么天氣?(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們常見的天氣現象,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們統稱為大氣降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方法2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之中。用一段視頻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種天氣現象,最后畫面定格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種降水的形式,使學生觀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或可以直接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卡片或簡單的工筆畫)推出課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講授新課]
(板)一、降水與生活
(板)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問1:當老師提到降水時,你是怎么理解降水的?(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降水的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討論:引入:天氣多變,降水的形式多樣,你發(fā)現自然界還有哪些形式的降水?分組討論回答。(如雨夾雪,雨夾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霧是在近地面由于氣溫和氣壓變化形成的,因此不屬于降水。)
問2:在各種各樣的降水當中,你覺得在咱們重慶地區(qū),哪種形式是最主要的?
降雨是主要的降水形式
轉折:你經常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天氣預報里邊關于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級劃分?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板)2、降雨的等級(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師生互動:生活中,人們并不是嚴格按照氣象部門的標準對降雨進行等級劃分,而是根據感受來進行判斷。如:毛毛雨――春秋,暴雨――夏天午后等。當下毛毛雨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多愁善感,情緒低落)下暴雨的時候你又有什么感受?(痛快,倍感清爽)雨后天晴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精神振奮)
轉折: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發(fā)現降水對人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其實,降水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影響更大。
(板)3、降水對生活生產的影響
活動提供話題P54:
a.連續(xù)24小時的暴雨; b.陰雨連綿一個月;
c.有近兩個月沒有下雨; d.某城市下了大雪;
活動步驟:
A教師活動思路:
a.讓學生閱讀第一項教材給出的影響案例,以此做參照,思考降水從哪些方面影響人類的活動;
b.把學生分成六人一組,每組討論剩余三項中的一項,并形成共同意見;
c.各組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讀本組的結論;
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補充話題嗎?
B學生活動步驟:
1.各小組根據話題的要求,進行發(fā)散思維。
2.全班交流。
3.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
4.學生補充話題:
a.某地下了一場酸雨
b.某鄉(xiāng)下了半個時辰的冰雹
承上啟下:在交流中我們認識到,只要降水適時適量,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就是有好處的。但是“適量”,這個降水量除了人們直觀的感受外有沒有準確的測量方法呢?
(板)4、降水的測量
學生閱讀:P54《降水量的測量》
教師事先布置閱讀目的 明確測量(雨量器和量杯)、單位(毫米)、 測量方法〔教師進一步說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時、20時各觀測一次,并把兩次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年降水量。教師要特別強調:通常所說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轉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說說當地一年內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勻;哪個季節(jié)多?哪個季節(jié)少?轉入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板)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1.教師說明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多媒體課件展示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教師邊鼠標點擊,邊說明。引導學生了解降水柱狀圖的組成以及繪制的方法和步驟,并讓學生準備好畫圖工具跟著繪制。
(1)顯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資料(此表也可以根換成本地區(qū)的具體數據)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畫面顯示一個長方形圖(指導學生要把握圖幅的大小,不要過小或過大)。
(3)畫面顯示橫坐標,依次標注12個月份。(指導學生把橫坐標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標注月份)
(4)畫面顯示縱坐標,依次標注降水量刻度,單位是毫米(指導學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據資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來確定。如本資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個刻度就應確定為30毫米或50毫米,總刻度從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畫面逐月顯示12根柱形,說明12根柱形表示12個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導學生根據資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畫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學生每根柱要畫在橫坐標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間的距離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細)。
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3.學生畫好圖后,鼠標點擊讀圖要求,引導學生分析該地降水在一年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
(1)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多?(7、8、9月份)
(2)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少?(1、2、3、4、11、12月份)
(3)該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約749毫米)
(4)說明該地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該地全年降水較多,且不均勻,夏秋降水較多,冬春降水較少)
4.多媒體展示反饋練習。
5.活動小結.根據以上分析,總結降水柱狀圖的閱讀方法。先讓1??2名學生談談,大家補充,最后歸納:首先看柱狀高低,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以及計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內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包括該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勻,什么季節(jié)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節(jié)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本節(jié)課程小結]略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與生活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降雨的等級(大雨、中雨、小雨)
3、降水對生活生產的影響
4、降水的測量
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繪制
降水柱狀圖
判讀
第三節(jié)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二課時)
萬州天興學校 陳逸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2、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以及通過讀圖獲得相應地理知識的能力。
3、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問題:1、什么是降水?降水有那些形式?最主要的是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水的測量單位?
3、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一般用什么圖來反映?(降水柱狀圖)
[學習新課]:
活動:
根據A??E五地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圖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約200毫米)。
(2)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圖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連續(xù)幾個月不降一滴水)
(3)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約多少毫米?(D圖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約850毫米)
(4)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適中,分布比較均勻?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圖所在的地方雨量適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較均勻,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個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圖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達到400毫米以上)
各小組代表發(fā)言交流,教師評價點撥后承轉: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節(jié)上有變化,就不同地方來說,降水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圖)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圖)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呢?
板書: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師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間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等降水量線與前面學習過的等高線、等溫線一樣,都屬于等值線。也就是說,在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線圖的閱讀要領與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的閱讀要領基本相同。
2.多媒體展示課本P56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讀圖分析下列問題。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3)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4)在中緯度地區(qū),大陸內部與沿海地區(qū)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和最貧乏的地區(qū)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為底圖,教師邊鼠標點擊,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讀圖要求,邊得出結論。
(1)畫面顯示用紅色勾勒出赤道,并閃爍。對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一問的結論:赤道附近地區(qū)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畫面顯示用藍色虛線勾勒出南、北極圈,并閃爍。對兩極地區(qū)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區(qū)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二問的結論:兩極地區(qū)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畫面顯示用綠色虛線勾勒出南、北回歸線,并閃爍。然后用黑色塊分別閃爍回歸線東西兩側的降水量,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三問的結論: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畫面分別顯示北回歸線和北極圈、南回歸線和南極圈,讓學生指出是哪兩帶?(北溫帶和南溫帶)然后對溫帶地區(qū)內陸和沿海地區(qū)降水量分別閃爍,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四問的結論:在溫帶地區(qū),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
(5)畫面分別顯示乞拉朋齊和阿塔卡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閃爍。讓學生從兩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問的結論: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是乞拉朋齊,最貧乏的地區(qū)是阿塔卡馬沙漠。
4.通過以上讀圖分析,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板書 1、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2、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3、在溫帶,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內陸地區(qū)降水少。
5.讓學生回憶影響世界各地氣溫的分布,有很大差別的因素有哪些?(緯度、海陸、地形)同樣,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因素影響的結果,除此之外,還受地形的影響。
6.多媒體演示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1)畫面顯示山體。
(2)畫面顯示暖濕氣流,并沿坡爬升,閃現云層、降雨。
(3)讓一名學生上講臺指圖說明:哪是迎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多)哪是背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少)大家評判補充,使學生認識迎風坡和背風坡及其與降水多少的關系。教師并給學生說明乞拉朋齊在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內),位于迎風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稱為世界“雨極”。
板書 4、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課堂小結]
多媒體展示本節(jié)知識要點與檢測。邊檢測,邊質疑,邊歸納知識要點。
●板書設計
三、降水的分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66433.html
相關閱讀:
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第一課時)導學案
上一篇:
第二節(jié)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下一篇:
第二節(jié) 南亞
相關主題
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第一課時)導學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三節(jié)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
第三節(jié) 俄羅斯
第三節(jié)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
三、溫濕的氣候
第三節(jié)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第三節(jié)地圖第一課時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大洲和大洋
第一節(jié) 大洲和大洋 教材內容詳解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全球海陸分布的概況,記住海……
第一節(jié)《天氣與氣候》教案
目標 : 1、引導學生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產、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識……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目標 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晝夜交替……
第二章 了解地區(qū)教案
M 單 元 備 課 第二章為第二單元本單元總共需課時數為 課時 主要內容 第二章 了解地區(qū) 第一……
七年級地理上冊全冊導學案
七__年級地理_學科學(教)案 一周一時 題:地球的運動 設計者__李生月 評價組長簽字______ ……
相關閱讀
認識大洲
海陸分布
人口與人種
日本
第一節(jié) 《中東》教學設計
第二節(jié) 歐洲西部
地圖上的方向 說課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科威特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