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歷史
>
高二
>
第二課 新文化運動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問題式導入:
1、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中國萌發(fā)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當時主要學習什么?
(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2、洋務運動時期,在一些知識分子中出現(xiàn)維新派,他們向西方學習的主張與洋務派明顯的不同是什么?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3、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要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體?
(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
結論:無論是學器物,還是學制度,都失敗了。到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時期,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黨人雖然能推翻袁世凱獨裁,但卻無法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先進的中國人在向西方尋找救國真理的道路上又進行了新的探索,興起了什么運動?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標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感受先進知識分子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新文化運動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的時代特征;學會用辯證觀點和多元化的價值觀看待東西方文化。
發(fā)展要求: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從課標要求看,新文化運動這一課要學習四塊內容:背景、興起、主要內容、影響。我們先來看第一塊內容
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請同學們思考:1912——1915年的中國在政治、經濟、思想方面出現(xiàn)了哪些有利于中國發(fā)展的重大事件?又出現(xiàn)了哪些不合時宜的現(xiàn)象?
經濟、階級:1912——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出現(xiàn)了短暫的春天,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政治:1912年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思想:辛亥革命促進了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但是在1914年12月,袁世凱率領百官,在孔廟演出一場“祭孔”丑劇。這個事件說明什么?
政治: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破壞共和
思想: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
陳旭麓曾說:“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的黑暗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產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運動!
由此看來新文化運動新在哪里?
徹底批判封建思想
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興起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1916年改稱《新青年》
2、主要撰稿人: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3、指導思想:民主和科學的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新文化運動后期的指導思想。
4、主要陣地:《新青年》
5、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始建于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稱京師大學堂。但舊時的北大實質上是一處官僚養(yǎng)成所,由于學生多為京官子弟,畢業(yè)后也是當官,因此教員稱學生為“老爺”;學生稱教員為“大人”。教員們不從事研究,只為養(yǎng)家糊口;學生們更無心學習。
教員:“老爺們請起立!老爺們請向左轉!老爺們請向右轉!老爺們請向后轉!”
眾生:(懶懶散散地做動作)
教員:“老爺們好!”
眾生:(齊聲)“大人好!”
教員:“老爺們辛苦了!”
眾生:(齊聲)“升官發(fā)財!”
為什么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北大者,為囊括大典,包羅萬眾之最高學府” “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由發(fā)展!奔嫒莶 思想自由
材料二:他先后聘請了只有前清秀才學歷的陳獨秀為文科學長,只有中專學歷的梁漱溟為北大教師,只有相當于大專學歷的魯迅為教師。
材料三:(蔡)多次拜訪(陳獨秀),他去陳的住處拜訪陳時,因陳習慣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門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著年齡小他一輪的陳獨秀醒來……
蔡元培請陳獨秀來北大任文科學長。他又請剛從美國留學歸來、提倡白話文的胡適、任北大教授。蔡元培還聘請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兼教授,聘任提倡新文學的劉半農任教。他又請第一個向中國介紹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夏元栗任理科學長。這批新文化運動頒獎和學術界精華的到來,使北大成為當時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最高學府,培養(yǎng)造就了一批新文化的戰(zhàn)士。同時,蔡元培也任用些學有專長而思想守舊的人,如劉師培、辜鴻銘等。
原因:1、蔡元培的學術方針;2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匯集北大;3《新青年》遷到北大。
牛刀小試
1、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針的實質D
A、鼓勵學術研究,緩和政治派系矛盾
B、聽任各種思想的自由發(fā)展
C、讓具有各種思想的學者前來任教授
D、倡導和傳播資產階級文化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沒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為北大;沒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為蔡元培。
2、(08廣東文基)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宣稱”批評時政,非其旨也.”這預示著新文化運動B
A、純粹是一場學術文化運動
B、將思想革命作為救國的根本
C、旨在推翻當時的共和政體
D、以陳獨秀的右傾思想為指導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1、材料中的“德、賽兩先生”的含義是什么?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民主理念
賽先生——Science——科學——自然科學、科學精神
2、西洋人“鬧了哪些事”才到了光明世界。
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等
3、材料中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什么內容?
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1、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我們一起老看一下下面的材料,說說它們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哪一內容?
材料一: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摘自魯迅《狂人日記》
材料二:“……這腐舊思想布滿國中,所以我們要誠心鞏固共和國體,非將這班反共和國的倫理、文學等舊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凈凈不可。否則不但共和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國招牌,也是掛不住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陳獨秀
重點解析:新文化運動為什么要把斗爭矛頭指向儒家傳統(tǒng)道德?
思考:近代前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和激進派對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點:維新派將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和中國傳統(tǒng)儒學相結合,宣傳變法.
激進派,對儒家的傳統(tǒng)道德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⑴經濟基礎不同(初步發(fā)展;進一步發(fā)展) ⑵(代表階層不同)維新派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上層.激進派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中下層. ⑶歷史背景不同(封建頑固勢力強大;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在文學革命方面有兩位人物作出了重要貢獻,哪兩位?他們在這方面的功績是什么?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胡適《蝴 蝶》
牛刀小試
(08海南)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頒布法令,規(guī)定從當年秋季起,國民小學的國文教科書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話國語。這表明當時文學革命A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會所認同 C.推動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徹底成功
過度:1917年11月,一聲炮響,俄國爆發(fā)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從理想轉化為現(xiàn)實。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帶來了新的希望。
這也改變了新文化運動的方向,也即開始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人是誰?
李大釗成為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他的代表作有《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四、新文化運動影響
1、性質
(1)前期: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2)后期:無產階級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文化運動
新聞資料一:民國初年,北京《中華新報》曾登了一則新聞,有一女子唐氏19歲,許配張家 ,還未嫁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了做烈女,唐氏選擇自殺殉夫,歷盡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絕食,最后服用砒霜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新聞資料二:1919年的《大公報》報道:山西省成為全國離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內離婚案多達2127件。在一些小城鎮(zhèn),離婚事件也屢見不鮮。浙江鎮(zhèn)?h婦女都知道沒有愛情就離婚。
思考:兩則新聞反映的婚姻觀有何變化?與哪一思想運動有關?說明了什么?
2、進步性(主導):
(1)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2)對封建專制思想發(fā)起了全面的攻擊,傳統(tǒng)的權威被打倒,為新思想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
(3)前期弘揚民主和科學思想,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4)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拯救國家的思想武器,為五四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5)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們對國家政治事物的關心。
(6)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白話文的使用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但是新文化運動也有它的局限性,我們看下面兩段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內,新思想沒有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
----李時岳
材料二:他們對于現(xiàn)狀對于歷史,所謂壞的就是絕對的壞;所謂好的就是絕對的好。
----毛澤東
3、局限性:
(1)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
(2)對東、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高考連接:
(11分)閱讀下列材料(08廣東):
【材料一】 1823年,第一個來華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在其出版的首部文英語語法書——《英國文語凡例傳》里,就已將漢語中沒有字與“She”相對應的困境凹顯出來。
——黃興濤《“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 中國第三人稱代名詞沒有性的分別,狠(同“很”)覺不便。(劉)半農想造一個“她”字,和“他”字并用,這原是極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 本刊對于女性第三稱的代名詞,用“伊”字,而拒絕用“她”字,因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對象第三身用“?”,以“人”旁、“女”旁、“牛”旁想比襯,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對象是“!保M非是含著點女性非“人”的意思嗎?
———《本刊拒用“她”字啟示》(《婦女共鳴》1935年)
【材料四】 五四以后,“他”、“她”、“?”三字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在文法上更進一步接近嚴密的努力。而人旁女旁原沒有什么重男輕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談不上“有辱女性”。
——柳《拒用“她”字》(《讀書生活》1935年)
【材料五】 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陳寅恪《致沈廉士》
請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她”字最遲發(fā)明于哪一年?是誰發(fā)明的?為什么要發(fā)明這個字?(3分)
1918年.(1分)劉半農。(1分)因為英文當中有“She”字,而中文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字。(1分)
(2)民國時期,人們對“她”字的使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雙方的觀點是什么?(4分)
一方認為“她”字的出現(xiàn)是對女性的侮辱;(2分)另一方認為“她”字只是使中國文字更嚴謹,并沒有侮辱女性的意思。(2分)
(3)“她”字從無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國哪些方面的變化?你怎樣理解陳寅恪的話?(4分)
①“她”字的發(fā)明原本是為了解決中英翻譯的問題,說明近代以來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個字的存廢,引起了社會的激烈辯論,說明近代以來婦女地位的提高。(4分)
②中外文明的融合和發(fā)展。(2分)
(2004年江蘇30)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1912-1916年),中國的有識之士繼續(xù)為反對封建主義和發(fā)展資本主義而奮斗,試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概述他們所作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對中國社會的進步產生的重大影響。
答案: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凱獨裁,反對袁世凱復辟。
影響:民主共和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企圖。
經濟方面:興辦實業(yè)。影響:“實業(yè)救國”成為社會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短暫的春天;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78074.html
相關閱讀:
上一篇:
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下一篇:
選修三 專題頻繁的地區(qū)沖突學案及答案
相關主題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學案
第三單元 北魏孝帝改革 學案 【雙基梳理】 ●北魏孝帝改革(從公元471年開始) 1、背景: ……
第23課 美術的輝煌 教案(人教版必修3)
M 第23課 美術的輝煌 教案(人教版必修3) 【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古典主義……
第23課:美術的輝煌教案
第23課:美術的輝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主要介紹了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教案
1、古代中國的科技發(fā)明 了解古代中國四大發(fā)明的產生及外傳 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
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新興資產階級的出現(xiàn)及要求……
相關閱讀
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教案
罷黜百家
專題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
打破隔離的堅冰教學案
第1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的形成教案
第二節(ji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教案
必修2第2課《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教案
高二歷史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2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教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