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語文
>
高三
>
敏而好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課堂互動
1.生: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敏而好學”“學而不厭”和“不恥下問”?
師:古之謚號是在人死后對其生平作出的評價和定論。善德善謚,惡德惡謚。而“文”之為謚,較為崇高,所以引起子貢的疑問?鬃觿t給以評定。因為一個人天資聰明,往往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不愿再多學習多進益。尤其居上者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更不肯向在下者去虛心求教?鬃诱J為孔圉不論是否存在什么缺點,只要他具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品德素質(zhì),就夠得上謚以“文”字了。蓋棺定論時看一生主流,這是中國的好的傳統(tǒng)。
“不恥下問”的關鍵在于“恥”字。放不下架子,拉不下面子,該問不問,怕人笑話,強不知以為知,實則人不恥之,自以為恥。等到不問不知,瞎作主張,弄出了問題,那才真是自取其辱。
生:孔子言行一致,在這個問題上,孔子多問的本身,就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榜樣。
師:是啊,孔子不認為自己是圣人、仁人,只是強調(diào)自己為學有自己的特點:(一)“學而不厭”。(二)勤敏,他不承認有生而知之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者之也”。(三)不憑空編造,而是多聞,擇善而從,多見而識。(四)從實地實事中求知,如“入太廟(周公廟),每事問”?鬃诱J為,或許這幾點是我同別人為學不一樣的地方吧。本章的主旨是勉勵人好學。
生:孔子是一個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認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為在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樣講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學,表明他承認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學來的,并不是“生而知之”。這就從一個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2.師:孔子在《述而》兩章中,提出君子應不斷進德修業(yè),這和今天的與時俱進的精神是一致的。
生:孔子這里說的只是擔憂,并不是自己身上有這些缺點。既然能時常擔心,不斷反省自己,那就可以避免上述缺點,使品德走向完美。如果我們能像孔子一樣有這種憂慮意識,那進德修業(yè)就不是難事了。
生:這也是針對時弊而發(fā)的。勉勵當時執(zhí)政者修德,因為執(zhí)政者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如何,直接關系到治國平天下。由此可見,孔子憂國憂民之心和追求仁德的精神狀態(tài)。
師:春秋末年,天下大亂?鬃涌畤@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yǎng)、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并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因為進行道德修養(yǎng)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只有這樣,修養(yǎng)才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生:孔子認為自己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但只是學而不厭、為之不厭、誨人不倦罷了。學而不厭、為之不厭,是智者的表現(xiàn);誨人不倦是仁者的風范。公西華說得好:“這正是我輩弟子無法達到的人生境界。”從公西華的贊嘆來看,他對老師是十分了解和敬佩的。
師:本章說“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意思是說起圣與仁,他自己還不敢當,但朝這個方向努力,他會不厭其煩地去做,而同時,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誨別人。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與不仁,其基礎在于好學不好學,而學又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重在能行。所以學而不厭、為之不厭是相互關聯(lián)、基本一致的。
3.生:如何理解《泰伯》中的“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師:孔子說的是一個好學者應有的心理!皩W如不及”,才能不斷下苦功去追求。“猶恐失之”,是說“學而時習”,鞏固所得?鬃釉诿銊畲蠹也豢勺詽M,也不可懈怠。學習是無止境的,其中充滿辛酸苦辣的滋味,只有全力以赴才行。
生:本章是講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鬃幼约簩W習知識的要求十分強烈,他也同時這樣要求他的學生。這“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其實就是“學而不厭”一句最好的注腳。
4.生:那《子罕》中的“毋意……毋我”對我們及社會有何指導意義?
師:這是孔子立身行事的自律條。人要使自己的言行正確,首先要認清事情的真相,并且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而要作出正確的判斷,不臆測、不武斷、不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是非常重要的。年輕人求知欲強,爭勝心也強。由于閱歷不豐富,主觀、臆測的缺點比較容易出現(xiàn);武斷、固執(zhí)的缺點也時有發(fā)生。有時堅持錯誤,還自以為是堅持真理,誰的話也聽不進去。這樣下去,往往會釀成嚴重的后果。為了克服這種缺點,首先要認清事情真相,并要多學多看。知識多了,會使人有所比較,因而能幫助人正確思考。接著就要學會分析。一種說法在各個方面都說得通,才可算正確。如果矛盾重重,和許多已知東西相抵觸,那就要懷疑它的正確性了。
生:自從近代科學產(chǎn)生以來,錯誤的東西往往以創(chuàng)新的名義出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尤其不能憑臆猜、武斷就輕易相信;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虛心聽取不同意見,然后作出判斷,才是提高辨別是非能力的重要手段。
師:“絕四”是孔子的一大特點,這涉及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人只有首先做到這幾點才可以完善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人格。這對人類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是有積極意義的。
師:在《子罕》(二十)里孔子對顏回奮發(fā)向上的學風進行了贊譽。顏回聽老師講課,總是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從不懈怠,這是他“好學”的具體表現(xiàn),穎悟而又好學正是孔子經(jīng)常稱贊顏回的內(nèi)容。
5.生:老師,如何理解《先進》中的“過猶不及”和《憲問》中的“今之學者為人”?
師:《先進》是孔子對子張、子夏的評論。這兩人都是孔門的高材生,是七十二賢人之中的?鬃诱J為這兩個學生都有美中不足:子張總要說過頭話,做過頭事;子夏則失之保守,說話、做事都有些保留?鬃诱J為“過猶不及”,即過頭與跟不上同樣不好,這個論斷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所主張的中庸之道。
生:“過猶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體說明!吨杏埂氛f,“過猶不及為中”!暗乐恍幸玻抑。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薄皥(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這是說,舜于兩端取其中,既非過,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為大圣。這就是對本章孔子“過猶不及”的具體解釋。既然子張做得過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兩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對此二人的評價就是:“過猶不及!
師:《憲問》是本章記敘孔子要求弟子明確學習目的,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目的,本來就是為著充實提高自己,以便將來適應一定的社會工作。但有人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忘記了這個目的,或者向別人炫耀,或者和別人斗氣,這都是既損害別人,也損害自己的行為。做人與學道是同一事物的兩面。學道是為了做人,做人的態(tài)度又是學道的目的、根基。方向明、根基正,才能把道學到手,存于心,見于行。
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出現(xiàn)自己的成績被人忽視,甚至被人故意貶低的情況。這種情況是令人苦惱的,但也不可因此而傷心,嫉妒,甚至做出越軌的行為。自己只要學習確實得到了充實和提高,那么,因此而產(chǎn)生的光芒是任何人也壓制不住的。
師:魯迅說“惟堅實者長在”虛名,小利都是不能長久的。如果因貪虛名,占小利而忘大義,就可能身敗名裂。
生:是啊,《憲問》(三十五)孔子就舉了自己“不為人知”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道理。
師:孔子為在天下實施仁道而周游列國,終于不為時用而回魯國從事教育,整理古籍。生活中的人情物理、嚴霜烈日、坎坷坦途,孔子都經(jīng)歷過。他從西狩獲麟,感慨“吾道窮矣”到這次與子貢的掏心剖白,感嘆仁道難以實現(xiàn)。
生:“知我者其天乎”儒家認為人和自然萬物息息相通。如何實現(xiàn)“相通”?其根據(jù)在于人有一顆感通宇宙生命的“心”。正是這顆心,為把自然界化育萬物的“生生之德”轉化成人的內(nèi)在價值提供了一個內(nèi)在的根據(jù),這個內(nèi)在根據(jù)使得人具有了“仁”的德性。仁者必須感通宇宙生命,體認天地萬物與自己一體,與自己息息相通,如果不能感通,不能體認,則是“不仁”。正如手足雖為人體一部分,但由于手足麻木,那就感受不到,體認不到?鬃訛榱诉_到“仁”的境界,一生是“學而時習之”,從天文、地理和人文當中充實和提高自己,從生活閱歷和社會實踐中磨礪自己,終于升華而走上形而上的境界。他身處逆境而自強不息,受了挫折卻“不怨天,不尤人”的精神,對后世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6.生:孔子在《季氏》中把人的智力用等級劃分,這符合今天的教育制度嗎?
師:人的天賦是不同的。按智力水平和學習態(tài)度,孔子把“材”分為四等。由于有這些差異,就應授之以不同的內(nèi)容,深度也不應一樣。而要研究的是:孔子所說的“生而知之者”,其涵義是什么。是生下來不經(jīng)學習、不經(jīng)實踐就深知事理的人嗎?這好像與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理論不符;通觀《論語》也未見孔子指出一個具體的人是“生而知之者”。孔子說舜是個大智者,但舜也得“好問而好察”而知情明理?梢,孔子未必承認有從娘胎一出來就“生而知之”的人。作為智力水平最高層次,“生而知之者”應是指那些智力超常者,這些人的特點是悟性好,理解力和記憶力強,接受知識快,在某些方面的才能比一般人突出。這樣的人是有的。
生:孔子把人的智力分為上等、中等、下等、等外四個層次,前三個等差劃分是符合實際的;“困而不學”是指學習態(tài)度屬于“不學”之列,在智力上亦屬于第三等級“困”者。“困而不學”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有。何況古代教育不發(fā)達,沒有今天的義務教育政策和制度。如此看來它與今天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7.師:明白了上述各章的道理,那下面《子張》一章也就不難理解了。
生:大千世界奧妙無窮,社會人生千變?nèi)f化,對它的認識是無終極的,因而學習內(nèi)容是無止境的。本章強調(diào)學習態(tài)度必須持之以恒!叭罩渌觥保怯猩线M心的表現(xiàn)!霸聼o忘其所能”,需要意志力。既是渴求知識,要求進步,當然就珍視自己所得,設法不使自己忘掉。這樣,日積月累,積土成山,積善成德,在進德修業(yè)上必有所成。
生:“好學”精神最受孔子稱贊的,要算顏淵了。他“得一善,則拳拳服?(謹慎地記在心里)而弗失之矣”(《中庸》)。子夏的“好學”要求,也不容易做到,非有“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精神不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70868.html
相關閱讀:
君子坦蕩蕩
上一篇:
必修五文言文復習-《陳情表》復習學案
下一篇:
2011年湖南省高考語文試卷逐題解析
相關主題
君子坦蕩蕩
君子三戒
交友之道
君子博學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高三語文教材梳理復習
19.鞭賈 文題解讀 鞭賈,“鞭”是“鞭子”,“賈”是“商人”的意思。柳宗元借寓言故事塑造……
第4講 正確使用詞語
第4講 正確使用詞語 (第一節(jié) 正確使用實詞) 【2012考綱解讀】 《考試大綱》要求: “正確……
高考語文沖刺復習 識記現(xiàn)代漢語常用漢字
高考語文沖刺復習 識記現(xiàn)代漢語常用漢字的字形(第二課時) 【目標】 1、牢牢掌握3500個現(xiàn)代……
2012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 識記現(xiàn)
【2012考綱解讀】 “識記現(xiàn)代漢字的字形”這一考點,一般稱為辨別錯別字。高考語文試題對這……
2012屆高考語文命題作文審題立意復習指導
2012屆高考語命題作審題立意復習指導 【訓練目標】 1、訓練學生全面準確理解話題詞語的含義……
相關閱讀
2012屆高考語文代詩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 正確使
2012屆高考語文精講精練復習圖表與文字轉
敏而好學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考點搭配不當病句專
2012屆高考語文精講精練復習教案;識記現(xiàn)
2012屆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同義詞專題復習教案
概括詩歌的內(nèi)容主旨
2012屆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教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