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shù)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shù)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shè)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試題中心
>
語文
>
高三
>
2013年高考語文19套模擬考試題(含答案和解釋)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與字形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下載(zǎi) 揖拿(jī) 名角兒(jué) 穩(wěn)操勝券(quàn)
B.大腕(wàn) 熨帖(yù) 軋車道(yà) 泠泠作響(líng)
C.粘貼(nián) 戲謔(xuè) 軟棉棉(mián) 義薄云天(bó)
D.眩目(xuàn) 漁樵(qiáo) 翹尾巴(qiào) 春風駘蕩(dài)
1.B(A項 zǎi應為zài,“揖”應為“緝”;C項nián應為zhān,“棉”應為“綿”;D項“眩”應為“炫”)
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惻隱 蟬聯(lián) 指手畫腳 為山九仞,功虧一匱
B.門坎 砝碼 以逸代勞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C.脈絡 伎倆 故弄玄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伸張 裝潢 淵遠流長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C(A功虧一簣;B門檻;D源遠流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上海世博會是第一個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會,中國在 過程中也在全力實踐這一理念。
②對于景區(qū)假期“井噴”式客流,各地假日辦 游客高峰應急預案,交警、輔警、志愿者全力以赴保障旅游平穩(wěn)運行。
③孩子是天真爛漫的,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著整個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 和規(guī)矩暫時都不在他眼里。
A.籌措 啟用 利益 B.籌辦 啟動 利害
C.籌措 啟動 利害 D.籌辦 啟用 利益
3.B(籌辦:籌劃辦理,對象是事情;籌措:設(shè)法弄到,對象是財物等東西,如款子、糧食等。啟動:開始工作。啟用:開始使用。利害指利益和損害,此處應指世俗得失的考量,不單指利益)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A.據(jù)悉,“泉城美食節(jié)”將于本月底舉行,消息一經(jīng)披露,“美食家”們聞風而動,爭先恐后地趕到濟南,意欲大快朵頤。
B.“被電腦”的后果,在中學生的書寫方面表現(xiàn)最為突出。你讓學生寫篇作文,他大筆一揮,龍飛鳳舞,而卷面字跡卻無法辨認。
C.哈爾濱大橋垮塌、山東威海居民樓爆炸、濟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車禍……一個個悲劇如影隨形。人們不禁要問:安全監(jiān)督部門是否盡到了應盡的職責?
D.改革開放之初,大家都一窮二白,連一輛自行車都是奢侈品,但現(xiàn)在不同了,家用轎車滿街跑,由此我們感受到社會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4.A(A項“大快朵頤”,指大飽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處恰當。B項“龍飛鳳舞”:形容書法筆勢舒展活潑,此處褒貶失當。C項“如影隨形”意為“比喻兩人常在一起,十分親密”,不合語境。D項“一窮二白”,形容基礎(chǔ)差,底子薄。多指國家工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文化科技水平不高)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中國首善”陳光標赴臺灣高調(diào)捐贈的行為究竟是行善還是作秀,香港時事評論員趙嘉一對此的評價是肯定的。
B.學生志向的高遠和低下,對其能否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勵學生科學地確立志向,是學校教育中一項至關(guān)重要的內(nèi)容。
C.“我自橫刀向天笑,別看廣告,看療效!”經(jīng)典名句與小品臺詞混搭出的“本山體”以獨具個性的風格為無數(shù)網(wǎng)友所傾倒。
D.南昌市準備建設(shè)新公園路周邊停車場和公交站點方位,已經(jīng)出臺了《新公園路地下通道及地下停車場規(guī)劃方案》,將于5月18日前對該方案進行公示并聽取、收集公眾意見。
5.B(A表意不明。C主客顛倒,不合邏輯,應為“使無數(shù)網(wǎng)友傾倒”D搭配不當,改為“規(guī)劃公交站點方位”。)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又見文理之爭
石野樵
近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的一句話引起了無數(shù)非議,他向教育部建議稱,高中之前,除數(shù)學外,學校不開設(shè)物理、化學課程,大量增加人文類、特別是藝術(shù)類課程,大量增加體育課,可開設(shè)不進行考核的第二第三外語。
雖然這建議聽起來異想天開,也絕沒可能被教育部采納,但依舊在微博和網(wǎng)絡世界引起了廣泛爭論,這些爭論中有意思的不是關(guān)乎中國教育制度的種種弊病,因為教育之弊已是陳年舊題,倒是他挑起的文理之爭頗值得關(guān)注。
長久以來,人類都面臨著一個文化困境,那就是“科學”與“人文”兩種價值體系之間逐漸分裂和對立的局面。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迅猛擴張和學科細化,人文學科的領(lǐng)地日見狹窄,地位也有所下降。與此同時,自然科學自許道德中立,使得科學家們心安理得地拒絕人文關(guān)懷,人類被技術(shù)異化,越來越忽略生命和存在的意義。
在現(xiàn)代科學進程中,中國算得上是個后發(fā)國家,但科學與人文的分裂卻絲毫也不比西方國家淺!拔逅摹边\動提出了兩大口號——科學與民主,二者原本是并駕齊驅(qū)的,但隨后近100年,“德先生”和“賽先生”并不能友好相處,甚至經(jīng);ハ喑鹨。
在政治領(lǐng)域,過去的30多年里,工程師思維主導了整個國家的發(fā)展建設(shè),但進入新世紀,社會矛盾劇烈,讓工程師式的治國理念在很多時候都捉襟見肘,事實上,過去幾年,中國政壇高官確實有人文學科背景者越來越多。
在教育領(lǐng)域,過去30多年,同樣是“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全天下”。新世紀以來,對人文精神喪失和人文教育缺失的批判聲也越來越響亮,但像錢文忠這樣,直呼要求取消理化課程的建議,是第一次。雖然這些只是網(wǎng)絡談資,當不得真,但卻可見我們這個社會對人文教育的需求已經(jīng)相當迫切,而與前30年的對照,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也說明了這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深層心理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變化。
在人類歷史上,一直都是這樣:科技愈發(fā)達,人們對科技的恐懼也便愈發(fā)嚴重,對人文精神的渴求愈發(fā)強烈。但人類的進程也清晰地告訴我們,所有的自然科學與人文體系都是緊密相連的,即便是最尖端的科學發(fā)明,脫離了人文內(nèi)涵,也變得毫無意義,甚至面目可憎。但反過來也一樣,一個沒有科學精神的人,一個沒有科學信仰的民族,也難以對他所處的世界有客觀且真實的認知,更何談建設(shè)新的文明?
正因為如此,對于教育而言,科學與人文都不可偏廢,我們不能活在單純的科技中,也無法僅僅憑借人文精神就度過歷史的漫漫長夜,個人的修養(yǎng)與社會的文明,建立在二者間的張力之中。就中國現(xiàn)實而言,我們到底是太缺乏科學精神了,還是太缺乏人文素養(yǎng),抑或二者都缺乏,這些都見仁見智,但至少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將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簡單地二元對立起來,是最糟糕的思維方式。
(摘自《教師博覽》2014年第3期)
6.對于錢文忠教授給教育部的“建議”,下列選項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錢教授第一次直呼取消理化課程,重視文藝和體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減負。
B.錢教授的建議不可能被教育部采納,但依舊在現(xiàn)實世界和網(wǎng)絡世界引起了廣泛爭論。
C.因為錢教授的建議純屬無稽之談,聽起來異想天開,所以只能成為網(wǎng)絡談資。
D.錢教授的建議雖然只是網(wǎng)絡談資,不可能被采納,卻反映我們這個社會對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
6.D(A“主要目的是”呼喚人文教育。B原文為“依舊在微博和網(wǎng)絡世界引起了廣泛爭論”C.不是無稽之談)
7.第四段首旬是作者的一個基本觀點,不能作為這一觀點的論據(jù)的一項是( )
A.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迅猛擴張和學科細化,人文學科的領(lǐng)地日見狹窄,人類被技術(shù)異化。
B.“五四”運動提出的“科學”與“民主”,由原本的“并駕齊驅(qū)”到后來的“互相仇視”。
C.在政治領(lǐng)域,進入新世紀之后,工程師式的治國理念在很多時候都捉襟見肘。
D.在教育領(lǐng)域,“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全天下”曾經(jīng)是被莘莘學子普遍認同的真理。
7.A(論述在第三段,說的是人類的共同狀況,論據(jù)應該是中國的個性狀況。)
8.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錢教授的“建議”在微博和網(wǎng)絡世界引起了爭論,其中有關(guān)乎中國教育制度的種種弊病,但是更值得關(guān)注的是由他挑起的文理之爭。
B.科技愈是發(fā)達,人們對科技的恐懼也便愈發(fā)嚴重,對人文精神的渴求愈發(fā)強烈。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學與人文不可偏廢。
C.一個國家或者民族要創(chuàng)建新的文明,需要有科學精神和科學信仰,而再尖端的科學發(fā)明也不能脫離人文內(nèi)涵。
D.作者認為,就今天的中國現(xiàn)狀而言,我們既缺乏科學精神,又缺乏人文素養(yǎng)。
8.D(原文最后一段認為“就中國現(xiàn)實而言,我們到底是太缺乏科學精神了,還是太缺乏人文素養(yǎng),抑或二者都缺乏,這些都見仁見智”)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9~12題。
大力將軍
蒲松齡
查伊璜,浙人,清明飲野寺中,見殿前有古鐘,大于兩石甕;而上下土痕手跡,滑然如新。疑之。俯窺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貯何物。使數(shù)人摳耳,力掀舉之,無少動。益駭。乃坐飲以伺其人;居無何,有乞兒入,攜所得糗?①,堆累鐘下。乃以一手起鐘,一手掬餌置筐內(nèi),往返數(shù)回始盡。已復合之,乃去,移時復來,探取食之。一座盡駭。查問:“若個男兒胡行乞?”答以:“啖啖多,無傭者。”查以其健,勸投行伍,乞人愀然慮無階。查遂攜歸,餌之,計其食略倍五六人。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贈之行。后十余年,查猶子令于閩,有吳將軍六一者,忽來通謁?钫勯g,問:“伊璜是君何人?”答言:“為諸父行,與將軍何以有素?”曰:“是我?guī)熞。十年之別,頗復憶念。煩致先生一賜臨也!睍凌,因告之,伊璜茫不記憶。即命仆馬,投刺于門。將軍趨出,逆諸大門之外。視之,殊昧生平。竊疑將軍誤,而將軍傴僂益恭。少間登堂,則卷簾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擬展問,將軍頤少動,一姬捧朝服至,將軍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為。眾嫗捉袖整衿訖,先命數(shù)人捺查座上不使動,而后朝拜,如覲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憶舉鐘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華筵高列,家樂作于下。見將軍日無別作,惟點姬婢養(yǎng)廝卒,及騾馬服用器具,督造記籍,戒無虧漏。一日,執(zhí)籍謂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賜。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辈殂等徊皇埽瑢④姴宦。按籍點照,古玩床幾,堂內(nèi)外羅列幾滿。查固止之,將軍不顧;酒托彰,即令男為治裝,女為斂器,且囑敬事先生,百聲悚應。又親視姬婢登輿,廄卒捉馬騾,乃返,別查。 (有刪改)
注釋 ①糗?,干糧。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查遂攜歸,餌之 餌:給……吃
B.逆諸大門之外 逆:背對著
C.眾嫗捉袖整衿訖 訖:完畢
D.稽婢仆姓名已 稽:查考
9.B 逆:迎接。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而后朝拜 北救趙而西卻秦
B.啖啖多,無傭者 人馬燒溺死者
C.大于兩石甕 水為之而寒于水
D.且囑敬事先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10. C( A.連詞,表承接/表并列;B.助詞,的人/定語后置制的標志,的;C.介詞,比;D.連詞,表并列/表讓步,尚且)
11.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現(xiàn)吳將軍知恩圖報的一組是( )
①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贈之行 ②十年之別,頗復憶念
③則卷簾者、移座者,并皆少姬④而后朝拜,如覲君父 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⑥又親視姬婢登輿,廄卒捉馬騾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1.B(①是?伊璜的行為,③描述一個客觀事實)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粒?伊璜在野外的寺廟中發(fā)現(xiàn)巨大古鐘,好幾個人抓耳撓腮皆無法掀動;而當時身為乞兒的吳六一卻能輕易掀開。
。拢?伊璜見吳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勵他投身軍隊;又見他貧苦無助,就把他帶回家,厚贈之后讓他上路。
。茫?伊璜聽說吳將軍與自己有舊,但已經(jīng)記不起來到底是誰;即便如此,他仍然帶著仆人騎著馬,上門投遞名片。
。模畢橇皇嗄陙硪恢辈煌?伊璜賜金之恩;見面之后不僅禮節(jié)備至,而且把自己的家產(chǎn)和奴婢分了一半給他。
12.A(“抓耳撓腮”不對,是摳住古鐘的雙耳往上抬。)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譯下列句子。(10分)
。ǎ保┠艘砸皇制痃,一手掬餌置筐內(nèi),往返數(shù)回始盡。(4分)
。ǎ玻橹T父行,與將軍何以有素?(3分)
(3)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賜。(3分)
13.⑴(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鐘,另一只手捧著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幾回才放完。(4分,“乃”,“鞠”,“始”,各一分;全句通順1分)
⑵是叔父一輩的人,跟將軍您怎么會有舊交情?(3分,“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⑶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豐厚的賞賜。(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順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伊璜,浙江人,清明時節(jié)在野外的寺廟里喝酒,看到大殿前面有一座古鐘,比兩個石甕還大;上面留有泥土的痕跡和手印,都是新近才有的。?伊璜感到疑惑,俯身往鐘里看,有一個竹筐,不知存儲著什么。讓好幾個人摳住鐘的雙耳,用力往上掀,一點都不能抬動,就更加吃驚了。于是就坐著喝酒來等(在鐘下放東西的)那個人。過了沒多久,有個乞丐進來,帶著(乞討)獲得的干糧,把它們堆積在古鐘底下。(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鐘,另一只手捧著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幾回才放完。把鐘合上以后才離開,過了一會又來,手伸進去拿東西吃,滿座的人都很吃驚。?伊璜問:“那個男兒,你為什么要做乞丐呢?”回答說:“吃得多,沒有人雇傭我做事!?伊璜因為他健壯,鼓勵他去參軍,乞丐發(fā)愁,覺得沒有憑借這樣做。?伊璜帶著他回家,給他吃,算起來食量是常人的五六倍。為他換了新的衣鞋,又給他五十兩銀子作為路費。過了十多年,?伊璜的侄子在閩地做官,有個將軍叫吳六一,忽然來拜見。說話之間,問道:“伊璜是您的什么人?”回答說:“是叔父一輩的人,跟將軍您怎么會有舊交情?”吳說:“他是我老師。作別十余年,很是想念。麻煩您轉(zhuǎn)告先生,請他光臨。”適逢?伊璜來到,于是就告訴他,伊璜全不記得這個人。立刻命令仆人備馬,在吳將軍門前投遞名片。將軍快步跑出,在大門外迎接伊璜。伊璜看他,覺得一點也不認識。私下里懷疑將軍弄錯了,但是將軍彎著腰,越發(fā)恭敬。過了一會來到大堂,那些卷簾、搬座的人,都是年少姬妾。坐定,正想問清楚,將軍動了動臉色,一個姬妾捧著官服到來,將軍就起身換衣,?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眾位姬妾為將軍整理衣袖完畢,將軍先讓幾個人把伊璜按在座位上,不讓他動,然后行朝廷上的禮節(jié),如同拜見君王。?大吃一驚,不理解為什么這樣。朝拜完畢后,將軍就穿著便服在他身旁陪坐。笑著說:“先生記不起那個舉鐘的乞丐了嗎?”?這才明白。過了一會,高舉盛宴,家里的歌妓在底下奏樂。伊璜見將軍每天不做別的,只是清點姬妾奴婢的人數(shù)和騾馬器用的數(shù)量,督促下人登記,告誡他們不要漏了什么。一天,拿著登記的文書對?說:“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豐厚的賞賜。奴婢器物,我都不敢自己占著,請允許我分一半給您!?大驚不接受,將軍不順從。按照文書點數(shù),古玩和家具,幾乎放滿了廳堂內(nèi)外。?堅持阻止,將軍不理。考查奴婢仆人姓名完畢之后,就讓男的備辦行裝,女的收拾器物,并囑咐他們恭敬地服侍先生,底下都惶恐地答應。又親自看著奴婢登上馬車,馬夫整治好騾馬,這才回去,與?作別。
14.閱讀下面的詩詞,回答后面的問題。(8分)
送韓十四江東覲、
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②,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③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在成都白馬江畔送韓十四去江東探親時寫的。②老萊衣:相傳為春秋時隱士,七十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③黃牛峽:位于宜昌之西。
(1)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頸聯(lián)進行賞析。(3分)
(2)這首詩情感豐富,請作分析。(5分)
14.(1)①以靜襯動,“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句以峽岸的靜襯托江水的洶涌,表現(xiàn)了對友人行程艱難的憂慮。 ②寓情于景,“白馬江寒樹影稀”句描寫江邊寒風吹骨、樹影稀疏的凄涼之景,表達詩人因友人離去的孤寂傷感之情。 ③虛實結(jié)合,“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句屬虛寫,寫詩人想象韓十四坐船過黃牛峽的情景;“白馬江寒樹影稀”句屬實寫,寫詩人在江邊送別韓十四的情景。 ④聽覺與視覺相結(jié)合,“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句作者從聽覺角度形象描繪韓十四一路輾轉(zhuǎn)旅途艱險的情形;“白馬江寒樹影稀”則從視覺角度描繪了當時的離別之景。
(2)①“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表現(xiàn)了對戰(zhàn)亂導致生靈涂炭的憂憤之情;②“我已無家尋弟妹”表現(xiàn)了對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表現(xiàn)了對因友人離去的惜別之情;④“此別應須各努力”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的勉勵之情;
⑤“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隱隱露出詩人對未來的擔憂之情。(答對其中四點即可。每點1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個小題作答)(6分)
(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論語?雍也》)
____________,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烷溪沙》)
(2)__________,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_________。(《荀子?勸學》)
(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___________;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ㄌK軾《赤壁賦》)
____________。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
(4)江間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杜甫《秋興八首》)
此夜曲中聞折柳,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15.(6分)(1)已欲達而達人 無可奈何花落去(2)悟已往之不諫 金石可鏤(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花自飄零水自流(4)塞上風云接地阻 何人不起故園情(每句1分,有錯該句即不得分)
五、(12分)
16.根據(jù)語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體(畫線部分)的句式,補寫出兩個恰當?shù)挠黧w。(4分)
年輕是什么?年輕是春日的竹筍、 、出水的芙蓉;年輕是 、遠征的船帆、離弦的利箭:年輕是轟然出山的瀑布、 、大漠風沙中的戰(zhàn)旗;年輕是金, ,年輕是生命中無與倫比的寶貴財富。
16.答案示例:草原的新綠/初升的太陽/暴風雨中的閃電/年輕是銀。
17.把下列帶序號的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填入下列句子的橫線處。(只填序號)
一次,我隨黑壓壓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極頂,守望東海日出。 此時,朝陽、白帆、碧空,把我對遙遠未來的瞻矚與渴盼,帶向廣闊無垠的蒼穹。
①山澗、鳥鳴、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動。
②我透過那濃密的樹梢,遙望到遠方的木船已掛起了潔白的帆——那迎風搖曳的希望之帆,正顫動于朝陽之中。
③黎明的曙光射出萬只金箭,點燃了朝霞,蘇醒的泰山發(fā)出錚錚的聲響,從青灰色的霧靄中逐漸顯現(xiàn)出它堅實的輪廓。
④一輪朝陽從海上噴薄而出,圣光充溢,噴涌,流動,一個熠熠發(fā)光的世界點亮我的雙眼!
17.①③④②(排對前3句得2分,全部排對得4分)
18、據(jù)統(tǒng)計,中國有8000多萬殘疾人,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需要全社會的關(guān)愛和幫助。但現(xiàn)實中盲人通道被阻斷、公交車殘疾人專座被占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請你以“愛心助殘”為主旨寫一則宣傳標語,要求簡明生動,限30字內(nèi)。(4分)
18、【示例1】關(guān)愛多一點人間更溫暖——助殘我們的責任。
思路及評分標準:本題考查學生撰寫宣傳標語公益廣告的能力。內(nèi)容上要體現(xiàn)出標語的主旨、對象“愛心、助殘”(1分),表達方面簡明推崇對偶,起碼句式要整齊勻稱朗朗上口易記誦易傳播(2分)生動講究文采(1分)
六、(18分)
本題為選做題,考生須從所給(一)(二)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不能全選。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月光下的螢火蟲
遲子建
①陽光和月輝不能給予的,小小螢火蟲卻可以滿足我們?nèi)諠u疲憊甚至畏懼的內(nèi)心。
②在張家界的某個夜晚,我非常迫切地想獨處一會兒。我朝一片茂密的叢林走去,待我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擺脫了背后的燈火和人語時,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納了我,我撥開沒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氣好得讓人覺得上帝也在此處與我共呼吸,山澗的溪水聲幽幽傳來。在風景宜人的游覽勝地,常常看見成群結(jié)隊的游人喧嘩而過。其實,如果想真正領(lǐng)略風景的神韻,是非常需要獨自游覽來和自然進行交流的。
③那是個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記得竹林里無處不在的月光。我很懼怕陽光,在陽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對于月光,我卻有著始終如一的衷情,因為它帶給人安詳和平靜,能使緊張的心情得到舒緩與松弛。
④眼前忽然銳利地一亮,一點光搖曳著從草叢中升起,從我眼前飛過。正在我迷惑不已時,又一點光從草叢中搖曳升起,依然活潑地從我眼前飛過。這,便是螢火蟲了。如果在我的記憶中不儲存關(guān)于這種昆蟲的知識該有多好,我會認定上帝開口與我說話了,我也許會在冥想中破譯這種暗夜里閃光的話語。
⑤然而,我知道這是晝伏夜出的螢火蟲。它在腹部末端藏有發(fā)光的器官,這種飛翔的光點使我看到舊時光在隱隱呈現(xiàn),不知怎的,它那顫顫飛動的光束使我聯(lián)想到古代仕女燦爛的白牙、殼麗的絲綢,中世紀沉凝的流水,戲院里?琮的器樂,畫舫的白綢以及沙場上的刀光劍影。一切單純、古典、經(jīng)久不衰的物質(zhì)都紛至沓來,我的心隨之飄搖沉浮。
⑥螢火蟲的發(fā)光使它成為一種神奇的昆蟲,它總是在黑夜到來時才出現(xiàn),它同我一樣不愿沉溺于陽光中。陽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塵土飛揚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螢火蟲則伏在安閑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徹頭徹尾的平靜,而我只在它發(fā)光時才消除煩躁,獲得真正的自由。因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魚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個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擁有光明的呢?我們曾被一些陽光下不得不看見的暴行嚇怕了,所以我們無法像螢火蟲一樣在陽光下無憂無慮地沉睡。我們睡著,可我們睡得不安詳;我們醒著,可我們卻又糊涂著。螢火蟲則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徹。因而它能心無旁騖地舞蹈,能夠在滾滾而來的黑夜中毫不膽怯地歌唱。
⑦月光下螢火蟲的光束畢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夠完全照亮竹林的還得是月光,然而螢火蟲卻在飛翔時把與它擦身而過的一片竹葉映得無與倫比的翠綠,這是月光所不能為的。螢火蟲也在飛過溪澗的一刻將巖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樣的光澤,這也是月光所不能為的。
⑧螢火蟲忽明忽滅地在我眼前飛來飛去,我確信它體內(nèi)蓄積著億萬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螢火蟲卻永不泯滅。古人類逝去了,又會進化出新的人類,而螢火蟲卻能世世代代地在天地間播撒光明。也許它汲取了大自然中的生氣和光芒,所以它才成為最富于神靈色彩的一種昆蟲。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飛舞、螢火縈繞的竹林里。沒有了人語,沒有了房屋的燈火,看不見炊煙,只是聽著溪流,感受著露水在葉脈上滑動,這樣親切的夜晚是多么讓人留戀。
⑩可我還是朝著有人語和燈火的地方返回了。
11剛才的那種亙古長存的螢火,在一瞬間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將要走出竹林時,一只螢火蟲忽然從草叢中飛起,迅疾地掠過我面前。它在經(jīng)過我眼前時驟然一亮,將我眸子里沉郁的陰影剝落了一層。
(選自《知識窗》2014年第8期,有改動)
19.作者在第③段中說“我很懼怕陽光”,從全文看,原因是什么?(4分)
19.①陽光不能跟月光一樣帶給人安詳和平靜;②陽光下需要在塵土飛揚的街市上疲于奔命;③陽光下會看見一些暴行。
20.文中第⑩段的“可我還是朝著有人語和燈火的地方返回了”獨立成段,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4分)
20.(4分)單獨成段,起到強調(diào)作用。結(jié)構(gòu)上照應開頭的“已經(jīng)擺脫了背后的燈火和人語”,使文章完整;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熱愛之情,不得不返回人群的無奈之情。
21.請解釋文中最后一段“它在經(jīng)過我眼前時驟然一亮,將我眸子里沉郁的陰影剝落了一層”在文中的含義。(4分)
21.(4分)螢火蟲飛過我眼前時引起我的思考,使我暫時忘記了疲憊和煩躁,獲得了寧靜與自由。
22.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請列舉三處,并說明這樣用的好處。(6分)
22.(6分)陽光與月光的對比,陽光月光與螢火蟲的對比,人與螢火蟲的對比。清楚地表現(xiàn)出對比對象的不同之處;突出了螢火蟲的安閑、自由;表達了作者喜歡寧靜自由的思想情感。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菌兒自傳
高士其
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實實的自述,請一位曾直接 和我見過幾面的人筆記出來的。
我自己不會寫字,寫出來,就是螞蟻也看不見。
我也不曾說話,就有一點聲音,恐怕蒼蠅也聽不到。
那么,這位筆記的人,怎樣接收我心里所要說的話呢?
那是暫時的一種秘密,恕我不公開吧。
閑話少講,且說我為什么自稱做“菌兒”。
我原想取名為微子,可惜中國的古人,已經(jīng)用過了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點大人氣,不如“兒”字謙卑。
自古中國的皇帝,都稱為天子。這明明要挾老天爺?shù)穆暶茏,以號召群眾,使小百姓們嚇得不敢抬頭。古來的圣賢名哲,又都好稱為子,什么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貴了,太大模大樣了,不如“兒”字來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軀,永遠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凹毎背錾,能積成幾千,幾萬,幾萬萬。細胞變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掛滿綠葉的大樹,或變成一條蝗蚓,一只蜜蜂,一頭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鯨,看得見,摸得著。我呢,也是由一粒細胞出身,雖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們不爭氣,不團結(jié),所以變來變?nèi),總是那般一盤散沙似的,孤單單的,一顆一顆,又短又細又寒酸。慚愧慚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兒”。為“兒”的原因,是因為小。
至于“菌”字的來歷,實在很復雜,很渺茫。屈原所作《離騷》中,有這么一句:“雜申 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苣。”這里的“菌”,是指一種香木。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來比喻賢者,以諷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沒有那樣清高,那樣香氣熏人,也無從查考。
不過,現(xiàn)代科學家都已承認,菌是生物中之一大類。菌族菌種,很多很雜,菌子菌孫,布滿地球。你們?nèi)祟愃钍熳R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類,那些像小紙傘似的東西,黑圓圓的蓋,硬短短的柄,實是我們菌族里的大漢。當心呀!勿 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會毒死你們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一種。小得使你們?nèi)庋,看得見灰塵的紛飛 ,看不見我們也夾在里面飄游。輕得我們好幾十萬掛在蒼蠅腳下,它也不覺著重。真的,我比蒼蠅的眼睛還小1000倍,比頂小一;覊m還輕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傳到現(xiàn)在,在生物界中,混了這幾千萬年,沒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沒有看見過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罷,我也樂得過著逍逍遙遙的生活,沒有人來攪擾。天曉得,后來,偏有一位異想天開的人,把我發(fā)現(xiàn)了,我的秘密,就漸漸地泄露出來,從此多事了。
這消息一傳到眾人的耳朵里,大家都驚惶起來,覺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還可怕。然而始終沒有和我對面會見過,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總帶著半疑半信的態(tài)度。
“什么‘微生蟲’?沒有這回事,自己受了風,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蟲?這都是心火上沖,所以頭上臉上生出癤子疔瘡來了!
“寄生蟲就說有,也沒有那么湊巧,就爬到人身上來,我看,你的病總是濕氣太重的緣故!
這是我親耳聽見過三位中醫(yī),對于三位病家所說的話。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們的傳統(tǒng)觀念,病不是風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來的,而不知冥冥之中還有我在把持活動。
因為冥冥之中,他們看不見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 “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實,哪里來的這些魔物,他們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卻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現(xiàn)現(xiàn)、明明白白的一種生物,一種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為什么和人類結(jié)下這樣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時時暗殺人命呢?
說起來也話長,真是我有冤難申,在這一篇自述里面,當然要分辨?zhèn)明白,那是后文,暫擱不提。
因為一般人,沒有親見過,關(guān)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聽途說,傳聞失真,對于我未免胡亂地稱呼。
蟲,蟲,蟲——寄生蟲,病蟲,微生蟲,都有一個字不對。我根本就不是動物的分支,當不起“蟲”字這尊號。
稱我為寄生物,為微生物,好嗎?太籠統(tǒng)了。配得起這兩個名稱的,又不止我這一種。
喚我做病毒嗎?太沒有生氣了。我雖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對不對?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職業(yè),只算是我非常時的行動,真是對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細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卻有點科學紳士氣,不合于大眾的口頭語,而且還有點西洋氣,把姓名都顛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類。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內(nèi)有禾,十足地表現(xiàn)出植物中的植物。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兒子,所以自愿稱做菌兒。以后你們?nèi)绻袡C緣和我見面,請不必大驚小怪,從容地和我打一個招呼,叫聲菌兒好吧。
19.文章開頭寫道:“閑話少講,且說我為什么自稱做‘菌兒’。 ”作者所謂的“閑話”有什么作用?(4分)
19.(4分)交代寫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 暗示“菌兒”很小的特點;(2分)用饒有趣味的語言設(shè)置懸念,引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2分)
20.縱觀全文,“菌兒”有哪些特點?(4分)
20.(4分)(1)身軀幼小,單細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2)沒有聚合性,弧單生存,又短又細;(3)是 菌族里最小最輕的一種生物,屬于寄生植物;(4)能參與和把持生命活動,有時會引發(fā)疾病。(答出一點給1分。)
21.結(jié)合文意,簡要分析畫線部分的表達效果。(4分)
21.(4分)作者運用擬人修辭以及作比較、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寫出了菌兒“小”和“輕”的特點;(2分)語言輕松活潑又科學準確,利于讀者理解和接受。(2分)
22.這篇文章在寫作風格上有哪些特點和表達效果?試結(jié)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22.(6分)(1)文章通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采用“自述”口吻,將艱深的科學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自然清新,引人入勝。(2分)(2)文章段落簡短,多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承轉(zhuǎn)自如,給人輕松愉悅之感,易于讓人接受。(2分)(3)文章廣征博引,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諸如“子”“文學”“中醫(yī)”等多有涉及,點染成趣,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2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扛著瓦缸沿街叫賣,不小心手沒有抓緊,瓦缸往后掉落,只聽得“叭”的一聲,摔成碎片。賣缸人頭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過來問他:“為何摔破了缸,卻看都不看一眼?”賣缸人說:“再看多少眼也不會變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罷!
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聯(lián)想和感受?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擬題目;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⑤文體特征鮮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60300.html
相關(guān)閱讀:
2013年高考語文仿真試題(附答案河南十名校)
上一篇:
浙江省寧波市2014屆高三4月份高考模擬語文試題
下一篇:
2014屆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檢測試卷(有答案)
相關(guān)主題
2013年高考語文仿真試題(附答案河南十名校)
江西省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
山東省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2013年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四校聯(lián)考試題(含答案)
2013年高三上冊語文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4屆高考語文第二輪課時專題強化演練題(有答案)
2014屆高考語文精練鳳頭豹尾展才情——開頭、結(jié)尾即學即練復習試
2013年高考語文第三次模擬試卷(中山市有答案)
遼寧省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2014屆高考語文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精練即學即練復習試題
相關(guān)推薦
推薦閱讀
2012年全國19個省市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和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湖南卷語真題解析(word版) 一、語言字運用(12分,……
廣東省深圳市2014高三年級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
廣東省深圳市2014高三年級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試題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
河南省鄭州市2014屆高中畢業(yè)班考前檢測語
河南省鄭州市2014屆高中畢業(yè)班考前檢測語文試題 第I卷 閱讀題 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
2013屆高三上冊語文學情調(diào)研試卷(帶答案
考試時間:150分鐘 分值:160分 一、語言字運用(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
2013年高三語文一模試題(朝陽區(qū)有答案)
北京市朝陽區(qū)2014~2013學年度高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 語文試卷 2013.4 (考試時間……
相關(guān)閱讀
2013年高三語文畢業(yè)復習第一次統(tǒng)一檢測試
2012屆高三語文下冊第四次適應性訓練題(
2012北京東城區(qū)高三上冊語文12月聯(lián)考試題
2014屆高考語文第二輪能力提升專項訓練試
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附答案福建。
2014屆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測試題
河南省鄭州市2014屆高中畢業(yè)班考前檢測語
2013年高三語文三檢試題(徐州含答案)
2012年嘉興高三語文上冊第一次階段測試題
2013年4月高三語文聯(lián)考試卷(附答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