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運用數學的能力是學生未來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這是防分化的有效途徑之二。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保噩F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概念和數學規(guī)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guī)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授這些數學知識,而忽視對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們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fā),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大有裨益。
。玻訌娊S柧殻囵B(yǎng)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學中我采用組織學生野外觀光和現有電化設備來建立抽象的數學模型,這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又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時,特別是解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造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畫圖)訓練,也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科技和當前商品經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人口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畫圖)能力。
3.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數學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企業(yè)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等。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能力的目的。視學習為“做”的過程,體驗的過程,凸現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一種走向。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