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晉書?范寧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范寧字武子。少篤學,多所通覽。簡文帝為相,將辟之,為桓溫所諷,遂寢不行。故終溫之世,兄弟無在列位者。時以浮虛相扇,儒雅日替,寧以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紂。乃著論日“王何叨海內(nèi)之浮譽,資膏粱之傲誕,畫螭魅以為巧,扇無檢以為俗。鄭聲之亂樂,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寧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溫薨之后,始解褐為余杭令,在縣興學校,養(yǎng)生徒,潔己修禮,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風化大行。自中興已來,崇學敦教,未有如寧者也。征拜中書侍郎。在職多所獻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學,甚被親愛,朝廷疑議,輒諮訪之。寧指斥朝士,直言無諱。王國寶,寧之甥也,以諂媚事會稽王道子,懼為寧所不容,刀相驅(qū)扇,因被疏隔。求補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試死邪?”寧不信卜占,固請行。寧在郡又大設(shè)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學用,改革舊制,不拘常憲。遠近至者千余人,資給眾費,一出私祿。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學生,課讀五經(jīng)。又起學臺,功用彌廣。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寧入?yún)C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濁,所為狼藉?こ窍扔辛T,寧悉改作重樓,復更開二門,合前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議之禮典!痹t曰:“漢宣云:可與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寧果如凝之所表者,豈可復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時為天門太守,棄官稱訴。帝以寧所務惟學,事久不判。會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陽,猶勤經(jīng)學,終年不輟。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寧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釋遂沈思積年為之集解其義精審為世所重既而徐邈復為之注世亦稱之
(節(jié)選自《(晉書•范寧傳》,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寧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釋/遂沈思/積年為之集解/其義精審/為世所重/既 而徐邈復為之注/世亦稱之
B.初/寧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釋/遂沈思積年/為之集解/其義精審/為世所重/既 而徐邈復為之注/世亦稱之
C.初/寧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釋/遂沈思積年/為之集解其義/精審為世所重/既而 徐邈復為之注/世亦稱之
D.初/寧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釋/遂沈思/積年為之集解其義/精審為世所重/既而 徐邈復為之注/世亦稱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解褐”,義與“釋褐”相同,指開始擔任官職,“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二者皆為古時候?qū)W校的名稱,后來“庠”“序”連用,泛指學校。
C.“五經(jīng)”指《易》《書》《詩》《禮》《春秋》五部經(jīng)典,加《論語》為“六經(jīng)”。
D.“太!保倜,秦稱“奉!保谱趶R禮儀,漢取“尊大”意,改名為“太!。
(3)下列對于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寧崇尚儒學。范寧認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說導致儒學衰微、其罪孽超過了桀紂,于是專門寫文章斥責他們。
B.范寧熱心教育。范寧崇尚儒學、重視教化,任地方官職時都積極興辦學校,甚至還拿出自己的俸祿來資助求學之人。
C.范寧正直無私。范寧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為,對巴結(jié)會稽王司馬道子的親外甥王國寶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寧勤于治學。范寧在少年時期就專心于學問,博覽群書,即使晚年免官閑居于丹陽,也仍然勤于經(jīng)學,毫不松懈。
(4)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簡丈帝為相,將辟之,為桓溫所諷,遂寢不行。
②孝武帝雅好文學,甚被親愛,朝廷疑議,輒諮訪之。解析:
【分析】(1)本題考查斷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見的文言虛詞這些斷句標志和主謂結(jié)構(gòu)。
(2)本題考查考生對文化常識的了解。
(3)本題考查考生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將題干與原文進行對比。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名詞!皠h”,就是刪除,刪除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把a”,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皳Q”,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調(diào)”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
【解答】(1)B.翻譯::當初,范寧因為《春秋谷梁傳》沒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為《春秋谷梁傳》做了《集解》!洞呵锕攘簜骷狻愤@部書義理精密詳實,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為《春秋谷梁傳》做注,世人也很稱贊!胺e年”是“沉思”的時間,不可斷開,排除AD.“其義精審”主謂短語,不可斷開,故選B。
(2)C.六經(jīng):《易》《書》《詩》《禮》《春秋》《樂》。
(3)C.文中并未提到范寧指斥王國寶。
(4)①“為”,做;“辟”征辟;“為……所”,表被動;“諷”,勸阻;“寢”,擱置,這里指被擱置。譯為:簡文帝做丞相時,想要征辟范寧做屬官,被桓溫勸阻,于是這件事就被擱置不辦了。
②“雅”,非常;“甚”,很,非常;“親愛”,親近喜愛;“疑議”,有疑難事情的時候;“輒”,就;“諮訪”,咨詢。譯為:孝武帝非常喜歡文學,(范寧)很被孝武帝親近喜愛,朝廷有疑難事情的時候,(孝武帝)就向范寧咨詢。

答案:
(1)B
(2)C
(3)C
(4)①簡文帝做丞相時,想要征辟范寧做屬官,被桓溫勸阻,于是這件事就被擱置不辦了。
②孝武帝非常喜歡文學,(范寧)很被孝武帝親近喜愛,朝廷有疑難事情的時候,(孝武帝)就向范寧咨詢。

【參考譯文】
范寧字武子。從小就專心好學,博覽群書。簡文帝做丞相時,想要征辟范寧做屬官,被桓溫勸阻,于是這件事就被擱置不辦了。所以在桓溫在世期間,范寧兄弟沒有一個在朝廷做官的。當時的人競相宣揚清談虛無的玄理,儒學影響日益衰頹,范寧認為這種風氣開始于王弼、何晏,王、何兩人的罪過超過了桀與紂。(范寧)于是撰文說“王何兩人貪圖天下人都贊美的虛名,憑借富貴人家的傲慢與荒誕,畫魑魅來夸耀自己的機巧,鼓動天下人把不遵禮法作為習俗。鄭國音樂擾亂了純正的音樂,善于詭辯的言論顛覆國家,確實有這樣的事情。 狈秾幊缟腥鍖W貶抑玄學,大都像這樣;笢厮篮,(范寧)才走入仕途,擔任余杭縣令。范寧擔任余杭縣令期間,興辦學校,教育學生,廉潔立身、躬行禮法,崇尚儒學的人沒有不尊崇他的。過了一年,余杭的風俗教化大為改觀。自從中興以來,崇尚儒學、重視教化,沒有比得過范寧的人。
后來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書侍郎的職位。范寧在中書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有好的建議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議,對國家政治很有幫助。孝武帝非常喜歡文化學術(shù),(范寧)很被孝武帝親近喜愛,朝廷有疑難事情的時候,(孝武帝)就向范寧咨詢。范寧指摘朝廷大臣的缺點錯誤,都直接了當?shù)卣f,沒有任何避諱。王國寶是范寧的外甥,因為巴結(jié)會稽王司馬道子,害怕不被范寧所容忍,就挑撥范寧和皇帝的關(guān)系,范寧因此被皇帝疏遠。范寧請求補任豫章太守,皇帝說:“你不適合擔任豫章太守,為什么急著去親自體驗死亡呢?”范寧不相信占卜,堅持請求去補任豫章太守。范寧在豫章又大興學校,派人到交州購買磬石以供修建學校所用,并改革舊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規(guī)。從遠近各地來豫章求學的有一千多人,這些人的耗費全都出于范寧的私人俸祿。范寧又將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學校來做學生,督促他們讀《五經(jīng)》。范寧又修筑學臺,學校的功能更加齊備。
江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彈劾范寧,說“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守范寧在朝廷做官參與機要,在地方做官擔任大郡的長官(可見朝廷對范寧的信任),但是范寧卻無所顧忌地做奢侈污濁之事,所作所為不合法度?こ窍扔辛情T,范寧全部改建成層樓,又修建兩座城門,加上以前的城門,豫章郡現(xiàn)在一種有八座城門。范寧還建造了七所私宅……希望將臣的這份奏章下發(fā)給太常寺討論,按照禮法將范寧判罪。”皇帝下詔說,“漢宣帝說,‘可與之共同管理天下的,是優(yōu)秀的郡守’,如果范寧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說的那樣,怎么還可以繼續(xù)擔任郡長官呢!”范寧因此被判罪接受懲處。范寧的兒子范泰當時為天門太守,棄官(為范寧)申訴。皇帝認為范寧所致力的只有儒學,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沒有判決。(后來)恰好碰上大赦,范寧就沒有被判罪。范寧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陽,仍然勤于經(jīng)學,一年從頭到尾毫不懈怠。范寧六十三歲時,在家中去世。當初,范寧因為《春秋谷梁傳》沒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為《春秋谷梁傳》做了《集解》。《春秋谷梁傳集解》這部書義理精密詳實,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為《春秋谷梁傳》做注,世人也很稱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321846.html

相關(guān)閱讀:許渾《謝亭送別》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歐陽修《蘇氏文集序》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黃之雋《南鄉(xiāng)子?暑夜》閱讀答案及解析
《新唐書?王思禮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后漢書?桓榮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