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實用類文本閱讀《馬君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實用類文本閱讀( 25 分) 馬 君 武 馬 君武,字貴和,廣西桂林人,學者,國立廣西大學首任校長。 民國初, 馬 君武懷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凱,對宋言語討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 實用類文本閱讀(25
分)
馬 君 武

君武,字貴和,廣西桂林人,學者,國立廣西大學首任校長。
民國初,君武懷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凱,對宋“言語討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君武一耳光,君武“奮起還擊”,重傷宋教仁左眼。宋在醫(yī)院躺了大半個月,傷口才“勉強愈合”。1917
初,國會討論對德宣戰(zhàn),君武為反戰(zhàn)之中堅,但“政學系”骨干李肇甫卻贊成對德宣戰(zhàn)。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說罷舉杖繞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對詩賞月的風雅場合,君武也難脫勇武之氣。一次“南社”對詩,君武被蘇曼殊的詩“噎”得半天說不出話,“轉羞為怒,急起,奮拳欲毆曼殊”。蘇詩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虧眾人勸住。
但了解那段歷史的人都說,君武雖“性烈”,卻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經是孫中山的秘書長,又是同盟會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實為國民黨元老級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壇自是四面碰壁。因固執(zhí)己見,君武曾被國民黨開除。后來,國民黨廣西黨部欲為其恢復黨籍,就讓他填個表。表上有“何時入黨”一欄,君武卻填上“同盟會章程是我起草”,黨部的官員們哭笑不得,只得作罷。
這位留德工學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數國文字,又寫得一手好詩!豆伯a黨宣言》的綱領,是他首次譯成中文,刊登在《民報》上。他還是第一個翻譯并出版達爾文《物種起源》的中國人。

君武一度任廣西省長,但多次與桂系軍閥交惡,其座船被軍閥襲擊,連隨侍身邊的妻子都中彈殞命。死里逃生的君武向老友陸費逵痛陳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過的……可惜數千冊心愛的書籍和許多未刊行的詩文譯稿,完全丟了,實在令我心痛。”
陸費逵答曰:“你是文學家、工業(yè)家、教育家。我國應該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氣,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業(yè)呢?”
從此,中國政壇上便少了一個“勇夫”,卻多了一個雷厲風行的大學校長。
其時,恰逢國立北京工業(yè)大學校長空缺,全校學生一致公議,要求教育部任命馬君武為校長。他的學生回憶,馬校長一到,“久不冒煙之實習工廠,亦濃煙冉冉升空;嚴冬冷寂之教室與圖書館,亦得有煤生爐取暖,全校員生振奮不已。”
在出任廣西大學的首任校長后,君武又奉行“鋤頭主義”。他要求學生拿起鋤頭參加建校勞動,既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又使家境貧寒的學生通過勞動得到一點報酬,以補貼生活費用的不足。抗戰(zhàn)期間,為了讓學生適應戰(zhàn)斗生活,君武還大力提倡軍訓。西大學生過著軍事化的生活,戴軍帽、扎皮帶、裹綁腿,每日三餐,號兵吹號,學生列隊進入食堂,有時候還要搞夜間演習。
在用人方面,君武不拘一格。他從中學教師暑期講習班中選拔人才,來廣西大學擔任助教。反之,對不安心本職工作、學生不滿意的教師,則不管資歷、學識如何,一旦聘期已滿,立即予以解聘。

君武的同代人,顯然很清楚地意識到他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這位校長以其改造中國的封建教育體制、極力推廣現代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與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馬”之譽。
但這個一度“恃才傲物”的馬校長,卻多次因學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頭顱。他曾求張學良為其捐助一筆辦學款,張學良拒見,他便在張的公寓門房外呆了一夜,張學良只好接見。康有為去世后,他的家人將其藏書出售,君武得知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費巨資,將康的藏書收于校圖書館。
1936
,廣西當局改組西大,規(guī)定校長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馬君武請求擔任理工學院院長,遭拒,只得離開他一手創(chuàng)建的西大。離別前,他意味深長地對學生說,我一生做的許多工作,都是別人求我,只有辦西大,是我求別人。
1939
,59
歲的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國立廣西大學校長。他的居所位于校區(qū)內杉湖旁,門前是他親撰的一副對聯(lián):“種樹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對好湖山。”
1940
,馬君武逝世。
(1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
分)
()(

A.
馬君武是廣西大學首任校長,在任期間發(fā)生的三件事——還擊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毆蘇曼殊,體現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點。
B.
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華過人,有很深厚的翻譯功力。座船被軍閥襲擊,數千冊書籍和詩文譯稿完全丟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資購買了康有為的藏書。
C.
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議,順應形勢需要,開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業(yè)。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為,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
D.
馬君武重任國立廣西大學校長時,居所門前的對聯(lián)“種樹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對好湖山”意味著,馬君武已經洗凈先前勇武之氣,顯得溫情脈脈了。
E.
這篇傳記的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否定了前期馬君武的不合時宜的舉動和做法,高度肯定了從事教育事業(yè)以后的貢獻。全文以敘述為主要的表達方式。
(2)
馬君武在恢復國民黨黨籍的表格上“何時入黨”一欄填了“同盟會章程是我起草”的話。請分析他為什么要這樣寫。(6
分)
(3)
馬君武為什么會在當時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譽,請簡要概括原因。
(4)
馬君武經歷了從“從政”到“從教”的轉變,你同意他的轉變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87398.html

相關閱讀:《吳階平:“紅色御醫(yī)”的傳奇人生》閱讀答案
《周作人-鐵的優(yōu)雅》閱讀答案
《一次改變國畫命運的艱苦寫生》閱讀答案
閱讀:馬立新《<易經>哲學與當代低碳文化建設》
《百前的李鴻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