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基礎(chǔ)知識復(fù)習(xí)(4)(一)默寫(10分)1、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 ,誰主沉?2、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飄過,像夢一般地, 。3、尋夢?撐一支長篙, ,滿載一船星輝, 。4、 , ,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5、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shè)計,以時間的流駛,洗滌舊跡, 。6、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 。沉默啊,沉默。〔辉诔聊斜l(fā),就在沉默中滅亡。(二)內(nèi)言檢測(18分)7、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的用法與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項是( )(2分)例句:項伯殺人,臣活之。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C、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2分)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jìn)曰。 B、行李之往,共其乏困。C、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D、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9、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A、旦日不可不蚤自謝項王。 B、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C、秦伯說,與鄭人盟。 D、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10、下列選項中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2分)例句: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A、夫晉,何厭之有? B、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D、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11、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B、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于是太子預(yù)求天下之利匕首。C、臣為韓王送沛公。 會其怒,不敢獻(xiàn)。公為我獻(xiàn)之。D、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12、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失其所與,不知 結(jié)交,親附B、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真誠地,誠心地C、素善留侯張良 平素,一向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詳細(xì)地13、請翻譯下面句子(6分)⑴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3分) ⑵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3分)
(一)默寫(10分)1、悵寥廓,問蒼茫大地 2、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3、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4、復(fù)為慷慨羽聲,士皆?目。5、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6、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二)內(nèi)言檢測(18分)7、B (例句為動詞的使動用法,解釋為“使……活下”;A項為名詞做狀語,解釋為“用匣子”;B項為動詞的使動用法,解釋為“使……減少”;C項為名詞的意動用法,解釋為“以……為邊邑”“把……當(dāng)做邊邑”;D項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解釋為“危急的事情”。)8、D (A項古義為“袒露一只臂膀”,今義為“袒護(hù)一方”;B項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所帶的東西等”;C項古義為“意外的變故”,今義為“表程度副詞,很,十分”;D項為古今同義詞,表示對朋友或人的敬稱。)9、D (A項“蚤”通“早”;B項“卒”通“猝”,突然;C項“說”通“悅”)10、B (例句是被動句,“見”解釋為“被”;A項是賓語前置句;B項是被動句,“為所”解釋為“被”;C項是定語后置句,“知其事之賓客”;D項是判斷句。)11、C (A項“表轉(zhuǎn)折,反而,卻”和“表修飾”;B項“動詞,到”和“助詞,的”;C項均是“替”;D項“用”和“把”。)12、B (B項“誠”應(yīng)該解釋為“果真,確實”。) 13、⑴殺人唯恐不能殺光,對人用刑唯恐不能用盡酷刑。(得分點為“舉”“勝”均為“盡”“完”,“刑”是活用為動詞,“處罰”“刑罰”。) ⑵現(xiàn)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懸賞征求將軍的首級,您將怎么辦?((得分點為“金千斤,邑萬家”是“定語后置句”,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