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歷史
>
高二
>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14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一、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并在此基礎上探究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2)通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和相關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情境—體驗-探究-感悟”模式。鑒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塊中有關政治和經濟史的內容,所以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堂教學,教師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景,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合作學習、逐步探究。
在此模式下,體驗互動,學生分組活動: 前,將學生分成四個調查小組:第一組—地主階級抵抗派、第二組—洋務派、第三組—早期維新派、第四組—康梁派小組,各自收集相關人物的有關材料,包括他們的觀點和具體行為,最后選派中心發(fā)言人總結陳詞(形式不限)。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調查,收集資料,參與互動,鍛煉學生合作及自主學習精神,并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教師肯定學生的成果,并加以適當補充。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的艱難歷程及其與救亡圖存的緊密聯系,體驗先進人物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使學生認識人生價值的實現不僅取決于個人志向和奮斗,也受社會條的制約,今天社會主義制度為我們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奮斗進取的精神不能改變。
二、重點和難點
1重點:“師夷”與“制夷”的關系;“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在洋務運動中的作用;維新變法思想的特點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2難點: 分析每個歷史階段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內容的異同和特點是難點,之所以將其確立為難點,主要是因為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借助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塊的知識,它和列強侵華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密切相關,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這一難點主要通過教材和相關材料讓學生活動探究,教師總結。
【講授新】
單元導言分析
一、開眼看世界(19世紀四五十年代)
1、背景:當英國鴉片走私船開始頻繁出沒于中國東南海域的時候,清朝君臣對其一無所知。(劃書)鴉片戰(zhàn)爭一敗涂地。(記)
在開眼看世界之前,難道清朝的君臣國民都是閉著眼睛的嗎?
材料一、1559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北京,官員在《會典》書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這個地方,就堅決否認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會典》上有大西洋國,于是利瑪竇只好自封為大西洋國民。
材料二、因為許多洋人不肯向中國官員下跪,于是許多中國人便認定洋人的腿彎不了,倒下就站不起。 清朝的君臣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周圍國家都是蠻夷之國,禽獸之國。
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當時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無知,不了解世界形勢的發(fā)展。
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王朝,在鴉片戰(zhàn)爭中一敗涂地,顏面盡失,不得已向蠻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這場戰(zhàn)爭給古老的中國帶巨大的沖擊,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率先驚醒,開始開始睜眼開世界。
2、代表人物(地主階級抵抗派)
(1)林則徐
1996年,中科院北京天臺陳建生院士(林則徐老鄉(xiāng))發(fā)現了一顆小行星。按照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規(guī)定,誰發(fā)現了小行星,誰就擁有命名權。提議將新發(fā)現的這顆小行星命名為“林則徐星”。由于林則徐的禁毒和治水業(yè)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公認,因此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了中科院的建議。
①活動:設立譯館,編譯出《四洲志》和《各國律例》!端闹拗尽肥墙袊谝徊肯到y(tǒng)的世界地理志。
在廣東主持禁煙期間,為了解對手,設立翻譯館,所得夷書就地翻譯。積極探究西方軍事科學技術,引進西方先進的船艦大炮加以仿制(P69插圖)。主張建立一支新式海軍。
《四洲志》簡要敘述了世界大五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和政治狀況,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相對完整、比較系統(tǒng)的地界地理志書。
②評價: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
①活動:編撰出《海國圖志》。這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在書中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作者為什么要編撰此書呢?(參看本資料回放)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創(chuàng)作背景:1841年8月,魏在鎮(zhèn)江與被革職的林則徐相遇,兩人徹夜長談,林則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資料送給他,囑托他編寫一部激勵世人、反對外侵略的著作。他以《四洲志》為基礎,廣泛搜集資料,編寫成《海國圖志》50卷。此后,他對《海國圖志》一再增補,10年后,全書達到100卷。
“師夷”內容?魏說:“夷之長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闭f明他認為西方近代明的長處主要在什么方面?在軍事技術上。
此書地位:《四洲志》純是一部譯作,而《海國圖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結構和理論方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國人自己編寫的有關世界各國情況介紹的巨著。此書出版后傳入日本,曾在明治維新中起過一定的作用,
3、影響
(1)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啟迪作用。洋務運動,就是受魏“師夷”思想的影響,并加以發(fā)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目的是治民(鎮(zhèn)壓太平天國),與“制夷”不同。
(2)此后,介紹世界知識的書籍也接連出版。
然而,新思潮的萌發(fā)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響應。也沒有能夠從理論轉化為大規(guī)模的實踐。史學家蔣廷黻曾說:“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上У拦、咸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zhàn)后與戰(zhàn)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豐末年,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然后有少數人覺悟了,知道非學西洋不可。所以我們說,中華民族喪失了二十年的寶貴光陰!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制夷”。(會考不考)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內憂外患的局勢。要求學生解釋內憂外患、
2、代表人物:以曾國藩、李鴻、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
3、內容:“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是說,洋務派肯定封建制度,強調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時主張采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
李鴻:“中國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袊詮姡瑒t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
有人評價洋務運動他因模仿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tǒng),又因其主事者以新衛(wèi)舊的本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tǒng)。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是零賣的,不是批發(fā)的。(只學習器物,不學習制度,思想化)
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統(tǒng)治。
5、實踐: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企業(yè),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6、失敗原因:清軍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的迷夢破滅,“中體西用”的思想也失去原有的意義。失敗的原因:未從根本上變革封建制度。把西方的先進技術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違背了“生產關系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才能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原理,注定破產。
三、維新變法思想
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上層是如何向西方學習的?維新思想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
1、早期維新思想(會考不考)
(1)背景:洋務運動的開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60年代以后。
(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等。
(3)主張
①經濟上:主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與外國進行商戰(zhàn)
②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
③政治上: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局限性:一是沒有完整的理論,二是沒有付諸行動。(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
指導學生辨析洋務派與早期維新派的差異。
2、維新變法思想
1、時間:19世紀90年代初。
設問: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動了維新運動的深入發(fā)展?
政治:帝國主義侵略加劇、瓜分高潮。
經濟: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
思想:早期維新思想的發(fā)展。
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臺。
2、代表人物:(資產階級 維新派)
(1)康有為
P70頁歷史縱橫
①活動:
A在廣州創(chuàng)辦萬木草堂。
解放后,萬木草堂一度成為一家鎖廠的車間。后又成為了40戶居民居住的大雜院,住戶在里面修廁所、打墻壁,嚴重破壞了房屋結構,僅墻體破壞就達到了20%,很多建筑部和物遭到破壞或遺失。2004年,廣州市投入1300萬元遷出40多戶居民,又投入230多萬進行了全面的修繕,2007年,百年草堂得以“重見天日”, 免費重新向公眾開放。
B撰寫《新學偽經考》。
內容;將封建統(tǒng)治者奉為儒學正統(tǒng)的古經典斥為偽書。
作用: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者扼守祖訓、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
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1898年春在上?,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毀版。此書遭毀版的原因是什么?借經學之名,行改制之實。
C撰寫《孔子改制考》
內容:宣稱(偏于保守的)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
②理論特點:“移花接木”——借助經學的外衣,否定君主專制統(tǒng)治,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③作用:康有為的這些看法,雖都不科學,但卻有力地抨擊了封建頑固勢力。
康有為在上清帝第一書提出,如不變法“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既然是他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什么還要維護清朝統(tǒng)治?有人說康有為是跪著造反的人。他為什么要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因為這樣“既合乎古訓,又適宜詩時局”可以減小維新變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為敢于向封建傳統(tǒng)思想挑戰(zhàn)的精神,及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也暴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不充分而導致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
④評價:思想界之大颶風,火大噴火。
(2)梁啟超
①活動:發(fā)表《變法通議》。
《變法通議》是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前夕撰寫的一組政論,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危害和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
伸民權、設議院: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變法措施另外還有要重視教育開啟民智,變革科舉等主張。闡述變法的必要性,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認為變則存,不變則亡(變法圖存)。
(3)嚴復
①活動:發(fā)表《天演論》,指出封建君主皆為“大盜竊國“,主張國家屬于人民,王侯將相是人民的公仆。(即民主君仆,主權在民)
《天演論》是嚴復翻譯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這是一本宣傳達爾生物進化論的通俗小冊子, 在《天演論》問世以后,“天演”、“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新名詞很快充斥報紙刊物,成為最活躍的字眼。胡適的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
3、實踐: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
結果:最終失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定國是詔”詔書,宣布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yōu)橹,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除了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所有新政全部都被廢止。
失敗原因:
戊戌變法失敗后,作為主要領導人之一的譚嗣同發(fā)出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感慨,請分析他無力回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太過脆弱,封建守舊勢力過于強大。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什么時候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土壤上的資產階級,技術依賴外國,受制與外國;開辦企業(yè),要封建官府批準,自然也向官府妥協(xié)。因此對于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缺乏徹底反封建反侵略的勇氣。比如思想上“托古改制”,政治上不敢否定君主專制,經濟上不敢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比如辛亥革命有同盟會,而戊戌變法沒有,他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幻想通過和平合法的手段實現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沒有軍隊。
③脫離廣大人民群眾。資產階級的剝削本性,也害怕人民群眾。比如康有為的《上清帝第五書》中提到:“即無強鄰之逼,揭竿斬木,已可憂危!泵撾x群眾就使得他在面臨封建守舊勢力的進攻時不堪一擊。6
④對帝國主義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列強只想或大在華侵略勢力,不響中國富強,戊戌政變前,維新派向英美日公使祈求支持,結果都落了空
影響:①作用: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維新派著重宣傳“興民權”,大大地提高了全社會的民主意識和參政意識。另外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chuàng)辦報刊、提倡女學、斷發(fā)易服等措施都有助人們擺脫蒙昧,存進人民覺醒。所以有人用“觀念轉變、黃金萬兩”形容它的影響。
②評價: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提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百家爭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47642.html
相關閱讀: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案
上一篇:
第1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導學案】
下一篇:
高中歷史【必修三】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相關主題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案
第2課 維新運動的興起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第3課 百日維新
日本明治維新
高二歷史日本明治維新教案
日本明治維新2
維新運動的興起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導學案】
倒幕運動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學案
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學案 一、教材分析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是人教版高中……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學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案 標綱釋讀 課標要求高考命題分析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歸納……
梭倫改革
第一單元 古代歷史上的改革 第1講 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 大題預測 1.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城郊……
第23課:美術的輝煌教案
第23課:美術的輝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主要介紹了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
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分析“百家爭鳴”局面形成……
相關閱讀
第一節(jié)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學案
第3課 明治維新
第17課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輝煌燦爛的文學
第三節(jié) 打破隔離的堅冰學案
高二歷史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教案
第15課 近代科學技術革命學案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及其發(fā)
第二節(jié) 新文化運動教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