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被后人尊為人文初祖”閱讀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題。 在我國歷史上,黃帝時代是中華文明開始大創(chuàng)造的時代,黃帝被后人尊為人文初祖。 黃帝崩,葬橋山 ,就是今天陜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每清明時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題。
在我國歷史上,黃帝時代是中華文明開始大創(chuàng)造的時代,黃帝被后人尊為人文初祖。

黃帝崩,葬橋山

,就是今天陜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每清明時都會在這里進行黃帝陵祭祀。
重視祭祀祖先,這是因為古人認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有助于培養(yǎng)社會成員的品德,加強社會成員之間的團結(jié),維護宗法社會的穩(wěn)定。
先秦道家學派的《道德經(jīng)》
(
《老子》
)
、《莊子》兩部書則從反面說明了禮儀形式與天道自然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禮儀的不足!兜赖陆(jīng)》認為,禮儀產(chǎn)生于

道德

廢棄以后的時代。《莊子》繼承了《老子》對禮儀的觀念。《莊子》記載,老子去世時,好朋友秦失來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

三號而出

。有人不理解,問他。他解釋說,人出生,可謂應(yīng)時而生;人去世,可謂順命而行。人只要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

,哪里會有悲痛的情感呢
?
這說明,老子、莊子通過對自然

天道

的深刻體悟,主張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超越禮儀形式的約束,甚至認為禮儀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順其自然才好。當然老莊的看法也使得后來祭祀禮儀沒有完全被神化。
這里需要指出,在我國古代,從人文角度正面肯定祭祀禮儀的意義,并且認為禮儀所表現(xiàn)的應(yīng)當是一種人文精神,這才是占主導(dǎo)地位的觀念。
關(guān)于古人祭祀對象的基本原則,在儒家經(jīng)典
——
《禮記》中有清楚的表述。春秋時期出現(xiàn)的

三不朽

說,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有人將家族世代做官看成

死而不朽

,魯國大夫叔孫豹不同意這個解釋,按照叔孫豹的意見,官位高,俸祿多,世代為宦,都不足以不朽,只有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才可能

雖久不廢

,永垂不朽。
這里應(yīng)當提到孔子的貢獻。眾所周知,孔子重視



,特別強調(diào)



必須以


”“


為基礎(chǔ),



的實施,又是表達人本思想的


”“


情感的有效途徑。比如,孔子感慨說: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
他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人們在進行禮儀活動時,內(nèi)心還應(yīng)該有真實感情。在孔子看來,在各種禮儀活動中,禮品、禮儀等,都是有形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禮儀形式所蘊涵的禮儀精神。
孟子則進一步將孔子所說的



解釋為人的

本心

,他認為真正的禮儀是人本心的自然流露。在政治活動中,如果不遵循禮儀原則,就是

失其本心

。又如,一個人去世后,按照古代禮儀,應(yīng)該用棺槨裝殮。孟子解釋說,這不是為了好看,而主要是為了

盡于人心

,表達后人對死者的哀思感情。
根據(jù)孔子、孟子的觀點,祭祀儀式所表達的,主要就是基于人們對生命的傳承,后人對祖先的追思緬懷之情!抖Y記
·
祭統(tǒng)》說:

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夫祭者,非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這正是孔子

人而不仁如禮何

之義,也體現(xiàn)了孟子禮儀要

盡于人心

的意思。
充滿人文精神的祭祀祖先禮儀,一直延續(xù)下來,演變成為后人祭祀黃帝的精神基礎(chǔ)。確實,黃帝之所以被后人尊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后人的祭祀,與黃帝時代取得的巨大文明成就有密切關(guān)系,與先民們所立的大功大德緊密相連,后人祭祀黃帝就是在追思他的不朽功德。
(
《光明日報》


8

6
日,有刪改
)
1
.下列對中國古代祭祀的特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
.重視祭祀祖先,并把它作為實現(xiàn)社會教化,維護宗法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手段。
B
.禮儀形式與天道自然之間存在矛盾,禮儀形式繁瑣,違反人的自然性。
C
.把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之人作為祭祀對象是祭祀的一個基本原則。
D
.強調(diào)祭祀必須由人的內(nèi)在情感作基礎(chǔ),禮儀要

盡于人心

,心祭重于行祭。
2
.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
.遠古先民祭祀黃帝,不是把黃帝當成神靈來祭祀,而是在一種莊重的儀式中,追思他如何創(chuàng)造文明,如何造福子孫。
B
.中國古代祭祀,有著一定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祭祀不是一味祭祀鬼神,也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有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C
.中國古代祭祀禮儀的形式和理念,完全受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影響,祭祀禮儀充分表現(xiàn)出儒家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
D
.中國古代祭祀活動大多是用來表達人本思想的


”“


情感的有效途徑,不重禮儀形式,看重的是蘊涵的禮儀精神。
3
.根據(jù)文意,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老、莊等人對禮儀的批評,也是使得我國后來禮儀形式?jīng)]有完全被神化,保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B
.古代祭祀基于人們對生命的傳承,對祖先的追思緬懷之情。這樣,中國古代的祖先祭祀禮儀便充滿了人文性。
C
.今天我們應(yīng)當肯定祭祀活動對人文精神的陶冶,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對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揚有著它獨特的價值。
D
.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人們的祭祀,延續(xù)至今,這為后人祭祀先祖的禮儀具有人文精神提供了精神基礎(ch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92515.html

相關(guān)閱讀:“在英文中,原創(chuàng)性或者獨創(chuàng)性一般用originality這個詞來表示”
《生態(tài)美學》閱讀答案
《社會需要自由、理性的文科》閱讀答案
論述類文本閱讀《城市最重要的品質(zhì)是人文》閱讀答案
畢淑敏《附耳細說》閱讀答案