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shù)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shù)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shù)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shù)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語文
>
高三
>
2012屆高考語文古文閱讀復習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2屆高考語文古文閱讀復習教案
高三語文復習第22講
古文閱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考試說明在古代文閱讀方面,對“句子”理解提出兩條要求:一是“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的詞類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由于高考過幾年規(guī)定不直接考查古漢語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項中作間接考查,所以本講著重講后一項。
一、理解句子
正確理解句子是正確翻譯的前提,故先講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語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這里主要從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來說。
1.以易求難,推敲關鍵詞語
多年來的高考試題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譯的句子,并非每一個詞語都有難度,都不會理解,而只有一兩個詞語有較高的難度。從這個意義說,理解句子就是對關鍵詞語的確切認知。一般說來,這關鍵詞語表現(xiàn)為多義實詞或詞的形態(tài)特點(單音詞、雙音詞)或用法特點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側庶,籍(戶口冊)注失實,年未及養(yǎng),而籍年已滿,便去職歸家。時鎮(zhèn)軍將軍顧覬之為州上綱,謂曰:“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弊悠皆唬骸肮艺⌒劈S籍,籍年既至,便應扶持私庭,何容以實年未滿,茍冒榮利……”
在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祿”、“當”、“留”都是不難理解的,難的是“差”、“啟”、“相”這三個詞。“差”是個多音詞,這里該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祿”,有少許俸祿。可見“差”應讀chāi,為當差之意,即任職!皢ⅰ庇写蜷_、陳述等意,因為要向上陳述某人之任職,所以應理解為“稟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該理解為:在州中任職有少許奉祿,將稟告上司挽留你。這樣看來,所謂以易求難,就是根據(jù)已知求未知!扒蟆钡倪^程,就是對語句作分析的過程。
2.轉(zhuǎn)換角度,辨析句式特點
有些文句,在實詞,虛詞方面沒有太多障礙,但要真正說清其含意遇到麻煩,這時就得轉(zhuǎn)換視角,從句式方面作考慮,這樣也許會尋求到正確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辭歸。每至客舍,自放(讀cuàn)驢,取樵炊爨,食畢,復隨旅進道,往還如是。質(zhì)(胡威之父)帳下都督,素不相識,先其將歸,請假還家,陰資裝,百余里要之,因與為伴,每事佐其經(jīng)營之,又少進飲食,行數(shù)百里。威疑之,密誘問,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
在這段文字中,“先其將歸,請假還家”一句,字詞上沒有一點疑難,但“先其將歸”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帶他回去”嗎?自然不是。原來這是一個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個介詞“于”,其,指代胡威。這樣看來,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將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請假回家。用這個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與下文意思一致,因為“陰資裝”等句意思是:暗中準備盤纏,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與他結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幫助他處理。從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濟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濟乎?”就是“憑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樂毅伐破齊,盡降齊城”一句中,破,使動用法,降,也是使動用法,使……降。據(jù)此全句是說:燕國派樂毅攻破齊國,使齊國的城邑全部投降。
3.燭照全文,求助于左鄰右舍
有些文句,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夠的,還需要跳出文句,綜觀全文,求助于“左鄰右舍”??上下文。
例3:裴晉公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報恩獎引不暫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與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時,約他日顯達,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晉公有異于初,不以輔助相許!睍x公聞之,笑曰:“實負初心!
這段文字中,“晉公有異于初,不以輔助相許”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異”是“異心”,還是“不同”之意?上文說,裴晉公在未做官時,曾與他人相約,一旦“顯重”就“彼此引重”,而現(xiàn)在裴已為相,卻不肯答應某人擔當輔弼之臣的請求。從這里可以看出,裴晉公的做法似與當初相約有所“不同”,而看不出“異心”??對國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晉公與當初不同,不肯答應讓我任輔弼之臣。(“相許”,許之,答應我)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這“文中”,強調(diào)的就是語境,不論是“理解”還是“翻譯”,離開了具體的語境,往往是要出錯的。
二、翻譯句子
文言文翻譯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年來,文言文翻譯都是用四選一的選擇題來考查的,從2002年起改用考查考生自己動手翻譯的能力。
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高考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其主要之點分述如下:
1.字字落實
“字字落實”,是一個原則的要求,應區(qū)別以下不同情況:
(1)留。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等專有名詞原樣保留,不必翻譯。
(2)刪。對那些起語法作用原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或者是表敬稱、謙稱而沒有實際意義的詞,在譯文中可以刪去。
(3)換。對那些古今意義上有差別或多義詞,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的詞語。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中,“兵”應換成“兵器”,“利”應換成“鋒利”,“弊”應換成“弊病”、“毛病”,等。所謂字字落實,主要是指這一類“字”的落實。
2.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
用詞的特點,主要是指活用的詞類。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即譯文要正確表述出活用的情況。如《過秦論》“外連衡而斗諸侯”一句中,“外”,名詞作狀語,應譯為“對外”;“連衡”這里用作動詞,應譯為“用連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動詞,應譯為“使……爭斗”。全句譯為:(秦國)對外用連衡的策略使諸侯自相爭斗。這便譯出了全句用詞的特點。
3.譯出原文造句的特點
所謂原文造句的特點,指原文所使用的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特點。譯出這種造句的特點,要分兩種情況:一是文言文的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要譯成現(xiàn)代漢語相應的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二是省略句要補出省略的成分,倒裝句要順過來。
例4:①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下天笑。(《屈原列傳》)
③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句①“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聞也”是“臣未聞之也”的倒置,翻譯時的都要順過來。全句可譯為:仲尼的門徒?jīng)]有說過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因此后代沒有流傳,我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
句②“兵挫地削”、“為天下笑”都是被動句。全句可譯為:(楚懷王)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國的六個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國,被天下人嘲笑。
句③“求人可使報秦者”是“求可使報秦之人”的倒置(定語后置),全句可譯為:主意拿定,尋找一個可以出使秦國、回復秦國的人,沒有尋找到。
上列三點是就句子本身翻譯說的。在動手翻譯之前還得顧及語境。這在“理解句子”中已經(jīng)說過,這里不再重復。
三、典型題分析
1.閱讀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題目。
(李廣)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無老壯皆為垂涕。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淅顚④娭^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搜噪m小,可以喻大也。”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李將軍之謂也?
譯文: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為盡哀。
譯文:
這是2002年全國卷第16題,原文的節(jié)錄。
第(1)題有兩個難點:一是“其”是代詞還是語氣副詞?二是“之謂也”是古漢語的固定結構,表達什么意思?太史公引《傳》曰的“傳”是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其中的文字不可能是針對李將軍的事說的,因此“其”只能是語氣副詞,表推測,譯為“大概”,而不能譯成“這”。“之謂也”可譯為“說的是”或“是說”。因此全句可譯為:大概是說李將軍吧?或: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第(2)題的考查點在“及”,“知”和“盡哀”這三個點上。及,到;知,了解、熟知;“盡哀”是兩個詞,盡,竭盡,哀,哀悼。據(jù)此,全句可譯為:到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線部分譯成現(xiàn)代漢語。管仲曰:“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與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1)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與不利也。
譯文:
(2)天下之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譯文:
這是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試題。
第(1)題,從字字落實的角度,應注意:嘗,曾經(jīng);窮困,困窘,而不是經(jīng)濟上貧窮;不以我,不認為我;時,時運。全句應譯為:我曾經(jīng)替鮑叔謀劃事情,卻使鮑叔更加困窘(或“卻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好的時候,有不好的時候。
第(2)題,多,動詞,贊美;知,識別,了解。全句應譯為:人們(天下人)不贊美管仲的賢明卻贊美鮑叔能識別人才。
3.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針矣,然猶未達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guī)不同。
譯文:
這是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16題,原文略。說,用作名詞;達,了解,明白;仆,“我”的謙稱;微,不顯露的,內(nèi)心的;趣,意向,志向;規(guī),打算。全句可譯為:先生的話(或:先生說的話),真可以說是苦口良藥,但還是沒有完全了解我內(nèi)心的志向。人們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四、練習與答案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把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1)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譯文:
(2)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
譯文:
2.閱讀下列文字,把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宓子賤為單父宰,過于陽晝,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陽晝曰:“吾少也賤,不知治民之術,有釣道二焉,請以送子!弊淤v曰:“釣道奈何?”陽晝曰:“夫投綸錯餌,迎而吸之者陽橋也,其為魚,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魴也,其為魚,博而厚味!卞抵v曰:“善!庇谑俏粗羻胃,冠蓋迎之者交接道路。子賤曰:“車驅(qū)之!車驅(qū)之!夫陽晝之所謂陽橋者至矣!庇谑侵羻胃福埰潢壤献鹳t者,而與之共治單父。
(1)宓子賤為單父宰,過于陽晝
譯文:
(2)子亦有以送仆乎?
譯文:
3.閱讀下面文字,翻譯劃線的句子。
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曰:“君退朝而有憂色,何也?”楚王曰:“吾聞之,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議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于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
??劉向《新序?雜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
(1)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譯:
(2)吾國其幾于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
譯:
4.翻譯下面畫線句子。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薄笆胱钜渍?”曰:“鬼魅最易!狈蛉、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夫犬、馬上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
(2)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5.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chǎn)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見長史鄭 :“魏公①雖驟勝,而驍將銳士死傷略盡,又府無見財,戰(zhàn)勝不賞。此二者不可以戰(zhàn)。若浚池峭壘,曠日持久,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 曰:“老儒常語耳!”征不謝去。后從密來京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秘書丞,馳驛至黎陽。時李?尚為密守,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 ?得書,遂定計歸,而大發(fā)粟饋淮安王之軍。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②引為洗馬。征見秦王③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
??《新唐書?魏征列傳》
【注】①魏公:李密。②隱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征典書檄 典:主管
B.征不謝去 謝:告辭
C.卒歸唐者 卒:通“猝”,倉促
D.不早自圖 圖:謀劃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賊糧盡且去若屬皆且為所虜
B.會竇建德陷黎陽 會天大雨,道不通
C.威之所被半天下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D.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 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
(3)根據(jù)文意,對下列各句補出的人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李密)自請安輯山東,乃擢(魏征)秘書丞,馳驛至黎陽
B.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元寶藏)促召之
C.建德敗,(魏征)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引(魏征)為洗馬
D.王責謂(李建成)曰:“爾鬩吾兄弟,奈何?”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魏征有遠見的一組( )
①有大志,通貫書術
②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
③若浚池峭壘,曠日持久,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
④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則大事去矣!”
⑤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引為洗馬
⑥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⑥D(zhuǎn).②③④
(5)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接應李密起義,李密從元寶藏的來信中,經(jīng)?吹劫潛P魏征的
話,于是催人召來了魏征。但魏征進十策獻秘計,李密都不予采用。
B.魏征給當時還是李密的部下李?寫了一封信,勸說李?背叛李密而歸附于唐。他的
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天命歸于唐;二是李?處在必爭之地,處境十分危險。李?
得信后聽從了魏征的意見。
C.竇建德攻破黎陽,捉住了魏征,并任他為官。后來竇建德被打敗,魏征和別人一起
跑到關內(nèi),李建成任命他做了官。魏征根據(jù)當時的形勢,暗中勸說李建成早打主意
對付李世民。
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權力斗爭中,李建成遭到失敗。李世民責備魏征事前挑撥他們
弟兄的關系,魏征卻坦言李建成招致失敗的原因在于他沒有聽從自己的意見。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少孤,落魄,棄貲產(chǎn)不營。
譯文:
②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蓖跗髌渲,無恨意。
譯文:
附:答案及簡析
1.(1)有一個賣駿馬的人,連續(xù)三天站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他。(比,副詞,接連地;旦,早晨,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譯時應注意下文“人莫與言”)
(2)希望您環(huán)繞著馬察看它,離開時再回頭看一下它。(還,通“環(huán)”;去,離開,顧,回頭看)
2.(1)宓子賤當單父的縣令,去拜訪陽晝。(過,拜訪;陽晝,從下文可知是人名)
(2)您有什么(治民的辦法)送給我嗎?
(有以,有什么辦法;仆,“我”的謙稱。從下文陽晝回答看,“送”的不是一般禮物,而是“治民之本”)
3.(1)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王、霸,都用作動詞,足,意動用法;莫之若,“莫若之”的倒置)
(2)我們國家大概接近滅亡了吧,我因此現(xiàn)出了憂愁的神色。(其,表推測的語氣詞;幾,將近,接近;是以,“以是”是倒置)
4.(1)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它們早晚都完全顯現(xiàn)在人們面前,不容易畫得像。(罄,盡,完全顯現(xiàn);類,像)
(2)鬼魅是無形的,不顯現(xiàn)于人們面前,所以容易畫。
5.(1)C (卒,最后,終于) (2)C (前一個“被”,是“施及,加之于上”的意思;后一“被”表被動) (3)C (A應為“魏征”;B應為“李密”;D應為“魏征”)
(4)C (①②⑤項都不能說明魏征具有遠見) (5)A (李密是對發(fā)來的文書“稱善”;“說密”是勸說李密,并非“獻秘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73348.html
相關閱讀:
2012屆高考語文鑒賞古典詩詞的表達技巧總復習教案
上一篇: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古詩鑒賞與名句名篇專項復習教案
下一篇:
辨析并修改病句學案
相關主題
2012屆高考語文鑒賞古典詩詞的表達技巧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正確使用標點符號2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作文突破點題導練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擴展語句專題學案
2012屆高考語文擴展語句和壓縮語段精講精練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古文閱讀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精講精練復習圖表與文字轉(zhuǎn)換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鑒賞詩歌的語言與表達技巧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2012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復習教案 高三語文復習 第27講 古代詩歌鑒賞?鑒賞作品的形象 古……
2012屆高考語文綜合復習:破解現(xiàn)代文閱讀
高三語第一輪復習專題講座 第四講:“掃 讀” 與 對 讀” ——破解現(xiàn)代閱讀試題奧秘的基本……
2012屆高考語文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
第1講 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 【2012考綱解讀】 《考試說明》對語音部分考核內(nèi)容的規(guī)定……
2012屆高考語文考點歸納復習:容易讀錯的
附錄一 容易讀錯的常用字匯集 請在橫線上填上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第一組 A 1. 挨緊 _______……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現(xiàn)代文閱讀專項復習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現(xiàn)代文閱讀專項復習教案 第八單元 現(xiàn)代文閱讀(中) 社會科學文章閱讀 ……
相關閱讀
2012屆高考語文閱讀題考點復習教案
高考語文沖刺復習 識記普通話常用字的字
2012屆高考語文古文閱讀復習教案
詩歌形象語言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標點符號專題學
2012屆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教案
第4講 正確使用詞語2
2012屆高考語文第二輪語言知識及語言表達
交友之道
2012屆高考語文知識點備考復習:詩歌分類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