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shù)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shù)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shè)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試題中心
>
語文
>
高三
>
2013年高三語文第二學期聯(lián)考試卷(帶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語 文 試 題
(答題時間:150分鐘 試題滿分:150分)
一、 80分
(一)下文,完成1-6題。(16分)
堂堂書陣百重關(guān)
王充閭
①現(xiàn)代文學觀念認為,文學的生命力在于能夠使讀者拉開心理距離,能夠為讀者提供一種契合其文化心態(tài)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愛的一部作品重讀,卻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了無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開那段心理距離,這說明在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經(jīng)開始枯萎,它已不能給出新的審美期待。
②其實,讀書本身也是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是在喚醒自己本已存在但還處于沉睡狀態(tài)的思想意識。一切能夠使心靈發(fā)生震撼的、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都應(yīng)是一種心理的共鳴和內(nèi)在的思考!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睙o論是寫作還是閱讀,善于思索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魯迅說過,沒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沒有文學。有人提倡作家學者化,實際上,更應(yīng)倡導作家成為思想者,因為學者未必就是思想者。思想的自覺,是學者最高的自覺。有些書的作者很聰明,有才氣,文章也流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內(nèi)涵空虛,讀過之后獲益無多。同樣,作為讀者也應(yīng)該善于思索。讀書應(yīng)該善于提問題,找話題,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處于一種鮮明的研究狀態(tài)。我曾寫過一首七絕,描繪讀書犯險歷難的情態(tài):“縋幽探險苦般般,夜半勞思入睡艱。設(shè)問存疑揮戰(zhàn)幟,堂堂書陣百重關(guān)!
③長時期以來,人們將讀書、學習的基點定在掌握知識上,“知識就是力量”成為公認的真理。知識當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視的,是人生智慧、哲學感悟。信息、知識與智慧,三者處于不同的層次。信息好比是礦砂,是所有容易獲得或不易獲得的事物、事實、認識的總和,可供人們據(jù)以分析與參考;知識是人們把大量的事實與認識的礦粉投入熔爐之后,提煉與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識都是專門知識,是關(guān)于某一領(lǐng)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種思想方法、價值準則等方面的認識;而智慧則是在生命體驗、哲學感悟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升華了的知識,它是知識的靈魂,是統(tǒng)率知識的。知識關(guān)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學問,而智慧關(guān)乎人生,它落腳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屬于哲學層次。
④馬克思曾經(jīng)把哲學形象化,比喻為“迎接黎明的高盧雄雞”,意思是哲學是武裝頭腦的,是精神武器,是在前面指導人生的。黑格爾則說,哲學是反思的科學,是事后的思索,因此,他把哲學喻為“黃昏時起飛的貓頭鷹”。兩位大師講的都是關(guān)乎智慧、關(guān)乎人生的。古希臘的哲人把哲學說成是愛智慧。智慧是哲學的生活化、實際化。
⑤在讀書、思考中,悟性是至關(guān)重要的,但有了知識不一定就能具備悟性。知識只有化作對生命的一種觀照能力時,它才能變成智慧。因此,智慧總是與內(nèi)在生命感悟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關(guān),知識則未必。智慧是指能夠把知識、感受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性的特殊能力。我國記錄哈雷彗星的出現(xiàn),始于春秋時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到清末1910年,兩千余年從未間斷過,總共出現(xiàn)過31次。這可以稱作“世界的唯一”。但是,記是記了,卻沒有人對它進行思索、研究,不知道這出現(xiàn)了31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個。到了公元1875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沒有掌握這份天文記錄的情況下,只是依照牛頓的引力定律,計算出了彗星的軌道,預(yù)言了它出現(xiàn)的周期??每隔76年回歸到太陽身邊一次?梢,信息、知識重要,而運用知識、從知識出發(fā)使之成為智慧,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博學不能使人智慧!标P(guān)鍵在于能否使知識、學問由死變活。
⑥思考重在找到一個準確的、獨特的視角。其實,哲學研索本身就是一種視角的選擇,視角不同,闡釋出來的道理就完全不同。這是著名學者李澤厚說的。視角和眼光是聯(lián)系著的。愛因斯坦看人看世界,用的是宇宙的眼光,因而能夠跳出“人為中心”這個成見,得出人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埃塵???沒有驕傲的理由的結(jié)論。
⑦從前的史學只注重史實與過程的記述,著眼于歷史的客體;而自從分析的歷史哲學提出以來,就逐步轉(zhuǎn)到歷史思維上來,即轉(zhuǎn)到主體如何認識歷史的客體上來。我國古代史學,以敘述為主,闡釋為輔。所謂“敘述”,主要是指翔實地記述史實、事件;而“闡釋”則著眼于史論,重視歷史研究!蹲髠鳌分械摹熬釉弧保妒酚洝菲┑摹疤饭弧,都屬于史論性質(zhì)。它們往往并不獨立成章,只是附于書后,或者夾敘在行文中間。史論的大量出現(xiàn)和獨立成篇,大體上肇始于宋代,到了清代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從前,有些飽學之士炫富矜博,腹笥不可謂不豐厚,占據(jù)史料也十分充足,但由于缺乏濃烈的研索意識,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窮追苦詰,結(jié)果終其一生缺乏理論建樹。這個教訓我們應(yīng)該認真地記取。
1.(2分)第①段中畫橫線的“審美期待”在文中是指 。
2.(2分)第②段作者闡述的觀點是 。
3.(3分)第④段中,黑格爾把哲學喻為“黃昏時起飛的貓頭鷹”。請說明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
4.(2分)第⑦段中“腹笥”一詞,其中的“笥”字,“從竹,從司,司亦聲!尽鉃椤畬B殹ⅰ畬J隆。據(jù)此,可推斷出“笥”的字義是 ;“腹笥”一詞在文中的意思是 。
5.(3分)下列各項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知識只有上升到智慧的高度才有價值和意義。
B.哲學是關(guān)乎智慧、人生的,智慧是哲學的生活化、實際化,二者相互映襯。
C.第⑤段中列舉我國記錄哈雷彗星的事例,從正面說明智慧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D.思考就是視角的選擇。視角不同,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6.(4分)請你舉一實例,簡要說明智慧比知識更為重要的道理。
。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21分)
鼻子底下就是路
張曉風
⑴走下地下鐵,只見中環(huán)車站人潮洶涌,是名副其實的“潮”,一波復一波,一濤疊一濤。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鐵里香港因為開始得晚,反而后來居上,做得非常壯觀利落。但車站也的確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卻偏偏會走回來。
⑵我站住,盤算一番,要去找個人來問話。雖然滿車站都是人,但我問路自有精挑細選的原則:
⑶第一、此人必須慈眉善目,犯不上問路問上兇煞惡神。
⑷第二、此人走路速度必須不徐不急,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話沒說完,他已竄到十公尺外去了,問了等于白問。
⑸第三、如果能碰到一對夫婦或情侶最好,一方面“一箭雙雕”,兩個人里面至少總有一個會知道你要問的路,另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當自危,陌生人上來搭話,難免讓人害怕,一對人就自然而然地膽子大多了。
⑹第四、偶然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問上話也不錯,他們偶或一時興起,也會陪我走上一段路的。
⑺第五、站在路邊作等人狀的年輕人千萬別去問,他們的一顆心早因為對方的遲到急得沸騰起來,哪里有情緒理你,他和你說話之際,一分神說不定就和對方錯過了,那怎么可以!
⑻今天運氣不錯,那兩個邊說邊笑的、衣著清爽的年輕女孩看起來就很理想,我于是趕上前去,問:
⑼“母該壘,(不該你,即對不起之意)‘德鋪道中’頂航(頂是“怎”的意思,航是“行走”的意思)?”我用的是新學的廣東話。
⑽“啊,果邊航(這邊行)就得了(就可以了)!
⑾兩人還把我送到正確的出口處,指了方向,甚至還問我是不是臺灣來的,才道了再見。
⑿其實,我皮包里是有一份地圖的,但我喜歡問路,地圖太現(xiàn)代感了我不習慣,我仍然喜歡舊小說里的行路人,跨馬走到三岔路口,跳下馬唱聲喏,對路邊下棋的老者問道:
⒀“老伯,此去柳家莊悅來客棧打哪里走?約莫還有多遠腳程?”
⒁老者抬頭,騎者一臉英氣逼人,老者為他指了路,無限可能的情節(jié)在讀者面前展開……我愛的是這種問路,問路幾乎是我的碰到機會就要發(fā)作的怪癖,原因很簡單,我喜歡問路。
⒂至于我為什么喜歡問路,則和外婆有很大的關(guān)系。外婆不識字,且又早逝,我對她的記憶多半是片段的,例如她喜歡自己捻棉成線,工具是一只筷子和一枚制錢,但她令我最心折的一點卻是從母親聽來的:
⒃“小時候,你外婆常支使我們?nèi)ヅ芡,叫我們到XX路去辦事,我從小膽小,就說:‘媽媽,那條路在哪里?我不會走啊!’你外婆脾氣壞,立刻罵起來,‘不認路,不認路,你真沒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衣牪欢f:“媽媽,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來才明白,原來你外婆是說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問路!”
⒄我從那一剎立刻迷上我的外婆,包括她的漂亮,她的不識字的智慧,她把長工短工田產(chǎn)地產(chǎn)管得井井有條的精力以及她蠻橫的壞脾氣。
⒅由于外婆的一句話,我總是告訴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寧可一路走一路問,寧可在別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寧可像賴皮的小幺兒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風。漸漸的才發(fā)現(xiàn)能去問路也是一狀權(quán)利,是立志不做圣賢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權(quán)利。
⒆每次,我所問到的,豈只是一條路的方向,難道不也是冷漠的都市人的一顆猶溫的心嗎?而另一方面,我不自量力,叩前賢以求大音,所要問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嗎?
⒇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問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點和微笑,我都會想起外婆,誰也不是一出世就藏有一張地圖的人,天涯的道路也無非邊走邊問,一路問出來的!
7.(2分)文章開頭了車站人群洶涌的情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8.(2分)請說明第⒂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9.(4分)請賞析第⒅段中的劃線句。
10.(3分)作者為什么喜歡問路?文中交代了三條理由,請逐條概述。
11.(6分)選出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兩項:( )( )
A.本文開頭中“一波”、“一濤”的復沓,具有潮水迭起的音效,形象地寫出了人潮如海潮;也是鋪墊??這么多的人作者會找誰問路呢?
B.在作者的敘述中,她是向兩個邊說邊笑、衣著清爽的年輕女孩子問路的,她們不僅告訴了作者該怎么走,還將作者送到了正確的出口,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C.⒁段劃線句中“怪癖”一詞, 本來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但在文中作者借用這個詞,突出了她對“問路”這種做法與眾不同的態(tài)度和極度地喜歡。
D.學會“問路”,其實是“圣賢”、“先知”在人群中以謙卑的姿態(tài)學會求助他人,擺脫自恃甚高的盲目,認識到得到善意的幫助也是幸福。
E.“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問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點和微笑,我都會想起外婆”, 因為問路是直接從外婆那學來。
F.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說的“一出世就藏有一張地圖的人”,指的是無所不知的人。
12.(4分)“問路”的過程其實也是個體觸碰陌生人心靈的過程,請依據(jù)文本,分條探究出作者對這一點的體會和思考。
①
②
③
④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1)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2)分野中峰變, 。(《終南山》)
(3)念去去,千里煙波, 。(《雨霖鈴》)
(4)可堪孤館閉春寒, 。(《踏莎行?郴州旅社》)
(5)吾視其轍亂, ,故逐之。(《曹劌論戰(zhàn)》)
(6)北極朝廷終不改, 。(《登樓》)
(7) ,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
(8) ,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14-16題。(8分)
贈花卿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此詩大約是在花敬定的飲宴席上聞樂有感而作;ň炊ㄒ蚱蕉ㄅ褋y有功,居功自傲,經(jīng)常大宴賓客,尋歡作樂,肆無忌憚,用天子音樂。
14.(2分)首句“絲管”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請寫出《琵琶行》里用類似手法描寫音樂的句子。
15.(2分)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中,“紛紛”本指事物多而亂的樣子,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樂,形象描繪出弦管雜錯而和諧的效果。
B.頷聯(lián)中,“半入”寫出音樂悠揚動聽而空靈活脫的感覺。
C.該詩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長,既然“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何故“錦城絲管日紛紛”呢?含蓄的諷刺盡在其中。
D.從體裁上看,本首詩是近體詩;從題材上看,本首詩是詠懷詩。
16.(4分)結(jié)合全詩,說說作者在構(gòu)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虛實結(jié)合的。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3題。(19分)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也。公義早孤,為母氏所養(yǎng),親授書傳。周天和中,選良家子任太學生,以勤苦著稱。武帝時,召入露門學①,令受道義。每月集御前令與大儒講論,數(shù)被嗟異,時輩慕之。
從軍平陳,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養(yǎng),孝義道絕,由是病者多死。公義患之,欲變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檢部內(nèi),凡有疾病,皆以床輿來,安置廳事②。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shù)百,廳廊悉滿。公義親設(shè)一榻,獨坐其間,終日連夕,對之理事。所得秩俸,盡用市藥,為迎醫(yī)療之,躬勸其飲食,于是悉差,方召其親戚而諭之曰:“死生由命,不關(guān)相著。前汝棄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臥其間,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兒復差!汝等勿復信之!敝T病家子孫慚謝而去。后人有遇病者,爭就使君,其家無親屬,因留養(yǎng)之。始相慈愛,此風遂革,合境之內(nèi)呼為慈母。
后遷牟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因露坐牢側(cè),親自驗問。十余日間,決斷咸盡,方還大廳。受領(lǐng)新訟,皆不立文案,遣當直佐僚一人,側(cè)坐訊問。事若不盡,應(yīng)須禁者,公義即宿廳事,終不還?。人或諫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無德可以導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罪人聞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諍訟者,其鄉(xiāng)閭父老遽相曉曰:“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痹A者多兩讓而止。
仁壽元年,追充揚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恐其部內(nèi)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預(yù)令屬公義。公義答曰:“奉詔不敢有私。”及至揚州,皆無所縱舍,?銜之。及
煬帝即位,揚州長史王弘入為黃門侍郎,因言公之短,竟去官。?
(《隋書?循吏傳》)
注:①露門學:古代學校的名稱。 、趶d事:官府辦公的地方。
17.(4分)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A. 以功除岷州刺史( ) B. 皆以床輿來 ( )
C. 躬勸其飲食,于是悉差( ) D. 訟者多兩讓而止( )
18.(2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shù)百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C. 因分遣官人巡檢部內(nèi)
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
D. 前汝棄之,所以死耳
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
19. (2分)下列四句,與其中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后人有遇病者 B.宋人有得玉者
C.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D.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
20.(6分)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每月集御前令與大儒講論,數(shù)被嗟異,時輩慕之。
(2)后遷牟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因露坐牢側(cè),親自驗問。
21.(2分)本文表現(xiàn)辛公義的什么樣的品格
22.(3分)依據(jù)文本,請概述出辛公義在岷州、牟州、揚州做官時的事跡:
A.在岷州刺史任上:
B.在牟州刺史任上:
C.在揚州道黜陟大使任上: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4-27題。(10分)
六國論(節(jié)選)
蘇轍
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諸候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則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候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取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yīng)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殺。秦兵未出,而天下諸候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六國論(節(jié)選)
李楨
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心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國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也,視秦也無異也。兵連禍結(jié),曾無虛歲。向使有擅(據(jù)有)形便(地理形勢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
23.(2分)蘇轍以為“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天下出身以當秦兵”的條件是 。(用課文原句回答)
24.(2分)李楨認為六國與秦國相同處在于 。
不同之處在于 。
25.(3分)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是( )
A.蘇轍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韓、魏親魏以擯奉”。
B.李楨“未必不復增一秦也”的意思是:六國也可以像秦國一樣統(tǒng)一中國。
C.蘇轍認為六國的“自安之計”是“厚韓親魏以擯秦”。
D.李楨認為“視秦無異也”,是因為六國“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
26.(3分)李楨文中的觀點有其顯著的局限性,請指出并簡要地分析這種思想的危害性。
二、寫作 70分
27.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
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人,將思考交給了電腦,把溝通交給了手機,將行走交給了汽車,把健康交給了保健品,把美貌交給了整容院……誠然,現(xiàn)代生活在給人們帶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的同時,無形中也讓人們遺失了原本應(yīng)該擁有、不可或缺的、甚至必須堅守的東西。
上述現(xiàn)象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反思生活,反省自我,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題目自擬,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參考答案
一、閱讀 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1-6題。(16分)
1.(2分)契合其文化心態(tài)的情境或者思想。
2.(2分)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善于思索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
3.(3分)哲學作為一種“反思”,是在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此項工作需要一個清凈的環(huán)境,需要人沉靜下來思考。因此,這種“反思”當然就只能是在薄暮降臨時悄然起飛。(意思接近就給分。)
4.(2分)專用類竹制容器 肚子里的學問
5.(3分)B(A.第③段中有“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當然重要”等句子,說明知識的價值和意義;C.從反面說明智慧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D.與第⑥段中“視角不同,闡釋出來的道理就完全不同”不符。)
6.(4分)舉例(2分),闡述(2分)。示例:一個單位的領(lǐng)導,單從技術(shù)知識層面上來說,這位領(lǐng)導是不如專職員工的。但他有智慧,懂得如何處理協(xié)調(diào)好人際關(guān)系,知曉怎樣讓企業(yè)生存發(fā)展。這種能力和學問,不是單靠讀書能讀出來的,它顯然要比“知識”勝出一籌。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21分)
7.(2分)設(shè)置典型環(huán)境,并以人群洶涌引出個體的容易迷失,為下文寫我的“問路”作鋪墊。
8.(2分)在文章中不僅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還交代了我喜歡問路的原因,以及外婆對我的影響。
9.(4分)運用排比,充滿感情地表達出自己對問路這件事的喜愛;又運用類比,將自己比作小幺兒,把懷著善意指點自己的人們比作哥哥姐姐,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在問路中感受到人間溫情的幸福與快樂。
10.(3分)①我不喜歡地圖的“現(xiàn)代感”而喜歡古老的問詢方式;
②所問對象和他的回答具有一定的未知性,給人以好奇和遐想;
③我對外婆的崇敬和她對我的教誨。
11.(6分)D、E(D. “圣賢”、“先知”有誤)(E.問路是媽媽從外婆那學來,再告訴我的。)
12.(4分)本題考察對文本思想意蘊的探究,依據(jù)文本作出合情合理的推斷、闡述即可。以下幾個方面,均為得分點:
①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都是可能問詢的對象,但要問得真切,必當有所選擇;
②每一次問詢都意味著與一顆心靈接近,陌生人給予的溫暖常常感動我們的內(nèi)心;(或:在問路的過程中,感受那種人與人之間互相關(guān)愛,互相幫助的善良和溫情。)
③幼時外婆的教誨,其實是讓我學會與他人溝通,獲取可得的幫助;
④在漫長人生中的每一次跨越和發(fā)現(xiàn),都需要以謙卑的姿態(tài)獲;
⑤“問路”的過程也是檢驗自我和體察他人的過程,“問”本身也是真誠的試金石。
⑥當我們在繁華世界,為光影迷惑而感到精神孤立與無助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對津口的問詢與尋找。
⑦人如果具有一種不恥下問的精神是十分珍貴的,人不是一出生就是萬能的,干任何事無非是有“問”才干成功的。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⑴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⑵陰晴眾壑殊
⑶暮靄沉沉楚天闊 ⑷杜鵑聲里斜陽暮
⑸望其旗靡 ⑹西山寇盜莫相侵
⑺落霞與孤鶩齊飛 ⑻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
(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14-16題。(8分)
14.(2分)借代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15.(2分)D (是贈別詩)
16.(4分)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qū)嵍,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致。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2題。(19分)
17.(4分)A. 授予官職 B. 抬 C.同“瘥”,病愈 D. 雙方,兩方
18.(2分)D(所以:……的原因)
19.(2分)C(A.B.D均是定語后置)
20.(6分)(1)每月集中到皇帝面前,讓他和大儒們講論道義,多次受到贊嘆,當時的同輩人仰慕他。(得分點:御前 數(shù) 嗟異)
(2)后來升遷為牟州刺史,他一到任,先到獄中,露天坐在室外監(jiān)牢旁邊,親自查驗審問犯。)(得分點:下車 露 驗問)
21.(2分)勤政愛民
22.(3分)A. 辛公義用實際行動改變了岷州親屬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風氣。
B. 辛公義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監(jiān)獄中不再有積壓的案子。(或:辛公義不辭辛勞審理案件,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動,誠心服罪;颍盒凉x的辛勞感動了老百姓,以后再有要打官司的人,就相互忍讓體諒對方而停止訴訟。)
C. 辛公義不愿意徇私舞弊,得罪了豫章王,后來豫章王的部下在隋煬帝面前說了辛公義的壞話,使他被免職。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4-27題。(10分)
23.(2分) 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
24.(2分)六國皆欲為秦所為 秦得天助而六國未得天助
25.(3分))A(其原因是不知“厚韓親魏以擯秦”,而“貧疆場尺寸之利,背盟販約,以自相屠滅”。
26.(3分)李楨觀點中顯著的局限性是認為“秦統(tǒng)一六國得天助”,這是一種天命論思想。這種思想宣揚一切都是天生注定的,是不能靠自己來改變的。其危害性在于愚弄、奴役老百姓。
二、寫作(70分)
審題提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61555.html
相關(guān)閱讀:
2013年高考語文仿真試題(附答案河南十名校)
上一篇:
2013年高三語文一模試卷(海淀區(qū)含答案)
下一篇:
河南省鄭州市2014屆高中畢業(yè)班考前檢測語文試題
相關(guān)主題
2013年高考語文仿真試題(附答案河南十名校)
江西省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
山東省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2013年高三上冊語文第一次四校聯(lián)考試題(含答案)
2013年高三上冊語文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4屆高考語文第二輪課時專題強化演練題(有答案)
2014屆高考語文精練鳳頭豹尾展才情——開頭、結(jié)尾即學即練復習試
2013年高考語文第三次模擬試卷(中山市有答案)
遼寧省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2014屆高考語文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精練即學即練復習試題
相關(guān)推薦
推薦閱讀
2013南寧市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含答案)
2013-4-21 廣西省南寧市 2013屆高三畢業(yè)班第二次適應(yīng)性測試 語 文 試 題 考生注意: 1.本……
2014屆高三語文下冊拓展精練檢測試題(含
拓展精練 (12)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每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瑰麗/……
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北京市)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語文(北京卷) 本試卷共8頁,150分?荚嚂r長150分鐘.……
2014年高考語文仿真模擬檢測試題(附參考
M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8頁。 滿分150分。 考試用時150分鐘。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
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含答案北京市)
M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 語文(北京卷) 本試卷共8頁,150分?荚嚂r長150分鐘……
相關(guān)閱讀
2013年高考語文仿真試題(附答案河南十名
2013年高三語文第七次月考試卷(湖南)
2013屆高三語文好題速遞試題(附答案)
西安高新一中2014屆高三語文下冊大練習檢
河北2013屆高三語文上冊調(diào)研試題(有答案
2014年高考語文仿真模擬檢測試題(附答案
2014屆高考語文課堂基礎(chǔ)復習題(含參考答
2013年高三語文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卷(有答案)
2012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現(xiàn)代文閱讀
2013高考語文第二次聯(lián)考試題(貴州六校聯(lián)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