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實現(xiàn)新課程理念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標準》要求教師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fā)、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例如,學生的生活經驗就是無形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無形資源,通過相互交流,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新教材中的探究實驗內容貫穿始終,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探究實驗的教學,對于開發(fā)教學資源,實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中有這樣一個探究實驗:“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教材在“建議使用的方法”中有一步是讓學生在載玻片的背面貼上膠 條,用縫衣針在膠條上畫出100個邊長為2 mm的正方形小格。我就在“畫格工具的選用”上大做文章,讓學生們展開討論,因為畫格子是他們非常熟悉的技能,完全可以作為“無形的教學資源”來開發(fā)。

經過激烈的辯論,學生總結出以下5種方案:

1.按照教材中提出的用縫衣針畫。注意:縫衣針的安全問題。解決方法:可以把載玻片帶回家,畫好后再帶回學校。

2.用圓規(guī)的金屬尖畫。

3. 用黑色的筆畫。注意:不能用碳素筆或鉛筆,原因是容易被擦掉?梢杂煤谏珗A珠筆。

4. 用藍色的筆畫。注意:用圓珠筆。

5. 用鐵絲紗窗代替畫格。因為紗窗小格的邊長正好是2 mm。

    在總結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工具去完成這次探究活動。因為實驗工具是他們自己選定的,所以,他們做起實驗來興趣盎然。通過實踐的檢驗,學生總結出了每種工具的優(yōu)缺點。(如下表)

    在這個探究實驗中,一些學生由于工具選用得不當,沒有得到 實驗數據,他們失敗了,但我及時引導他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應該更重視過程,而不是結論。失敗是正常的,它是學習的必經之路。即使探究實驗失敗了,只要我們繼續(xù)認真地分析原因,隨時修正錯誤,總結經驗教訓,也一定會學到比書本上更多的東西。通過這一個探究實驗,培養(yǎng)了他們實事求是的科研態(tài)度,百折不撓的 科學精神,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而且,學生在“畫格工具的選用”上,充分利用了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了縫衣針、圓規(guī)、藍黑圓珠筆,體驗了科學研究的艱難歷程。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材資源,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質,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新課標的理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99925.html

相關閱讀:11種教育方法會毀掉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