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wǎng)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語文
>
九年級
>
第5課《孔乙己》課堂實錄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j.Co M
第5課《孔乙己》課堂實錄
(初雪霽介紹情況,要求學生安靜,進入學習狀態(tài)。)
初雪霽:第一線課堂方桌活動《孔乙己》課堂研討現(xiàn)在開始。
今天主講老師是范美忠先生,他是第一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心研究員。都江堰光亞學校兼職教員。范美忠先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曾在《中國經(jīng)濟時報》《廣東日報》《南方體育》等媒體任編輯,在天涯BBS,新浪讀書論壇,第一線教育論壇等都可以搜索到范美忠先生的文章,特別是《中國青年報》在6月29日冰點深度報道了他的《追尋有意義的教育》,在網(wǎng)內(nèi)網(wǎng)外引起很大反響,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范美忠先生光臨新都四中,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范美忠先生!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講魯迅的《孔乙己》,以前學過很多魯迅的文章,比如說《故鄉(xiāng)》《風箏》,我不知道你們是否喜歡?
生:喜歡,討厭,一般
師:為什么喜歡?哪個同學回答一下?
生舉手,(其他鼓掌):我喜歡,喜歡他的直率,敢于直言,對于政治方面的的什么都敢于說,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師:那么你覺得孔乙己是對政治的直言?
生:嗯。對封建的批評
師:對封建的批評是吧?你知道封建是什么意思?
(學生笑)生:我的感覺是對人性的磨滅
師:封建是什么意思?,不是封建壓迫,還有沒有其他的,喜歡魯迅的原因?
生2:他在一些細小的方面能夠把人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喜歡他很細節(jié)的描寫,不是很……從小的地方尋找一個突破口
師:也就是說你喜歡他描寫的方法,你喜歡他的散文,他喜歡雜文。兩位同學說了自己的喜歡,有討厭的嗎?說說看法。如果沒有的話,因為我喜歡調(diào)查學生,在光亞的時候?qū)W生給我說不要講魯迅,講了吶喊還講野草,有的學生覺得魯迅太壓抑……不喜歡可能跟大家的年齡有關,經(jīng)歷有關,有人說不到中年是不能懂魯迅的,但是我想,偉大作家表達的人性的體驗觀察和思考,難道我們一定要到那個時候再來懂嗎?今天學習孔乙己,以前學過,以前你們有什么感受或者問題?哪位同學起來說一下?有沒有?
生:我覺得孔乙己和裝在套子里的別里科夫有共同之處,都是在社會中扮演落伍者和犧牲品的角色,雖然說別最后死了,但是存在生活在周圍的人沒有因為這個死而有所改變,正如作者所說:……孔乙己最后也是死了,但是作者說的……這是老師說的,
師:剛才說是保守的走卒,那么你的根據(jù)何在呢?
生:因為他在那些方面都……
師:就是說在文章當中哪些地方讓你得出結論
生:偷書的時候說不是偷
師:那么和保守有什么關系呢?
師:保守是什么意思?
生:思想守舊 ,不能接受新生事物
師:老是說文言文是嗎?所以他就是一個保守落伍的人,因此就應該被社會所淘汰是吧?所以他就必須死,不能改變以適應時代?有沒有不同的看法?都同意 他的意見嗎?沒有人起來回答是吧?
生:(生鼓掌)通過這篇課文,我也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黑暗
師: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生:孔乙己被打,但是沒有一個人肯幫助他
師:你認為他的悲劇是社會造成的
生: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師:是他的天性還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生:有社會有個人的原因
師:就象現(xiàn)在應試教育,考不上大學壓力就很大是吧
生:有這種感覺
師:你總得來看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懶惰,沒有自食其力,思想保守,思想迂腐
師:你覺得他思想是什么樣的?
生:應該是停留在封建社會很保守很保守的思想
師:我們說一個觀點的時候,必須有自己的根據(jù),你的根據(jù)在哪里?他的思想是什么,然后再判斷他是先進的還是保守的。你的根據(jù)在哪里?
生:不知道
師:那坐下,其他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生鼓掌,生:這篇文章著重反映了魯迅的政治見解,為什么這樣說呢他主要是對他的思想、行為進行的批判。?因為這表現(xiàn)了他的批判,再這里我想問一下老師:魯迅作為一個作家,他是赤裸裸的,用新事物去抨擊舊事物,而朝鮮歷史上有一個叫趙光祖的人,他主張革新,但是最后卻遭到被車裂的命運,……我想請問一下,魯迅的精神和作品能夠延續(xù)至今,是為什么?
師:這個問題有點和孔乙己不特別達界,你說他反映了魯迅的政治意識,有什么關系
生:比如說孔乙己的言行充滿了文學和封建文士的迂腐的氣味
師;那你認為這和政治觀點有什么關系呢?
生:為什么沒有關系?人的意識是受客觀事物的制約的……
(學生笑,鼓掌)
師:好,那好,我們看另外的同學……
生:老師,你還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
(生笑,鼓掌)
師:你剛才說的問題跟魯迅有關,而不是跟孔乙己有關,你剛才說到封建社會教育的結果,你認為封建社會是什么?
生:從經(jīng)濟上說是自給自足,從意識上說是固守陳規(guī)
(生鼓掌)
師:我對封建社會作一個解釋,沒有人對中國古代社會定義為封建社會,是共產(chǎn)黨史學家書寫歷史的成果,最先是馬克思在研究歐洲社會提出的,,中國翻譯過來之后,實際上吸收了西周分封制度的名字了,我們下面采用的是郭沫若的觀點,所以這個概念不是中國的,
實際上我們從封建的原初含義來看的話,封建實際上是……所以這個概念已經(jīng)轉化了,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意思,所以大家要重新做考量。剛才大家說人的悲劇都是由社會環(huán)境決定的,那么他的悲劇有沒有個人的原因呢?是什么樣的結果?周圍的人對他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他的悲劇除了科舉制度施加在他身上的壓力之外,還有他自己的迂腐,那么在周圍人眼里他是什么?他的價值何在?
生:笑料
師:他是笑料,他可笑在哪里?哪個同學起來回答一下?
生:我認為他悲劇是自身造成的,原因是很多的,因為他被別人當成笑料,但是他自己卻不知道,還處在麻木的狀態(tài),還滿口的之乎者也,所以很可笑
師:如果他不用之乎者也而是用白話呢?還會覺得他可笑嗎?
生:也許不會,也許會,因為麻木不是所有的人。
師:如果你當時在現(xiàn)場的話,你會嘲笑他嗎
生:也許會的
師: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覺得你是否收到了封建思想的毒害?
(生笑—)
生:不是,是因為當時的周圍人的影響
師:如果現(xiàn)在呢?
生:不會,我還會給他幫助
師:剛才會。,現(xiàn)在不會,為什么覺悟這么高了呢?
生:因為社會在發(fā)展,
師:社會怎么在發(fā)展?
生:人類智慧在提高……
師:也就是說人會變得越來越好
生:人的思想也會越來越進步
師:現(xiàn)在社會孔乙己這種人有沒有;蛘哳愃频氖虑橛袥]有
生:存在
師:嘲弄他的人有沒有?
生:有,少一些
師:為什么,你怎么知道?
生:因為社會在發(fā)展
師:你怎么知道社會發(fā)展的根據(jù)何在?
生:因為社會發(fā)展越來越高,人們的思想行為也會越來越進步
師:物質(zhì)提高精神也提高,你認為這二者有必然聯(lián)系嗎?
生:物質(zhì)和意識的發(fā)展是同步的
師:根據(jù)何在呢?
生:因為這是馬克思提出的論證,物質(zhì)決定意識
師:我認為馬克思搞錯了,應該是意識決定物質(zhì)
(學生嘩然)
生:你無法改變社會物質(zhì)
師:是不是物質(zhì)發(fā)展了,人的素質(zhì)就一定會更高?那么現(xiàn)在的人就一定比以前的人更好嗎?這樣來說,孔乙己這樣的悲劇是怎么導致的呢?
生2:我覺得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物質(zhì)的社會,社會是發(fā)展的,意識當然就不斷提高
師:意識等于人的道德素質(zhì)嗎?你說的意識是什么
生::是對物質(zhì)的客觀反映
師:那么物質(zhì)越多,意識越高,意識越高,人的道德素質(zhì)就越高
生:不是,因為我想在這里大概有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
師:那么現(xiàn)在哪個國家的物質(zhì)最高
生:美國
師:那么美國人的素質(zhì)一定最好
生:不是啊,對這個問題我們要辨證地看,
師:我不喜歡辨證看問題,我喜歡片面地看問題
(生嘩然)
生:片面的就是錯誤的……
師:片面的為什么就是錯誤的?
生:因為片面是不科學的
師:為什么不科學就是不對的呢?那么文學是科學嗎?
(生又一次嘩然)
生:還是我那句話,辨證看問題,文學有好的也有壞的
師:你覺得宗教是科學嗎?
生:不是
師:那它是錯的嗎?
生:不是,因為宗教是我們的精神糧食
師:那這個我不追問下去了?滓壹旱谋瘎∈欠窬筒淮嬖诹,中國科舉制度廢除是1905年,孔乙己出生于1881年,也就是清末的時代,……象以后發(fā)生了比孔乙己大的多的悲劇,餓死幾千萬人啊,49年以后非常殘酷的事情,包括親人的互相檢舉揭發(fā),包括武斗,相互仇視,包括腐敗十分殘酷的事情,所以我對進化論表示悲觀,物質(zhì)進步意味著道德的進步,這樣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第一是否物質(zhì)決定意識,第二是否人的意識等于人的精神,人的精神等于人的道德,物質(zhì)進步一切都會跟著進步……這個問題是值得考量的,因為剛才你的說法實際上在道德水準在物質(zhì)上建立了一個關系,越窮的地方道德越壞,如果舉出事實的話,我們未必能夠證明。這個問題我不想再多說下去,我覺得你的哲學還要好好學。那么當時的人對孔乙己的嘲弄是物質(zhì)的不發(fā)達,為什么物質(zhì)不發(fā)達就沒有道德素質(zhì)?那么這樣,是否億萬富翁的道德素質(zhì)必然比窮人高?因為你覺得他窮所以道德素質(zhì)差所以可以去嘲弄?那么為什么嘲弄?他們有什么好處?孔乙己會有什么樣的感覺?他們嘲弄的是哪些方面?哪個起來回答一下?他們主要嘲弄了孔乙己的哪些方面?
生:嘲弄了他的思想方面,他執(zhí)著于封建的科舉制度,但是又不會變通
師:為什么執(zhí)著了?
生:一因為他還考
師:那么你們現(xiàn)在考不上大學還復讀呢?
生:但是知道自己考不上了還考。不僅是嘲笑他科舉,還有其他的行為,他偷書,說竊
師:是嘲笑他考科舉還是沒有考上
生:考不上
師:當時的人認為考科舉是不好的嗎?
生:是好的
師:到底在嘲弄什么?
生:沒有考上
師:孔乙己什么感覺?
生:麻木了
師:他真的麻木了嗎?從文本中找感覺?
生:你怎么連一個秀才都撈不到啊
師:我問的是孔乙己的反應?他是什么感覺?
生:非常不安,非常有失敗感
師:從文本中哪里看到?
生: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蒙上一層灰色,嘴里說不出話
師:為什么蒙上灰色
生:是因為說到 了他心頭痛處了
師:對孔乙己說來如此痛苦的事情別人為什么還要戳他的痛處?
生:因為這是人性,現(xiàn)在也存在這種現(xiàn)象,你越不好越有人來戳,甚至逮著你辮子不放。
師:那么我認為這是封建社會毒害的結果
生:(有些著急)不是,不是封建社會,現(xiàn)代也是這樣,每個時代每個階段都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是不可抹殺的
師:或者說現(xiàn)在的物質(zhì)很豐富
生:不是,物質(zhì)不能代表自己的精神,如果說物質(zhì)很豐富,你的精神更不文明的話,……慈溪太后吧,物質(zhì)都屬于她了,她為什么還要賣國。這是形勢所迫
師:嘲弄他的人是否知道孔乙己的痛苦?
生:有些知道,有些人不知道,但是他們的快樂都是建筑在別人痛苦之上的
師:看到這些你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有些酸酸的
師:那么你覺得這樣的狀況你覺得合理嗎
生:不
師:應該被改變嗎
生:應該被改變,但是不可能被改變
師:為什么
生:因為社會是復雜的,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有相同,但是不是完全相同。不可能改變每一個人
師: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痛苦上,那么我們能不能將心比心,來改變這些,是否可以更好呢?
生:可以,我們每個人應該真心對人,世界可以因此而改變
師:就是說需要自我的反省
生:是的
師:那么這種殘酷和麻木是否只有中國有?
生:其他地方也有,而且一點也不亞于中國
師:你為什么覺得一點不亞于中國?如何得出這個判斷?如果你說瑞士或者美國,你從書本看到,或者在國外生活過。
生:從外國的書本看到,比如別里科夫
師:有沒有程度的差別?
生:,沒有
師:我想問的是,你認為是人性的原因嗎?
生:是
師:是國民性嗎
生:不是
師:我這里多說兩句,魯迅在自序里面說他并不是一個為文學而文學的人,他文學的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注意。不是象王爾德波德萊爾是純文學,也不是象梁實秋他們只是說說笑話。魯迅在跟他的一個朋友許壽裳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經(jīng)常討論,說中國國民性的弱點究竟在哪里。 魯迅認為更多的是國民性而不是人性,許回憶說,魯迅認為主要是缺乏愛與誠,所以中國人比較假,比較冷漠。所以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己排遣無聊的工具,所以看客的冷漠是縈繞在是魯迅心中的一個結,他的作品讀得比較多的可以看到,他的小說中出現(xiàn)得很多的一個詞就是看客。吶喊自序里面看中國人被砍頭看得很愉快,這里大家看孔乙己也很愉快。這是魯迅的看法,那么究竟是人人性還是國民性,如果是國民性,那么就說明這樣惡劣的人性只有中國人有,如果是人性,所有人都有,那么他能夠改變嗎?應該改變嗎?大家可以去想一下。
我再問一個問題,你們對這些嘲諷孔乙己得人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嘲諷他們的人是什么態(tài)度?哪位同學起來回答一下?
(生鼓掌)生:我對孔乙己,我也會象別人一樣,所以我很同意看客的態(tài)度的
師:你也會和他們一樣嘲弄,你和看客是一樣的?覺得應該?
生:是,沒有哪個人生下來就是很善良的
師:也就是人生下來就是壞的?人性本惡?
生:對。我就很壞
(生笑)
師:你的理由我贊成
生:有一個大家說三個理由可以證明人之初性本惡
師:是誰?是上帝嗎?如果我說性本善
生:我肯定反對,因為我就有些惡
(生笑)
師:因為你惡,所以所有人都跟你一樣的?你心中有善的嗎?。
生:很少
師:我覺得他很誠實,比偽君子好,但是他承認,起碼是誠實的,……我這里還有一個提問,如果孔乙己換成丁舉人,大家會嗎
生:不會,因為他是舉人,很多人巴結他
師:所以孔乙己之所以被嘲弄,除了了之乎者也,除了他穿長衫以外,還有地位原因是吧?
生:對
師:嘲弄孔乙己沒有什么危險
生:嘲弄丁舉人后果很難說
(生笑)
師:我在想短衣幫跟孔乙己是一個階層的人,為什么互相同情?為什么不是象白居易說的同是天涯,相逢何必曾相識……為什么要相互摧殘呢?難道象我一個朋友說的人活著就是要相互摧殘嗎?為什么要這樣下去呢?你說你會這么做,別人也會這么做,你認為嘲弄孔乙己沒有危險,別人也會覺得嘲弄你沒有危險,我們應該這樣下去嗎/把痛苦加到別人身上?
生:我覺得應該要改變,但是……
師:怎么改變?
生:我不知道,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
師:那么文章說沒說怎樣改變?
生:沒有提,但是我們可以從文章當中理解出來……
師:沒有說是吧?那么你們覺得有什么辦法可以改變呢?
生2:鼓掌)我覺得應該改變,我看過《讀者》一篇文章……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遇見每一個人,就去幫助他們,然后讓他們?nèi)椭畟人,他想這樣就可以幫助到他的母親。所以我覺得可以首先自身改變,再來影響周圍的人,來改變這一切
師: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
生:同意
師:所以我覺得魯迅如果知道你的想法的話,他會很欣慰的,那這篇文章也沒有白寫。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生:老師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國民性,中國人嫌貧愛富,愛拿別人痛苦當作笑料,瞧不起低下的人,德國人乞丐和富人就沒有高下之分,所以中國的國民性影響到下一代人這是一種陋習……
師:你說中國人是根據(jù)他的財富的多少來確定他的成就和等級?
生:是
師:大家還有沒有別的問題
生:(鼓掌):老師,我想問你,你一直在問我們孔乙己,那么你對孔乙己的看法如何?中國這么多年封建思想,當然對人有影響,學生對老師也有恐懼心理
師:你對我有恐懼心理嗎?
生:有,一個人可以改變客觀環(huán)境嗎,不可能,要改變的話也需要很多年。中國人的民族性根本就不能跟韓國德國人相比……面對日本的侵略略的時候,中國是虛浮……猶太人在哥倫比亞大學每當節(jié)日的時候,可以念逝去人的名字三天三夜
師:我們說中國人的時候是一個全稱判斷,實際上,魯迅說到中國人的時候,也不見得說所有中國人都是這個樣子。你說中國人的國民性不能跟日本和韓國比,那我問你一下,你覺得你能不能跟日本和韓國比?
生:我不是說我
師:我就問你,你覺得你能不能跟日本和韓國比
生:不能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你們能不能比呢?
生:不能。(有學生問:那老師你呢?)
師:這個我敢說我能
生:是不是所有學文的人都這么
師:個人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入如果有一個一個的個人,社會就會有所改變。我想一個人如果什么都不可改變,那么這個人就完了,因為他一切都決定了,
那么我還有一個問題:魯迅對孔乙己是什么態(tài)度?
學生插嘴失敗
生(鼓掌):我談一下我對他的觀點,我覺得魯迅寫的是中國的前人造成的,中國那么多年的皇帝制度使人充滿了奴性,我們?nèi)绻盟浆F(xiàn)在,肯定不會嘲笑他,國家相關的部門肯能會把他捧成一顆星
師:他有什么地方可以成星?
生:獨特
師:獨特就可以成星?
生:成都好像有一個人,他就崇尚這些,穿長袍,住茅屋,讀古書,中國有十幾家媒體報道了他
師:物以稀為貴是珍稀動物是吧,這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現(xiàn)在有這種人,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就飛黃騰達了。魯迅對孔乙己是什么態(tài)度?
生:同情
師:在文本中找什么證據(jù)
生:我剛剛來,沒有材料
生2:(鼓掌)他是客觀存在的,我個人認為魯迅對孔乙己的那種……反正他心里是矛盾的,因為他也不知道孔乙己是否死了,從一個方面,孔乙己是因循守舊的,我們要嘲弄這種人,另一個方面,他又是堅持個人觀點的,每個人都在嘲笑他,因為他只知道之乎者也之類
師:每個人都在嘲笑他跟魯迅有什么關系呢?又不是魯迅在嘲笑?
生:因為魯迅寫這篇文章是揭示當時人的愚昧麻木守舊
師:你從魯迅資料得出這個判斷,但是單從文章說哪里看出魯迅嘲笑孔乙己?
生:我認為魯迅并不是嘲笑孔乙己,而是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
生:不知道孔乙己是否死了
師:這是小伙計,不是魯迅,這個小伙計是魯迅嗎?
生:這小說是魯迅寫的
師:但是講述這個故事的是小伙計!
生:小伙計是從他筆下出來的,這個思想也應該是魯迅有的
師:如果照你的說法,那些嘲弄孔乙己的人也有魯迅的影子
生:是
師:孔乙己身上也有魯迅的影子
生:是
師:短衣幫身上也有魯迅的影子
生:是
(對話沒有聽清)
師:其他同學同意他觀點嗎?
生:同意
師:也就是說你認為魯迅跟孔乙己還有類似之處?
生:是
師:他們兩個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魯迅對孔乙己有嘲諷的態(tài)度嗎?
生:有
師:還有其他態(tài)度嗎?
生:還有認可的態(tài)度
師:因為他滿口之乎者也,穿著長衫?
生:是,因為他堅持自己的思想
師:是不是堅持自己思想就是好的?
生:是
師:認可他只是因為他滿口之乎者也,因為他穿長衫
生:因為他堅持自己的思想,堅信唯有讀書高
師:是不是他覺得自己了不起
生:是
師:為什么他自己滿口之乎者也穿長衫,是因為他覺得這個很好而堅持它嗎?還是別的原因?
生:不是
生:為什么這樣別人要嘲笑他呢?
生:我認為應該兩方面看。一方面是人們對他的迂腐的嘲笑,,另一方面也是無知
師:為什么無知
生:因為孔乙己堅持了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從這點說他是對的;但是眾人嘲笑他是因為他迂腐地堅持自己的觀點,
師:孔乙己觀點是什么?
生:觀點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師:普通人認同他的觀點嗎?
生:不
師:他為什么會這么認為?
生:受到封建禮教思想的教育
師:什么樣的封建禮教。同樣是讀書,但是為什么丁舉人不會被嘲笑?
生:因為丁舉人有錢有權
師:那不是因為讀書
生:因為他的錢和權是讀書得來的
師:那么說明讀書并不是目的,讀書能夠獲得錢和權所以才高嘛,
學生無語
師:請坐下
生(鼓掌):我認為魯迅是贊同孔乙己的,因為他代表了中國的文化,我從報紙上看到,北大一個講師也是穿長衫,說話也是之乎者也,現(xiàn)在也有人嘲笑他,但是他代表了中國文化,孔乙己也代表了中國文化
師:中國文化是什么?
生:5000年的傳統(tǒng)文化
師:5000年的傳統(tǒng)文化是什么?
生:(無語)
師:什么叫文化?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文化,我問你什么叫文化
(生笑)
師:這個觀點不是我提出來的,是你提出的啊,你說1+1=5,那我就要問你為什么,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
生: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師:傳先來的什么
生:精神和傳統(tǒng)
師:什么精神傳統(tǒng)
生:孔乙己穿著長衫,
師:你說孔乙己穿長衫,因為他是知識分子,所以穿長衫,
生:魯迅是認可傳統(tǒng)文化的,所以他認可孔乙己,
師:魯迅認可傳統(tǒng)文化嗎?
生:是
師:你怎么知道呢?
生無語
師:這個下來再思考一下
生:(鼓掌)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今天坐在這里目的是什么
師:上孔乙己課
生:魯迅對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孔乙己和魯迅和現(xiàn)在的社會性質(zhì)是不同的
師:……你說的社會性質(zhì)是什么意思?
生:魯迅既然不同意當時的社會,而他自己又穿著長衫,那么他自己為什么又要穿長衫呢?
師:跟文本沒有太大關系,我們還是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說哀其不幸為什么?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生:他偷了書被吊著打,很可憐
師:這里是再陳述事實啊,這個事件很慘,但是很多人講很慘的故事的時候津津有味,有同情嗎?
生:我是有同情的
師:魯迅呢?
生:我感覺出來有
師:什么感覺?
生:意思
師:什么意思?
生:思想
師:什么思想?
生:思想,感覺到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希望喚醒當時的麻木不仁的人
師:你是說想喚醒,還有人比嗎?她說魯迅同情?大家同意她的觀點嗎?
學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觀點?
生搶發(fā)言(一位學生搶到,鼓掌)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再這里揣測魯迅怎么講,因為我覺得關鍵是我們怎么想,魯迅表達觀點是從字面上表達出來的,有人說,一千個人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沒有必要管它
師:大家是否同意?
生:同意!
師:你就是說作者想表達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讀者感覺出了什么是吧?
生:我覺得不可能讓作者思想來主宰我們的思想
師:我覺得他的思想很現(xiàn)代,在文學批評歷史上,最早人們認為判斷一部作品應該由作者觀點來判定,有的人會在作品中直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的人覺得在我們談起某一個問題,爭論起來的時候他會說:你看,魯迅是這么說的,還有一種說法是從作品當中找證據(jù),否則就要陷入主觀臆斷,后來就是這種理論,叫讀者反應,強調(diào)讀者以自己的反應和體會來思考。這是一個后現(xiàn)代理論,所以我覺得你的觀已經(jīng)跑步進入后現(xiàn)代,那你覺得作者在作品當中是否流露了他的觀點?因為他作為一個偉大的作家,我們可以不同意的他的觀點
生:我覺得這里討論魯迅有什么觀點簡直是胡謅,或者就是胡說。這里只是一個套路或者一個虛構的人物,魯迅有他自己的觀點是他自己的事,你說要避免主觀臆斷,正如你說你有很深刻的理解,比作者還理解吶喊,但是我可以說你是寫不出吶喊的
師:我們理解,并不是要寫出來,因為我們是作為一個讀者,來鑒賞作品。
生: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思想的獨立,作為老師是教大家不要用單一的感覺去理解,正如魯迅所說,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看到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將憤然而前行。讀者不應該為作者的思想左右,正如綺君寫到的,她說讀者確是了解了作者的感受,或者僅僅是喜愛文學句子本身的美,對魯迅這篇文章,我們只需要了解魯迅對孔乙己是愛之深恨之切,更多的反應了弱肉強食……
師:我們僅僅是需要了解社會的黑暗,而你又說不需要了解這不是矛盾了嗎?
生:讀文章只是對我們有幫助和提高,而不是你那樣對每個字都了解,這對我們來說沒有什么意思
師:什么提高
生:閱讀了寫作水平
師:我們的思考其實就是在提高你的能力
生:有必要把每句話都拆開嗎?
師:我們拆開了嗎?
生:你剛才的意思就是把每一句話都理解十分透徹,就拆開了
師:我沒有
(生笑)
師:閱讀文學作品,你說落后挨打,這是你讀出來的,你說不需要了解作者,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沒有錯,但是要當心,當你面對大師的作品的時候,你的智力水平并不足以應付你和大師的巨大差距,你可能放縱了你的智力和你的感覺,于是把大師降低到你的水平,把作品低俗化,而用經(jīng)典作品來提高我們水平的目的就不能達到,因此,要用鑒賞來提高你的思維能力,了解魯迅的觀點并不是為他左右,我們了解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的觀點我們可以不贊成
生:但是過分強調(diào)這個,難免讓我們落入俗套
師:那是因為你盲從了他的觀點而不是我們了解他的觀點
生:我覺得這樣只能成為一個文學評論家而不是文學家
(學生鼓掌)
師:我覺得……我想我們在上孔乙己的時候,應該是自己尋找自己的答案?你們都想做文學家嗎?
生:不想
師:那我們學習文學目的何在?
生:了解歷史
師:為什么不學歷史呢
生:更多是了解一種美
師:關于文學的意義何在我們到這里,為什么不由魯迅講而是小伙計講?
生(鼓掌)因為人們都知道小孩子是真誠的,就象《皇帝的新裝》故事里面說的一樣,大家都在贊賞皇帝衣服漂亮的時候小孩子說皇帝什么都沒有穿
師:所以故事更有真實性,魯迅自己講就不真實?
生:這樣批判封建社會,他會受到官方勢力的阻礙
師:封建官方勢力阻礙?封建社會從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為止?
生:是到清朝末年
師:清朝末年是那一年?
生:1912年,
師:魯迅寫這篇文章是哪一年?
生:1919年
師:為什么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封建社會都不存在了,還要說這里還有官方勢力的‘阻礙呢?
生:因為封建社會對我們影響是很大的。
師:這個時候是誰統(tǒng)治的時候?
生:北洋軍閥
師:你怎么知道魯迅寫封建社會北洋軍閥就會阻礙他呢?
生:……
師:這個問題是不能主觀臆斷的,當時比這篇文章批判封建更尖銳的雜文更多,而北洋軍閥時期是近百年來中國最自由的時期之一。而且從今天的回答,我必須嚴肅提出一個問題,今天大家的回答,主觀臆斷太多,沒有證據(jù),沒有根據(jù)的判斷,只能說是你的猜想,而不能說是你的觀點。
(時間到,下課)
此文章相關評論:
初雪霽
課堂原生態(tài)不再贅述我只寫當時課后感受:課堂在追問與對答的互動中熱烈進行,探討了孔乙己這個文學形象的典型意義,追問如何有效的從文本中尋求思考點,文學與現(xiàn)實,文學的人文性體現(xiàn),縱橫捭闔,尖銳的對立,言說的迫切,追問的精到與尷尬,火花的碰撞與燒灼,我的學生不時陷入理屈詞窮的境地不時又燎原起你說我說他還要說的熱浪。(我準備用兩節(jié)課時間在網(wǎng)上和學生再次討論我們本課的得失。)
長河落日
教師的追問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教師的思想大膽否定也讓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了激烈的變換,應該說教師的推理是嚴密而有邏輯,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生敢說、敢想,這樣的師生互動,若干年后,我們的教育才會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我的擴張,可喜可喜!
慚愧的是,這樣的課我上不來,這樣的學生我也沒培養(yǎng)過,從這堂課中學到了很多!
若曦
這是我看過的最讓我痛苦的課堂實錄之一。這不是上課,這是作戰(zhàn),老師和學生的拉鋸戰(zhàn):老師拼命把學生往文本上引,學生怎么也不肯埋頭讀書,一知半解自以為是胡亂猜測?滓壹涸谡軐W、歷史和文學理論的夾縫里沒法呼吸。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三個:
1,學生初三的時候讀過了《孔乙己》就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所以不肯再下功夫讀書
2。老師在課上也不曾讓學生讀書
3。魯迅的作品禁得起一讀再讀。但從老師的提問上來看,老師也沒有企圖讓學生在初中的閱讀理解基礎上來一個拔高(沒給學生提出新的閱讀要求)
董隆 發(fā)表于:
給被禁錮的靈魂而言,這樣的追問應該是有巨大價值的.此課的價值,我個人認為遠遠超出了語文課的范疇.雖然追問不是來自文本,但來自學生的回答.而學生的回答正是老師要反對的東西.可以說,教師的追問,是因為學生只是鸚鵡學舌的話語,而這就是教師要有意識打破的.但這樣的課,反過來有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我不知道這是啟迪還是更讓學生變得愚蠢.說到這里,讓我想起夏瑜的"可憐"和紅眼睛阿二的耳光.也許啟迪不應該有這樣的強制方式.總的來說,此可尚缺乏民主的色彩.
漢書下酒 發(fā)表于:
教初中的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我更注重的是對孔乙己的心靈的解讀,引導學生去觸摸孔那顆千瘡百孔的心靈,去感受孔那如秋天的最后一片落葉的無奈的凋零的苦痛。
但今天讀了范老師的課堂實錄,心里卻感受到的是心靈的碰撞與靈魂的拷問。其實,優(yōu)秀的作品往往是對我們心靈的拷問,他讓我們的心靈痛苦并快樂著。范老師試圖教會學生去拷問作品并拷問自己的靈魂,甚至后者大于了前者。這是一個思想著的靈魂與學生的對話,所以學生并不能真正接受并理解。所以這節(jié)課必然會因為拷問的指向不明和預想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而受到指責。
但我希望,范老師播下的火種會燎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54408.html
相關閱讀:
初三語文熱愛生命教學案
上一篇:
曹劌論戰(zhàn)
下一篇: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知識梳理
相關主題
初三語文熱愛生命教學案
初三語文魚我所欲也教學案
孔乙己
公輸教學案
《孔乙己》教學設計
初三語文出師表教學案
初三語文曹劌論戰(zhàn)教學案
初三語文《莊子》故事兩則學教案
初三語文熱愛生命教學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香菱學詩》教案
《香菱學詩》教案 目標: 1、知識與技能:整體把握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分析人物身世及人物學……
《傅雷家書兩則》教學設計
《傅雷家書兩則》設計 目標: 1、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威尼斯商人
題 目 威尼斯商人 總課時 2 學 校 教 者 年 級 九 年 學 科 語文 設計來源 自我設計 教學時……
《外國詩兩首:祖國 黑人談河流》
4《外國詩兩首:祖國 黑人談河流》 目標] 1. 能有感情的誦讀詩歌,感受詩的節(jié)奏。 2. 理……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學案3
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 在月光下砌座小塔,砌一座小小的塔來迎接那……
相關閱讀
初三語文魚我所欲也教學案
《〈莊子〉故事兩則》教學設計
我用殘損的手掌
變臉(節(jié)選)
曹劌論戰(zhàn)
威尼斯商人
陳涉世家
九年級語文上冊議論文復習導學案
初三語文《〈雪〉四人談》教學案
心聲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