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政治
>
高二
>
第三課時 在奮斗中實現理想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艱苦奮斗。
理解:理想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
應用:結合事例說明理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現實的道理。
能力方面
通過學習理想和現實的關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覺悟方面
使學生在學習了理想和現實的關系之后,從而正確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懂得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重點
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理想的實現要通過艱苦奮斗。
●教學難點
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教學方法
提問法、比較法、事例說理法
通過向學生提問,引出問題,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并注意運用具體事例加深理解和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要較多地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重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理想它不是現成的一堆糧食,而是一粒種子,不是壯麗的畫卷而是一張白紙;不是眼前的綠洲,而是空曠的沙漠。那么我們如何讓種子變糧食,白紙變畫卷,沙漠變綠洲呢?也就是說,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該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呢?只有奮斗,奮斗是理想通往現實的橋梁。有它,天涯之地近在咫尺;無它,咫尺之室,不可尋覓。接下來我們就共同學習。
[講授新課]
一、在奮斗中實現理想(板書)
我們要懂得如何在奮斗中實現理想,首先就必須搞清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1.理想和現實的關系(板書)
師:理想和現實的關系怎樣呢?
生:概括地說它們之間是一種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理想和現實之間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又有著本質的不同。
師:接下來,我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1)理想源于現實(板書)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理想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理想產生于現實的需要,是時代的產物。
(多媒體顯示)
(幫助學生進一步復習、鞏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由此引申到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師:正因為人們不滿足于已有的現實,才需要有追求、有理想,為更加美好的未來目標去奮斗。同時,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經濟的產物,不可能遠離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面請同學們閱讀。第三自然段的小體字部分(學生閱讀并思考)
師:從魯迅先生人生經歷中,我們看到他曾有過三種不同理想的選擇。
(多媒體顯示)
師:那么從魯迅先生理想的三次轉變中,我們能得到些什么啟示呢?
生:魯迅先生總是力圖使自己的理想迎合當時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舊中國正是那種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黑暗的社會現實,促使魯迅先生去追求自己的救國理想。同時,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職業(yè)的選擇、理想的追求,并不是單純地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而是從現實的需要出發(fā),符合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
師:因此,在我們選擇和確立自己的理想時,
①對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
師:魯迅先生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完全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因而個人的理想也獲得了成功,對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做出了貢獻。而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另一個歷史著名人物梁啟超,他與魯迅先生幾乎是同時代的人,作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雖然早年參與了“百日維新”的變法運動,推動了當時的社會進步。但在“變法”運動失敗后,在清朝滅亡的大勢所趨下,卻仍然堅持他的“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不放,反對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后來又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終于成了歷史的絆腳石,而他的政治理想由于違背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從而最終也不能得以實現。
生: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就決定了青年一代學生只有把實現我國各民族人民現階段的共同理想,從而也是把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作為自己的終生追求和奮斗目標,才是唯一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的社會理想。
師:青年學生對職業(yè)理想的追求也要符合客觀實際。
②對職業(yè)理想的追求也要符合客觀實際
生:社會理想指引著人生理想的基本方向。我們在選擇和確定自己的職業(yè)理想時,要以社會理想為指導,把個人職業(yè)理想同社會和人民需要結合起來。
那么像20世紀80年代青年學生的求醫(yī)熱到90年代的財經熱到本世紀的法律熱、計算機熱、外語熱的出現,都反映出了我們年青一代在追求個人職業(yè)理想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結果,造成了一方面社會某一行業(yè)的人才需要的飽和,而另一方面,一些急需人才的冷門行業(yè)人才匱乏的尷尬之境。這個事例再一次提醒我們一定要從社會實際出發(fā),來選擇自己的職業(yè)理想。
可以說,凡是理想的東西都產生于現實的需要,但理想好比是泥土中生長出來的花,它雖生長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也就是說:
(2)理想又高于現實(板書)
師:理想源于現實,但它不等于現實,而是高于現實,是對現實的一種合乎規(guī)律的超越。理想是現實的發(fā)展方向,是比現實更高遠、更美好的目標。正是由于現實并非完美,才激發(fā)人們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才激發(fā)人們去奮斗,推動現實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但是,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卻有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往往把理想和現實等同起來,一看到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假、惡、丑和不合理的現象,看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差距,便對理想的實現產生懷疑、動搖。于是有的對未來失去信心,悲觀失望,有的怨天尤人,自以為“看破紅塵”,于是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有的甚至認為理想是假的,只有眼前“實惠”和享樂才是真的。有的人看到社會主義前進中出現的暫時困難,如現在社會生活中的下崗職工問題、官場腐敗問題,便對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了悲觀、失望情緒。這些都是不對的。
師:這些想法為什么都不正確呢?
(學生回答)
師:(歸納)剛才大家對這些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偟恼f來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混淆了理想和現實的區(qū)別,沒有看到理想和現實是不能等同的這一點。
第二,看問題的立足點不對。許多人把理想的內容當做評判現實的標準,現實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所以只有立足于現實看理想,才能激勵人們創(chuàng)造實現理想的條件。
總之,理想不等于現實,F實中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陰暗的一面,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惡的一面,它是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美與丑的統(tǒng)一。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人的一生中始終存在,不能因此就悲觀失望,相反更應努力去把理想轉變?yōu)楝F實。
(3)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板書)
師:理想為什么可以轉化為現實呢?
理想和現實本來就是一對矛盾。理想是指向未來的奮斗目標。而現實就是一種客觀存在。但理想又源于現實的需要而產生,不能脫離現實。根據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原理,理想與現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轉化。
理想雖然是人們關于未來的一種設想,不等于現實,但又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現實。所以,過去的理想已經成為了今天的現實,而今天的理想又可以轉化為明天的現實。
早在中國古代,騰天飛行便是人們的理想。但由于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人們只能把這種美好的理想通過一些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正是在這美好設想的激勵下,一代又一代人為了人類上天的夢想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終于,在20世紀初,美國的萊特兄弟以火一樣的熱情和百折不撓的毅力,經過上千次的試驗,終于制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使人們翱翔太空的理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今天,在黨的十六大報告又為全國人民勾畫出了在未來二十年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同樣,今天的理想肯定也會成為明天的現實。
總之,理想與現實既相互區(qū)別,又緊密聯(lián)系。
(多媒體顯示)
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但要把社會理想或職業(yè)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概括地說也就是需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客觀條件,另一方面是主觀條件。就客觀條件而言,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是我們個人無法改變的。如:一個社會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下,僅憑我們單個人是無法改變的。因此,為了使我們的理想盡快地轉化為現實,我們不能去等待理想的實現,而應該創(chuàng)造更多主觀條件去促使理想轉化為現實。
那么理想轉化為現實,從主觀方面來說,哪些具體條件會影響到理想轉化為現實呢?如人們的觀念、能力、身體健康、心理素質如意志力、信心、耐力、精神等因素都會對理想能否轉化為現實產生一定的影響。
師:愚公移山、臥薪嘗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上述這些名言警句說明了什么?
生: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須具有吃苦精神。
從上面的名言警句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為了把我們的理想變?yōu)楝F實,我們必須要有一種艱苦奮斗的精神。那什么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呢?為什么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艱苦奮斗呢?接下來,我們就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2.艱苦奮斗、實現理想(板書)
師: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苦著稱于世。我們的古人早就說過,“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等,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fā)展進步的;當前,要把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要把一個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會建設成為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要縮小我國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非常艱巨的任務要完成,還可能遇到很多困難與挑戰(zhàn)。只有繼續(xù)艱苦奮斗,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創(chuàng)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1)艱苦奮斗的含義(板書)
生:所謂艱苦奮斗,是一種迎難而上、堅韌不拔、克勤克儉、頑強拼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風貌和道德品質。
(2)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中國革命的光榮傳統(tǒng)(板書)
艱苦奮斗是個古老而悠遠的話題,早在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了與大自然艱苦奮斗的偉大斗爭。從大禹治水到李冰領導的都江堰的建設,無不體現出我國古代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梢哉f中華民族的歷史,凝聚著炎黃子孫世代勤勞的艱辛汗水,同時也將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融注在了我們民族的血脈之中。
艱苦奮斗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中國革命的光榮傳統(tǒng)。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不怕困難、不避艱險,通過不懈地艱苦奮斗,才終于使革命走向勝利。
今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也仍然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從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修建到青藏鐵路工程的建設,這其中建設者要克服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們斗高溫抗缺氧,日日夜夜奮斗在為祖國、為人民的事業(yè)當中,沒有一種敬業(yè)守職、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能行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成就也就是靠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出來的。
下面請同學們閱讀P105第五自然段小字部分。
(多媒體顯示)
司馬遷忍腐刑之辱,集三十年心血作《史記》;李時珍為解民疾苦,不辭跋涉,嘗遍百草,積二十七年之經驗,寫成《本草綱目》;摩爾根為研究社會發(fā)展史,生活于原始、野蠻的部落達四十年,寫成《古代社會》的論著;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為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奮斗四十年,完成巨著《資本論》;愛迪生經過千百次實驗,1200次失敗,終于研制成功白熾燈泡;居里夫人親手操作,長時間從事平凡單調的繁重勞動,從無數噸瀝青中提煉出不到1克的鐳……
師:司馬遷、李時珍、摩爾根、馬克思、愛迪生、居里夫人的行為體現了什么精神?
生:體現了“把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艱苦奮斗”和艱苦奮斗精神。因為,艱苦奮斗就是一種迎難而上、堅韌不拔、克勤克儉、頑強拼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風貌和道德品質。他們之所以能完成鴻篇巨制和科學成果,正是發(fā)揚堅韌不拔、頑強拼搏、不畏艱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的結果。
師:這種精神對他們的理想有何作用?
生:是實現他們理想的重要條件。要把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特別需要艱苦奮斗。
師:這些偉人所處的時代、條件都比較艱苦,現在我們已進入了21世紀,各方面條件都好了,還需要講“艱苦奮斗”嗎?
生:仍需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不可能過時。
師:著名的紅旗渠是如何修建出來的?
生:靠林縣人民一鐵一錘,奮戰(zhàn)十余載修成的。
師:對,林縣人民在艱苦奮斗的精神鼓舞下,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的奇跡。如今,在這種精神的繼續(xù)發(fā)揚下,在改革開放,發(fā)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林縣人民走出太行山,在全國承攬建筑施工任務,使經濟建設又上一個新臺階。林縣經濟發(fā)展的事實證明,條件差需要艱苦奮斗,即使富裕了,也同樣需要艱苦奮斗。
(3)當代青年也需要艱苦奮斗(板書)
師:在新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下,還需不需要艱苦奮斗了呢?有相當一部分青年人認為“艱苦奮斗”已經過時了,你認為呢?
生:唯物辯證法認為,我們看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fā)展中。我們的人類社會也經歷了諸多巨變。奮斗是永遠需要的,它只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種種進步而不斷改變其形式而已。如今天我們雖然不需要像大禹治水時付出肩拉擔挑的艱苦勞動,但當我們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建設者們開著一臺臺推土機在施工現場日夜工作時,這難道不需要付出艱辛嗎?
師:所以把艱苦奮斗僅僅理解成為“在條件艱苦時才需要進行的努力”的觀點是不對的。其實它不僅僅是一種生活作風,更是一種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這種精神表現在生活上是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刻苦鉆研、勇于探索,表現在事業(yè)上就是不怕困難、埋頭苦干。人們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學習中,總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困難,因此,任何時候都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特別是對青年學生來講,更需要這樣的精神。
①艱苦奮斗,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
師:縱覽古今中外的歷史我們會發(fā)現,一切有成就的科學家、政治家、歷史學家都是經過了艱苦奮斗的努力才創(chuàng)造出了一項項偉大業(yè)績。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她為提煉出鈾,曾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從數十噸工業(yè)廢棄物中去一點一滴地收集,沒有艱苦地努力,又怎么會有偉大的發(fā)現呢?
生: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么要使自己的理想變成現實,只有具備艱苦奮斗的精神境界,才能百折不撓,把個人的理想同本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從而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正如古語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一旦我們確立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就要毫不動搖,始終不渝地以堅定的意志和信念為其實現而奮斗。
②提倡艱苦奮斗,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師:我們的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科學文化比較落后,在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目前農村和城市還有一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甚至相當困難,我們要實現完全脫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須靠全體人民艱苦奮斗。
生:我們又處于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年代,越是這樣就越要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即使將來我們的國家發(fā)達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也不能丟。
③在奮斗中實現理想
師: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實現我國人民現階段共同理想的任務已經歷史地落在我們青年身上。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和現階段共同理想的實現,要靠包括青年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長期奮斗。同樣,個人理想的實現也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頑強的毅力,付出艱辛的勞動,腳踏實地、點滴積累,才能成功,F在我們有很多學生在學習上缺乏鉆研精神,遇到困難就退縮,缺乏嚴謹學風,學習知識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不求甚解,在生活上又互相攀比,講究排場等,這些都不利于我們去獲得真才實學。因此,我們中學生現在在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抓住現在個人發(fā)展的良好機遇,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總之,通向理想的路是漫長的,但它的起點,就在我們的廠房、我們的教室,就在我們一切平凡的崗位上,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堅韌不拔地走下去,才能達到理想的頂峰。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理想和現實的關系,了解了理想轉化為現實的需要的主觀條件,懂得了要在奮斗中實現理想。
●課堂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凡是現實的東西都不是理想的東西,而凡是理想的東西都產生于現實的需要!睂τ谶@段話的正確評析是( )
A.正確地說明了理想既高于現實,又來源于現實
B.雖然正確地說明了理想和現實的關系,但沒有正確說明理想的性質
C.雖然正確地說明了理想來源于現實,但沒有認識到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
D.雖然看到了理想對現實的否定,但沒有看到理想高于現實
答案:C
2.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其中,特別重要的是( )
A.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B.艱苦奮斗的精神
C.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D.良好的機遇
答案:B
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薄皶接新非跒閺剑瑢W海無涯苦作舟。”這些警句格言表明( )
A.艱苦奮斗是理想轉化為現實的重要主觀條件
B.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
C.理想能夠轉化為現實
D.實現人生價值要利用有利的客觀條件
答案:A
4.有的人看到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假、惡、丑和不合理現象,就會對社會主義理想發(fā)生懷疑、動搖;有的人看到社會主義前進中出現的暫時困難,或在個人理想的實現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失敗,就產生悲觀失望情緒。其錯誤在于( )
A.人認為理想總是源于現實,高于現實
B.把理想與現實等同起來
C.認為理想總是可以轉化為現實
D.只看到理想與現實的區(qū)別
答案:B
二、簡答題
5.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參考答案:(1)理想來源于現實,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的現實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經濟關系的產物,不可能脫離當時的客觀條件。
(2)理想高于現實,理想雖然來源于現實,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現實的水平上,它比現實更高、更美好。
(3)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理想不等于現實,但理想又可以轉化為現實。
●課后作業(yè)
一、單項選擇題
l.前幾年,大學生中出現了股“創(chuàng)業(yè)熱”,一些學生停止學業(yè),創(chuàng)辦公司或求職,后來“創(chuàng)業(yè)熱”涼了下來。學生創(chuàng)業(yè)事件告訴我們( )
①樹立崇高理想,才能實現職業(yè)理想 ②理想高于現實,但不能脫離現實 ③實現理想是艱苦奮斗的過程 ④務實與創(chuàng)新要統(tǒng)一起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2.有人在青年時代,尤其是學生時代懷有遠大的人生理想,當他走上社會看到種種丑惡、不合理的現象時,便認為一切理想都是假的、空的。這些人( )
①沒有把理想和現實區(qū)分開來 ②沒有超越現實 ③沒有認識到正是因為現實中有假、惡、丑的一面,才需要我們去追求真、善、美 ④講求實際,有利于我們從實際出發(fā),拋棄幻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3.當代領導干部的楷模?一汪洋湖,用一生去實踐自己入黨時的莊嚴承諾,憑著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兢兢業(yè)業(yè)地為黨的崇高理想去奮斗。他幾十年如一日,廉潔奉公,勤政愛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汪洋湖同志的先進事跡感動著無數人的心,受到了全社會的贊揚。那么,汪洋湖同志的先進事跡表明( )
A.只要樹立崇高理想,就能為人民謀利益
B.理想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
C.通過主觀努力,理想都可以轉化為現實
D.理想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奮斗才能實現
答案:D
4.“理想好比是泥土中生長出來的花,它雖生長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睂@句話的錯誤理解是( )
A.現實是理想得以產生的基礎
B.理想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
C.理想與現實既相互區(qū)別,又緊密相聯(lián)
D.理想不等于現實,又可以轉化為現實
答案:D
二、簡答題
5.愛迪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能夠得到!闭埥Y合這段話簡要回答:
(1)理想轉化為現實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
(2)這符合唯物辯證法中的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1)理想不是現實,但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種因素和多方面的條件,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艱苦奮斗。這是因為,任何理想的實現,都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離開了艱苦奮斗,再美好的理想也不可能轉化為現實。
(2)這體現了唯物辯證法中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只有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達到質變,并在新質變的基礎上進行新的量變,使事物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因此,我們既要重視量的積累,為了實現理想而奮斗,又要抓住機遇,促成飛躍。
●板書設計
在奮斗中實現理想
1.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1)理想源于現實
(2)理想高于現實
(3)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
2.艱苦奮斗,實現理想
(1)艱苦奮斗的含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75751.html
相關閱讀:
上一篇:
第一節(jié) 事物發(fā)展的原因教案
下一篇:
“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復習資料
相關主題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意識是客觀事物存在人腦中的反映教案
j.Co M 第二節(jié) 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第一框 意識是客觀事物存在人腦中的反映 一、 ……
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化塑造人生 題名稱 化塑造人生 型 新授 時安排 1時 內容分析 化對個人的影響,特別表現在優(yōu)……
《哲學常識》第三課 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哲學常識》第三課 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教案 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教案
一、本課設計意圖 (一) 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 (1) 識記 ?價值和價值觀的基本含義。 ?價值觀……
求真務實與時俱進
一、@§綜合探究設計意圖 @§設計這一綜合探究主要有三個意圖。第一,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
相關閱讀
第三課時 在奮斗中實現理想教案
《文化生活》第一課體味文化教案
《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體》教學設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矛盾在事物發(fā)展中的作用
感受文化影響
第二課時 合理想象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案
第二課時 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教案
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教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