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政治
>
高三
>
2012屆高考政治我們的中華文化復習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2屆高考政治我們的中華文化復習學案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錢偉長先生曾經(jīng)這樣說過:“天下沒有別國的文字3000年以后還能看得懂,漢字可以!边@說明( )
A.漢字是世界文化的載體
B.漢字的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C.漢字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D.漢字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見證
2.2010年7月6日,新中國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范圍最廣、展品最精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近400種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關史書典籍的說法正確的( )
A.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唯一見證
B.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C.史書典籍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D.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
3.習近平同志在2010年的俄羅斯“漢語年”開幕式上說,在長期使用漢字的過程中,中華民族發(fā)明了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這兩項重大發(fā)明即使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得到廣泛傳承,又使其得到交流,并向世界傳播。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能夠發(fā)揮如此巨大的作用,說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
A.是我國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B.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
C.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特點
D.長期處在世界前列
4.(2011?合肥模擬)“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是《詩經(jīng)》中《碩鼠》的一段內(nèi)容,反映社會下層勞動群眾的生活,揭露了階級壓迫和剝削。這說明文學藝術( )
①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生動體現(xiàn)
②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③具有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
④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對中國文明的世界價值做出了深刻闡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經(jīng)中斷或衰落,唯有中華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載而綿延不絕。”這反映了中華文化的( )
A.包容匯通 B.推陳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遠流長
6.古老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下列內(nèi)容能夠體現(xiàn)這一觀點的有( )
①我國的園林藝術在世界上無與倫比、谖覈奈膶W藝術歷史輝煌悠久、內(nèi)涵豐富絢麗、風格鮮明獨特、壑腥A文化源遠流長、世所罕見、芄糯袊目茖W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廣州隆重開幕,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開幕式并宣布亞運會開幕。這是繼
1990年北京舉辦第十一屆亞運會后,亞運盛會20年后再次
回到中國,也是中國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舉辦的又一
次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據(jù)此回答7~8題。
7. 羊是廣州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仙羊贈穗的美麗傳說一直流傳至今。廣州亞運會創(chuàng)作的吉祥物“滿滿”,便采用了“羊”和“穗”這個能給大家?guī)硇疫\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著谷穗將神話故事再次重現(xiàn)在人們面前。這表明( )
①傳統(tǒng)文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一定的繼承性、谖幕哂絮r明的區(qū)域性、畚幕瘎(chuàng)新是社會實踐的根本途徑、芪幕仁敲褡宓囊彩鞘澜绲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
8. 盛開的“木棉花”、雄渾的出海號角、極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韻味的點火儀式……美輪美奐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不亞于北京奧運會的精美絕倫的想象力和水上表演,令世界為之驚艷。這表明中華文化 ( )
①源遠流長 ②博大精深、郦毦咛厣、墚惒始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2010?杭州一檢)隨著中國在世界經(jīng)濟格局和金融市場影響力的增加,漢語國際化進程開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進展。如果讓你寫一篇以“漢語走向世界”為標題的小論文,應當運用的觀點是( )
①漢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跐h語國際化是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方向、蹪h語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漢語國際化是世界文化繁榮的表現(xiàn)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這句話可以用來表達文化的( )
A.不平衡性 B.包容性 C.同一性 D.時代性
(創(chuàng)新題)近年來,孔子文化越來越熱,從國內(nèi)熱到國外,如孔子教育獎頒獎、“兩岸孔子文化交流周”舉辦、兩岸同祭孔儀式、世界各國孔子學院興辦等活動。據(jù)此回答11~12題。
11.孔子的主要言行,經(jīng)其弟子和再傳弟子的收集整理編成《論語》一書,這本書成為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這說明( )
A.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中華文化需要不斷地繼承和創(chuàng)新
C.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為中華文化的縮影
12.把“孔子”這個國際品牌做大做強,進一步發(fā)掘和豐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內(nèi)涵,使之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懷走向世界!昂投煌敝傅氖(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
B.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C.中華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雖不同但在逐漸走向融合
D.中華文化和別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融的
13.(2011?長沙模擬)我國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壯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壯族舞蹈等都極具特色。我們在欣賞這些歌舞時,可以感悟到( )
①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
②中華文化呈現(xiàn)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③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促進
④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創(chuàng)新題)近年來,全國政協(xié)高度關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先后對閩南文化、洛河文化、三晉文化、齊魯文化、徽文化等地域文化進行調(diào)研,不斷推動全國對地域文化的研究、保護、開發(fā)和利用,以此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據(jù)此回答14~15題。
14.中華文化是一個恢弘的整體,融合了各具鮮明特色的區(qū)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感,這主要顯示了( )
A.中華文化輝煌的歷程
B.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征
C.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15.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在結束對安徽“徽文化”的考察后認為徽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寶貴資源,加強對徽文化的研究、保護、開發(fā)和利用,對于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安徽在中部的崛起,加強與世界文化的交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主要表明區(qū)域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力量 ( )
A.是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
B.可以促進文化資源的持續(xù)發(fā)展
C.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動力
D.是一個地區(qū)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nèi)容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6.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事業(yè),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發(fā)展,根據(j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事業(yè)的若干意見》精神,安徽、四川、重慶、陜西等省市人民政府都出臺了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事業(yè)的實施意見。
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闡述你對各地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事業(yè)的實施意見的認識。(20分)
17.我國區(qū)域文化觀念與區(qū)域發(fā)展模式
環(huán)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區(qū)域文化背景齊魯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
區(qū)域文化觀念的特點因循守舊、務虛封閉,善政治不善經(jīng)濟開放性、實用性、崇工重商,注重實業(yè)強國,強調(diào)工商并重開放性、冒險性、進取性、傳統(tǒng)保守性,崇尚商貿(mào)、農(nóng)商并重、義利并重、和氣生財
區(qū)域發(fā)展模式山東半島模式蘇南模式、溫州模式東莞模式、南海模式、順德模式
(1)上表蘊含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2)你認為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應當如何對待其他兩個地區(qū)的文化差異?(10分)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孫中山先生“集畢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不撓”地從事革命事業(yè)所表現(xiàn)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樸實 B.愛好和平
C.自強不息 D.艱苦樸素
2.“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科學家錢學森不僅為中國國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給中國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身上體現(xiàn)了( )
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②自強不息、振興中華的堅定理想信念
③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
④選擇健康有益的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A.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視勤勞勇敢的優(yōu)良品格。如“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天道酬勤”、“勇者不懼”、“勇于義而果于德,不以貧富貴賤死生動其心”等。這說明( )
①勤勞與勇敢往往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②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優(yōu)良品格
③勤勞勇敢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yè)根基
④勤勞勇敢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4.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廟的碑亭里,豎立著《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這塊巨大的石碑,碑文記敘了土爾扈特蒙古部族在遠離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經(jīng)過萬里跋涉、重返祖國的過程。土爾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國的壯舉展現(xiàn)了( )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民族精神滲透在整個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C.中華民族團結統(tǒng)一的精神
D.?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相區(qū)別的重要特征
5.每當中華民族處于重大危難的關頭,中華文化的力量就會凸現(xiàn)出來。在外寇入侵時,中華民族就會團結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長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災害時,中華民族就會“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并最終奪取勝利。這表明( )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種物質力量
②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xiàn)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6.2010年7月30日6時許,著名科學家、上海大學校長、中國科學巨匠錢偉長教授在上海逝世!拔业叫們商,就發(fā)生了‘九一八’事變。我本來是立志學中文的,可是國家的危亡,民族的災難,深深教育了我,我感到,要改變國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別國的欺負,就必須有強大的科技,用科學來救國。于是,我毅然決定改學理科!睆腻X偉長選科可以看出( )
①只有在民族危難時,民族精神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②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③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④知識分子是弘揚民族精神的主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2011?山東煙臺)袁隆平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中國多一點糧食不怕,若少一點糧食,你試試看……”這種情懷是激勵他孜孜不倦、忘我探索的不竭動力。這說明( )
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趷蹏髁x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 ③在當代中國,愛國就是愛社會主義、軔蹏髁x是鼓舞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2010年10月25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6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習近平強調(diào),我們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60周年,就是要以發(fā)展的思維,長遠的眼光更好地汲取歷史經(jīng)驗,努力學習和發(fā)揚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更加奮發(fā)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
①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谑莻ゴ蟮闹腥A民族精神在特定時期的體現(xiàn)、凼巧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內(nèi)容、苁且愿母飫(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彰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9.(2010?安徽合肥)在我國的古代經(jīng)典著作《論語》、《孟子》、《韓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魯迅的《狂人日記》、矛盾的《白楊禮贊》、冰心的《致小讀者》中??多凝聚著民族精神,只要認真閱讀,都能受到它的熏陶。這段材料說明(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之中
B.只有大力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揚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現(xiàn)為中華文化的力量
10. (2011?安徽宣城)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談到文化建設時指出,要堅持不懈地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關系是( )
①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tǒng)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只有不斷注入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豐富
③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與時俱進
④只有堅持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從2008年的抗震救災到災后重建,再到2010年的支援舟曲。中華民族精神一次又一次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激勵著13億中華兒女。這表明( )
①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我們戰(zhàn)勝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沒有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艱苦奮斗
④新時期我們?nèi)匀灰^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與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蕩中,才能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才能保持長久不衰的活力。這說明,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必須( )
A.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B.發(fā)揮黨的指導思想的“主心骨”作用
C.保持傳統(tǒng)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
D.借鑒世界其他民族創(chuàng)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博采眾長
13.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作為中學生,對待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應有態(tài)度是( )
A.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少數(shù)偉人的事,與我無關
B.經(jīng)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無的
C.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xù)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D.只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好自己的分內(nèi)事就行
14.(2011?南京模擬)和諧統(tǒng)一的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民主科學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國文化所包含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當代中國應該大力弘揚的民族精神。這是因為( )
①它是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②它是中華民族永無止境的創(chuàng)業(yè)追求的外在體現(xiàn)
③它是中華民族熱情好客、崇尚交流的必要條件
④他反映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民族精神在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表現(xiàn)在( )
①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經(jīng)濟建設,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增強綜合國力
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當前的中心任務
④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是綜合國力的最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6.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百花園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歷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節(jié),及凌云常虛心”的自然形態(tài)及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所傾倒,并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書卷與美談。蘇東坡有詩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编嵃鍢虻念}竹詩膾炙人口,百讀不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1)有人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堅韌頑強的竹子,已經(jīng)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6分)
(2)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應當怎樣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力量?(10分)
17.探究題:材料一 2010年9月某校決定組織高一新生去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云嶺新四軍紀念館。下面是圍繞這件事的一段父子對話。
子:爸爸,你知道嗎?博物館、紀念館對我們未成年人集體參觀免費開放啦!
父:免不免費,沒什么意義。
子:明天學校就組織我們?nèi)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云嶺新四軍紀念館。
父:你還不如在家做幾道練習題呢。
材料二 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培育民族精神。美國以強化“美國精神”為公民教育的重點。俄羅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對全民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綱和法案。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政府為主導,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韓國精神”。
材料三 2010年8月7日夜22點左右,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fā)生特大泥石流。致1 364人遇難,401人失蹤。 國務院決定,2010年8月15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停止公共娛樂活動。某班同學在網(wǎng)上瀏覽相關信息時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首詩:
獻給堅強的中國
當風雪阻斷歸路,我們彼此取暖!
當主權面對挑戰(zhàn), 我們亮出利劍!
當圣火遭遇屈辱,我們義無反顧!
當病毒吞噬生命, 我們用愛彌補!
當列車沖出軌道,我們竭誠互助!
當震撼撕裂大地, 我們開山辟路!
勇敢面對磨難,挺起中國人的脊梁!加油,同胞!加油,中國!
同學們被詩中流露的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深深感動。
(1)這位父親的觀點是否正確?結合材料一,請你分析為什么要通過免費開放、組織未成年人參觀紀念館等來弘揚培育民族精神?(12分)
(2)結合材料,分析當前我們應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參考答案
第六課
7.D 【解析】本題以廣州亞運會創(chuàng)作的吉祥物“滿滿”為題,考查傳統(tǒng)文化的相對穩(wěn)定性、繼承性,羊是廣州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說明文化具有區(qū)域性。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④在題中沒體現(xiàn)。
8. C 【解析】“極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韻味”體現(xiàn)出博大精深,盛開的“木棉花”、雄渾的出海號角體現(xiàn)出獨具特色,美輪美奐體現(xiàn)出異彩紛呈,故選C項。源遠流長主要是從時間上講的,材料未體現(xiàn)。
9.A 【解析】②說法錯誤。
10. B 【解析】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叭f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笔乔笸娈惖木唧w體現(xiàn),所以選B。A、C、D項與題意無關。
11.C 【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鬃拥难孕芯幊伞墩撜Z》而成為儒學的經(jīng)典,這體現(xiàn)出史書典籍在文化傳承上的作用,故C項分析正確;材料中沒體現(xiàn)出包容性、創(chuàng)新及中華文化的縮影問題,故A、B、D項不合題意。
12.A 【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確切分析能力!昂投煌本褪菑娬{(diào)不同文化間的和諧相處,而不是文化間的吸收、融合等,故A項正確。
13.C 【解析】①與題意無關。③沒體現(xiàn)相互促進。②④符合題意。
14. D 【解析】A、B、C三項都不符合題干的指向性。
15.D 【解析】A、C兩項都是錯誤說法,B項不符合材料的含義。
16.【解析】解答認識類題型一般應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方面作答,但結合本題要求,只要從“為什么”角度思考,即說明各地出臺實施意見的重要意義即可。本題要抓住三個層次:一是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對民族地區(qū)及整個國家的影響;二是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對政治、經(jīng)濟及文化自身的影響;三是中華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答案】(1)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我國各民族創(chuàng)造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少數(shù)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5分)
(2)各地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事業(yè)的實施意見,有利于發(fā)展各民族文化,繁榮民族文化事業(yè),推動民族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5分)
(3)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著中華文化的內(nèi)涵,共同熔鑄燦爛的中華文化。(4分)
(4)各地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事業(yè)的實施意見,推動了民族文化道德發(fā)展,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和向心力。(6分)
17.【解析】本題首先要分析圖表信息,找出其中蘊含的三個信息點:區(qū)域文化、三個區(qū)域文化在觀念上各自優(yōu)缺點、區(qū)域文化與發(fā)展模式之間的關系。聯(lián)系教材寫出相對應的《文化生活》道理。其次,根據(jù)信息聯(lián)系教材中的我國文化的區(qū)域性即可回答第(2)問。
【答案】(1)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區(qū)文化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②不同區(qū)域的文化,有其精華,也有不足。③文化與經(jīng)濟相互影響和交融。不同區(qū)域文化影響著區(qū)域發(fā)展模式。(10分)
(2)①要正確對待本區(qū)域和其他區(qū)域文化,既要看到各自長處,也要看到各自短處,揚長避短。②要與其他區(qū)域的文化和諧相處;同時加強相互交流、借鑒、吸收、取長補短。(10分)
第七課
7.B 【解析】①本身觀點正確,但與題意無關;在當代中國,愛國就是愛社會主義,但③觀點與題干反映的主旨不符。②④觀點正確,故選B項。
8.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內(nèi)容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故③說法錯誤。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在革命時期的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而不是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故④說法錯誤,排除③④,可選出D項。
9.A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民族文化的特點。這一系列文化著作中都凝聚著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之中,所以A項符合要求;B、C的說法在知識上是錯誤的;D與題意無關。
10.C 【解析】③說法錯誤,只有不斷注入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與時俱進。
11.D 【解析】本題考查對民族精神的理解。③說法錯誤,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①②④說法符合題意。
12.D 【解析】從“與其他文明相互激蕩”可以判斷D項符合題意。
13.C 【解析】A、B、D項說法錯誤,不選。
14.B 【解析】②錯在“外在表現(xiàn)”上應表述為“內(nèi)在動力”。③不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原因。
15.A 【解析】③說法錯誤,當前我國的中心任務是經(jīng)濟建設。④夸大了民族精神對綜合國力的作用,③④錯誤應排除,故選A項。
16.【解析】本題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第(1)問,需仔細研究材料,了解我國竹文化,把竹的生命象征意義與我國的民族精神相結合即可作出答案。第(2)問,應從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回答問題。
【答案】(1)贊同。竹子虛心而有節(jié),樸實而堅貞,根根相連,生生不息等生命特征與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發(fā)展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相吻合。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常常把竹子人格化為中華民族精神。(6分)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辯證認識傳統(tǒng)文化,分清精華與糟粕。(5分)其次,要正確對待傳統(tǒng)文化。既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又要做到與時俱進,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5分)
17.【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我們的民族精神的掌握。第(1)問問題可濃縮為: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兩方面作答,回答問題時一定要結合材料,忌兩張皮,材料和內(nèi)容不相連。第(2)問可直接回答。
【答案】(1)這位父親的觀點是不正確的。(2分)因為: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shù)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始終是中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3分)②紀念館等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是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有其必要性:有利于弘揚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從必要性語言談也可以)。(3分)③文化對人的影響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優(yōu)秀文化塑造積極的人生。通過免費開放、組織參觀,有利于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更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引導未成年人自覺地參加健康向上的活動。(3分)④發(fā)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只重視文化課的學習,而忽視思想道德教育,是不符合國家的要求的,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長。(答及此點,或談及發(fā)展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可酌情加至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72230.html
相關閱讀:
2012屆高考政治羅斯福新政考點解讀復習教案
上一篇:
2012屆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質考點專項復習
下一篇:
2012屆高考政治多變的價格 (必修1)第一輪專題復習
相關主題
2012屆高考政治羅斯福新政考點解讀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考點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總復習當代國際社會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fā)展考點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科學思維常識學案與測評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總復習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個人收入的分配考點解析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生活與消費考點復習導學案2
2012屆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歷程復習學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總復習生活智慧與時
第13時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總復習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
第10時 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誦讀經(jīng)典與圣賢同行 有的中小學在程實施中沒有認真開設地方程《傳統(tǒng)化……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總復習公民的政治生
第5時 公民的政治生活 網(wǎng)絡問政 網(wǎng)絡問政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之一,同時也正成為中國……
2013屆高考政治必修1生產(chǎn)勞動與經(jīng)營復習
一、選擇題 1.我國是海洋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能消費大國。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除了!
2012屆高考政治生活與消費考點復習導學案
(1)區(qū)別、 ①哲學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各種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和反思的一門學問。……
相關閱讀
高三政治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教案
小康社會的經(jīng)濟建設
2012屆高考政治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專
2012屆高考政治《經(jīng)濟生活》考點解讀
2012屆高考政治圖表類問答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復
高三政治經(jīng)濟常識?贾R點歸納
2012屆高考政治第一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
2012屆高考政治第十課 創(chuàng)新意識與社會進
個人收入的分配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