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張栽,字子厚,長安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張栽,字子厚,長安人。少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書謁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于兵。”因勸讀《中庸》。載讀其書,猶以為未足,又訪諸釋、老,累年究極其說,知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jīng)》。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眾。一夕,二程①至,與論《易》,次日語人曰:“比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撤坐輟講,與二程語道學之要,渙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盡棄異學,淳如也。
舉進士,為祈州司海參軍、云巖令。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鄉(xiāng)人高年會縣庭,親為勸酬。使人知養(yǎng)老事長之義,因問民疾苦,及告所以訓戒子弟之意。
熙寧初,帝以為崇文院校書。移疾屏居南山下,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其志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敝衣蔬食,與諸生講學,每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zhì)之道,學必如圣人而后已。以為知人而不知天,求為賢人而不求為圣人,此秦、漢以來學者大蔽也。
因呂大防之薦,詔知太常禮院。與有司議禮不合,復以疾歸,中道痰甚,沫浴更衣而寢,旦而卒。貧無以斂,門人共買棺奉其喪還。翰林學士許將等言其恬于進取,乞加贈恤,詔賜館職半賻②。
(選自《宋史·張載傳》,有刪節(jié))
注:①二程:即程頤、程顥,他們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②賻:拿錢幫助別人辦喪事。
4.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懈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書謁范仲淹 謁:拜見
B.政事以敦本善俗為先 善:交好
C.終日危坐一室 危:端正地
D.詔知太常禮院 知:主持、管理
5.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乃警之曰 度我至軍中,公乃人
B.載讀其書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C.以為知人而不知天 因人之力而敝之
D.與有司議禮不合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載少年時喜歡談論軍事,在范仲淹的告誡下開始研讀儒家經(jīng)典,又訪學佛教、道家之書,后來與二程探討道學,拋棄其他學說,淳樸學道。
B.張載任祈州司法參軍、云巖縣令時,治理政事著重敦厚根本,每月都選擇吉日準備酒菜,在縣衙向老人們敬酒,使人們知道侍奉年長的道義。
C.張載即使因病隱居時,也從未停止過志向道義的思考;認為秦、漢時期學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賢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張載家庭貧困,翰林學士許將等人說他不熱衷于官職的升遷,所以在張載死后向朝廷請求追加贈賜,皇帝詔令賞賜館職俸祿的一半助辦喪事。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比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4分)
②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3分)
③貧無以斂,門人共買棺奉其喪還。(3分)

參考答案:
4.B(善:在這里應解釋為“完善”)
5.C(都是表轉(zhuǎn)折。A項,連詞,于是/副詞,才;B項,那/自己;D項,和、跟/親附。)
6.C(“秦、漢時期學者”錯誤,應是“秦漢以來的學者”。)
7.(10分)
(1)近日(或“等到”)見了二程,(覺得他們)對《 易經(jīng)》 的理解透徹,是我所比不上的,你們可以拜他們?yōu)閹。(得分點:“比”“弗及”“師”及句意各1分)
(2)有所心得就記載下來,有時半夜起床坐著(思考、學習),點上蠟燭照著寫作。(得分點:“識”“書”及句意各1分。)
(3)家中貧困沒有用來入殮的錢財(或“辦法”),他的學生就一起出資買了棺木護送他的靈樞回鄉(xiāng)安葬。(得分點:“斂”“還”及句意各1分)

【附】參考譯文:
張載,字子厚,長安人。少年時代喜歡談論軍事,甚至想交結客人取得洮西的地盤。二十一歲那年,以書信拜謁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于是告誡他說:“儒學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樂,為什么要談論兵事呢?”趁機勸告他讀《中庸》。張載讀了這本書,還認為不滿足,于是又訪尋學習佛教、道家之書,長年累月探究這種說教的深刻含意,無所收獲,便反過來求之于《六經(jīng)》。曾經(jīng)坐在虎皮講席上在京師講解《易》經(jīng),跟隨他聽講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顥、程頤二兄弟來了,與他討論《易》經(jīng),第二天告訴別人說:“近日(或等到)見了二程,(覺得他們)對《易經(jīng)》的理解透徹,是我所比不上的,你們可以拜他們?yōu)閹煛?rdquo;于是撤掉師座,停止講學。同二程談論道學的要義,精神煥發(fā)地、很自信地說“:我求得的道義已滿足了,沒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了。”于是全部拋棄了其他的學說,淳樸誠信學道。
考取進士,任命為祁州司法參軍、云巖縣令。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民俗為首先要辦的事務,每個月的吉日,準備酒菜食物,召集鄉(xiāng)間年齡很大的老人會聚在縣衙署,親自為他們敬酒。使人們都知道奉養(yǎng)老人侍奉年長的人的道義,于是詢問民間的疾苦,以及告知所以教訓、勸告子弟的目的。
熙寧初年,皇帝任命他為崇文苑校書,隨即因病遷移隱居在南山腳下,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間房子里,座位左右都是書籍,俯身讀書,仰坐思考。有所心得就記載下來,有時半夜起床坐著(思考、學習),點上蠟燭照著寫作。他的志向道義、精于思考,從沒有一會兒停止過,也從沒有一會兒忘記過。他穿的是破舊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給他的學生講習學業(yè),每次都教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zhì)的道理,學業(yè)一定要像圣人才罷休。他認為,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賢人而不要求做圣人,這是秦、漢以來學者的一大弊端。
因為呂大防的推薦,召他主管太常禮院。因與太常禮院官員議論禮儀不一致,又以生病辭歸,到半路上病得很厲害,晚上洗澡換衣后去睡覺,第二天清晨去世。家中貧困沒有用來入殮的錢財(或辦法),他的學生就一起出資買了棺木護送他的靈樞回鄉(xiāng)安葬。翰林學士許將等人說他不熱衷于官職的升遷,請求追加贈賜優(yōu)恤,皇帝詔令賞賜館職俸祿的一半助辦喪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160618.html

相關閱讀:李商隱《柳》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書林紀事之《文征明習字》閱讀練習及答案
吳文英《思佳客?迷蝶無蹤曉夢沉》閱讀答案及賞析
李白《游水西簡鄭明府》杜牧《念昔游(其三)》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新唐書?許孟容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