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wǎng)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政治
>
八年級
>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案3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①假如你是該校的一名學生,應該怎么辦?
②加入你是該校的校長,應該怎么辦?
上述情形表明了我們有不少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正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侵犯。有的是個人的受教育權被侵犯、有的是學生群體的受教育權被侵犯。
教師講述:
受教育是法律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是我們成長和發(fā)展的基礎。我國法律保護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權。當我們的受教育權被他人剝奪或受到侵犯時,我們可以采用非訴訟方式或訴訟方式予以維護。
同時我們要懂得:受教育――作為我們的權利,一我們不得隨意放棄;二在它受到侵犯時我們必須盡力維護。同時也告訴我們作為中國小公民,適齡的少年,我們還必須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2、履行受教育義務
情境材料4:(見教材P頁)
想一想:
你從上述材料中感悟了到什么?
教師講述:
從國家來說,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財政還比較緊張,但是國家每年都得拿出幾千億元的資金來發(fā)展教育;對于有的家庭來講,家長每個學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費用供我們學習,對有的家庭來說,也是相當吃力的?梢,
⑴受教育的機會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報答國家和父母
教師講述:
我們受教育的機會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必須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才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父母。 作為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中學生,我們在義務教育中應該履行那些法定義務呢?
⑵初中學生應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學生朗讀教材P64頁內容,教師強調)
教師講述:
為了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我們應該做到:
①上課時專心聽講,認真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積極與老師同學探究問題;
②課后認真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以下由學生思考后回答)
除此之外,你認為我們還應該做到哪些呢?
③…………
④…………
⑤…………
想一想:
假如遇到下面的問題,你打算怎么辦?(引導學生回答)
①上課走神,遇到老師的批評;
②做作業(yè)時,遇到疑難問題;
③上自己不大喜歡的課;
④考試成績不理想……
(3)初中學生應如何珍惜學習機會?
①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②我們不僅要現(xiàn)在學、還要將來學。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③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我們樹立遠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以勤奮和智慧去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絢麗奪目的光彩,為祖國的繁榮富
三、課堂小結:(略)
四、作業(yè)
1、完成《資源與學案》第六課相關的練習
2、補充練習:
(1)初中生應該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教材P64頁)
(2)初中學生應該如何珍惜學習機會? (教材P65頁)
初二思想課品德期中考試復習課
第一課時(總第14課時)
復習內容:復習第一單元――第一、第二課。
課時安排:計劃用兩課時授完
復習過程:
(一)第一課――“國家的主人 廣泛的權利”
一、知識點回顧:
第一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1、我國國徽團的含義:表明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也是我國國家的性質。
2、我國現(xiàn)階段人民的過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者,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3、與極少數(shù)敵對分子做斗爭,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4、公民權利和公民基本權利的含義:公民權利是指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法律的保護,有物質保障;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是公民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權利,稱之為公民的基本權利。
5、人民與公民的區(qū)別:人民是個政治概念,是相對于敵人而言的,公民是個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國國籍并依據(jù)該國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享有權利和義務;公民比人民的范圍廣泛。在我國,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國國籍的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6、我國權利保障體制: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它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兩個方面。
第二框――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
7、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涵蓋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特征。
8、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的具體內容包括九個方面。
9、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基本權利,普通法律則依據(jù)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具體權利。
10、公民如何正確行使權利? ⑴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⑵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⑶要在憲法和法律永續(xù)的范圍內行使權利;⑷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
二、例題解析
例題:言論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任何限制,你認為此觀點對嗎?為什么?
(詳見《資源與學案》P65頁――三、6 )
(二)第二課――“我們應盡的義務”
一、知識點回顧:
第一框――公民的義務
1、法定義務實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我們不能只獲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
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因此,我國憲法規(guī)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
3、什么是供您的基本義務? 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功in的義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自覺履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愛國的具體要求。
4、道德義務是指社會成員依據(jù)社會道德規(guī)范,自覺自愿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道德義務于法定義務既有卻別又有聯(lián)系。
5、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意義:既有利于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又能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6、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
第二框――忠實履行義務
7、法律鼓勵做的,我們要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觸犯法律,會受到法律制裁。
二、典型例題解析:
詳見《資源與學案》第9頁第三、四題
(三)課堂練習
1、在《資源與學案》上完成第一、二課相關的練習題
2、課后認真閱讀《資源與學案》第一、二課后“我的收獲”,并完成第一、二課后練習題
第二課時(總第15課時)
復習內容:復習第二單元――第三、第四、第五課。
課時安排:計劃用兩課時授完
復習過程:
(一)第三課――生命健康權與我同在
一、知識點回顧:
第一框――生命與健康的權利
1、人格權就是做人的權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等物質性人格權和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精神性人格權兩類。在公民的人格權中,生民健康權居于首要地位,所以我國法律規(guī)定,公民享有生命體健康權,不容他人侵犯。
2、人身自由權是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其他各種權利的基本保障。沒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難以享受。法律賦予我們廣泛的行動自由權,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類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閉、非法拘禁等剝奪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3、在我國,未成年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民族的未來,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
4、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我國法律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憲法、刑法、民法通則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guī),都對您的生命健康權加以保護。當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保護。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框――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略)(詳見《資源與學案》P11頁)
二、典型例題解析
見《資源與學案》P14頁三、“請你來分析”
(二)第四課――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
一、知識點回顧: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
人格尊嚴不可辱(見《資源與學案.》P16頁)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
1、我有肖像權(見《資源與學案》P16頁)
2、維護姓名權(見《資源與學案》P16頁)
二、典型例題解析
(見《資源與學案》P19頁:三、請你來分析)
(三)第五課――隱私受保護
一、知識點回顧:
第一框――隱私與隱私權
1、人人有隱私(見《資源與學案》P21頁)
2、讓自己心靈有個家的權利(見《資源與學案》P21頁)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
1、尊重隱私是道德的期盼(見《資源與學案》P21頁)
2、依法維護隱私全(見《資源與學案》P22頁)
二、典型例題解析
(見《資源與學案》P24頁:四、請你來分析)
(四)作業(yè):
1、熟讀《資源與學案》第三、四、五課“我的收獲”內容;
2、完成《資源與學案》第三、四、五課后練習及P57頁“期中學習評價”
初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講評課
第一課時(總第16課時)
講評內容:初二第二學期思想品德期中試卷――選擇題部分。
講評重點:講解答對率較低的試題,以及答題方法指導。
講評過程:
一、期中考試各班基本情況介紹
項
目
班
級
人數(shù)總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及格率優(yōu)秀率年級名次
初二五班
初二六班
初二九班
初二十班
二、存在問題分析
根據(jù)同學們答卷情況的分析,感到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⑴ 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較差,反映出學生上課參與活動較少。
⑵ 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對開卷考試不能正確認識,缺乏學習自覺性和進取精神,沒有應有的緊迫感、壓力感。
⑶ 多數(shù)學生忽視
學習方法
的歸納總結。
三、答卷情況分析:
⑴ 非選擇題答題情況比上次好些,答對率有所提高。
⑵ 非選擇題解答不夠理想,缺乏自主分析思考、問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試卷講評――選擇題部分
(詳見期中考試試卷)
請你選一選題號12345678910
選項AADCABDADC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選
項ABBACA DCDB
五、試卷講評:
一、請你選一選(本題共40分)
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現(xiàn)階段,我國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是( A )
A.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
B.在中國境內居住,具有中國國籍的所有人
C.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
D.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中國工人階級 和農民階級
2.規(guī)定公民基本權利的法律是( )
A.憲法 B.刑法 C.民法通則 D.普通法律
3.下列不屬于我國公民的是
A.取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B.定居國外的華僑
C.被判刑的犯罪分子 D.援華的外國專家
4.我國公民的權利保障體制的核心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5.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這句話說明了( )
A.對于義務我們必須履行 B.有的公民可以享有權利而不盡義務
C.有的公民可以不享有權利而只盡義務
D.如果不認真履行義務,就是一種犯罪行為
6.下面行為和做法中,屬于不認真履行義務的是( )
A.中學生小張的發(fā)明被某公司采納,獲得報酬5萬元,他按時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
B.某歌星由于偷稅、欠稅數(shù)額巨大被判處有期徒刑
C. 中學生小李長期照顧生病的母親
D. 某中學生應邀到到歐洲參加國際會議,見會場沒有懸掛中國國旗,拒絕參加大會發(fā)言
7.“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說明( )
A.權利和義務實對立的 B.權利和義務具有平等性
C. 權利就是義務,義務就是權利 D.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8.任何公民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我們要忠實地履行義務就要做到( )
①法律鼓勵做的,我們要積極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④法律要求做得,我們可做可不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公民的人格權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
A.生命權 B.人身自由權 C.身體權 D.生命健康權
10.國務院頒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這一規(guī)定( )
A. 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已經(jīng)建成
B. 表明不滿6周歲的未成年人沒有勞動的權利
C. 表明國家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給予特殊的保護
D. 告訴我們依法治國首先必須保護未成年人
11.下面做法屬于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權的是( )
①護送小朋友過馬路 ②看見別人被搶劫,積極救助
③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活動” ④積極和危害國家利益的犯罪行為作斗爭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是公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
A.人身自由權 B.生命健康權 C.名譽權 D.隱私權
13.人格權中核心權利是( )
A.生命健康權 B.人格尊嚴權 C.人身自由權 D.選舉的權利
材料:中學生小玲因病到校遲到了班主任張老師不問原因就批評小玲沒有時間觀念。小玲小聲辯解,張老師又以小玲頂撞老師為名,罰她面壁而站。閱讀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14、15兩題。
14.張老師的作法侵害了小玲的什么權利( )
A.人格尊嚴權 B.生命健康權 C.人身自由權 D.受教育權利
15.對張老師的作法,小玲的正確作法是( )
A. 回家告訴家長,讓家長到學校找張老師算賬
B. 當面和老師頂撞,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
C.先接受老師的批評,然后平心靜氣地將遲到原因告訴老師,并客觀地指出老師作法的錯誤
D.接受老師的批評,事后告訴校長說:“張老師不但罰我站,而且還打我----”
16.人格尊嚴權是人格權中的核心權利,集中表現(xiàn)為( )
①名譽權 ②肖像權 ③姓名權 ④隱私權 ⑤自由權 ⑥健康權 ⑦教育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 D.④⑤⑥⑦
17.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些屬于不宜公開或不愿公開的、不妨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個人私事,如隨意揭露他人的私事就侵犯了公民的( )
A.名譽權 B.榮譽權 C.肖像權 D.隱私權
18.某網(wǎng)站將其注冊會員的照片、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冊,賣給某信息公司。該網(wǎng)站的行為( )
A.是不道德的,但沒有違法 B.未遵守誠信原則,但沒有給會員造成傷害
C.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 D.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19.隱私權的真諦在于( )
A.讓心靈有個家的權利 B.賦予公民對其個人秘密的自由決定權
C.能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D.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
20.某校學生王某因嫉妒同寢室的另一名女同學,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機偷拍了她在寢室內的各種生活照片,并在同學中傳看,還散布一些詆毀性的語言。王某的行為侵犯了該同學的( )
①生命健康權 ②肖像權 ③隱私權 ④名譽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六、作業(yè)
將非選擇題部分在作業(yè)本上完成。
第二課時(總第17課時)
講評內容:初二第二學期思想品德期中試卷――非選擇題部分。
講評重點:講解答對率較低的試題,以及答題方法指導。
講評過程:
一、存在問題分析
1、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準確
2、存在著明顯的抄答案的情況
3、動手、動腦能力較差
二、改進措施
1、加強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試題講評
二、非選擇題
(二)請你說一說
2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那么公民應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利?(5分)
答:①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
②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
22.記者小張用相機拍下了某婦女晾衣服把小樹都快壓斷的照片,并向報社反映公民要保護花草樹木。該婦女卻說小張侵犯了她的肖像權。對此你有何評價?理由是什么?(5分)
答:記者并未侵犯該婦女的肖像權。記者的行為屬于一種正常的新聞報道,目的在于保護環(huán)境,并非以營利為目的的,也非出于惡意而使用公民肖像,雖未經(jīng)本人同意,但不屬于侵犯肖像權。
23.權利與義務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履行義務是享受權利的需要,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需要,我們要忠實地履行義務。
請你列舉公民應履行的五項義務(10分)
(1)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
(2)愛護公物,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3)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4)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5)依法納稅。
(三)請你連連看
24.下列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權利?(8分)
某私企老板招用年僅14歲的小男孩 名譽權
在網(wǎng)上公開他人的情書 健康權
盜用、冒用他人姓名進行非法活動 隱私權
在手機上發(fā)短信攻擊、謾罵單位領導 姓名權
(四)請你寫一寫(8分)
25.尊重他人的隱私,我們應該做到:
(1)對同學的日記: 不偷看,萬一看了要保密 ;
(2)對同學的身體和生理缺陷: 視而不見,不議論、不散布 ;
(3)對同學的家庭生活細節(jié): 不好奇,不窺探,知而不言 ;
(4)對同學過去的缺點: 應當忘記,不計較,多找“閃光點” 。
(五)請你來判斷
26.言論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任何限制,你認為此觀點對嗎?為什么?(6分)
答: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言論自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包括: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誰公開發(fā)表了有損于他人、公共利益的言論,誰就要對言論后果負法律責任。所以,認為“言論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任何限制”的觀點是錯誤的。
(六)請你來分析
27.鐘某被張某等人打傷后一直懷恨在心。一天,鐘某以1.7萬元雇兇殺人,被害人張某因受到嚴重的傷害,搶救無效而身亡。鐘某等九名被告人被檢察機關依法逮捕,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9分)
(1)他們?yōu)槭裁磿|犯法律?(3分)
答:(1)鐘某等九名被告的行為對受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嚴重地繞論了社會秩序,觸犯了我國刑法,所以他們的行為是違法行為,9名被告應承擔法律責任。
(2)我們從中應受到什么警示?(6分)
答:①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
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來解決;
②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的同時,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③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認真學法、知法,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法律。
28.初二學生小陶印在課堂上回答不利王老師提出的簡單問題,被王老師罵為“蠢豬”并在課堂上罰站了一節(jié)課,小陶心懷不滿,第二天便以同桌小田的名義向學校校長寫了一封舉報信,并到處散布說王老師和班里的女同學小霞有“特殊關系”。(9分)
(1)王老師的做法對嗎?為什么?(3分)
答:不對。王老師的做法侵犯了小陶的人格尊嚴權。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工,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為。
(2)小陶的做法對嗎?為什么?(3分)
答:不對,他侵犯了同桌小田的姓名權和名譽權,同時侵犯了老師的名譽權,屬于一種誹謗行為。
(3)這件事對你有哪些啟發(fā)?假如你是小陶,你會怎么做?(3分)
答: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采取非法手段,錯上加錯。小陶應和王老師心平氣和地談一下,指出老師的不足。
四、作業(yè):
1、在試卷上改錯
2、把錯題在作業(yè)本上重作一次
第七課 擁有財產的權利
第一框 財產屬于誰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新課標第一網(wǎng)
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正確認識財產合法性;法律是個人合法財產的守護者。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正確識別個人財產的合法性,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充分認識到不能占有非法財產,樹立正確的財產觀和法律維權意識,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權。
教學難點:對個人財產合法性的認識。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總第18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財產所有權的典型案例。
學生:社會財富調查,初步判斷其歸誰屬。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板書設計: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⑴財產屬于誰
⑵合法的個人財產
⑶財產所有權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情境導入:
材料1:――拾錢捐獻 失主索還(大屏幕展示)
本報訊 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遺失了一個信封,內裝現(xiàn)金一萬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況下,王某以個人名義把拾到的錢捐了某貧困地區(qū)。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門來要錢。失主一臉的委屈,拾者連聲喊冤。一個問:“感謝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錢你怎能隨便捐獻?”一個說:“我沒貪你一分錢,憑啥叫我還錢?”
宋女士認為,王某承認撿到了她的錢,就應把錢還給她。誰把錢捐出去的,誰就應負責把錢追回來。王某卻說,他拾到錢后曾經(jīng)到處尋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錢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錢捐給貧困地區(qū)了。在這件事上,他沒有任何過錯。
成都市慈善總會有關人士表示,這種情況他們沒有遇到過,但一旦以個人名義填寫了認捐書,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說,這筆錢王某是要不回來了。
四川華楚律師事務所黃超律師說,王某沒有權利支配拾來的錢款,也沒有權利擅自捐贈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義將錢捐出,屬于越權支配,在失主追討這筆錢時,理應承擔返還義務。受贈部門因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錢的來源與他們無關,他們不負返還義務。
議一議:
①你認為王某的話又沒有道理?
②拾來的錢能捐獻嗎?
小結:這個案例涉及到個人財產的所有權問題
2、板書: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二、講授新課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⑴ 財產屬于誰
今天,隨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帶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財富大幅度增加,我們家中的財產日益豐富。手機、電腦、數(shù)碼攝像機已經(jīng)成為我國居民家中的“新三件”。
(學生展示社會財富調查結果。)
說一說:
①你家中近來新增加了哪些財產?
②這些財產給家庭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
③談談社會上還有哪些財產,它們屬于誰?
板書:社會財富的歸屬
分析判斷:(教師補充展示一些常見的社會財富,讓學生判斷其歸屬)
①路邊的電話亭 ②學校內的運動設施 ③ 學校電教室的電腦
④某街道居委會辦的的企業(yè) ⑤某公民買的轎車 ⑥你家的大屏幕彩電
教師贈言:社會財富分別屬于國家、集體和個人。
情境活動一:
探究活動――財產屬于誰(教材P68―69頁材料)(大屏幕展示)
①建筑工人阿強在一次地下施工中發(fā)現(xiàn)兩個金元寶,趁人不注意將其裹在衣服里帶回家中,據(jù)為己有。
②中學生小運在放學路上撿到一個裝有820元人民幣的錢包,將之據(jù)為己有。
③小亮證的父母的同意,用家庭存款的利息購買了一臺照相機,自己使用。
④小馬的父親是位民營企業(yè)家,年終繳納各種所得稅后,獲得35萬元收入。
⑤某市副市長,索要和收受他人賄賂共計人民幣372萬元、美元2.1萬元,將其作為家產。
學生分組討論:
①上述哪些財產屬于個人所有?哪些不應該屬于個人所有?為什么?
②說說看,屬于你個人的財產有哪些?新課 標 第 一網(wǎng)
☆知識拓展:
敘述:挖掘埋藏物是天上掉餡餅嗎?
2003年1月19日下午,陜西省眉縣馬家鎮(zhèn)楊家村5名農民在本村挖土時,發(fā)現(xiàn)一處青銅器窯藏……
①議一議:請你設想一下他們會怎么處理?為什么?
②暢所欲言:我們應該如何獲得財富?
③我的觀點:談談你對非法占有財產的看法
教師贈言:在我國,施工中發(fā)現(xiàn)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撿到的遺失物,采用非法手段獲得的財產,不屬于個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財產,才屬于個人所有。
⑵ 合法的個人財產
(學生閱讀P69頁教材指出我國公民個人合法財產的范圍)
說一說:
在我國,公民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哪些呢?(大屏幕展示)
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jù)你們現(xiàn)有的意識來判斷下列選項中的財產哪些屬于合法的,哪些屬于非法的,并簡單闡述自己的判斷理由。
A、通過從事勞動所得的工資 D、公民通過存錢獲得的銀行利息
B、毒品 E、通過貪污、受賄取得的財產
C、通過搶劫得來的5,000元錢 F、公民在書店里買的書
(學生判斷,教師總結。)
合法財產是指公民通過符合法律規(guī)定方式、方法取得的內容合法的財產。如選項中的 A、D、F 就是合法財產,而選項中的 B、C、E 就是非法財產。其中,毒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其它兩種則是取得財產的方式和方法違反法律規(guī)定,因此在我國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它合法財產。這個規(guī)定強調合法性。
公民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大屏幕展示)
①公民的合法收入 ②房屋 ③儲蓄 ④生活用品
⑤文物 ⑥圖書資料 ⑦林木 ⑧牲畜
⑨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它合法財產等
過渡:只有屬于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才屬于個人所有,也才對其享有財產所有權。那么,什么是財產所有權呢?
⑶ 財產所有權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70頁材料)
材料:(大屏幕展示)
①小王的父親用合法收入買了一輛小轎車。(占有權)
②小王的父親駕車送小王上學。(使用權)
③辦理了相關手續(xù)后,小王的父親駕車搞營運。(收益權)
④小王的父親將這輛車賣掉。(處分權)
請你來分析:
以上事例分別體現(xiàn)了對自己合法財產的什么權利?
教師小結:以上事例表明小王的父親分別對自己的合法財產(小轎車)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也就是說小王的父親對自己的合法財產享有財產所有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可見:當公民擁有財產所有權時,才能對財產行使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也就是說,只有當公民對財產擁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時,公民才享有財產所有權。
相關鏈接:(指導學生閱讀)(見教材P70頁鏈接材料)
親身體驗:舉出一樣個人物品,說說你對它擁有哪些權利?
三、課堂小結(略――按板書小結)
四、課堂練習(大屏幕展示)
請你選一選:
1、小鄭用過年得的壓歲錢買了一臺收錄機,經(jīng)常用它聽音樂、學英語。后來當他得知表弟需要時,便將錄音機送給了表弟。小鄭將錄音機送給表弟屬于行使其對錄音機的( D)
A、占有權 B、收益權 C、使用權 D、處分權
2、只有公民的合法財產,才屬于個人所有,根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公民的個人財產主要包括( A )
①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
②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③其它合法收入 ④其它各項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3、下面各種收入中,不屬于個人所有的是( C )
A、小張的父親每月工資3000元 B、小王家里的存款獲利息5000元
C、小宋在放學路上撿到一個裝有1000元的錢包,將之據(jù)為己有
D、小劉母親在某私營企業(yè)工作,獲得獎金400元
第二課時(總第19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財產所有權被侵害的典型案例。
學生:收集學生中或家中財產被侵害的事例。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板書設計:
2、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⑴法律明確規(guī)定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⑵民法是保護公民財產所有權的重要武器
⑶刑法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銳利武器
3、依法維護合法財產所有權
⑴確認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極其重要
⑵遇到行政違法時可提起行政訴訟
⑶及時尋求各種法律救助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
被社會上的人敲詐或是被高年級學生敲詐的事情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時有發(fā)生……。
說一說:
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這件事給你帶來什么影響?
2、板書課題: 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二、講授新課
2、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情境或動一:(見教材P71頁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
說一說:
①設身處地為小濤想想,家中巨額財產被盜是何心情?
②靠什么使小濤家的財產失而復得?這說明了什么?
⑴ 法律明確規(guī)定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相關鏈接:(教材P71頁)(大屏幕展示材料)
教師贈言: 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設問過渡:
你知道我國有哪些法律為我們個人的合法財產保駕護航嗎?
情境或動二:案例分析(大屏幕展示材料)
法庭紀實一:(見教材P72頁材料)
①本案中審判機關依據(jù)什么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②假如范某不執(zhí)行判決,你認為王某應該怎么做?法院會怎么處理?請你對這種處理發(fā)表意見。
⑵民法是保護公民財產所有權的重要武器
相關鏈接:(見教材P72頁)
想一想:
審判機關是如何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據(jù)是什么? (民法通則)
停止侵害 排除干擾
侵害財產所育權追究民事責任的方式 返還財產
恢復原狀 賠償損失
案例分析:
農民甲于2005年3月2日,在縣城農貿市場以600元買了只毛驢。2005年3月4日,甲一時疏忽,毛驢從家中走失。這只毛驢恰被鄰村農民乙發(fā)現(xiàn)并將其趕回了自家。乙對其鄰居說這只毛驢是剛從集市上買來的。2005年3月23日,乙趕著這頭毛驢到集市上去賣,正好經(jīng)過甲家門口,當即被甲認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絕返還,在爭執(zhí)不下的情況下,甲遂向縣人民法院起訴。
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樣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
②如果你是法官,你又會做出怎樣的處理?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贈言:民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擁有權的重要武器。
情境或動三:共同探討(大屏幕展示材料)(見教材P72頁)
想一想:
本案中,審判機關依據(jù)何種法律、采用何種手段,追究侵犯財產罪犯的法律責任?
相關鏈接:(見教材P73頁)
想一想:
審判機關是如何追究侵犯財產罪犯的法律責任的?有哪些方式?其依據(jù)是什么?(刑法)
判處有期徒刑
侵犯財產罪犯追究刑事責任的方式 無期徒刑
死刑等
教師贈言:刑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銳利武器
⑶刑法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銳利武器
情境活動四:身臨其境(大屏幕展示材料)
創(chuàng)設情境材料:
①如果你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家中被盜,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盜了)
②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來會做什么?(打電話告訴家長,或直接打110報警)
(由同學們對剛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還是很有法律意識的。即在自己財產受到侵害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教師贈言: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最有利的武器。
3、依法維護合法財產所有權
情境活動五:實踐演練(大屏幕展示材料)
材料:甲出國留學,臨行前將自己價值1080元的DVD機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國后,擅自將甲的DVD機以650元的價格賣給丙。甲從國外回來后,得知自己的DVD機被乙賣給丙,便要求丙返還原物。丙不給,理由是該機是自己花錢買來的,對其擁有所有權。為此,兩人爭執(zhí)不下。
請同學們就此展開討論:
①你認為該機的所有權應該屬于誰?
②你認為甲、乙二人應該通過什么途徑來確認和維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
③假如你是法官,你該依據(jù)何種法律,做出什么樣的判決?
教師贈言:發(fā)生財產爭議時,確認財產所有權是非常重要的。
⑴確認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極其重要
維權體驗:連一連(閱讀教材P74頁第一段后完成)(大屏幕展示材料)
連一連 續(xù)一續(xù)
所有權歸屬發(fā)生爭議 請求賠償損失
被他人占有拒不返還 恢復原狀
財產損壞或滅失 請求確認所有權
可修復的爭議 請求返還原物
…… ……
假如,侵犯我們財產所有權的是政府部門,我們該怎么處理呢?
情境活動六:案例分析(見教材P74頁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
議一議:(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相關鏈接材料分析討論)
①甲縣工商局作出的上述處罰法合法嗎
②請你給趙某獻計,使其采取有效方式,保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
教師贈言:遇到行政違法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⑵遇到行政違法時可提起行政訴訟
相關鏈接:(見教材P74頁連接材料)
小結:上述案例以及相關鏈接的法律規(guī)定告訴我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部門也不例外。
講述:在現(xiàn)實生活中,侵犯公民財產所有權的事件時有發(fā)生。當我們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當我們遇到下面的情況時,該怎么辦呢?
情境活動七:身臨其境(見教材P75頁材料)(大屏幕展示材料)
想一想:
①請你為朱某出主意,使其采用合法方式討回被呂某索要的2000元錢。
②假如你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人攔截并向你要錢,你該如何應對?
教師贈言:當我們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應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⑶及時尋求各種法律救助
三、課堂小結:(略――相見板書設計)
四、課堂練習
(詳見《資源與學案》)
第七課 擁有財產的權利
第二框 財產留給誰
課標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力與義務”部分:“公民合法財產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及活動的體驗與探究,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繼承權,遺產繼承的條件、方式、方法和繼承人的資格。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理解繼承權,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繼承權,為以后合法繼承奠定基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遺產繼承觀,在遺產繼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識,又要弘揚中華美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遺產繼承的條件、方式、途徑和繼承人。
教學難點:遺囑繼承的法定條件。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總第20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①收集社會上遺產繼承的典型案例。②了解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遺產繼承事例。
學生:查閱遺產繼承方面的相關法律。
教學方法:以案說法,舉例、討論法。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板書設計: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⑴遺產
⑵繼承人
⑶繼承順序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
隨著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不斷的改善,公民個人手中的財富也越來越多,像擁有一定數(shù)額的儲蓄,擁有個人的房屋、擁有私家汽車等,在今天人們的生活中已不足為奇了。
教師提問:
人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積累的這么多的財富,一旦人死去之后,該怎么處理這些遺留財產?遺留的財產該留給誰呢?
教師總結:
這時就出現(xiàn)了財產的繼承問題。通過繼承來完成對死者生前遺留財產的處理。伴隨著繼承,就出現(xiàn)了一項新的權利―――繼承權。那么,什么遺產、什么是繼承權?哪些人能成為繼承人享有繼承權?法律又是如何保護公民享有這一權利的呢?這就是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2、板書課題:
第二框 財產留給誰
二、講授新課
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睉椃ǖ囊(guī)定表明我們享有財產繼承權。
1、我們享有財產繼承權
情境材料一:案例探究
材料1:(見教材P76頁材料)
想一想:
①曉軍之父尚未辭世,其財產能繼承嗎?(不能,此時其財產還不是遺產)
②曉軍家的共有財產,能繼承嗎?(不能繼承,共有財產屬于家庭共同所有。)
③公民來路不明的財產,能繼承嗎?(不能繼承――不是合法財產)
(學生分組討論,運用課前準備的法律知識以及教材內容,質疑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教師講述:
公民在世時擁有的個人財產不是遺產,因而不產生繼承問題。公民來路不明的財產不是合法財產,也不能繼承。
那么,什么是遺產呢?
(1)遺產
法律上將遺留財產的死者成為被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稱為遺產。
遺產必須具備的打三個條件:
其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
其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
其三,必須是合法的財產。
情境活動2:
曉軍的父親去世以后,曉軍的母親、爺爺、奶奶、姑姑為分遺產爭得不可開交……:當有人提出曉軍也應該分的一份遺產時,大家都說曉軍還小,不應分的遺產,曉軍也認為有道理。爺爺、奶奶認為遺產應該有由五個人平均分,但母親不同意,認為曉軍的姑姑不能繼承。
討論:
①在本案中,你認為哪些人有繼承權?分別是依據(jù)什么關系確立的?(學生閱讀教材P77頁)
(2)繼承人
②你贊同誰的觀點? 清說出依據(jù)。
③未成年人曉軍能繼承遺產嗎?
相關知識:
在此案中,涉及幾個概念,繼承人、繼承權。
法律上將依法繼承死者遺產的人,稱為繼承人。
繼承權是指繼承人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
我國繼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繼承”中規(guī)定,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
板書: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配偶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小結:繼承人是根據(jù)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和撫養(yǎng)關系確立的,只有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
未成年人曉軍屬于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但曉軍尚未成年,其繼承權應有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在本案中,曉軍以及曉軍的母親、爺爺、奶奶、姑姑都屬于法定繼承人,屬于法定繼承人的都能夠行使繼承權嗎?
繼承法雖然規(guī)定了六類繼承人,但并不是在繼承開始后這六類人同時享有繼承權,而是存在著繼承權的優(yōu)先適用問題,既存在遺產的繼承順序。因此,在了解繼承時我們不僅應知道繼承人的范圍,還應了解繼承人的繼承順序。
(3)繼承順序
情境活動3:案例分析
材料:
曉軍以為很要好的同學在無意中將此事告訴了自己做律師的哥哥,才知道曉軍也有繼承權,在協(xié)調不成的情況下,建議曉軍訴諸法院。曉軍在律師的幫助下向當?shù)厝嗣穹ㄔ浩鹪V,請求法院維護自己的繼承權。法院判決由曉軍的爺爺、奶奶、母親和曉軍繼承遺產,蕭軍的姑姑雖然也是繼承人,但不繼承遺產。曉軍的繼承權由其母代為行使。
議一議:
①法院為什么判決由曉軍的爺爺、奶奶、母親和曉軍繼承遺產?而曉軍的姑姑卻不繼承遺產呢?
②曉軍的繼承權為什么由其母親代理?
③曉軍的姑姑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繼承遺產?
教師講述:
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遺產繼承要按照繼承順序繼承。從剛才的案例可見,配偶、兒女、父母
和兄弟姐妹,她們行使繼承權的時間是不一樣。依據(jù)《繼承法》如果將六類人排序的話,最先進入繼承順序的人應該是“配偶、兒女、父母”,在這三類繼承人都不存在情況下“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方可進入。 繼承的順序以法律的形式被確定下來了。
板書: 法定繼承順序
教師講述: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繼承順序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合作探究:
是否只要符合繼承順序就可以繼承遺產呢?請同學你們看以下的案例。
材料:王老太早年與老陳結婚,老陳早逝,后來收養(yǎng)了一個兒子王某,去年王老太不幸中風,生活不能自理王某不但不照料老人,反而以做生意為名躲到外地去。村委會見狀,只好派人經(jīng)常給王老太送吃送喝,但王老太難以忍受養(yǎng)子的不孝,于是割腕自殺,王知道后辦理了喪事。在分配王老太的遺產三間房子和400元退休金時,王某和村委會發(fā)生了爭執(zhí)。王認為:自己是王老太合法的養(yǎng)子,理所當然應該繼承其遺產。而村委會認為:王某沒有盡到撫養(yǎng)義務,應剝奪其遺產繼承權,為此雙方上訴到法庭。
議一議:
①你認可哪一種觀點?為什么?
②法院判決王某不具有繼承權,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③假如王老太的遺產無人繼承,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
教師贈言:
權利和義務實對等的,我們要孝敬老人。
三、課堂小結(按板書小結本節(jié)課主要知識點)
四、作業(yè)
(1)什么是繼承權?
(2)法定繼承中的第一、第二繼承順序繼承人分別是哪些 ?
(3)合作探究――案例
第二課時(總第2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典型的財產繼承案例。
學生:了解家里或親戚當中有關財產繼承的典型案例。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板書設計:
2、維護財產繼承權
⑴繼承權的實現(xiàn)方式:法定繼承、遺囑繼承
⑵依法維護繼承權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導入:
前一節(jié)課提到曉軍為了獲得繼承權向法院提出訴訟,法院依據(jù)繼承法判決由曉軍的爺爺、奶奶、母親和曉軍繼承遺產。法律維護了曉軍的財產繼承權。這就涉及到繼承方式問題。
2、板書課題
2、維護財產繼承權
二、講授新課
法律是怎樣維護曉軍的繼承權的,曉軍的繼承權是怎樣實現(xiàn)的呢!
2、維護財產繼承權
(1)繼承權的實現(xiàn)方式
依照我國繼承法,繼承方式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
想一想:
在上述案例中,曉軍繼承遺產的方式屬于哪種方式?(法定繼承)
①法定繼承
法定繼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又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的繼承方式。
在法定繼承中,遺產份額分配的的原則是什么呢?
案例分析:
在曉軍繼承權案件中,法院判決由曉軍的爺爺、奶奶、母親和曉軍共同繼承曉軍父親的合法財產,本著平均分配的原則,結合實際情況,鑒于曉軍尚未成年,其繼承權由曉軍的母親代理,曉軍的爺爺、奶奶年級較大,經(jīng)協(xié)商同意可以適當照顧,多分一些遺產。
說一說:
①從這個法院的判決中,你能看出遺產是怎樣分配的嗎?
①為什么曉軍的爺爺、奶奶應該多分一些遺產?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關鏈接:(見教材P78頁)
在法定繼承中,遺產份額的分配原則是:(教材P78頁鏈接材料)
②遺囑繼承
遺囑繼承,是指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方式。
情境活動一:案例分析(見教材P78頁)
議一議:
①假如你是法官,對此案會做出怎樣的裁決?
(弟弟長期不盡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更何況老人在去世前立有遺囑,且經(jīng)過公證,因此,應該按照遺囑來進行遺產的繼承,遺產由姐姐繼承。)
②遺囑繼承的最大優(yōu)點是什么?
教師講述:
遺囑繼承的特點:
遺囑繼承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處分財產。
情境活動二:
在上述案例中,弟弟不服法院的判決,請律師上訴,弟弟的律師提出姐姐和弟弟都是法定繼承人,同屬第一順序繼承人,享有相同的繼承權,所以弟弟也應該取得遺產的繼承權。
想一想:
①弟弟律師提出要求的依據(jù)是什么?(法定繼承中關于法定繼承人范圍的規(guī)定)它屬于何種繼承方式?(法定繼承)
②法院裁決依據(jù)的是何種繼承方式?(遺囑繼承)
③通過本案,你能發(fā)現(xiàn)二種繼承方式的關系嗎?
④弟弟的上訴能勝訴嗎?為什么?對我們有何啟示?
教師小結:
遺囑繼承要優(yōu)先于法定繼承;弟弟的上訴不能勝訴,因為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不履行義務當然也就不能享受權利;發(fā)揚孝敬老人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
遺囑繼承要優(yōu)先于法定繼承,是否只要有遺囑就一定按遺囑繼承呢?
案例:(見教材P79頁材料)
①假如你是公證員,你會給他公證嗎?為什么?
②查閱教材有關內容,看看立遺囑需要哪些條件?
教師小結:
雖然是遺囑繼承優(yōu)先于法定繼承,但訂立遺囑還有一個有效性的問題。被繼承人所立遺囑必須是有效遺囑,遺囑繼承才能成立。
有效遺囑必須具備的條件是:(見教材P79頁――相關鏈接)
過渡:假如某公民不想將自己的財產待死后留給親屬,而是要贈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可以嗎?
教師講述:(按教材P79頁中間一段講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0048.html
相關閱讀:
陜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3
上一篇:
三思而后行 教學設計
下一篇:
行為與后果的關系教案
相關主題
陜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3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案1
八年級政治上冊第一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第一單元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八年級政治上冊第四單元重點知識總結
八年級政治競爭不忘合作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冊各課知識點匯編
八年級上冊政治(教科版)復習資料
八年級政治有肩就得挑擔子教案
第一節(jié) 心中有他人教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走進公共生活
科目 初中政治 年級 七年級 班級 時間 題 第一節(jié) 走進公共生活 星期 星期 教目 標學 (知識 ……
八年級政治上冊第二單元單元備課教案
第二單元單元備課 單元名稱 學會交往天地寬 本單元共(5)課時 本學期共(4)單元 上課時間……
八年級下冊政治我們維護正義導學案
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⑴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guī)則為榮的意識,培養(yǎng)正義感……
《消費者的權益》導學案
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誠信的道……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八年級下思想品德講學稿 題時時間主備人審核審批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第一周 [學習目標]:……
相關閱讀
生活不能沒有寬容
七年級政治上冊全冊導學案
繽紛情感
第十一課 與挫折同行教案
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平是社會穩(wěn)定的天平
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科技
第三課 同濟攜手共進教案
第1節(jié) 法律規(guī)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教案
走進公共生活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