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堂達標】1.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關注民生,恢復生產(chǎn)。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于(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選C。本題考查對教材知識的把握,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推行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運用。2.《漢書•食貨志》載:“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旱災發(fā)生后,商王湯即命在郊外設祭壇,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這體現(xiàn)了( )A.三綱五常的思想B.君權神授的思想C.無為而治的思想D.天人感應的思想解析:選D。本題為選擇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主要體現(xiàn)了天人感應的思想。3.清朝學者趙翼說:“西漢開國,功臣多出于亡命無賴;至東漢中興,則諸將皆有儒者氣象!背霈F(xiàn)“儒者氣象”是因為( )A.孔子有教無類 B.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C.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 D.“五經(jīng)”的流傳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使儒學成為中國主流思想,所以東漢時,諸將皆有儒者氣象。4.有人認為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繼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這一觀點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C.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動搖D.認為人君要愛護百姓,如果殘暴,天將降災禍于他 解析:選D。本題只有C、D兩項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項董仲舒“天人感應”思想繼承了儒家“仁政”思想。5.閱讀下列圖: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漢武帝親自召見董仲舒。他對董仲舒的征問一共有三次,董仲舒連上對策三篇對漢武帝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漢武帝聽了“天人三策”,大為興奮,于是從其所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論改變了漢朝統(tǒng)治的指導思想,從此儒家思想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化的主流思想。請問答: (1)董仲舒新儒學的內(nèi)容是什么?有何特點?(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實質是什么?解析:解答本題要注意分析材料,圍繞董仲舒新儒學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作答。答案:(1)內(nèi)容: “大一統(tǒng)”“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特點:新儒學是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體系;具有神學色彩,其哲學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義。(2)實質是一種思想化專制。【后練習】
一、選擇題1.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中對最高統(tǒng)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 )A.“春秋大一統(tǒng)” 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C.“仁政” D.“三綱五!解析:選B。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認為天子要愛護百姓,如果殘暴,天將降災禍于他。2.西漢武帝時期,某人父親與他人斗毆,其子幫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卻誤傷其父。按照當時法律,毆傷父親是應處梟首的死罪。廷尉張湯請教董仲舒應如何處理。董仲舒認為:父子是最親近的,聽說父親與人斗毆,兒子自然緊張,要拿木棍去救護父親,至于誤傷父親并非本意,應該無罪釋放。該段材料反映了西漢( )A.已經(jīng)廢除了嚴刑峻法B.儒家倫理思想影響到法律C.開始推行判例審判制D.廢除了原始社會同態(tài)復仇原則解析:選B。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題干中按律應處死罪的人,最后被董仲舒無罪釋放,釋放的理由是儒家思想中的“孝”道,這說明法律的執(zhí)行受到儒家倫理思想的影響。3.宋代司馬光詩:“邪說遠去耳,圣言飽充腹。發(fā)策登漢庭,百家始消伏!辟濏灥娜宋锟赡苁( )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老子解析:選C。本題考查遷移理解能力。從材料中“圣言飽充腹”“百家始消伏”可知,其與百家思想進行統(tǒng)一的主 張有關,而首先提出這一主張的是董仲舒,因此選C。4. “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倍偈嫠枷胫,最能夠體現(xiàn)這一觀點的是(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天人感應、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統(tǒng)” D.“三綱五!解析:選B。董仲舒思想中,體現(xiàn)“神學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 有B項。A、C兩項是為封建專 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服務的;D項是關于倫理道德方面的。5.下圖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班師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在當今,能成為博士,是眾多莘莘學子的追求,也是一個人學識學力的證明,但漢代的“博士”含義卻和今天不一樣,它是指( )A.漢武帝設 立的專 事研究、傳播“五經(jīng)”的教官B.儒家學派的弟子C.有 很高的學問并博聞廣記的士人D.泛稱有高深學問,幫助皇帝出謀劃策的官員解析:選A。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博士”這一歷史常識的理解。漢代興辦太學,由儒家五經(jīng)博士負責教授,漢代的博士是傳授五經(jīng)的教官。6.董仲舒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因此,他向漢武帝提出( )A.天人感應學說 B.君權神授學說C.獨尊儒術建議 D.崇尚法治主張解析:選C。本題旨在考查分析理解歷史材料的能力,抓住題干中的“一統(tǒng)”去理解獨尊儒術的建議。7.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時31分左右(北京時間)出現(xiàn)了號稱“千年最長日環(huán)食”的天象奇觀。歷史上,西漢宣帝年間發(fā)生一次日食時,使?jié)h宣帝即刻下詔說:“皇天見異,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稱也!睗h宣帝的認 識和做法體現(xiàn)了哪種主張(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大 一統(tǒng)C.天人感應 D.君權神授解析:選C。董仲舒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無道,上天便會降災于他,這就是“天人感應”學說。日食的發(fā)生,使?jié)h宣帝認為是天降災禍,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C項正確。8.秦始皇、漢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舉行過封禪大典!段褰(jīng)通義》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边@表明,帝王泰封禪的共同用意在于( )A.炫耀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C.宣揚君權神授 D.報答天地之恩解析:選C。從材料內(nèi)容分析,帝王泰封禪的主要用意在于宣揚君權神授。二、非選擇題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睂犬,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漢書•董仲舒?zhèn)鳌?br>材料2:董永賣身葬父,感動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緣的故事,自西漢以就在我國廣為流傳,并受到統(tǒng)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過中國《天仙配》的人,都說這是中國五千年明歷史的體現(xiàn)。材料3:“拋棄傳統(tǒng)化是逆潮流的,應該在全社會大力弘揚 傳統(tǒng)美德——仁義禮智信。”這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李漢秋教授在全國“兩會”發(fā)言的 重要內(nèi)容。李漢秋建議教育部門將“仁義禮智信”納入學校教學內(nèi)容,逐步實現(xiàn)進教材、進堂、進頭腦,并落實到精神明建設中去。 請回答:(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張?對于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有何意義?(2)材料2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起與西漢以的什么倫理觀念有關?該故事為 什么能受到統(tǒng)治者推崇?(3)最早提出將“仁義禮智信”作為為人處世道德標準的是誰?政協(xié)委員建議將“仁義禮智信”納入教材,你認為是否合理?說出你的理由。解析:本題圍繞董仲舒新儒學選取材料,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解答時要注意理解“忠孝”和“仁義禮智信”是中國五千年明歷史的體現(xiàn),對今天的精神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仍可借鑒其積極的一面。 答案:(1)“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鞏固國家政治統(tǒng)一,加強中央集權。(2)“孝”道或儒家倫理道德!靶ⅰ比菀妆唤y(tǒng)治者引申為“忠”,有利于鞏固封建專制統(tǒng)治。(3)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疇,具有永恒的意義和普遍價值。在我國今天,將“仁義禮智信 ”納入教材,吸取其精華內(nèi)容,一方面可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又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