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wǎng)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物理
>
九年級
>
滑輪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課題:11.2滑輪
課型:新授課
設計
設計
思路本節(jié)課通過開放性活動,討論“如何把木料運上樓”,從而想到滑輪,認識滑輪,知道什么是定滑輪和動滑輪;通過探究性活動“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從理論上解釋了滑輪的特點,并從杠桿的角度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指導學生組裝滑輪組,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
教
學
目
標知識
和
技能1.初步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了解兩滑輪在生活和實際中的應用。
2.明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質是變形杠桿。
3. 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組成滑輪組,達到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目的。
過程
與
方法1.通過觀察,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
2. 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觀察能力、概括總結的能力。
2.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初步了解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思想方法。
重點
難點重點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及它們的實質
難點1.動滑輪的瞬時支點的確定方法。
2. 根據(jù)設計要求,連接滑輪組的繞繩方法。
準備鐵架臺、滑輪兩個、長細繩、鉤碼、滑輪組(兩個滑輪組的)兩個
教學過程提要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集 備 意 見個 人 復 備
一、
復習
舊知
引入
新課一.復習:1、杠桿的平衡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桿分為那幾類?各類杠桿的特點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1。開放性活動,討論“如何把木料運上樓”?、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滑輪?你知道它們起到什么作用嗎?學生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
學生可以討論
二、
講授
新課
(新知
探究)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一、初步認識滑輪
1.提出問題:如何把木料運到樓上?
做一做:選擇合適的器材做一個模型,試一試能否實現(xiàn)自己的設想。
2.介紹滑輪的結構:主要部分是能繞軸轉動的輪子。
觀察使用時的情景:a.使用時滑輪軸的位置固定不動;這種滑輪稱為定滑輪;
b.使用時軸的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這種滑輪稱為動滑輪。
3.請學生舉出生活和生產(chǎn)中應用滑輪的實例,并指出分別是哪一種滑輪。
4.說明滑輪是一種簡單機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輪的特點
旗桿頂端的滑輪、塔吊提起重物時下端的動滑輪、電梯上的滑輪等。
1.按上圖所示方式組裝定滑輪。
2.在它的左側掛鉤碼,右側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觀察比較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與鉤碼所受重力的關系。(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3.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再進行觀察和比較。
4.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做上述實驗。
實驗次數(shù)鉤碼所受的重力F2/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動滑輪的特點
1.按右圖所示方式組裝動滑輪。
2.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保持平衡態(tài),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并思考這個示數(shù)與鉤碼所受重力的關系。(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3.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做上述實驗,進行觀察和比較。
實驗次數(shù)鉤碼所受的重力F2/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補充實驗: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再進行觀察和比較。
可以發(fā)現(xiàn),當彈簧測力計斜向上拉時,拉力的示數(shù)會變大。
四、滑輪組
1.定義:將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組合裝置稱為滑輪組。
2.特點: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重物和動滑輪的重力由幾段繩子承擔,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五、簡單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
組裝口訣:單從動,雙從定,從里向外繞。
例:按照要求組裝下列滑輪組。(動滑輪自重不計)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學生舉例并做簡單的演示。
學生通過比較F1和F2的數(shù)值 (可以有誤差)
學生歸納
學生討論總結
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并為滑輪的引出做好鋪墊。
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學生歸納
學生討論,歸納總結
三、
拓展
延伸
1.工廠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車間,某工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型鋼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
2. 如圖所示,用滑輪按甲、乙、丙三種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分別為F1、F2、F3,比較它們的大小,其中正確的是 ( )
A.F1=F2=F3 B.F1<F2<F3
C.F1<F3<F2 D.F3<F1<F2
學生練習,教師講解。
四、
課堂
小結
1.回憶杠桿的五個要素,找出定滑輪支點,確定其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
2.請學生根據(jù)以上分析,解釋為什么斜著拉動重物時,拉力的大小不變。
3.得出結論:定滑輪實質是一個等臂的杠桿。
4.找出動滑輪的支點,強調這是一個瞬時支點,拉力的方向一定要豎直向上,確定其動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較其的大小關系。
(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請學生進一步分析,解釋為什么斜著拉動重物時,拉力的大小會變大(動力臂變小)。
6.得出結論:動滑輪實質是一種能省力的杠桿。
7.滑輪組即能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學生歸納總結
五、
布置
作業(yè)課堂作業(yè)
板書
設計
11.2滑輪
1.定滑輪實質是一個等臂的杠桿。
2. 動滑輪實質是一種能省力的杠桿。
3. 滑輪組即能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教
后
感
初三物理學案 課題:ξ11.2滑輪
審核 初三物理備課組
復習:
1、杠桿的平衡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杠桿分為那幾類?各類杠桿的特點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探究新知
1、觀察滑輪,說出它的構造。
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滑輪?你知道它們起到什么作用嗎?
3、如下圖所示利用滑輪提升重物。觀察比較:將實驗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填在下表中
對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果分析:
表一中滑輪_____動,不能______,但可以改變力的________,所以該滑輪是 滑輪。
表二中滑輪_____動,省力______,不能改變力的________,所以該滑輪是 滑輪
4、思考一下:能不能將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起來,使它能同時具有兩者的特點。
(1)工廠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車間,某工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型鋼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
課題:§11.2滑輪 當堂訓練
班級 學號 姓名
1. 定滑輪和動滑輪在構造上是相同的,只是在使用中, _________的滑輪叫定滑輪, ________的滑輪叫動滑輪;定滑輪的作用是__________動滑輪的作用是__________。
2. 定滑輪實質是一個_______杠桿,使用定滑輪時不能______,但能________。
3. 動滑輪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_______ __ ___的杠桿,使用動滑輪時能省________力,但費________。
4. 動滑輪下面掛一個20千克的物體A(如圖1),掛物體的鉤子承受_______牛的力,掛繩子的鉤承受_________牛的力(動滑輪重不計).
5. 如圖2,物體重10N,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該滑輪是___滑輪,手拉彈簧測力計在1位置時的示數(shù)為____N。若手拉彈簧測力計在1、2、3三個不同位置時的拉力分別是F1、F2、F3,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F1___F2___F3。這證明使用定滑輪不能改變力的___,只能改變力的____。
6. 旗桿頂上的滑輪,其作用敘述正確的是 ( )
A.省力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B.費力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C.等臂杠桿,可改變力作用方向 D.以上說法都正確
7.如圖3所示,不計動滑輪的質量及轉動摩擦,當豎直向上的力F=10N時,恰能使重物G勻速上升,則重物G= N,繩固定端拉力為 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動 cm。
8. 用如圖4所示的滑輪組提升物體,以及已知物體重200牛,物體勻速上升1米,不計滑輪組重及摩擦,則:( )
A.拉力為80! .拉力為40牛;
C.繩的自由端拉出4米 D. 繩的自由端拉出1米。
9. 用“一動、一定”組成的滑輪組來勻速提升重物時,所需要的力與不使用滑輪組直接提升重物時相比較,最多可省 ( )
A.1/3的力 B.1/2的力 C.2/3的力 D.3/4 的力
*10. 如圖5所示的滑輪組,不計拉線質量及滑輪轉動摩擦。重物G=100N,每一個滑輪重20N。當繩自由端拉力F豎直向上大小為30N時,重物G對地面的壓力為 N。拉力F為 N時,恰能讓重物G勻速上升。若重物G能以0.1m/s的速度勻速上升,則繩自由端向上運動速度為 _____m/s。
*11. 如圖6所示的是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用這個滑輪組提升重為300牛的重物(忽略滑輪組和繩子重及摩擦)
(1)在圖甲上畫出當動力F=150牛時繩子繞法;
(2)在圖乙上畫出當動力F=100牛時繩子的繞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67402.html
相關閱讀:
歐姆定律的應用導學稿
上一篇:
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下一篇:
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粵滬版)
相關主題
歐姆定律的應用導學稿
杠桿
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
測量的初步知識
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
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
滑輪
歐姆定律的應用
機械效率
電能表與電功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2012年中考物理基礎知識物質的形態(tài)及變化
2012年中考物理基礎知識速查手冊:物質的形態(tài)及變化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
機械效率
課題:§11.5機械效率 課型:新授 設計 設計 思路通過探究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鉤碼做的……
歐姆定律
初三物理試題 歐姆定律 姓名____________ 一、選擇題(33分) 1.小軍同學想自制一個能調節(jié)……
16.3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電動機 教學案
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目標: 1.通過演示實驗,確認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
電磁轉換
磁體和磁場學案 一、自主學習目標和任務 1、知道磁體具有磁性,了解磁體的磁極。 2、了解磁……
相關閱讀
電是什么
2012屆中考物理第一輪多彩的物質世界章節(jié)
杠桿
力和機械
串并聯(lián)電路的識別作圖
密度與社會生活
電從哪里來
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
動能勢能機械能
測量的初步知識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